征途不止 梦想飞扬

2024-02-16 13:57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4年3期
关键词:翟志刚杨利伟亚平

◆本刊综合

2003 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踏上首次飞天征程,在浩瀚太空迈出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步。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里程碑式的一步,更是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重要一步。从此,浩瀚而神秘的太空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突破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连战连捷、任务全胜的辉煌战绩,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建成了命脉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大国重器,拥有了与世界航天强国比肩发展的自信与能力。

过去的二十年间,从“飞天梦圆”到“圆梦天宫”,几代中国航天人在实践中孕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峰。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一代代航天人扛起使命,为国出征。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先后有20 位航天员出征太空。本期,我们将走进航天员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筑梦太空的力量之源。

“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啦!”——杨利伟

1983 年6 月,18 岁的杨利伟经层层选拔,成为一名飞行学员。飞行学员与飞行员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如隔万仞山。杨利伟拼命学、拼命练,5 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往后的10 年间,杨利伟从华北到西北,又从西北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的飞行身影。

1998 年1月5日,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中的一员。当杨利伟得知自己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后,他踏实地酣睡了5个小时。在进入飞船座舱,点火倒计时报到“4”的时候,杨利伟下意识地举起右手,冲着摄像头的方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并非飞行程序中的安排,但在杨利伟看来,在那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只有敬军礼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如今,杨利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师,深度参与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的技术管理工作。让更多人实现飞天梦想,成为他的职责所在。

“即使回不去,也要让中国国旗在浩瀚太空中飘扬!”——翟志刚

翟志刚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懂事、沉稳、好学……亲朋好友对少年翟志刚的描述依旧清晰。用一个卷笔刀、几颗钉子就能做出一个小物件;用一根树杈就能做出飞机模型。翟志刚有着与其他孩子一样甚至更加窘迫的童年,他却用“木飞机”托起了自己的航天梦。

2008年,翟志刚入选“神舟七号”任务飞行乘组梯队,与刘伯明、景海鹏一起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在执行首次在轨出舱任务的过程中,翟志刚经历了舱门“意外”难开启,轨道舱又在他出舱之际响起了火灾警报的危机。那时,他毫不犹豫地冲出舱门,接过队友递来的五星红旗,一边挥动国旗一边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太空漫漫,银河浩渺。翟志刚成为我国首位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宇宙中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出舱的国家。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刘洋

2012 年6 月16 日,“神舟九号”乘组踏上飞往茫茫太空的征程,刘洋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女航天员,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嫦娥飞天”的传说变成现实。

刘洋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年少的她对航天知之甚少,更别提航天梦了。上高三时,班主任为全班视力好的同学报名参加飞行员的招录,刘洋作为其中一员顺利通过了层层筛选,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自己的飞天梦。

然而,无论是飞行员还是航天员又或是备战空间站任务期间,刘洋实现梦想的道路满是泥泞。她深知要进步就要更累、更苦地训练。体训时,刘洋来得早、训得长、走得晚,回宿舍还要“加餐”举杠铃、练握力器。这种不服输的坚毅,让她忘却训练时的疼痛,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她明白——只有优秀才配得上更好!

“谁飞,都是中国航天员在飞!”——邓清明

在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之前,56 岁的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为了这一刻,他准备了24 年10 个月。在这二十多年的时光里,邓清明4 次入选备份乘组,也4 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神舟十一号”发射前一天,邓清明在得知自己再次备份后,热烈拥抱了自己的队友。整个问天阁大厅在那一刻安静了,这一幕令许多人泪目。他坦言:“没有挫败感是不可能的。但那一刻,个人的荣誉得失已不重要,谁飞,都是中国航天员在飞!”邓清明始终坚持训练,绝不允许自己在号角催征时却没做好准备。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

1980 年1 月,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儿时的王亚平十分崇拜讲台上把故事讲得生动的语文老师和把枯燥的数字编进童话的数学老师。当一名教师,成了王亚平儿时的梦想。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实现了梦想,还把教室设在了太空。

高三招飞时,王亚平凭借优异的身体素质,一路过关斩将考入了飞行学院。2009 年,王亚平顺利通过层层考核,成为我国首批女性预备航天员队伍中的一员。然而,太空环境并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王亚平靠“练”这个“一字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点一点抹平生理差距,最终实现了与男航天员们在太空并肩作战!

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王亚平用自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的奋斗历程,一次次书写了新的历史。

初心不改 梦想不辍——朱杨柱

朱杨柱的初中母校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校专门配置了一些飞行训练器材,学习之余,他将高难度的训练器材玩得轻松利落。因为从小有一个飞天梦,朱杨柱果断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先后获得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

朱杨柱在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钱七虎院士,在航天工程大学主要负责力学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随着第三批航天员向相关领域招收航天飞行工程师的消息公布,朱杨柱年少时的飞天梦被点燃了。经层层选拔,他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手控交会对接也被称为“太空穿针”。朱杨柱因缺乏飞行经验,刚开始操控起来非常吃力,但他每次课后都会加练,在经历上千个小时的加练后,朱杨柱终于实现了“太空穿针”的精准操作。2022 年6 月,朱杨柱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成为中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

在朱杨柱看来,自己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

走偶像走过的路,飞偶像飞过的天——桂海潮

1986 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姚关镇一个山村。山路蜿蜒,去一趟县城要翻山越岭20 千米。桂海潮学习十分刻苦,他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深山,改变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命运。2005 年,桂海潮以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一路攻读拿到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后,他凭借扎实的学术成果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副教授。

2018 年,桂海潮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训练队伍,成为航天员中的首位载荷专家。既便如此,对他的各类训练标准并没有降低,桂海潮起初在转椅训练中有些不适,他每天坚持20 分钟“打地转”练习,加练、多练、用心练,这项成绩从二级提高到了一级。

桂海潮的奋斗史也是“读书能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当一个人将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化作冲天的烈焰,他就能去到星辰大海。

一路高歌向九天——张陆

“70 后”的张陆是湖南常德人,他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有当一名歌手的理想。然而,一张飞行员招生通知书改写了张陆的人生。30 年前,当面对考官“为何放弃当歌手而选择当一名飞行员”的提问时,张陆回答道:“如果我选择当一名歌手,我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驾驶飞机翱翔祖国的蓝天;如果我选择当一名飞行员,我会在蓝天骄傲地歌唱。”

2010 年5 月,张陆成功入选第二批航天员。三十来岁的他需要重返教室,在一年的时间里学习三十多门理论课程,并学会观天象,熟悉地理地貌,了解植物特性,知晓医学知识。为应对空间站阶段的长期驻留,甚至还要学会扎针、输血,开展小型手术。

“汗水伴着孤单和平淡,我还会仰头望着天,那个梦让我一往无前。”这是张陆写给自己的歌,也是他追梦历程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首次出征太空的蔡旭哲、唐胜杰、汪新林等航天员“新兵”,还是三次踏上飞天征程的航天员景海鹏、聂海胜,又或是飞行任务间隔时间最短、重返“天宫”第一人的航天员汤洪波,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展现的是新时代航天人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愿正在逐梦的你,把满腔热忱与激情转化为前进的动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猜你喜欢
翟志刚杨利伟亚平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航天英雄杨利伟
攀龙摄影作品选
翟志刚:妻子是我永远的大后方
翟志刚
航天英雄杨利伟
Effect of blad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vortex structure of vortex pumps *
孔亚平和她的三个梦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