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灯

2024-03-09 04:22晓阳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邻机井二哥

晓阳

二哥走了,走得悄无声息。他不在的日子里,仍然有晴有阴,有雨有风。飘摇不定的风雨,绑架身心的手机,都没有给我带来二哥的消息。没有给我那种心有灵犀的感慨和触动,更没有魂牵梦萦的羁绊与挂念,二哥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了。

三个月前,二哥的电话好久都没有打通了。甚为牵挂之下,我辗转询问,方知他病重,躺在医院已经两月有余了。

二哥姓葛,是我的朋友,或者说是忘年交。十多年前,经好友引荐,结识二哥。十里八村,提起二哥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豫东农村,像二哥这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往往被称为小能人,没人叫他致富能手,顶多叫他一声“大跩户”。话语之中,嫉妒、揶揄,或者羡慕的情绪杂陈其间,很难琢磨。不过,大伙儿对二哥网开一面,竟亲昵地称呼为“二哥”。其实,二哥在家排行老六,我很是不解,好友闻之,哈哈大笑,方告知原委。原来,二哥像好汉秦琼一样侠肝义胆、乐善好施,用善行善举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但二哥把荣誉归于母亲。他说,老母亲经常教育他,做人要厚道,为人要仗义,千万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二哥兄妹多,那时父母靠种地和酿醋养家糊口,一家人住的是三间土坯房,吃的是红薯馍,喝的是红薯汤。年幼时,出身贫寒的他没少吃苦头。在二哥眼里,多少年来,村还是那个村,地还是那片地,除了村里人的生老病死,季节交替輪回,别的没有啥改变。其实,他也知道,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平平淡淡,如同村南的那条小河,河水潺潺,缓缓东流,未见改变。

二哥骨子里就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嗅到改革开放的气息,二哥毅然决然地南下深圳。他当过学徒工、泥瓦匠,跑过产品推销……他吃苦耐劳,为人忠厚,很快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技术员;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他上了电大,两年时间取得了建筑与设计本科学历;再后来,他拥有了自己的建筑队伍。1985年的4月,家乡的小伙伴们为了温饱躬耕不辍的时候,二哥远在深圳注册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凭着良好的信誉、优质的工程,他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二哥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使命,不但在公司用工方面尽量安排乡邻,还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提起二哥的善行善举,效魁兄如数家珍。老家村南有一块耕地因机井不够用,乡亲们时常为浇水发生争执,二哥出资打了两眼机井;村里两兄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他二话没说,为他们送去了学费;他还出资为本村的小学生每人购买了一身校服;乡敬老院也是他常去的地方,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他都要带着礼品去慰问这些孤寡老人……细细数来,二哥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价值百万的巨额财富,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回报社会的时代赞歌。

病床上的二哥全然没有了昔日声若洪钟的大将风范,更没有了酒桌上推杯换盏的叱咤之态,一副少气无力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痛。我实在不忍心看他难受的模样,叮嘱几句便起身离去。刚走出病房,我的泪水就悄然滑落。我把一兜苹果放在他的床前,希望能给他带来平安,尽管这是奢望,但谁又不渴求呢?“创业风雨路,甘苦自知勇拼搏;报恩桑梓地,深情厚谊无尽期。”这是二哥的座右铭。他曾经无限深情地对我说:“我发誓,这是我的心里话,我用它鞭策自己,也激励后人。”不幸的是,二哥走了,带着他未了的心愿。

二哥走时,不足花甲之年。二哥走了,带走了他应该带走的一切,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大名鼎鼎的二哥,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莫衷一是,褒贬不一。有人对他的去世深感惋惜,对他的为人处世赞叹有加;不过,也有人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作秀人前,哗众取宠。诚如二哥所说,嘴巴长在别人脸上,想说就让他说去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二哥同样有缺点,但瑕不掩瑜。我认为,最应该留下的是二哥的急公好义,救人于危难,回报于乡邻的想法,或许这就是二哥精神的终极诉求,就如同一盏明灯高高悬挂在天堂之上,照耀着我前进的路。我的心中总希望有天国在,那里是所有好人最终的归宿。

猜你喜欢
乡邻机井二哥
外出打工开眼界 返乡创业富乡邻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巴山背二哥
“惠”泽乡邻情如“海”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二货二哥的二货事
农用机井管理
返乡创业 惠及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