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改革开放浪潮的技术引进之路

2024-02-20 02:00谭玉照张国平温欣
红岩春秋 2024年1期
关键词:四厂总厂北碚

谭玉照 张国平 温欣

孙同川,出生于1940年7月,河南舞阳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曾任四川仪表总厂副厂长、厂长。1985年3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1985年9月任重庆市副市长,1988年8月至1993年4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1993年4月至1995年10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重庆市委书记,1995年10月至1998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998年1月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出发,决定调整国家工业布局,将沿海地区的工厂迁到西部地区,三线建设由此启动。这次工业上的调整,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一次很大的机遇。作为三线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我对三线建设、对四川仪表厂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祖籍河南,出生在重庆南岸铜元局。195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在西安飞行研究院工作。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我回到重庆,先后在北碚的四川仪表四厂、五厂、六厂、三厂和总厂工作。直到1985年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才离开北碚。我在北碚工作生活了15年。

改革开放催生思路之变

1965年,国家机械部决定把上海、南京、无锡、苏州、西安、锦州、沈阳等地与热工仪表配套的厂搬迁到重庆北碚,由此形成了川仪总厂(即四川仪表总厂)。起初,川仪总厂被划定在以北碚为中心、方圆50公里的范围。由于占地面积广、范围大,最后收缩在以北碚为中心,南到歇马场、青木关,北到澄江镇的范围。

川仪四厂位于北碚三花石,早期从上海迁来。1970年3月,我刚到川仪就在四厂当技术员,后来担任该厂一、四车间党支部书记。

1975年,鄧小平提出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为纲”(即以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为纲),全面推动全国各项工作。为促进生产,川仪总厂派了几个工作组到各个分厂进行整顿。我作为其中一个工作组的组长,被分到五厂。五厂是仪表电镀厂,整顿完后,我留在五厂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了一年多。

1976年10月,我被派往六厂担任党总支书记。大概工作了三年时间,我又被调到自动化装置厂三厂任党总支书记兼厂长。1980年调回总厂任副厂长。1983年,川仪总厂厂长马珍同志退休,我接任厂长。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懈探索。同年,一场类似展销会的会议在长沙召开。与会者把各自厂里的产品带到会上,看市场是否需要。如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没有销路。开完会后,大家都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我们意识到,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必须生产市场上需要的新型产品,这样才能经营下去。

一流测温记录仪的诞生

三线建设的这些厂刚迁来时,使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技术,比较落后。如何让老厂发挥他们的潜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技术改造。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到川仪总厂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引进先进技术。那时还不是中外合资,而是我们花钱买别国的技术,叫技术引进。当时的想法是,买进技术后,再慢慢把技术学过来,进行开发和发展。

我首先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洽谈控制系统。刚开始,我告诉对方,我们厂要搞服务中心。洽谈一段时间后,服务中心成立了。接着,我和对方商谈引进它的系统,就是整个工厂的控制系统。最终,我们把霍尼韦尔公司中型系统的自动控制(单回路控制器)引进来,放在新成立的十八厂里。

第二个任务是针对四厂的技术引进。四厂以前的记录仪很大,比较落后。钢厂、化工厂都需要测量、记录温度。我们开始和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谈ER记录仪的引进。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记录仪,其优势在于温漂和时漂比较低。通俗地讲,温漂较低就是温度变化对记录仪的影响不大,时漂较低就是稳定性好。其他温度记录仪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了一两年后就不精准了,但ER记录仪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引进ER记录仪的时候,横河电机株式会社代表说,有些技术可以卖给我们。我们就要求他们把相应元器件的生产技术也卖给我们。经过考察,我们发现ER记录仪里最关键的是薄膜电阻,于是要求对方把薄膜电阻的生产技术卖给我们。

由于生产薄膜电阻对净化条件的要求很高,横河电机株式会社认为我们没有生产能力。当时正好川仪六厂的超净厂房基本建成,我们就邀请他们前来参观。他们发现我们的厂房净化条件高,而且生产集成电路的工人容易掌握新技术。最终,他们同意把生产技术卖给我们。

那时技术改造要经过上面审批。经过部里、国家计委同意,我们花了250万美元引进记录仪。ER记录仪引进后,总厂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日子一下子变好了。

川仪九厂就是位于澄江镇的分析仪器厂。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厂引进了德国哈特曼布朗公司的紫外光学仪器。它利用紫外线的原理来测量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这是以前测不出来的。

后来,我又给一厂引进了五元合金。以前的开关里面有一个触点,是用铜制成的。开关一合上会产生热量,几次来回后很容易融化,继电器就坏了。于是,我找到日立金属公司,希望能引进五元合金。五元合金是由金、钨等五种金属做成,触点接触良好,即便开合上万次,开关也不会融化。引进这一技术后,一厂增加了活力,开拓了市场,效益也变好了。

通过技术引进,我们的产品特别是四厂的产品,很快在全国仪表行业排名第一,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一时间,遍销全国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供不应求。

艰难的半导体追逐路

我在川仪六厂工作的时候,遇到技术老化的问题。六厂搬来之初是生产分立元件,但当时国际上已经有大规模集成电路,所以相对来说,六厂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为跟上国际步伐,六厂提出要生产集成电路。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厂房不适配,必须改造厂房。一个是异地改造。六厂原来在水土镇,使用的是武装部的地盘,地盘很小,不适应新的生产,所以我们提出异地改造,最后选定在离总厂较近的文星湾修建厂房。另一个是厂房改造。生产集成电路必须使用超净厂房,即在1立方米的空间里,不能超过1万个微粒子。因为这些微粒子如果粘到半导体上,就会导致短路。

六厂于1978年在文星湾重建,1980年建成。

1983年我当厂长的时候,国家把川仪定为小型计算机、半导体和专用集成电路的生产点。当时的情况是,六厂的厂房建起来了,但是设备和技术不行,我们便有了技术引进的计划。为了获得机械部同意,我经常跑到部里向领导介绍我们厂的项目以及对设备、技术的需求。

同年,我带着总厂几个管技术的同志,跟随机械部计划司的领导去了一趟美国。我们先去硅谷考察了半导体,然后商家用专机把我们带到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考察。刚到菲尼克斯,我们就碰到有家公司卖半导体生产线设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美国是最早生产游戏机的国家,但后来因游戏机影响小孩学习,就限制了生产,导致产能过剩,许多公司停产。

菲尼克斯非常炎热,七八月的时候气温有40多摄氏度。因为公司停产,空调都关了,我们进工厂后不到半小时就出来了。经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个生产线很好,马上回来向计划司司长汇报,说我们六厂厂房建好了,但还没有设备。

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晶圆技术是六英寸,集成度是微米级。我们用不起六英寸的,就和商家洽谈三英寸的生产线。1984年,我到美国与商家正式签约,买了一条三英寸的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条生产线,花了800万元人民币。这条生产线对于后来生产薄膜电阻发挥了极大作用。

交易完成后,我们先请工程技术专家把这条生产线运转起来,证明它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东西后,派了很多人去学习和掌握技术。当时,按国家政策,出国人员回国后,会给指标和补贴买一个大件,如彩电、冰箱等。这些物件都是紧俏货,很多人为此很想出国学习。

我去日本考察时,从日本冈崎制作所购买了铠装热电偶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铠装热电偶具有耐高温、耐辐射等特点,也可用于核电站内。原本打算配备在一厂的一个车间里,但因为设备对厂房要求极高,一厂无法满足条件,我们就改建了北碚火车站的一个仓库,设立了十七厂。

川仪三厂为核工业816工程做了一些事情。816里的计算机、核潜艇上的巡回检测装置是由三廠生产的。因温度对核潜艇很重要,所以一个核潜艇上的巡回检测装置有很多个温度控制点。

1984年,国家计委批准川仪总厂生产专用半导体和小型计算机。中央批准我们去引进技术,我就到美国IBM公司洽谈小型计算机的制造技术。我来到IBM总部,还到了位于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IBM公司生产厂参观,可是他们要价很高,我商谈了很久也没有谈成。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虽然投资来自中央,但也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三线建设迁来的只有一部分骨干,所以大部分职工是在当地招收的。川仪厂不但解决了重庆的就业问题,还投资修建了两所学校,一所是仪表工业学校,是一个中专学校,位于三花石;另一所是仪表中学,为解决员工子女的读书问题而建。后来因为教育改革,这两所学校都交给地方管理了。

川仪顺应时代浪潮,勇立发展潮头,离不开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北碚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川仪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城市影响力,为北碚乃至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四厂总厂北碚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原国棉四厂工业遗产的新生——济南金科博翠明湖纺织文化艺术馆
江西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江西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梁漱溟在重庆北碚的文化教育活动
“常生厂”及“泰来厂”——造币总厂开办与重建时的机器设备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OTS2000水电站培训仿真系统在瀑布沟水电总厂的实现
华北油田采油四厂首次实施逆向压裂充填防砂
巧解苏中气田上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