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匾: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2024-03-11 13:21
农村百事通 2024年3期
关键词:王密活化石杨震

“苏湖流芳”“相国遗风”“耕读传家”“穆如清风”……走进江西省赣南乡村,不管是白墙灰瓦的百年老屋,又或是砖混结构的现代楼房,总会被千家万户大门额上的门匾所吸引,仿佛进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展览馆,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就是当地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客家门匾习俗。

追根溯源,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第阀阅”,晋时躲避战乱的客家先民“衣冠南渡”,将其作为不忘先祖、铭记历史、注重教化、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每当客家人在某地立基建新房或者扎根设祠堂,便会在门额上写上或者刻上几个大字,以寄缅怀、提醒、垂训之意,慢慢地形成今天的门匾习俗。

相较古时榜贴功状的“阀阅”,赣州市上犹县乡村的门匾一般按与大门相同的宽度绘制一幅匾框,再选取一个恰当的词语题写或镌刻其上,有的还配上吉祥的图案,融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特别精巧别致。

客家门匾最突出的在于匾额题词有讲究。一般为四个字,以姓氏来源、郡望、堂号等为基础,多取材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先贤哲言,或标榜先辈德行、方便人们认祖归宗,或反映族训门风、教化子孙后代,故有人称之为“微型家谱”。客家人进村一看门匾,便知这户主人的姓氏。比如“靖瑞遗风”代表主人姓余,“太白遗风”可知主人姓李,“义门传家”表示主人姓陈,“沈根传芳”则是叶姓人家,等等。

其实,每个姓氏门匾的背后,都有一段代代相传的历史,都是一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如代表杨姓人家的“四知传芳”和“清白人家”,说的是东汉清官杨震举荐王密做了知县,王密带着黄金前去感谢,杨震坚拒不受,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氏后人以此为匾额,就想告诫子孙为官须清廉,为民要清白。

如今,很多地方的门匾早已成为历史文物,但在赣南这样的客家人聚集区,门匾不仅得到了完整保留,而且还有所发展,姓氏的色彩逐渐淡化,个性色彩日益显现,出现了很多以居住环境、立志自勉、处事理念等为主题的门匾。

赣南客家的门匾习俗流传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世所罕见。上犹县一项调查发现,全县80%以上的民居保留了门匾题词的传统,门匾总数超过4万幅,分布在14个乡镇、130多个村的160多个常住姓氏中,其思想内涵之丰富、群众参与之广泛和文化历史价值之厚重,堪称客家文化的“活化石”。2014年,赣南客家匾额习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質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研究家族史、民族史和客家迁徙史及客家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与科学价值。

小小客家门匾,承载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细细品味,不仅能感受到真善美家风的一脉相传,也能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江西   孟秋望)

猜你喜欢
王密活化石杨震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活化石——银杏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四知太守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知不知 不由子
海里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