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常压储罐运维阶段资产完整性管理实践

2024-02-26 06:31毕逢东姜海一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1期
关键词:完整性储罐管理制度

毕逢东 姜海一 彭 晗 程 欣

(1.昆仑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1)

(2.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炼油与化工装备风险防控),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29)

大型常压储罐是指盛装原油、成品油或化工原料等高危介质,容积介于200 m3和24万m3,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港口、国储、商储等领域,超大容积、高危险性的特种设备。1989年黄岛油库火灾事故,5号油罐遭受雷击发生爆炸,与其相邻的1号、2号、3号和4号储量各为10 000 t的原油罐也均发生爆炸,造成19人死亡,7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 350万元人民币[1]。而大型储罐相较于常规储罐,具有节省钢材和占地面积等优点,为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我国正处于大型储罐建设高峰期,大型储罐的管理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而我国储罐的完整性管理仍处于应用初期,系统的理论与指导文件不甚完善,国内外仅有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Health & Safety Executive)颁布的指南PM86“热塑性塑料容器完整性管理”(Thermoplastic Tank Integrity Management)及推荐做法“常压储存容器完整性”(Integrity of Atmospheric Storage Tanks)、GB/T 37327—2019《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虽然国内进行了一些研究[2-4],但整体上对储罐完整性管理应用研究相对滞后,各企业储罐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主要存在问题见表1,发展储罐完整性管理理论与技术实践成为储罐运营企业的首要问题。

表1 国内储罐管理存在问题

本文针对国内大型储罐的管理现状,以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为试点,编写一套大型储罐完整性管理制度,协助搭建完整性管理团队并明确管理机制,该项工作是国内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储罐完整性管理的一次重要实践,对国内大型储罐从传统管理向完整性管理转型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1 储罐完整性管理制度建设思路

为此结合该企业现有储罐管理模式,比较世界上储罐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5]、法规、先进的维保检验技术[6,7]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编写一套适合企业储罐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管理制度,明确储罐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流程,搭建一套完整性管理团队,明确完整性管理关注点,为完整性管理团队提出管理抓手,其中生产单元负责储罐运营期的各项管理工作,完整性管理团队采用关键工序流程的审核监督等手段,对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督促各生产单元规范管理,这样既简化了完整性管理团队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又尽量维持作业公司/区工作的连续性和时效性,并加强以预防和检测为基础的储罐完整性管理,以此解决储罐安全性问题。

在运维阶段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加强完整性管理团队对异常工况、变更、重大隐患(缺陷)和事故管理的审核;明确储罐完整性管理所要收集的资料;制定完整性管理的工作程序、计划及文件;运用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和RBI(基于风险的检验)等储罐风险识别方法,结合先进的检测、监测手段对储罐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判定储罐的运行状况;采用维修和维护方法减缓缺陷措施;编制储罐的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管理制度,重点在运营和维护阶段;以效能评价推动体系持续改进;最终达到完善提高现有的储罐管理水平、可操作性强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

2 储罐运行维护阶段完整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储罐的全寿命周期可分为前期研究阶段(确定储罐数量、布置和处理能力等)、工程建设阶段(包括设计、建造、采办、安装、调试与移交)、运营维护阶段(包括日常操作、监测、检查、检验、测试、预防措施、故障维修、评估及改造)和弃置阶段(包括申请弃置、编制施工方案、签订施工合同及实施弃置)。本文重点介绍运营维护阶段的完整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储罐运营阶段完整性管理的控制环节包括日常操作维护环节、资料收集环节、风险评估环节、检验检测环节、合于使用评价环节、维修改造环节和效能评价环节,后6种控制环节为基于风险的管理环节,管理流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储罐运营阶段完整性管理流程图(日常操作维护环节)

图2 储罐运营阶段完整性管理流程图(基于风险的管理环节)

1)日常操作维护环节:在生产单元负责储罐正常日常操作维护的基础上,由完整性管理团队组织生产单元实行异常工况、变更、重大隐患和事故管理,异常工况内容和变更管理触发条件见表2。

表2 异常工况和变更管理触发条件

2)资料收集环节:生产单元应按照储罐完整性管理的要求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完整性管理文件见表3),并不定期由完整性管理团队对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情况进行检查。

表3 完整性管理文件

3)风险评估环节:生产单元制定储罐检验检测计划并进行风险评估(如图3所示)和制定检验策略(检验策略原则见表4和表5),再依据储罐检验检测计划、风险评估和检验策略编制检验检测方案,然后提交完整性管理团队进行审核。

图3 储罐风险评估结果

表4 储罐检验策略原则(内检)

表5 储罐检验策略原则(外检)

4)检验检测环节:生产单元依据审核后的方案组织实施检验检测。

5)合于使用评价环节:对于检验检测中发现的超标缺陷,由生产单元进行维修经济性评价,交予完整性管理团队审核后由生产单元实施合于使用评价、维修或纳入弃置程序。生产单元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储罐进行现状评估,交予完整性管理团队审核后根据评估结果继续使用或实施弃置。生产单元委托具有合于使用评价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对使用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储罐实施合于使用评价,合于使用评价应涵盖:储罐超标缺陷的合于使用评价;储罐剩余寿命评价;提出为延长储罐使用年限结构上的整改返修方案;储罐超出设计使用年限后的设计阶段风险再评估;合于使用评估后储罐的安全状况和下一检验周期及必要的监控使用措施。

6)维修改造环节:由生产单元编制维修改造计划,交予完整性管理团队审核后由生产单元着手维修改造准备工作并编制维修改造方案,生产单元依据完整性管理团队审核后的方案实施维修改造和验收工作,最后由完整性管理团队实施维修改造投用考核。

7)效能评价环节:完整性管理团队组织各生产单元或外单位相关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生产单元储罐的完整性管理执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考核,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根据完整性管理暴露的问题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储罐综合管理(包括储罐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储罐基础资料和技术档案管理;储罐年度管理工作总结);储罐定期外部检查执行情况;储罐全面检查执行情况;储罐检修管理情况;储罐的使用、检查和维护情况。储罐的现场管理等见表6。

表6 效能评价表

3 总结

本次储罐完整性管理制度的编制是国内一次科学系统的储罐完整性管理制度上的实践,其为推动储罐完整性管理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现了管理的创新,随着该管理制度的不断应用和实践,将会不断完善该管理制度,切实提升企业的储罐安全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完整性储罐管理制度
大型LNG储罐设计计算关键技术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大型LNG全容式储罐储罐基础方案设计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一生清廉
—— 储罐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