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中国文化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为例

2024-03-15 11:45赵晨倩
林区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面产出导向法交际

赵晨倩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引言

在外语类课程围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创新发展中,不少高校开设了用英语讲中国文化系列课程,试图解决传统外语类课程中中国文化知识不足以及与文化相关的外语词汇表达缺失等问题,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应对学生文化“失语症”,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

相较于其他外语类传统课程,用英语讲中国文化系列课程的研究开展时间较短,但是仍有不少学者从课程的具体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探索。“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 POA, 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的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是英语专业技能改革,2013年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学,2014年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POA。目前,POA应用于中国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仍有学者积极尝试将POA应用在中国文化输出过程中,比如,设计外国友人进入中餐馆点餐的产出任务[1],用英语讲述宋朝的繁荣和羸弱的现象和原因[2],为英国朋友介绍父母招待他的家常菜[3]等。现有应用研究中仍存在驱动环节四要素不够明晰,促成环节精准性、渐进性、多样性的标准执行不到位,课程效果评价不够全面等问题。

本研究将POA理论应用于中国文化外语教学,以“中国衣裳”一章的子任务为例进行课堂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课后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学生的反馈,同时分享了笔者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思考,分析POA能否从参与度、获得感以及产品质量三个方面改善中国文化外语教学的效果。

一、POA教学应用案例

本研究的教学对象为山西某应用型本科院校荣誉学院学生,本课程为通识选修课,修读课程的35名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35名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36%,口语能力与词汇量相对薄弱。基于POA教学理念与流程,笔者以“中国衣裳”单元的子任务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应用。

(一)驱动环节:配合学情分析,架设真实交际场景

POA驱动环节以“输出驱动假说”为依据,让学生先尝试输出,通过产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驱动环节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场景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适配性,不能够偏离课程内容随意设定交际场景,也不能将交际场景脱离实际,使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其次,对于学情的了解必不可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语言基础是驱动场景设置的前提,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也是驱动场景设置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文秋芳在对于驱动场景要素的分析中提到,场景包含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个要素[4]。任务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目标,也要从真实性方面与课程内容适配,选择学生在今后可能会遇到的真实交际场景。

基于课前对于学情的调查,本次授课班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于英文授课和英文表达有畏难情绪。学生对于课程的期待是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知识,目的依然聚焦于课程内容而非语言的运用。因此本节课的驱动场景为:用英文在迪奥官方账号下发帖,陈述对法国奢侈品牌Dior裙装撞衫中国马面裙事件的看法。内容包括:对比中国马面裙与Dior新款裙子,介绍中国马面裙的历史,对于该事件表达看法。从内容角度考量,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中国传统服装,符合学生对于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期待;从语言角度考量,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关键词汇不超过10个,需要完成的句子为5—8句,难度适中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应的语言;从结构角度考量,发帖是学生熟悉的交流方式,劝说类文章的结构与学生平时练习的作文结构基本一致,较好入手。从话题、目的、身份、场合四要素的角度考量,此驱动场景的话题出自热点新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目的是论证观点与说明解释相结合;身份为学生,交际双方为陌生关系;场合为书面非正式表达。如何保护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这一场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是真实的交际场景,具有实际交际价值,能够驱动学生产出欲望。遇到此交际情景后,学生尝试产出,并讨论影响产出的困难点,为“学习”发生做好铺垫。

(二)促成环节:内容、语言与结构三位一体,促成学生顺利产出

促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促成环节包括内容促成、语言促成与结构促成。首先,在内容类课程中,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往往会以内容学习为重,忽视了语言与结构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完成产出任务,内容、语言、结构三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促成环节的时候需要均分三者的比重,甚至在语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中,适当加大语言促成的比重,帮助学生达到“三足”等长,方可立得稳。其次,促成要遵循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的标准[5],根据产出任务,甄选促成内容与语言,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要遵循认知规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与语言规律(词汇、短语、句子、篇章),循序渐进地设计内容输入与语言练习。

1.内容促成

教师为学生提供介绍马面裙的视频以及来自China Daily的新闻资料与裙装对比图片,学生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并小组讨论,总结中国马面裙与Dior新款裙子的相同点。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共同手工制作纸质马面裙模型,将其与Dior裙装作对比,加深理解,给出对于此事件的看法。促成活动从理解文本与视频资料到应用资料与图片内容分析事件,再到评价事件属性与创作手工作品,从较低认知难度的加工活动到认知挑战难度较高的活动,符合认知加工难度递增的趋势。观看视频、阅读、讨论、手工制作体现了促成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语言表达、手工成品、书面表达体现了产出内容的多样性。

2.语言促成

“选择性假说”指出,只有与产出任务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才是语言促成的对象[6]。该假说认为,选择性学习比传统的“精读”性学习更能够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在语言输入的选择中,更贴合产出任务的语言表达成为教学的重点。

在语言促成材料的选择中,描述服装材质、样式与制作的词是产出任务需要的语言,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重点词汇的筛选体现了促成活动的精准性,从渐进性的操作维度考虑,促成遵循了语言加工单位层次递进的原则,从词组到句子再到篇章。促成活动包含指读单词(单词识记)—看图说词(单词理解)—选词填空—完成句子(单词运用,可以成句)—短语翻译—看图说话,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用法与句子的表达,达到产出段落的目的。多层级反复练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攻克语言难关,能够有信心完成任务。

3.结构促成

交际者需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来应对不同的交际目的[7]。对于以论证观点为主要目的的语篇来说,中英文在语篇结构上是有差异的。中文语篇偏向于先罗列证据,最后得出观点,而英文语篇恰恰相反,先开门见山摆出观点,然后再分析原因。

课堂中教师分别选择中英两篇材料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其中的语篇结构差异,进而明白不同的交际目的、不同的交际对象,其词汇与结构选择是有差异的,同时掌握英文语篇中开门见山的结构特点。

(三)评价环节:师生合作评价,以评促学

评价是教学的延伸与升华。“产出导向法”提出“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后,教师挑选出带有典型问题的产出样本,有针对性地在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基于“学什么,评什么”的原则,教师选择的典型问题是在促成环节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师生合作评价”之后,学生要对自己的产出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之后再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提交,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自我纠错,也是以评促学的过程。

在第二次课前,教师收回学生的产出作业,并选出典型样本。在课上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样本问题,使学生清楚评价任务和目标,并进行评价焦点的讲解[8]。通过对比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修改作品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修改。

本次评价的重点在于结构安排与句子表达。学生对于词汇及其含义已掌握,但是运用到句子中便会出现句法问题。样本的问题主要以缺少主语与误用谓语为主,邀请学生共同修改,教师点评。此外,论证篇章中“先果后因”的结构也是部分学生容易忽略的,是评价与改进的重点。

二、结果与讨论

(一)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学生作业文本进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有关参与度和获得感的问题,如表1所示。本章内容结束后,对4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本单元课程的学习感受、自身收获以及建议。课堂观察作为三角验证的辅助手段,对问卷与访谈数据进行补充。作业文本收集的是学生课后完成本单元任务撰写的文本,每份作业约120词。下面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内容、课堂观察以及作业样本分析,参考毕争[9]设定的关于目标达成性指标,从参与度、获得感以及产品质量三个方面对POA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表1 学生对POA课堂效果的反馈

(二)参与度

从数据表现来看,学生本节课的产出量、参与课堂意愿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有所提升,其中以第二个问题“本节课是否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提升幅度尤为明显,表明本次课堂设计确实吸引到了学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学生提到“选择的案例很新,比平时更想听这个课”“互动环节很多,参与度比此前的课程要高”“一开始的任务激发了思考,课程中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制作简易版马面裙增加了趣味性,注意力也集中了,还跟舍友一起讨论制作马面裙”。

不少同学在访谈中提到了课堂中的手工制作环节,这一环节令同学们印象深刻,从课堂观察也可以看出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均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反复修改,呈现作品后非常满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手动脑动心动”,全方位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便会随之提升。但是也应看到,关于“是否在课堂中走神儿”这一问题,学生给出的分数低于其他问题,标准差也偏高,这反映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较大差别。

(三)获得感

通过整堂课程的设计,大部分学生对完成任务是有信心的,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给出了表示非常有信心的5分。对于论证方法、语言以及知识面等方面,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反馈。在访谈中学生也提到,“了解了马面裙的相关知识”“在课上能让我把英语说出来,我英语很差”“很好地提升了语言能力”。课堂设计中关于知识层面、语言层面与结构层面的学习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尤其是语言层面的促成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英语薄弱的学生增加信心,提升产出。

但是也应意识到,从获得感的各个方面来看,语言的掌握情况相对分数较低,这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有关系,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对于语言学习收效甚微,因为英语本来就不太好,基础很差。”从课堂的语言题目作答反馈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正确率不高,遇到难度略有提升的段落产出便选择了放弃。

(四)产品质量

在学生的产出作品中,课堂中语言促成环节的关键词汇和短语,例如“date back to, attach, folds, pleats, overlap”等均以较高频率出现。虽然产出中出现一些语法问题,但是基本上全部作品都能够正确分析马面裙的特点以及两种裙子的相同点,同时能够介绍马面裙的历史。

这些语法问题在生生互评与师生互评后均得到了更正。

S1(评价前版本): “The Mamian skirt can be dates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The skir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Ming Dynasty. Two pieces of fabric attach at the top. It had high split on the front and back, folds on both sides .”

S2(评价前版本): “The design of Chinese Ma-mian skirt is generally two pieces, front and back flat, left and right pleated, is a rare and typical shape. Dior’s skirt with a price tag of 29,000 yuan has overlapping cutting of front and back pieces.”

在结构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英文表达中“先果后因”的表达习惯,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S3:“Dior copying Chinese horse face dress is definitely stealing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中英结构的异同,课堂的讲解与分析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依然采用先列举证据,最后阐明立场这样的“先因后果”的表达顺序。关于这一点,在师生互评后,学生产出成果有了较大进步。

结语

POA理论“学用结合”“边学边用”的设计初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内容繁复、知识零散、运用不足等问题。在POA理论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获得感以及产品质量均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POA理论应注意个性的把握,面对不同的授课场景、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内容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材施教,设计有区分度的驱动环节,在内容类课程中增强语言与结构促成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课堂,更好地参与课堂,高效地完成产出任务。

猜你喜欢
马面产出导向法交际
马面裙,“褶”真有意思
何为马面裙
情景交际
农牧交错地带视角下史前马面研究
交际羊
不懂松手求生的马面猴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