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的现代教育观

2024-02-20 02:00徐佳佳
红岩春秋 2024年1期
关键词:张澜南充革命

徐佳佳

张澜(1872-1955)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民盟首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澜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长期为民主事业奔走。在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创办现代学校,传播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科学知识的人才,为实现教育救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积极鼓励新学 提倡有教无类

张澜所处的时代正值新旧教育思想交替之际,大量西方教育制度和理念涌入中国,备受各界关注。对此,张澜持辩证态度。一方面,他认为封建教育制度必须废除,“我们的教育在没有兴办学校时,完全是奴隶教育,不仅当时所读的书,是叫人法先王,守古训,不要离经叛道,而且小孩子从生下地来,就是贯注以尧舜以来,一个传授一个的学术思想,连教育的方法,也完全是注入式的灌输和循规蹈矩的压迫、束缚他们”。因此,他支持通过借鉴西方教学方法和理念,培育学生们的民主独立思想。另一方面,他又反对将西方知识简单嫁接在中国土壤之上这类全盘西化的做法,“现在的教育,除了这些封建的精神和成份外,实在只是一点配盘的ABCD那些形式的科学而已,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扫地以尽,这实在是一件大不幸的事情”。他认为,学习现代西方教育的精髓在于通过教育让学生们领悟民主和科学的要义,从而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人。

同时,张澜认为西方教育制度是一套服务于少数贵族的教育制度,不能让广大普通中国人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他坚持现代教育应当打破性别和阶级的藩篱,有教无类,让社会各个群体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一方面,张澜积极开设女校,鼓励贫民家庭的女子进入学校,接受现代教育。1922年,张澜复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时,兼任端明女子中学校长。在主持女校工作过程中,张澜广泛宣传现代教育思想,告诉当地家庭女子读书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益处,鼓励普通家庭送女子入学。同时,他还鼓励女校学生和外校男子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并引导女校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培养独立精神。

鼓励女子接受现代教育,学习进步思想的理念也贯穿于张澜的家庭教育之中。1940年4月,在给女儿张茂延的信中,张澜再三强调女子要读书的观点,鼓勵女儿阅读报刊,积极追求进步。他写道:“你要再向前进,免掉女子读书只是为家庭的陋习,立志甚好。但是如何才能够不为家庭所囿,而能为社会人群及国家尽力,还是要实际的知识,专门的技能,前进的毅力才能做得到的。”

另一方面,张澜主张发展平民教育,希望广大底层群众拥有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在他看来,广大底层群众缴纳了苛捐杂税,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由于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制度,他们被剥夺了应得的收入,并因此失去上学的机会,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他建议减免学费,实行义务教育,并在报刊上质问当局:“为甚(什)么又置贫民教育于不顾?为甚(什)么又要征收学费杂费?为甚(什)么又不履行义务教育?”

坚持广纳贤才 主张兼容并包

在构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过程中,张澜主张广泛吸收具有不同思想的进步人士到校执教,鼓励学生们学习不同学派的知识,在比较和独立思考中找到真理。同时,张澜还倡导将学问做在中国革命的大地上,认为学习研究和参与革命并不矛盾,相反拥有扎实的知识后投身革命,可以更好促进革命的发展。为此,在主持南充中学、国立成都大学工作期间,张澜身体力行,践行着这些教育理念。

首先,张澜积极邀请大量进步人士执教。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反动势力污蔑,大量学校视革命人士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但张澜认为,只要有真才实学,即便坚持革命的立场,也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员。在管理南充中学期间,张澜就多次邀请革命人士袁诗荛任教。

1922年7月,张澜致信袁诗荛:“下期开学为时不远。务祈就近催同东之、珌辉、啸谷、世泽、尔康、孝长诸先生早日到校,以免临时悬望为感为荷。”同时,为了避免学生被反动势力的宣传所蒙蔽,在张澜的坚持下,南充中学订阅了《晨报》《中国青年》《向导》《新蜀报》等进步报刊,让大家自主接受进步思想。

1926年,张澜转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后继续广纳贤才。其间,他提出“打开夔门,广纳英才,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并积极邀请大量持不同学术理念、政治立场的学者任教,其中就包括杨伯恺等中共党员和李劼人等倾向革命的作家。张澜还引导教育学生们不要受反动当局的影响,应当抛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成见,从探求真理的角度接纳一切进步知识,“我们研究学问底(的)人,只问是真理不是真理,合科学不合科学,绝不应该因为避免时忌,就不去探讨经济真理”。在探讨如何学习经济学这一问题时,张澜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古典经济学原理,还应当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为思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比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更有生命力,更适合中国土壤。“资本主义经济学是一种静的研究,即是说它惯研究死体。社会主义经济学就不然,它用动的见地,用辩证法的方法,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作横的解剖外,又作纵的解剖。”

此外,张澜认为学生不应将学习局限于课本和理论,应该用知识去改造世界,“大凡研究一种学问,一方面是为求真理——认识围绕我们底(的)一切现象;一方面是为应用,以企图丰满我们的生活”。同时,他引导学生们在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着重关注中国问题,用理论知识分析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同时又是世界上的一份子。所以中国和我们个人的一切,都是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

最后,张澜支持学生们参与革命,并认为做好学问与参加革命是相辅相成的。他勉励同学们:“至于一般的青年学生,现当革命期间,固不能不抱有革命的思想,造成革命的人才,但是革命要有真实的本领,就是要有真实的学问与知识能力,革命才能够成功,才免得走入歧图,才不至于只有破坏而无建设。”“只是专心研究实学,造就将来真能改革政治及社会经济的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实业人才

张澜在教育实践中,对职业教育也有较多关注,并很早就意识到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对于教育本身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重要意义。张澜认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大部分读书人进入了新学堂,虽然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才的出路问题,但是新学堂并不授予官职,学生们毕业后必须自谋职业。而当时普通的教育内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学生们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比较严重。张澜指出:“苟使小学毕业后不能再入中学校,中学毕业后不能再入专门学校,则其所学殆全归于无用。所谓学生者,亦遂成废材,为商不能,学工不可,除勉强充当小学教师外,大多数流为无业游手之人,甚而不是杂入匪徒,即去缘附军队以求生活。”因此,他呼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业人才,并认为这一做法不仅能解决学生们的就业问题,还能解决经济发展中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是一项有利于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举措。1914年,张澜从北京返回南充后,就着手发展职业教育。

在执掌南充中学期间,张澜开设了大量职业班,为学生参加职业学习提供渠道。曾在该校就读的任白戈回忆,“张澜办学讲实用,他在南充中学里还办了各种职业班,有农业班、蚕丝班、工业班、医学班、师范班”。张澜结合南充养蚕缫丝业、桐油业比较发达,但先进人才和技术较为紧缺的区域情况,重点开办了专门的养蚕缫丝实业所,为缫丝厂和桐油厂培养指导人才。“因为南充农蚕业指导人才的缺乏,遂于十一年春季特开农业班,使他们得着农蚕业较高的学识和技术,将来在社会上去作农蚕业的指导者。”同时,考虑到传统教育模式中学制较长,无法立即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弊端,张澜调整了职业教育的模式,开设了速成班和专业班,解决了实业人才短期供给和长远培养问题。“今年冬间既决实业学校并入中学职业部办理,以后办法决定逐年开一两年毕业的蚕业速成班,为社会上广造有栽桑养缫丝的普通智识和技能的人。更于十三年春季特别开一蚕丝班,四年毕业,注重制丝,造成精良技术,为地方丝业界储备专门技师,以求制丝的改良进步。”

张澜在筹办综合性的国立成都大学时,力主应关注职业教育,不能因为发展综合大学而废弃职业学校。他指出:“而职业专门学校如农、蚕、工、商、医等之侧重艺术、期在养成实务专家者,在地大物博、频年苦兵、民生凋敝之四川,亦切感需要。且徵之东西各国,于大学之外,不废职业专门学校,良有以矣。本校主張四川除国立大学而外,所有省办各种职业学校,仍当并行。”

张澜还认为,职业学校在教育经费方面应与其他国立综合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建议即便战时经费紧张,政府也应该正常拨付职业教育的经费。“查该校自抗战后,已成为全国之中心蚕丝学校,蚕丝人才胥赖以培育,校内设备亟应力求充实,欲充实设备,自当增添经费。”

作为一个接受过传统教育的晚清秀才,在新旧思想交替之际,张澜敏锐观察到时代对教育的新需求,通过倡导和践行开办女校、鼓励平民入学、主张兼容并包、支持学生学习革命进步思想、倡导职业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和举措,充分展现了一位民主人士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切关注和竭力付出。时至今日,其中一些理念和举措对于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亦有较多启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尧

猜你喜欢
张澜南充革命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张澜:拒用公款做长袍
图志
NON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ONE-DIMENSIONAL NONISENTROP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CLASS OF LARGE INITIAL PERTURBATION∗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