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爱情观探究

2024-03-09 06:00孟醒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范柳原倾城之恋白流苏

孟醒

张爱玲,原名张煐,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从七岁开始,张爱玲就展现出了她的文学天赋,开始尝试小说的创作,并从十二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在1943年到1944年期间,张爱玲接连创作和发表了小说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而《倾城之恋》也创作于这一时期。《倾城之恋》讲述了没落家庭出身的白流苏与华侨富商范柳原之间的感情纠葛,得到了诸多学者、读者的喜爱。部分学者认为,“《倾城之恋》这部爱情传奇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它是无数古老的谎言、虚构与话语之下的女人的辛酸的命运”(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但也有学者认为两个主人公之间是存在爱情的。张爱玲将自己的爱情观融入《倾城之恋》的创作之中,展现了对自我的追寻。本文从《倾城之恋》这部作品出发,对张爱玲的爱情观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

一、《倾城之恋》的主人公与故事主题简介

(一)《倾城之恋》的主人公简介

《倾城之恋》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白流苏、范柳原两个人物的情感斗争进行展开,小说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荒诞性。本文先对《倾城之恋》的主人公与其成长背景进行介绍,从而为后续爱情观的梳理提供支持。

白流苏作为《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出生于一个衰落遗老家族。在白流苏的第一段婚姻中,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但丈夫败家而残暴。当白流苏毅然返家之后,她却遭受了无尽的冷嘲热讽。强烈的情感反差让白流苏的心中升起了不适感,也激发了她的自我斗争意识。

范柳原最初是为宝络介绍的,却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白流苏的“归宿”。婚姻是范柳原纨绔不羁的终结。原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

主人公范柳原与白流苏虽是夫妻,但他们的结合并不是因为感情的契合、爱情的驱动,他们并不了解彼此的真心。白流苏之所以选择这段婚姻,主要是因为被自己的哥嫂嫌弃,加之母亲的不理解,她急需要找到另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保护她。

(二)《倾城之恋》的故事主题

《倾城之恋》创作于1943年9月,初载于《杂志》,后被收入《传奇》之中,是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张爱玲一生坎坷,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父亲张廷重的压制,而畸形的家庭氛围对她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她将自己的情感与希望投入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展现了她对现实的抵抗与妥协的复杂情绪。而《倾城之恋》在故事主题的推进上就凸显出了张爱玲的复杂与矛盾。

1.爱情

爱情是《倾城之恋》的核心主题。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作品中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和价值,并就爱情与婚姻、个性、命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故事的主人公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从相遇到相爱,都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夹杂在两人之间的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博弈。两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与利益,也都坚守着自尊与倔强,这为两人的情感增添了多变、矛盾的元素,也让两人的爱情变得龃龉。但正是这种不纯粹才让两人的感情看起来更为真实。在张爱玲细致入微的笔触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乱世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相守相伴,危机之中两人的互相扶持,虽然两人的爱情看似是昙花一现,却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相爱,成为一种心灵上的相知相惜。

2.婚姻

《倾城之恋》这部小说对婚姻的主题也进行了探讨,深刻反思了婚姻制度对于女性生存、命运产生的影响,从客观角度反映了婚姻与爱情、社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冲突。在这部小说之中,白流苏虽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大户人家,却无法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她的两段婚姻都充满了孤独与无奈,第一个丈夫经常虐待她,她勇敢地提出了离婚,摆脱了这段痛苦婚姻的束缚;第二个丈夫则是范柳原,可她嫁给对方的原因多是出于现实的考量。一方面,白流苏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范柳原就是最佳的选择;另一方面,白流苏也需要给家人一个交代。这种婚姻生活的描写充分揭示了传统婚姻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张爱玲对现实物质支撑的婚姻关系有着较为深刻的反思,并将其融入小说的创作之中。

3.人性

《倾城之恋》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一个战火绵延的乱世之中,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人性的变化与选择表现得更为突出,小说揭示了人性与个性、与社会、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与矛盾。小说的主人公白流苏、范柳原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于和平年代有着自己的利益准则,言行举止也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屈服于社会的压力与束缚。但这种视角在战争爆发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对彼此的依赖变得更加强烈,也开始认识到了彼此的重要性,开始真正关心与爱护、尊重与理解对方。因此,《倾城之恋》中的人性是成长的,尤其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主人公反而升起了对对方的依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倾城之恋》中的爱情分析

长期以来,学者与读者就《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爱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两人之间并不存在爱情,有的只是依赖与人性,是出于双方利益的诉求。但如果对《倾城之恋》的小说内容进行细致阅读与分析,依然可以窥见白、范两人之间的爱情。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进行解构分析。

(一)温暖—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流苏一生的感情生活都是曲折的。她的第一段婚姻带给她失望与不幸,于是果断决绝的她选择割舍掉这段婚姻后独自回家,但她的生活境遇并未好转,反而陷入了经济的困苦与他人的嘲讽中。在她出嫁期間,哥嫂就将家里原有的金钱挥霍一空,再次面对这个突然回家的妹妹,两人的心中自是有很多不满,便在生活中处处欺压她,想将她赶出白家。但最令白流苏失望的是自己的母亲。在前夫去世之后,哥嫂百般怂恿白流苏领养前夫的侄子为儿子,为前夫守灵以此来达到瓜分遗产的目的。但白流苏不想再去面对前夫的家人,坚决拒绝了哥嫂的提议,也是在对方的逼迫下,白流苏才选择向自己的母亲求助。可深知她不易与艰难的母亲依然冷漠拒绝了白流苏,让她在白家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中。

反观范柳原,他虽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但他的身份十分尴尬—范柳原的母亲是有名的交际花,并不是他父亲的合法妻子。身为私生子的范柳原只能选择滞留在英国,长期无法回国。而在父亲离世之后,范柳原曾经“孤身一人”留在了英国。在遭遇过诸多的苦难之后,范柳原才得以继承了父亲的部分遗产,摆脱了落魄不堪的处境。但范柳原并未赢得范家人的欢迎,所有的族人对范柳原一直充满了仇视。

通过两人人生经历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境遇虽各不相同,但都生活在亲人的冷漠与敌视之中,他们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渴望有一份情感上的寄托与稳定的生活,这也为他们的爱情带来了一种异样的温暖,产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

(二)卑微—不同欲求的冲突与情感的隐匿

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为两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温情的基调,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同样是卑微的,尤其是在香港相处的过程中,两人的行为处事多站在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目的与欲望,却又刻意隐瞒着对方,使得两人的爱情变得卑微且虚伪。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呈现双方的心理与举动。

白流苏之所以选择去香港,是为了嫁给范柳原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白流苏看来,这段婚姻更像是一种交易,通过“出卖”自己来换得安稳富足,因此她并不在乎感情,对范柳原也没有爱意。而范柳原同样也是如此,他之所以邀请白流苏去香港就是想玩弄白流苏,让她做自己的情妇。在范柳原看来,爱情只是一种游戏或者是挑战,他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刺激和快感,这时的范柳原不仅缺乏责任感,对于白流苏也没有爱情与尊重,有的只是欣赏和征服。因此,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并没有真诚和信任,更多的是欺骗和隐瞒。他们采取了各种手段来试探考验对方,或者是使用俏皮话、冷嘲热讽来掩饰自己真正的想法,也让这份感情变得更加卑微。

三、《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观

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曾提到“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段诗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它展现了爱情千古不易的誓言,同样也是张爱玲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揭示了张爱玲对爱情的向往与希望。在《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白流苏对范柳原说过:“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爱玲也是现实的,她对于爱情并没有过于理想化的态度。下文就对《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观进行解析。

(一)爱情是现实且悲凉的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本就不是一见钟情,他们的行为,甚至感情的萌生都是基于各自的目的—白流苏希望通过婚姻离开家庭、摆脱命运;范柳原想要玩弄白流苏,以满足自己的虚荣与刺激。两个人之所以发现彼此的可贵,开始珍视与陪伴是因为战争的到来,当他们失去了一切,只剩下彼此之后,才重新开始对这段感情进行审视与分析,开始关心对方的安危与感受,愿意用真诚与温柔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从这一情感转变的分析可以看出,《倾城之恋》的爱情底色是现实悲凉的,战争与社会的动荡让他们学会了抱团取暖,从而成功步入了婚姻。虽然《倾城之恋》的结局是完满的,但白流苏的心中始终充斥着各种不安,认为自己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缺乏经济上的支撑。在张爱玲看来,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倾城之恋》中的爱情充满了各种算计,与澄澈真挚的爱情相背离。

(二)爱情是求得婚姻的手段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都是真实且现实的,而爱情都是女性谋求婚姻的一种手段,是女性获得生存、摆脱命运的重要工具。以《倾城之恋》为例,白流苏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不得不以自己的美貌、青春作为赌注,通过筹谋与算计来嫁给范柳原。白流苏对爱情、婚姻的获得并不是心安理得的,她始终保持着一种提心吊胆的心态,生怕会露出各种破绽。正是因为这种小心,才让读者感受到了白流苏的焦虑无奈,进而产生一种浓浓的悲哀。从本质上来看,白流苏的第二段婚姻还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两段婚姻并没有过多的差别,充分体现了女性对于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甚至有一种经济至上的感觉。张爱玲曾经这样说过:“女人长期用身体取悦男人,所得的往往是悲剧。”

(三)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在一段感情中,如若男女双方的地位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往往很难产生幸福的感觉。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喜欢并不是因为对方的美貌。虽然范柳原长期生活在英国,某种程度上是个新派人,但他内心并未脱离封建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范柳原所看中的是白流苏东方女子独有的温顺,他希望白流苏如同传统女性一般对他顺从体贴,因此他才想让白流苏从精神上理解他、认同他。但白流苏的顺从并不是对范柳原的理解和认同,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品质”。在这段感情中,白流苏真正关心的是范柳原是否能够娶她,对方的人品、内心世界对她而言并不重要,她只是从经濟利益的角度出发去揣测对方的想法。

《倾城之恋》看似是一对普通男女的爱情故事,张爱玲却在其中倾注了她独特的爱情观。从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的情感诉求、爱情经历来看,张爱玲的爱情观是现实且悲凉的:爱情受到了环境与阶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女性摆脱命运、达成婚姻的一种工具。但《倾城之恋》也折射出了张爱玲对爱情的反思、对人性的洞察,其中的爱情观直到今日仍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
范柳原倾城之恋白流苏
为什么范柳原选择了白流苏?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倾城之恋》的意象解读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
以萨特爱情观剖析范柳原的恋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