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思考

2024-03-14 03:43田培媛李怡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统一区域

□文/ 田培媛 李怡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如何打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阻碍,消除区域间行政壁垒,着力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为优化新发展格局提供新思路。基于此,本文从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打破隐性地方保护、强化市场法治保障和推进区域战略衔接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可行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竞争,深化企业和区域间分工合作,畅通国内外循环,扩大国内市场容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一、持续强化法治引领与保障

法治的实施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统一大市场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市场法制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市场营商环境持续得到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然而,某些领域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不足,破坏市场秩序、操纵价格、低价倾销、制假售假等行为仍然存在;有些法条原则上有很强的规定,但实践意义却不大,有些领域还存在部门和地方规则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出台适当的补充规则和补充法律才能解决现有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加强市场法治建设,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环节做出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推动法治建设为全国统一大市场运行做好基础保障。

(一)需要全面推进各项重点立法任务。结合市场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废除存在市场准入隐性障碍的法律,保证省、市、县各级和国家层面的市场准入法规和监管法规之间的互动一致性;对存在纰漏的市场法规法律进行适当的内容修改补充,尤其应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科学、民主、合法地进行立法,促进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有效化。

(二)健全统一的执法司法体系。这是相关执法和司法部门支持和确保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制度支持。首先,必须加强和改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司法执行;其次,必须改进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程序,加强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创新;最后,要明确对垄断行为的刑事处罚规定,加大对分割市场的惩罚力度,提高市场参与者违规成本,健全中央和地方反垄断执法审批机制。

(三)加快建立完备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基于信用的新的监管机制,使国内失信人员名单相对透明;建立跨地区、跨学科的市场监管协商平台,建立定期和临时的协商和回应机制;健全行政区域间执法协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的信息交流,推动建立行政区域间的联合监管制度,积极实施联合执法;加强区域间市场监管政策措施、业务信息和资讯的传递和交流,定期交换监管数据。

(四)努力推进全国统一市场规则的实施。逐步建立统一的质量、计量、商标、专利、消费者保护和信用监督的监管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贸易规则,逐步建立统一的生产、运输、仓储和销售的国家规则体系,完善市场统一规则;逐步消除技术标准和价格规则的地区不一致问题,促进区域间贸易规则的协同,完善涉及矿产、能源、金融、证券和技术转让市场等领域的贸易规则;统一重点行业和产品的区域标准,特别是在安全、环境、健康和卫生保护等领域,推行国家标准。

二、加快关键领域改革

进入新时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需要全面布局,也应该注意兼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攻坚突破。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但在部分领域改革仍相对滞后。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使流动的劳动力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公共服务与市民权利,如图1 所示,北上广户籍制度改革效果仍不显著,非本地户籍人口几乎占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在这些城市中,一半以上常住人口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这与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式新型城镇化理念是相违背的。土地价格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市区和郊县两极分化严重,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消费差距。面对这类问题,应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破除改革难点堵点。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关键领域的改革;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2023年恰逢改革开放45 周年,我们应继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改革取得新成效。(图1)

图1 北京、上海、广州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占比统计图

在劳动力市场上,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大城市户籍政策改革,并通过户籍年限的累积互认,引导外来劳动人口融入工作所在城市。放宽对城市户籍的限制,除部分特大城市外,启动按生源地分类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要坚持二十大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继续在关心老年人、住房和社会弱势群体、青少年教育、劳动力培训、医疗和养老等各方面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在土地市场上,对传统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确保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土地权利。应改善地方政府唯GDP 论的考核方法,将城乡居民土地权利的实现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制度,城乡居民具有完全等价的土地使用权。另外,要健全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增值税法》,确保土地收益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激活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承包、转让等行为;重视土地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贯彻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决策,实现土地供给的长期稳定,平滑居民消费预期。

三、积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障碍,有效消除一切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各个地方和部门为了保证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垄断本地的资源,拒绝其他地区和部门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导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封锁相互隔绝,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大市场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改革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但是也加剧了很多地区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滋生,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分割。近年来,我国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方面已经做出很多成效,过去很多人只能购买本地生产的商品,但随着市场活力逐渐释放,这些显性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基本消失,曾经主要涉及商品销售领域的地方保护,现在主要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生产领域的行政干预,如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局部利益,用行政手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地方政府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实行行业垄断;部分地方政府领导直接干预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等等。

首先,加强政府法治建设。着重确立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非法竞争行为,加大非法竞争行为处罚力度;及时清理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健全的司法体系,完善执法监管制度,实时监督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市场法治宣传力度。地方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各行业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组织他们定期观看普法宣传片,提高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把纠正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改变政府工作重点,改变政府工作方式,使政府工作与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治理、消除市场障碍的需要相适应。把应该由企业自己管理或可以由中介机构管理的问题与政府职能分开。政府还应该改变过去主要根据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做法,把努力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最后,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实现市场监管的公正透明。对于政府之间的恶性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清除对各类非本地企业的歧视政策,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隐形壁垒,鼓励资本市场积极开放、薄弱地区聚集资金发展。

四、努力推进区域战略衔接

目前,我国正在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区域经济区四大区域板块、五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下贯通、东西连通,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正在逐步融合,应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前提,开展区域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典型经济示范区的经验和做法,从多个方面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充分进行区域战略的衔接。京津冀区域经济带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长三角地区区位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外贸型经济发展成熟,密切联通跨区域经济、物资与人力;长江经济带由西向东连接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制定区域战略的关键在于机制的建立。需要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大胆的早期实验之路,建立灵活的机制来补充和叠加政策,通过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倒逼政府转变职能,在制度层面上推动改革创新。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改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更深层次地促进各区域经济带之间市场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通。

(二)加快推进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立法的联合执法,促进区域内港口和航运的整体发展、港口群的衔接和合作以及优质水运网络建设。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区域经济区等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联系。发挥先发地区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内要素贸易、产业升级和消费改善。重点统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统筹管理、共同服务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集群形成。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开发国际物流线路,促进区域交通体系的整体发展。按照建设全球城市群的需要,在长三角、粤港澳等特大城市建设高质量的物流基础设施,增强区域消费和生产要素的物流基地的市场活力,实现区域的高度联通。解决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货物和要素流动的障碍,促进重点商贸物流平台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拓展,发展“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门到门服务和售后服务。要建立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体系,满足现代人对新鲜和冰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加快推进货物流通全过程跟踪,优化货物流通管理,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促进货物流通数字化。

综上,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阶段性布局,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国内市场资源优势,发挥国内超大市场规模经济效应,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处理好法制、市场、政府和政策等四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持续强化市场法治引领和保障、加快关键领域改革、打破隐性地方保护、推进区域战略衔接。只有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市场进出壁垒,有效畅通各类要素资源,才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根基。

猜你喜欢
统一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分割区域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UC统一通信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