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2024-03-16 11:13施雪敏
东方收藏 2024年1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淮海战役故事

摘要:革命文物承载革命精神,其中,淮海战役革命文物见证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支前民工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斗争的顽强意志。文章选取淮海战役纪念馆珍藏的5件革命文物,旨在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关键词:淮海战役;革命文物;故事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并取得了全面胜利。195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毛泽东主席题写“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陈毅同志题写“淮海战役纪念馆”馆标。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后强调:“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如今,在陈列着2000余件革命文物的淮海战役纪念馆里,人们能够深入重温淮海战役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笔者在此选取淮海战役纪念馆珍藏的5件革命文物,旨在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陳洁的歌本(图1)

这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文工团团员陈洁烈士生前抄写歌曲的笔记本,长17、宽11厘米,现为国家二级文物。陈洁留下的歌本上记录了她从1944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到1949年初在淮海战场写下的歌词共246首,其中《解放区的天》《南泥湾》《劝郎参军》《我们解放军》等革命歌曲唱响在火线,鼓舞激励战士们奋勇向前;《鲁苏梆子调》《陕北探情郎小调》《满洲姑娘》《贵州(山语)》《福建民谣》等地方曲调又为转战千里的战士们送去了家乡的呼唤与慰藉。

陈洁,广东人,1922年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经常不顾行军疲劳,深入火线说快板、喊口号,为部队演出,主演的歌剧《白毛女》曾极大地鼓舞战士们的斗志。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参战部队顶着严寒在前线和敌人拼杀。陈洁等文工团员深入火线进行战地宣传,歌声和炮声交融,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战士们的士气。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围困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发起猛烈的攻击,经过四个昼夜的激战,国民党军被全面击溃。然而在1月10日拂晓,正当陈洁与其他同志转运伤员时,敌人的飞机突然出现并投下炸弹,顿时火光吞没了整个战场。陈洁不幸倒在皑皑白雪之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申文俊带血的日记本(图2)

这是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6旅16团参谋长申文俊的遗物,长12、宽9厘米,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申文俊,民国时期山东省邱县(今河北省曲周县)城关人,1919年出生,1938年入伍,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秘书、参谋、股长、科长、参谋长等职。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为了围歼企图逃跑之敌,解放军战士日夜行军,赶到了上级指定的作战地点。申文俊根据首长意图,召开司令部的作战会议布置工作。次日拂晓,阻击战开始,国民党军疯狂地向我军各营阵地轮番冲击,随后又集结部分兵力,企图在我军三营阵地上打开一个缺口。申文俊得知情况后,赶到三营阵地,鼓舞和指挥大家,并命令团里仅有的一个八二炮连,向正在集结的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打得敌人四处溃散。可是申文俊却永远离开了,就在他指挥炮连射击的时候,一颗炮弹在他身旁不远处爆炸了,弹片划破他的胸膛,由于流血过多,申文俊光荣牺牲,年仅29岁。

后来,战友们在申文俊身上找到了这本带血的日记本。申文俊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且虚心坦诚、深入细致、坚毅果敢,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好战士。在他的战地日记中,记录得最详细的是每个分队的政治情况以及下级指挥员的特点,可见申文俊对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视及开展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

关于部队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申文俊在日记中写道:“1.值班不掉单位,作战(行军)命令,通报传达及时,每天清理科内工作;2.计连队去两次,了解材料,总结些经验帮助部队教育管理;3.遵守‘三不走,帮助督促通讯员送还东西,打扫清洁,清理手续(柴粮);4.经常参加党的生活,每星期给群众谈一次话;5.每天抽一小时学习军政文件(行军作战例外),把个人的计划贯彻下去,成为今后一切行动的方向。”

晋士林写给爱人的信(图3)

这是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4团团长晋士林写给爱人的信,长19.5、宽11.7厘米。

晋士林,山东聊城人,1913年生,1937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旅训练处长等职。1948年9月6日晋士林在叶县城北写下了这封给爱人的信——

建普同志:

记得在宝丰县我开会时曾经给你捎去一封信,那是七月底八月初。转眼又是旧历八月初,目前中原路西已是仲秋天气,夜间盖夹被已感到有点冷。华北当比中原更好些,这里虽然雨季已基本上算是过去,但天气仍旧不是秋高气爽。

我们八月十五到纵队来查党,由纵队里查到团,花费了二十三天时间,后天结束。我个人思想上主要的毛病是主观片面、个人英雄主义。你每次来信都指出我对人的态度不好,这次会上指出很尖锐。查过之后,我的精神很愉快。我自从入党以来,从来没有经过这种帮助与教育。估计会后的工作及精神会比以前好转,至少犯了错误及毛病,自己回头更快些。

上次你来信说后方留守处也曾实行“三查”,你个人收获如何?请你来信告诉我。我们现在驻地往华北去信,只用两个礼拜即到,因洛阳早已确定控制于解放军之手。最近你的身体如何?学习进步如何?读什么书?是否每天都读报纸?你学习有什么收获?是否已到学校去,有机会可以去,咱们见面还得一两年。小平好吗?听卫生部孙部长说小平和其他的小孩子很团结,经常在一起玩,很活泼,看见戏后要上台去看。又听医生说他春天曾见你,身体好,小平自己也会走很远,有人领着能走一里路,谁抱她都行……

你这两次来信都没有捎相片来,后方经济很困难吗?咱们新婚后在湖西大庄的照片我还保存着,可是已经褪了色。今年秋天和夏天你又发疟子没有?从今年春末到现在我没有得什么病,自己很注意生活有规律及适时运动,身上气力日见增加……

淮海战役中,晋士林曾不顾生命危险,深入守军营垒,迫使国民党军一个团缴械投降。在涡河阻击战中,他身先士卒,率领部队英勇反击,突入国民党军阵地,予敌重创,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军毯(图4)

这是原峄县七区(韩庄)区委书记兼武功队长、政治指导员孙景德在淮海战役中使用过的军毯,长201、宽166厘米。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孙景德和近200名人员被分配到各参战部队,一部分给部队做向导,另一部分沿途协助地方解决部队所需。

当时,国民党军为防止解放军进攻,将韩庄铁路桥炸毁,解放军调集的架桥物资和数以万计的民工难以支前。在这危急时刻,孙景德产生了抢修大桥的想法,只有大桥畅通才能彻底解决当前困境。但是,修橋不仅需要大量的木材,还需要很多的修桥人员,这些都是当时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在这紧要关头,孙景德主动提出:“我们孙家祖茔上长着很多三四百年的古柏树,砍了运来修桥!”

孙景德与族内知名人士商议后,毅然决定采伐牛山孙氏祖茔上的林木以供架桥之用。祖林树被伐,引起轰动。树龄400多年的764株柏树,用木轮车运送,情景蔚然壮观,此时路过现场的华东野战军13纵联络部部长杨斯德感慨地说:“人民群众是淮海战役的大功臣。”

孙景德联系专业的修桥技术人员,大家克服严寒天气,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卸料架桥,不怕苦、不怕累,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长65、宽5米、共13孔的韩庄运河木桥抢修完成,使滞留在运河北岸的大批人员、支前物资及时运往淮海战场,为我军取得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指北针(图5)

这是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亲历者展柜里陈列着的一件中正式行军指北针,为金属、玻璃复合材质,表盘直径7.1、宽6.2厘米,重186.8克。

那么,在烽火硝烟的战场究竟发生了怎样同生死、共患难的故事,让这件指北针历经近60载的珍藏,依然弥足珍贵?

指北针的主人名叫邱特,1924年出生,193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战友何通也是1924年出生,1938年入伍,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期间,两人分别担任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2团参谋长和3团参谋长。

1948年12月2日,两广纵队奉命追击国民党杜聿明集团。12月4日拂晓,我军终于将杜聿明集团的3个兵团全部包围在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地区。下午,邱特所在的2团在屈王庄遇到正掩护李弥兵团向西南逃走的国民党9军166师。邱特指挥1营从正面发动攻击,2营从南面迂回抄敌人后路,敌人见危险弃庄而逃,我军勇猛追击4公里,歼敌一个营。

在战斗中,邱特在观察地形时遭敌机枪扫射,右臂从肩到手掌连中6枪。经医生救治,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伤及神经,麻药过后疼痛难忍、彻夜难眠。两广纵队司令员派人将邱特送往医院,在休息时,他听说部队也有个干部在担架上,邱特便忍痛叫人寻找,发现竟然是他的战友、3团参谋长何通。

原来12月6日下午,3团在锦桥和谢楼之间,截住了向南逃窜的国民党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该团迅速在洪河堤占领阵地,以猛烈火力发起攻击。何通在前沿观察,准备率部渡河歼敌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腹部,由于伤势严重,加上医疗条件有限,导致病情恶化,好在之后经过手术,终于从死亡边缘被抢救过来。

邱特看到何通时,他还在昏迷中,听到战友的呼唤,何通慢慢地睁开眼睛,向邱特微微点头。邱特掏出自己心爱的派克钢笔送给何通,希望他坚定信念、克服伤痛,早日康复回到战场。何通挣扎着把这个指北针交给邱特,说如果牺牲了,这就是留给战友最后的物品。两位亲密战友相对无言,这个指北针就是他们深厚情谊的见证。

邱特去世后,指北针由他的家人保管,后来其家属将指北针捐献给了淮海战役纪念馆,让这件文物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抚今追昔,作为文物守护者,我们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让它们背后的生动故事深入人民群众内心,让革命的薪火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的光芒继续照亮新征程的奋进之路,写下无愧于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参考文献:

[1]刘新月.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04):32-42.

[2]张健.写好革命文物背后故事 推动革命文物“活”起来——以纪录片《烈火,鲜血与旗帜》为例[J].应用写作,2023(02):37-39.

[3]王彦红.利用革命文物 讲好共产党的故事——西柏坡纪念馆多措并举实现社会教育功能最大化[J].文物春秋,2021(03):33-41.

作者简介:

施雪敏(1991—),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群文馆员,研究方向:革命文物保护与研究。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淮海战役故事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①(1949年1月20日)
谈淮海战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