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检察官的乡土情结

2024-03-27 09:05张建军李骞
时代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驻村群众工作

张建军 李骞

前冯堌村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颜村铺乡东南3.5公里处,范台路北侧,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64户804人。相传,在明初嘉庆年间,有一冯氏人家从山西洪桐县乔迁于此,居住在大土堌堆旁边生活,后来人口不断增多,分居堌堆的前、中、后三处,后来就有了前冯堌之说。

贫困对于农村,意味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一帧难以驱散的阴影、一块祖辈无以言表的伤痕。

说起前冯堌村的穷,让人心酸。村里唯一一段硬化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寸步难行。村里村外的道路全是土路,更是坑坑洼洼,街不像街、路不像路,实在难行。春季干旱多风,路面上浮土能埋过脚脖子,一缕微风就尘土飞扬。夏季炎热多雨,这路就真正成了“水泥”路,水、泥交汇,路面变得泥泞不堪,一脚下去,半天拔不出来。

以前,前冯堌逢二逢七有集,村里大部分人靠此做些买卖,维持生计。随着时代变迁,电商兴起,外出务工增多,集市逐渐没落,靠集市越来越难挣到钱。当初前冯堌人思想守旧,不愿外出打工。加上传统种植品种单一,成本偏高,粮价偏低,村里大部分人家日子越过越穷,只能维持温饱。遇到盖房子、娶媳妇这样的大事,都是借一屁股债。

到了2015年,前冯堌村更是每况愈下。提起这个村,在周边人的印象里就一个字——穷,年人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也是在这一年,穷出名的前冯堌村终于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正式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

穷则思变,贫则不安。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改革开放让我们自己打破了头脑中的思想禁锢,摆脱了只讲计划不讲市场的老路,蹚出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小康新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则首次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从此,脱贫攻坚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重大战役全面打响。

为彻底摘掉前冯堌深度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濮阳市委、市政府加大帮扶力度,决定由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和范县县委组织部共同帮扶前冯堌村。从此,脱贫攻坚这条纽带,把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和前冯堌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之间,8年过去了。8年里,市检察院上下同心,披挂出征,精准帮扶,不畏艰辛,务实笃行,不负人民,与前冯堌村的父老乡亲一起攻坚克难,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战。如今的前冯堌村,在市检察院的全力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一个深度贫困村,到脱贫摘帽和致富奔小康的巨大变迁,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部史诗般的检察兴农交响曲,4位检察官驻村兴农的事迹,都蕴含在交响曲中……

第一章

领导就是表率。表率的全部内涵,凝结了对乡村振兴的决策、理念、执著和追求;一部检察帮扶、助农、兴农的交响曲,留下了一代检察领航人笃行不怠、强化履职、勇毅创新的步履和情怀。

风和日丽,深秋含馨。2022年11月10日,风光正好,微风清凉,天空湛蓝。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牛全瑞赴分包联系的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进村后,牛全瑞立即展开调研,与乡村干部、驻村队员一起来到结对帮扶户刘统章家里。牛全瑞亲切地拉着刘统章的手紧挨自己坐下促膝交谈。

“刘老哥,家里都还好吧?日子过得怎么样……”平实的话语,让刘统章和张凤莲老两口感到无比亲切。

“好,好!我們吃穿不愁,什么也不缺,帮扶工作队还经常来看望我们,党的帮扶政策就是好,感谢党和政府……”刘统章说出了心里话。

在愉快的交流中,牛全瑞详细了解了刘统章的家庭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并祝愿老两口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辞别刘统章,牛全瑞来到帮扶车间——天霖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向负责人详细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用工情况。他说:“帮扶车间在脱贫攻坚中对贫困家庭增收、稳定脱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中更是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增长,为前冯堌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切实为帮扶车间的发展壮大排忧解难,加快帮扶车间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群众务工就业,加强就业帮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务工就业支撑。”

在村室召开的座谈会上,牛全瑞认真听取乡、村干部关于前冯堌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的说明以及下一步工作规划。他神情专注,听得仔细,还不时地做着记录。

听完介绍,牛全瑞十分高兴,对大家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然后顿了一下,环视在座的所有人,接着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安阳考察调研时,要求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市检察院帮扶的前冯堌村在产业培育、群众增收、村容村貌、村组织建设、群众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实现了顺利脱贫后的全面振兴。现在的前冯堌村,在8年的奋斗历程中,累计投入300万余元,新铺设村内道路1.5万余平方米,完成户户通工程,各家各户告别泥泞路。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处,有占地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文化广场,废旧坑塘摇身一变成为占地7000平方米的景观湖供人们休闲娱乐。实施村道亮化工程,安装路灯91盏。生产生活设施的不断完善,改善了人居环境。人均收入提高5倍有余,有95户371人完全脱贫。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攻坚的结果,也包含着市检察院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辛勤努力。”

牛全瑞突然拔高了声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他的身姿更加挺拔,双目炯炯有神,两只胳膊更加有力,放在会议桌上的双手握得更紧了些。他强调:“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要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新轮换的驻村同志要提前介入,向老队员请教学习,传承好老队员的优良作风,尽快熟悉村里工作,与村‘两委干部、村里群众打成一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市、县、乡更多支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美好。市检察院将一如既往,做好坚强后盾,服务好乡村振兴。”

春月如歌,万物齐吟。2023年3月里的一天,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灿若云霞。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工作会议。会上,党组书记、检察长牛全瑞讲到了乡村振兴。

牛全瑞指出,前冯堌村虽已脱贫摘帽,但脱贫不是终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市检察院更重的政治责任,还需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牛全瑞强调,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政治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捍卫公平正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的重要部署,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乡村振兴,在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彰显检察担当,贡献检察力量是检察机关的应尽之责,应有之义。

牛全瑞指出,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市检察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检察服务大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能动检察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实在在的检察产品。

检察领航人的乡土情怀,定位高远。不仅有政治站位,还有履职内涵。

牛全瑞是一位务实的领航人,他政治坚定、作风扎实、思想敏锐、嘉言懿行,为检察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盛夏七月,草木生长,浓荫日长,水波微动,蔷薇满香。2023年7月14日,蓝天白云,骄阳似火。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牛全瑞赴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调研农村帮扶和“五星”支部创建工作。

到达前冯堌村后,牛全瑞来到分包户张文杰家中走访慰问,和张文杰的爱人拉起了家常。

“大姐,我又来看您来了,现在身体咋样……”

“感谢检察长的关心,还是党的帮扶政策好,现在吃穿不愁,日子红红火火,一天比一天好……”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牛全瑞详细了解了张文杰家生产生活、外出务工、子女受教育及帮扶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一起核算第二季度收入,鼓励养好身体,鼓足干劲,努力致富。

在村室召开的座谈会上,牛全瑞先后听取颜村铺乡党委书记陶强、驻村第一书记楚臣阳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工作情况介绍,详细询问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和生活情况。

“在党中央领导下,脱贫攻坚如期完成,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牛全瑞目光坚定,讲话铿锵有力。他说,“市检察院历任驻村工作队在县、乡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同村‘两委班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市检察院要当好‘后盾,驻村第一书记要当好‘尖兵,帮扶责任人要履行好帮扶责任,与帮扶村干部群众一道,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牛全瑞喝了口水,清了一下嗓子,接着说:“‘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作为新时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前冯堌村上下要高度重视,以创建‘五星支部为契机,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创建工作干在实处、创出特色、走在前列。不断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奋力開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新征程上,让我们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前冯堌村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牛全瑞每逢到前冯堌村调研,都要深入实际,坐在农家小院里,与村干部、驻村干警、村民群众促膝谈心。

面对驻村干警反映的实际问题,牛全瑞反复叮咛,语重深长地强调,要开拓能动视野,在“护民安、解民忧”中强化履职“深加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持续抓好以检察履职保障“三农”工作这项政治工作、民生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支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切实履行责任,深入实施产业帮扶益农、消费帮扶助农、社会帮扶惠农、就业帮扶增收,细化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严厉打击侵害农民权益的各类犯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不被蚕食。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治乱”功能,助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依法能动履职,彰显检察温度。

牛全瑞不止一次地强调,要聚焦民生属性,在“访民情、问民需”中延伸检察“产业链”。始终厚植司法为民检察情怀,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起“小案”。根据驻村干部走访调研发现的村民在遗产继承、土地权属、婚姻家庭等方面存在法律盲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运用真实案例、地方方言细致讲解《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增强“反诈”意识,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要强化履职尽责,在“惠民生、暖民心”中提升业务“附加值”。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以生态宜居助推乡村振兴,以护苗安全保障乡村振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章

脱贫攻坚的风雨征程,揭开了检察助农最辉煌的一页。这一页有检察官甘当“村里人”和“贴心人”的温馨情怀,还有他们勇毅担当做好“引路人”和“带头人”的人生慷慨。

1.任前谈话

东风送暖桃花映翠微,春意盎然美景尽芳菲。2016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市检察院计财处处长李建设办公室,李处长正在埋头翻阅文件。

一个中年男子敲门进来,此人中等身材,慈眉善目,让人一见便感觉十分容易亲近。

他叫张方亭,汉族,籍贯濮阳市南乐县,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1979年11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到濮阳市人民检察院,任计财处干警,2008年6月转干。

“李处,您找我?”

“方亭来了。”李处长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说道,“我记得你老家是南乐县的,对吧?”

“是的,李处,我老家是南乐县近德固乡西吉七村,我是农村长大的,当兵了才离开。”

“咱们院对接帮扶的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需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五个候选人之一,你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院党组的高度认可,考虑到你有过农村生活经历,还当过兵,院党组一致同意选派你为驻前冯堌村第一书记。”

“李处,扶贫工作我没有接触过,恐怕……”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的张方亭惊得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

李处长看着一脸紧张的张方亭重新坐回椅子,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领导的信任有多重要,最难得的是院党组一致通过,说明你一定能担当此任。”接着李处长耐心地给张方亭作起了思想工作。

张方亭的心里像大海在翻腾。他生于农家,长于乡土,在温润碧绿的大平原上,上树捉鸟、下河摸鱼,吃着红薯的焦烤味……那是儿时的欢乐时光。但是,眼下赴村扶贫,脱贫的压力会没有吗?

可是,干什么不会遇到困难呢?办法总比困难多!“领导相信你!”这句话逐渐在他脑海里放大,他突然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有检察院这个强大的后盾,自己怕什么呢?自己能参与其中,为老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发家致富,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终于,张方亭抬起了头,目光变得刚毅而坚定。他一脸郑重地对李处长说:“李处,感谢领导的信任,这个重任我担了,我一定不辜负领导重托,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李处长开心地笑了,张方亭也笑了,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2.首场现场会

这是一个让张方亭终生难忘的日子,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石朗贵带队亲自送他上任。范县、颜村铺乡的各级领导齐聚前冯堌村。

从302省道往北拐上去前冯堌村的土路,路面除了大坑就是小坑,变得十分难行。车速不得不降下来,张方亭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他看着外面被汽车带起的尘土在空中飞扬,心就一点点往下沉。

石朗贵一行在前冯堌村的村室前下了车,眼前的情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5间村室是新盖的,前面是一条乡道,道路两侧各有着杂草丛生、蚊蝇密布、臭气熏天的烂泥塘,还有几处年久失修的老旧民宅,西边是一个废坑塘,东边是一条南北土路,地面是很深的浮土,一阵微风就能扬起漫天灰尘。

70多岁的村支部书记程守本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像刀刻上去的。他带着村“两委”班子上前和领导们一一见礼。

随着程支书的介绍,大家知道了村室的布局,中间三间是会议室,两边是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在简陋的会议室里,石朗贵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

村支部书记程守本先介绍了前冯堌村的情况。

石朗贵语气有些沉重地说:“同志们,大家来的时候都看到了前冯堌村是个什么情况,程书记介绍得也很详细。别的话不多说,在这里,我表个态,脱贫攻坚,我包的是颜村铺乡,主要是前冯堌村。无论多难,一定按时把前冯堌村头上深度贫困村的帽子摘掉,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院里派张方亭同志到前冯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位同志党性强、站位高、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他的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开展细致地排查摸底,了解每一户的真实情况,找到致贫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做好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我会全力支持大家的……”

接着县、乡领导全都表了态。

会议在进行,张方亭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内心却在翻江倒海,领导们的决心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他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在这片热土上,他一定能有所作为。

3.精准识别摸清底数

现场会结束,送走了领导,张方亭留了下来。收拾床铺,购置锅碗瓢勺,一阵忙活。当天晚上,张方亭就在村室的东厢房安顿了下来。从此,这里就成了他工作和战斗的地方。

“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把心驻在村里,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倾听群众的心声,尽量去帮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群众,工作才能更有针对性。”这是石朗贵检察长临别时对张方亭的叮嘱。这句话久久回响在他的耳畔,指引着他在扶贫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他深知,全面了解情况对下一步開展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从此,他要尽快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前冯堌村人,和村里人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带领他们摆脱贫穷,走上致富路。

吃过晚饭,老支书和几个支委陪着张方亭说话。

“老程哥!”

张方亭一句称呼上的改变,一下子拉近了和老支书的距离,在场的其他人看他的眼神也亲近了很多。

“精准扶贫先识贫,凡事需要一步一步来。按照扶贫要求,咱们首先要排查摸底,看看到底有多少贫困户,有多少人,致贫原因是什么。贫困户的情况必须吃透,不然以后工作起来会很被动。你领着我,咱们挨家摸底。”张方亭对老支书说。

“行!”老支书回答得很爽快。

接触得多了,张方亭渐渐发现,老支书的精气神不是太高,对扶贫好像提不起多少心劲儿,其他村委的神情也有些敷衍。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是大罗金仙在这里也玩不转,他心里真是那个急呀!

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拉近彼此的距离。于是,张方亭从老家南乐农村人的身份入手,跟这些庄稼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从聊天中得知老支书也当过兵,于是,彼此更是有了说不完的话,不一会儿就成了无话不谈的老战友。

夜深了,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了,只有张方亭和老支书谈兴正浓。

“老程哥,检察院相信我,把我派过来了,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这件事办成、办圆满,让领导放心。”张方亭一脸坚毅地望着老支书,他那双眼里像有一团火在燃烧。

老支书像是被什么深深触动了,情绪明显激动起来,不由自主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你彻底激起了我的干劲!就冲你这句话,我不再考虑什么退休,咱们一起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一定要干出个名堂,你什么时候走了我再退休。”

张方亭也站了起来,握紧老支书粗糙的大手,动情地说:“老哥,我们都当过兵,咱们当兵的人,就得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咱们一起努力把前冯堌头上这顶穷帽子摘掉。”

促膝长谈,彻底激起了老支书的干劲儿。在老支书的号召下,不用担心其他村委,他们肯定也会铆足劲儿干的。至于村民,只要得到了实惠,必定会热烈拥护党的扶贫政策的。

是夜,万籁俱寂,一向睡觉认床的张方亭睡得却特别安稳。

第二天,范县县委组织部派驻前冯堌村的第一书记蒋小坤到了。蔣小坤,范县县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办主任,他也是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在县委组织部6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的。他高高的个子,文质彬彬,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蒋小坤是怀着“化作一块砖,敲开群众致富门”的强烈愿望来到前冯堌村的,他也是个实干派,到村里跟张方亭以及村“两委”班子认识后,马上就进入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入户调查摸底是个精细活儿,老支书领着张方亭和蒋小坤挨家挨户地跑。村民对他们的造访很是热情。张方亭是自来熟,不是大爷大娘,就是老哥嫂子地叫。村民让座,从不嫌弃凳子脏,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随便,让人感觉不到半点儿生分。

张方亭了解情况就像拉家常。家里有几口人,有几个劳力,有几亩地,是否有在校的学生,有无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多少,是否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都存在哪些困难,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特长,能干些什么,有什么打算,对政府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帮助等等,他问得十分详细。同时他还向村民们宣传识别贫困户的目的、意义,识别程序、步骤和要求。张方亭问得仔细,记得认真,他以极大的热情完全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了。这正是:

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

求真务实作风硬,推动民生为群众。

民心凝聚强根基,致富不忘党恩情。

老骥伏枥志千里,万丈豪情沐春风。

不入户,不知百姓难。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象扶贫中所遇到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每到一户家庭,每当一个个问题记到了张方亭的笔记本上,每看到一张张满含期盼的脸、一双双向往幸福日子的眼睛,每听到一声声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他都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都感到能够参与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无比光荣,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下定决心,再苦再累,再忙再难,也要坚定前行。

就这样,入户调查工作有序地往下进行着。转眼几天过去了。这些天里,白天,张方亭和蒋小坤入户调查,晚上则召集村“两委”班子和部分党员深入学习扶贫政策,什么是“双联四推六覆盖”,贫困户认定标准和确认程序是什么,什么是“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等等,力争弄懂吃透。张方亭对大家说:“党的扶贫政策,我们是执行者,我们都不理解,怎么向村民们解释,如何开展工作?我们必须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只有精准识别,才能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一天,在入户的路上,张方亭突然灵机一动,对老支书说:“老程哥,你给我们画一张贫困户分布图吧,这样就不用你整天领着我们了,村里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你处理呢。”张方亭知道老支书是侦察兵出身,这点儿小事难不倒他。

“行!”老支书满口答应。

第二天上午,老支书就把一张手工绘制的前冯堌村贫困户分布图交到了张方亭手上。

张方亭大喜道:“图画得太专业了!老程哥的侦察兵真是没白当,图上作业的功夫‘真不是盖的,这么长时间了都没忘。下面我和小坤按图索骥就行了。”

经过入户调查,详细摸底,张方亭和蒋小坤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数据明”。下一步就是严把程序关口,通过回头看和再甄别,最终确定贫困户了。

消息一出,村民们纷纷涌向村室,村室立刻就热闹起来。过来询问情况的,申请贫困户的,没有通过申请要个说法的,还有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整天闹哄哄的,把两个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以及颜村铺乡片区书记弄得都是无以应对,一时慌乱无措。

张方亭一个一个地解释,作思想工作,他感觉自己的嗓子哑了,嘴皮子快磨破了,但还得坚持下去。

“大娘,您看一下这是上级的红头文件,认定贫困户是有标准的。”

“我不认字,二柱家过得比俺家强多了,还是贫困户,我不服!”老太太犟得很,一副不给个说法决不罢休的架势。

张方亭稳定了一下情绪,耐心地给老太太一条一条地讲解起来。

“混账东西,你来凑什么热闹,马上给我滚!”一声怒喝,让闹哄哄的村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寻声望去,只见老支书用手点着他的儿子,气得浑身发抖。

“我为什么不能申请贫困户?”老支书的儿子也很生气。

“啪”的一声脆响,老支书的巴掌重重落在他儿子的脸上。

“你敢打我!”老支书的儿子捂着红肿的脸颊,恼羞成怒,腾地站起来想跟自己的老爹动手脚,但立刻被旁边的几个村民拉住,边劝边往外拖。

“你们别拦他,让他过来,看我不抽死他。”老支书是动真怒了,只见他怒发冲冠、目眦尽裂,站在那里大声吼着。

“贫困户认定标准和确定程序在村公示栏里贴了多少天了,张书记和蒋书记入户时,在哪一家不都是反复地讲?你这不争气的东西,好吃懒做,不求上进,靠投机取巧想发家致富,做梦去吧!”

在场的村民都听出了老支书话里有话。

老太太脸上有些发烧,她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投机取巧的人。其实,她早就弄明白了贫困户确定标准,知道自己家不够条件。但看到不少家庭条件比她好的街坊邻居都跑到村委会要说法,爱贪小便宜的她就抱着浑水摸鱼的想法过来闹上一闹,万一评上,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没想到老支书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这么大,当众打儿子的脸。这一巴掌也把老太太打清醒了,看不到希望的老太太不声不响,灰溜溜地走了。跟老太太抱同样想法的村民,三三两两地从村室自动消失了。

经此一闹,再也没有一人站出来向老支书发难了。

一场风波过去,村民们突然都变得通情达理起来,没有了无理取闹的,贫困户确认工作变得井然有序起来。最终,经过严格的程序,前冯堌村精准确定了贫困户61户,扶贫人口222人,并严格按照一户一档的工作要求,做好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使“户有卡、村有册”。张方亭掌握了因病、因学、缺技術、缺资金、缺劳力等一系列致贫原因,确定了帮扶工作目标后,开始大力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实施党员干部包户脱贫和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制度,市检察院35名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4.扶贫从这里起步

前冯堌村基础设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张方亭从一入村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排查摸底精准识别贫困户期间,他就在心里做着初步规划。

前冯堌村原来的村室只有5间,远远无法满足日常办公和住宿的需要。张方亭计划第一步是在村室的西边加盖三间房子,在村室前建一个文化广场。紧接着,村里的道路要全部硬化,村室西边的坑塘改造成景观湖。下一步,还要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还要大搞绿化,还要安装路灯,对,太阳能的那种……

就此事,张方亭多次与蒋小坤、乡片区书记、老支书以及村委其他班子成员进行沟通,一起探讨。大伙也是开动脑筋,纷纷出谋划策。张方亭集思广益,基础建设规划逐步成形。

村室前面这块区域有7000多平方米,涉及村民14户、70多人。张方亭和老支书一起挨家挨户作工作,以真诚和公心打动村民,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同意以租赁的方式流转这片土地。

为避免闭门造车,张方亭主张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他和老支书多次到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搞得好的村子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

为获取准确数据,他亲自丈量核算,并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进行研讨,最后形成了详细的建设规划。

他清楚,基层设施建设不是儿戏,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最关键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他首先回到院里,向院领导作了详细汇报。院领导对张方亭的前冯堌村基础建设规划给出了高度评价,要求他大起胆子、放开手脚干,基础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检察院是他坚强的后盾,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从此,张方亭就开启了“飞行模式”,先是市财政、交通、公路、城建、园林绿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拜访,然后是县里、乡里沟通协调。可以说,为了跑资金,张方亭好话说尽、嘴皮子磨破、两条腿跑细,人是瘦了一圈又一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市检察院全方位支持下,在张方亭的不懈努力下,一笔笔资金到位,工程队进场,西边3间村室和文化广场开始动工兴建。

当他回到村里,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和村民们那发自内心的笑,一身的疲劳一扫而光,马上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他要求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原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都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现象,他要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

扶贫之路,汗血如花。

当三间新村室封顶,占地7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建设接近尾声时,全村人期盼已久的道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这次道路改造把全村所有的街道、胡同、出村的道路,包括田间道路全部硬化,其中“户户通”更是把硬化路面修到了所有村民的家门口,彻底结束了村民们出门干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张方亭、蒋小坤、乡包村干部、老支书以及其他村委分工负责,日夜坚守在工地上。村民们的热情也被彻底点燃,很多人自发加入到监工当中,有些人干脆拿起工具加入施工者行列。这次道路改造共计硬化路面1.5万余平方米,前冯堌村整个面貌为之一新。道路改造竣工那天,许多村民自发地放起了鞭炮庆贺,整个前冯堌村像过年一样,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前冯堌村临近302省道,距德商高速范县东站仅2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张方亭发动村民搜集招商线索,多次上门拜访企业客商,顺利引进欣荣制衣服装厂、塑料加工厂,安排了60多名贫困人员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1.5万元,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到了长久门路。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危房改造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张方亭、蒋小坤和村“两委”班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聚焦工作重点,“瞄准”群众关心、关注的危房改造问题精准发力,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他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排查,遵循“农户申请,村级申报,镇级审核,县级批示”的原则,对村里刘道民等10户村民的住房进行了危房改造,补贴资金10.74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于焕云说:“从前我的房子是破烂不堪,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自从盖了这个房子,我这心里就亮堂了,舒心透了,心里像开了花一样高兴,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

张方亭初到前冯堌村,面对村室西边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片坑塘,他就想着在这里做些什么。在做建设规划时,他提出了改造提升坑塘,建成景观湖,使其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的设想。这个设想在多次研讨和外出参观学习中不断得到了完善。

道路改造工程收尾后,景观湖的建设就提上了日程。为了筹措建设资金,他找到了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宋庆军,在宋副县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资金很快到位。张方亭马不停蹄,马上组织施工队进场,把坑塘里的污水抽干,工程开工建设。

景观湖工程包括坑塘整修,湖心凉亭、栈道、环湖观光小道以及护栏等。随着施工的进展,景观湖逐渐成形,特别是湖心凉亭的建成,开始蓄满清水,养鱼种藕,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围观。从此,景观湖——这个昔日的烂泥塘,如今已成为前冯堌村的地标。

望着兴高采烈的村民,张方亭却犯起了难。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太难看了!“下一步该绿化了,可是钱从哪里来?”张方亭眉头拧成了疙瘩。想破了脑袋,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和蒋小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找到了宋庆军副县长,万没想到宋副县长满口答应帮助协调。

宋副县长的办事效率相当高。第二天,县园林绿化处的技术人员就来到前冯堌村进行实地勘测。时值2017年3月,正是一年黄金植树季。大批花草苗木运进前冯堌村,专业绿化队进驻前冯堌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对文化广场、景观湖、湖西南角的三角公园等地进行了全面绿化,绿化面积总计4000余平方米。

接着,在张方亭的不懈努力下,景观湖的南侧建起了一座公厕。广场上健身器材、篮球架、乒乓球台、大型LED电子屏等配套设施也陆续配备到位。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广场和景观湖的层次和品位,张方亭还筹措资金9.8万元,在文化广场的西面建设了一条长260米的文化长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道文化。

让前冯堌村的夜晚亮起来,一直是张方亭的一大心愿。为此,他市里、县里没少跑,终于成功申请到15.4万元财政资金,开始实施村道亮化工程。为保证质量,他专门外出考察选购灯具。用他的话讲:“资金申请不易,既要考虑灯具价格,又要保证使用寿命,必须把每一分钱花好、花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台高杆灯和91盏太阳能路灯成功落户前冯堌村。

张方亭还完善技防措施,完成高清摄像监控全村覆盖,把前冯堌村打造成了平安家园。

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在张方亭的不懈努力下,一座100平方米的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

张方亭没有停歇,他的目光又关注到了村会议室。每次开会面对那些简陋的桌椅,张方亭心里就很不舒服。他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筹措资金,在会议室内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并高标准更换了会议桌椅。

他还把新建的3间村室空出两间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象棋、围棋、麻将、扑克牌等娱乐设施以及一些图书,专门供老年人休闲,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前冯堌村的水又咸又涩,难喝得很。张方亭一到村里上任,就深刻领教到这水的难喝,他连续腹泻了一周之后,才“服了”前冯堌的水土。让全村人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成了他的心结。为此,他没少跑县水利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安全饮水工程在前冯堌村落地,供水管线通到了家家户户。通水那天,程守田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水欢快地流了出来,他忍不住接了一碗水一饮而尽。“真甜!”他由衷地赞叹着,“感谢张书记,是他让我们用上了自来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紧接着,张方亭把互联网和有线电视接进了前冯堌村,让全村群众可以零距离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村民們的生活在明显改变着。

针对前冯堌村用电线路老化,变压器功率小,农业生产用电经常卡脖子问题。张方亭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协调到专项资金,对全村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更换大功率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生产生活用电难题。他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5万元,对7套机井进行了配套建设,为群众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

张方亭还积极协调县住建局、颜村铺乡政府等单位,在景观湖的西侧建设一处垃圾中转站,配齐清扫设施,组建专职保洁队伍,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村里环境美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入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前冯堌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晚上,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村文化广场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年轻人在清脆悦耳的音乐下跳舞,老人坐在湖边聊天,孩子在追逐嬉戏,其乐融融。

5.第二次现场办公

小荷初嫩绿,青梅立枝头,万物皆生长,青蛙响河塘。2017年5月3日,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石朗贵到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一进村,石朗贵就对村支书表明来意:“老书记,这次我们来一次‘现场办公,咱们边走边说,边看边聊。”随后,在县乡、村委干部、驻村书记的陪同下,石朗贵深入考察了前冯堌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扶贫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指导、部署。

在濮阳市人民检察院的支持帮助下,经过一年的建设,前冯堌村村委前原本闲置的空地,变成了村民文化广场,原本的臭水坑也成了绿树环绕风景如画的小湖。

看到此番场景,石朗贵说道:“前冯堌村是市检察院的帮扶点,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仅是让贫困户脱贫,而且要让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要朝着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努力。”

来到市检察院援建的扶贫就业点——欣荣制衣厂,整洁的车间,忙碌的工人,井然有序。石朗贵检察长与正在做工的田大娘亲切地交流了起来。

“大娘,您在这干活一天能挣多少钱?平时工作忙吗?”

“不忙,我平时在家看孙子,有空余时间了再来厂里干活,一天能挣30元呢!”

“是呀,建设扶贫就业点还是很好的,像您这样的贫困户,不用投入成本,就在自己的村子里,利用业余时间做工,一天挣几十元钱,能够很好地贴补家用。”

在听取了制衣厂负责人于仙蓉的详细介绍后,石朗贵欣慰地说道:“大妹子,我大你一岁,你又是我的帮扶对象,咱俩就是亲戚,你对于这个就业点,既是厂长、总指挥,又是车间主任,吃住在厂里。你看,20多个贫困户在你这里上班,平均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元钱,甚至有的能挣到3000多,一个人在这工作,一家都能脱贫致富。有句俗话说得好,娶个好媳妇,相当于娶了个摇钱树、聚宝盆,你真是这个村里的好媳妇,为国家的扶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谈到制衣厂的长久发展时,石朗贵语重心长地对于仙蓉说:“要想咱的厂子长久发展,重在管理。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防火、消防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把质量关,一口吃不成胖子,要一步步地来,只要质量高了,信誉就好,市场就大,你这个厂长的含金量就高。”

漫步在湖边文化长廊,石朗贵说道:“建设文化长廊还是很有必要的,多向大家宣传孝道文化、弘扬正能量,对于咱这个村子的和谐很有意义。而且,等来年湖边的红叶石楠、女贞树长大了,文化长廊就更好了,大家就更愿意往这边来了。”

前冯堌村塑料加工厂是市检察院援建的两个扶贫就业点之一,厂房建成投产之后,能够完成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作一条龙生产。

在参观了厂房和生产设施后,石朗贵叮嘱道:“塑料袋,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但是,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必须要确保原材料环保无毒、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

6.分类施策精准扶贫

张方亭心里十分清楚,精准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搞手榴弹炸跳蚤,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增收,关键上项目。张方亭明白,只有利用扶贫政策大力调动贫困户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发展产业,才能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前冯堌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向土地要效益,是摆在张方亭面前的首要难题。针对村民发展失败、血本无归的顾虑,2016年7月,他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360余人次,先后3次到河北邯郸、山东聊城等地参观考察设施农业,坚定了他们的脱贫发展信心。

张方亭发现,前冯堌村红土土壤适宜果树生长,而且村民有一定的果树种植基础。他先后到山东、南乐等地考察,请专家上门检测土质,决定在本村发展梨树种植。他积极协调颜村铺乡政府,落实设施农业发展激励政策,对统一规划设计、占地50至100亩的大棚,一次性奖励种植户每亩1000元;10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每亩1200元;集中连片发展露天蔬菜瓜果300~500亩的,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100元。同时,由乡政府出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前冯堌村前后引种了梨树260亩,经济效益可观。

当时,老支书程守本带头引种了80亩梨树,由于他家里劳力少,他本人天天奔波在扶贫及日常村务工作上,梨树疏于管理,当别人家的梨树大获丰收时,他家的梨树园里却长满了荒草,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村民们都被老支书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了,纷纷要求帮忙,却被老支书婉言谢绝了。2021年,老支书退休,专心照顾他的梨树,当年就实现收入1万多元;2022年更是实现收入2万多元,预计2023年有望收入4万多元。

贫困户程福明上有80多岁的母亲,患肺气肿需长期吃药治疗,下有2个尚在读书的儿子,夫妻俩依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了解到程福明家的实际困难,张方亭立即送去500元慰问金,并联系有关部门,为其母亲解决了部分医药费。程福明在张方亭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争取到无息贷款5万元,建设了8个蘑菇大棚。张方亭又多次带程福明外出观摩和进行技术培训,程福明勤奋好学,能吃苦、肯钻研,很快成了种蘑菇的行家里手。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他家的蘑菇大棚连年喜获丰收,收入可观,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从此,程福明在村里逢人就夸:“张书记是个办实事儿的好书记!”

贫困户鲁福才,因病耳聋,张方亭为其办了残疾证亲自送到他手上。看他有一把子力气,人也勤快,张方亭就说服他养了一头母牛,并为他申请到户增收4500元。在鲁福才的精心饲养下,不久,母牛生下一头小牛,年底一下子卖了1万多元,从此走上了致富路。

张方亭以惠民养殖基地为中心,实行“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29户贫困户发展了肉牛肉羊养殖。在他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为15户贫困户申请了到户增收,及时把8.3万元资金精准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为发展产业,他还为5户贫困户申报了小额扶贫贷款,争取小额贷款资金20万元。

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张方亭积极落实扶贫惠民政策,帮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为65岁以上的贫困户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引导贫困户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贫困家庭在医疗上得到了保障。

针对因学致贫的家庭,张方亭大力实施教育扶贫,为20名学生申请了教育扶贫资金2万余元。他还为全村61户贫困户免费购买了人身意外险,为其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在市检察院的大力帮扶下,张方亭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国家光伏扶贫项目的支持,他筹集资金帮助前冯堌村建成占地11亩的光伏发电项目,以此发展清洁能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49户贫困户年收入增加1200多元。

一块块黑色太阳能电板串联组成一大片电池组件,通过“光伏效应”,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更是前冯堌村村民向“阳光存折”蓄积财富的过程。

7.深入调研

2017年11月3日,阳光明媚而柔和,洒在身上,温暖而和煦。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张志强到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沐浴在阳光中的前冯堌村清凉而宁静,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张志强一到前冯堌村就深入贫困户王全朝、程守田家中,询问家里基本情况、贫困原因、扶贫政策落实、驻村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当得知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部分贫困户已经脱贫,没有脱贫的贫困户家家有致富门路,群众有干劲、有信心,驻村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真实干时,张志强说:“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一个都不能少。”张志强还到设在该村的扶贫就业点制衣厂,向制衣厂负责人了解生产经营、工人收入等情况。

在村室召开的座谈会上,张志强听取了市检察院派驻第一书记张方亭,颜村铺乡乡长陶强,村党支部书记程立山,村老书记程守本的工作介绍。赵丽玲县长在介绍情况时说,一年多来村里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干群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感谢市检察院派来的优秀干部,感谢市检察院的关心支持。

“我这次到村里,一是来报到,另一个也是来看望群众和驻村干部。”张志强真诚地说,“刚才,通过走访贫困户、参观村文化广场、景观湖、村制衣厂,我非常高兴,心里很踏实。驻村书记张方亭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展现了很好的工作作风,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老书记和现任支部书记的发言,与贫困群众的交流,感到群众是发自内心的拥护扶贫政策,说明我们的扶贫工作方向对头,工作扎实,作风务实。今后的工作要继续坚持好,发扬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张方亭同志的个人努力,市检察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得到了县、乡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村里群众的大力支持。”

对下一步工作,张志强要求,“驻村帮扶工作,上级要求很高,要持续努力,巩固成果。刚才赵县长讲了很好的意见,要抓好落实。方亭同志要继续发扬成绩,严格落实上级要求,既要注重物质投入,又要激发内在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输血到‘造血,由‘扶贫到‘扶智。要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投入,既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依靠县、乡、村委,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出成效。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继续支持这项工作,请赵县长、村委放心,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有成效。”

8.脱贫攻坚“智”先行

张方亭深信,只有常交流才能摸透实情。为此,他建立了村民走访机制,坚持每周同村班子一道深入农户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在摸清整村基本现状、各户贫困原因的同时,注重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动态、需求所在。

他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在贫困群众中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为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道文化,提高群众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他精心组织专题文艺汇演10余场,大大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的精气神。

只有强智力才能助发展,张方亭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工作思路,紧盯贫困农村特色产业,着眼就业市场需求,突出带动效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为发展产业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智力支撑。

他还先后组织村支部书记、贫困群众、党员代表等1200余人次到山东莘县、台前县等地实地参观学习。他还举办蔬菜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项目实施主体培训6期,培训人员760余人次。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前冯堌村成功组建了脱贫技术服务团,大力推行“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对贫困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

9.张志强的扶贫情怀

2018年1月6日,淡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冬日的暖阳普照大地。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张志强深入基层,暗访联系分包的范县颜村铺乡,督导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走访过程中,张志强一行围绕“三个落实”“三率一度”等问题,随机入村入户走访,了解驻村第一书记在岗情况、扶贫政策落实宣传情况、群众知晓度满意度等情况,详细询问走访村贫困户、脱贫户与非贫困户。

在前冯堌村,张志强亲切地拍了拍市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张方亭的肩膀,嘱咐道:“作为市检察院的扶贫帮扶点,前冯堌村扶贫工作开展得不错,一定不要骄傲,再接再厉,把前冯堌村扶贫点努力打造成全市典型,给乡里争光,给市检察院争光!”

“范县颜村铺乡的精准扶贫工作总体上开展得很扎实,但是,群众知晓度不高、宣传引导力度不大的问题比较普遍,个别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本次暗访情况,张志强表示。

关于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张志强要求,“要加大对国家扶贫政策、具体程序问题的宣传力度,要在严格把握扶贫政策的硬条件下,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要注重对群众思想情绪的引导、疏导,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切实提高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可度。”

“庆民书记,你感觉在当前扶贫工作中,你所在的村有哪些困难,最希望上级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张检,目前村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对于这一群体,针对性地引入扶贫项目或者措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你说得很对,如何充分调动这一群体资源需要认真探讨研究,这是关系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问题。

“精准扶贫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大事。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联系党委政府和基层人民群众的重任,这是一项辛苦又光荣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能否真正落地,不仅需要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更重要的是依靠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扎实开展。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按时脱贫,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评价,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

这段对话来自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志强与范县颜村铺乡驻村第一书记的座談现场。

为深入挖掘扶贫先进典型、及时解决扶贫攻坚难题、着力改进扶贫领域作风、更好关心支持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按照市委要求,2018年1月22日,张志强前往分包帮扶的范县颜村铺乡,看望慰问驻村第一书记,走访调研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为奋战在脱贫攻坚战最前线的基层干部们,送去了严冬里的温暖。

在颜村铺乡,张志强与该乡的驻村第一书记分别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张志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与慰问,向驻村第一书记传达市委要求精神,听取先进工作经验,征询相关意见建议。

同时,为更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基层意见建议,市检察院根据市委精神,制作了调查问卷,就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扶贫领域改进作风问题、工作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对各驻村第一书记、乡村干部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

10.鲁志凌的前冯堌情结

春寒料峭东风至,万象更新阳气生。2018年2月6日,时任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鲁志凌深入基层走访慰问了帮扶村贫困户,不仅为贫困户送去新年祝福和慰问品,更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鲁志凌主任一行走访慰问了4户贫困户。每到一处便与老乡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渡过难关,并为他们送上了米、面、食用油等慰问品和新春的祝福,让困难群众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慰问活动让贫困群众在寒冬中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密切了检察机关与帮扶群众的联系,增强了检察机关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月春暖花开盛,正是和风播绿时。2018年3月16日,在时任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鲁志凌带领下,30余名党员干部,来到精准扶贫点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市检察院积极筹划,为该村筹集大叶女贞、樱花、葡萄、海棠等树苗共计200余棵。当天上午,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分工协作,铆足干劲,将一棵棵希望的树苗栽到了前冯堌村的文化广场周围。

“请大家看护好树木,及时浇灌。希望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如同这些树苗一样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待到来年,让希望的绿色撒满前冯堌村……”鲁志凌在与驻村第一书记张方亭交谈时说道。表达了一位共产党人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天高云淡,秋水长天。2018年10月19日,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鲁志凌一行4人,到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下一步工作打算。

鲁志凌一行听取了驻村第一书记张方亭对贫困村民的建档、动态管理、产业发展、村级活动场所、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介绍,还查看了该村精准扶贫工作档案资料,走访了困难群众,了解了扶贫就业点的运转情况。

鲁志凌表示,市检察院作为帮扶单位将竭尽全力继续做好帮扶工作,助力前冯堌村贫困人口加快脱贫步伐,确保各项扶贫措施取得实效,使前冯堌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11.他是群众眼里的好书记

一荣俱荣,扶贫工作促进了前冯堌村各项工作整体进步。前冯堌村村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风民情有了很大的转变。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平安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张方亭在村里开展了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评选活动。成立了道德评议协会、红白理事会、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在任职期间,他争取资金,建广场、修路、建景观湖、绿化、整治残垣断壁,对前冯堌村人居环境和户容户貌进行了大力整治,前冯堌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文化广场绿树婆娑、百花争妍。景观湖荷花次第开放,荷叶蹁跹,花影朦胧,幽香浮动,沁人心脾。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得到了范县四大班子观摩团的好评,吸引了很多单位前来观摩取经。

前冯堌村的变化,村民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市检察院的全力帮扶,离不开以第一驻村书记张方亭为首的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因此,他和工作队员也得到了村民的普遍爱戴。

“张书记这是去哪儿呀?中午家里炖排骨,别一个人做饭了,在这儿吃吧。”村民李大妈热情相邀。

“谢谢大妈,我现在去乡里说个事儿,改日一定去。”望着热情的村民,张方亭心里甜滋滋的。

时常,张方亭正张罗着准备做饭,就有村民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或者一碗红烧肉,让他在感动之余,心里更是暖烘烘的。

不知什么时候,张方亭的床底下就会多出一袋鸡蛋,或者一箱方便面。他心里清楚,这一定是哪位好心的大爷或大娘偷偷放到他床底下的,因为平时他是坚决不收村民们的东西的。

驻村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喝过一次酒。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他明白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市检察院,他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全身心投入到前冯堌村脱贫致富大业上。

夜深人静,皓月当头,繁星点点,墙上的时钟指向了晚上11点。村室里只剩下张方亭和老支书两个人。张方亭合上资料,打了个哈欠对老支书說:“老程哥,资料明天再整吧,咱们去村里转转,看看打更的在什么地方。”

像这样的熬夜,对张方亭和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以及乡包村干部是最经常的事。他们整理扶贫档案,商议事情,常常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

像这样的巡夜,成了张方亭和老支书的习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满天,张方亭和老支书都会到村里走一遍,不然他会睡不安稳。

他心里永远想着工作、装着群众。遇到事情太多,他时常放弃周末休息,主动留在村里继续工作。

老支书程守本评价他工作大胆、细心、认真,对群众热心,是一位党性强、原则性强、站位高、有能力的好同志。

老支书程守本已经70多岁了。2017年下半年村领导班子调整,乡里考虑到他年龄偏大,但工作经验丰富,决定由程立山担任前冯堌村书记,程守本任副书记,协助程立山开展工作。2021年程守本正式解甲归田,辞去村委所有职务。但村里有个大事小情请他出面,他还是跑前跑后,为前冯堌村的发展发挥着余热。

在张方亭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近3年时间里,他扑下身子、撸起袖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倾情奉献,以满腔的激情,用智慧和汗水,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百姓谋幸福、解难题的初心使命和担当。

2017年前冯堌村被濮阳市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被市县评为“五好”党支部。2018年8月,张方亭在濮阳市脱贫攻坚大会上做了先进典型发言——《位不在高权不在大》,并作为驻村干警接受了《检察日报》的专访。他的驻村优秀事迹被《人民日报》《检察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濮阳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登并转载。他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濮阳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范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扶贫干部”“先进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扶贫的道路上,张方亭洒下了汗水,也收获了鲜花和掌声,成为前冯凅村干部群众人人交口称赞的“第一书记”。

家人对驻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也是对张方亭最大的鼓励。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他准备出发去驻村,妻子郭会英一边为他收拾行李,一边不停地叮嘱,不要熬夜,不能喝酒,工作不要太拼了,身体健康第一。

他明显感觉到妻子那浓浓的不舍,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以后家里的重担就落到妻子一个人身上了,一阵愧疚涌上心头。他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像是被什么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拼命地点头。

一切收拾妥当,妻子帮他背起行囊,对他莞尔一笑说:“既然组织信任你,派你去基层锻炼,你就放心地去吧,家里有我呢!”

在濮阳市人民检察院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室任刑检部干警的女儿张莎莎特意请假回来送他。

“爸爸,您所从事的扶贫济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您就是我的榜样和骄傲!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妈妈的。”

忽然之间,张方亭感觉自己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一阵感动从心底涌起。他强忍着快要流出来的泪水,向妻子和女儿挥了一下手,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

…………

张方亭的妻子郭会英在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平时工作就比较忙。张方亭驻村以后,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扔给了妻子,她是忙了单位忙家里,但她从没有向张方亭抱怨一句,一如既往地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

在那近3年的时间里,家似乎变成了“旅馆”,张方亭成了家中的“客人”。每逢回家,家人知道在基层工作的他很辛苦,都像对待“客人”一样变着花样做着各种好吃的等着他回来。临走时除了千叮咛万嘱咐,又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好吃的食物,生怕他冻着饿着。

他为这个家做得太少太少,没有家人的默默付出、理解与鼓励,他没法如此安心工作。他亏欠家人的心酸感,只能化成一张张成绩单回报她们。

寒风侵肌,天凝地闭。2018年11月的一天下午,张方亭正在和村“两委”等人整理扶贫档案。突然,他感觉头疼,头晕目眩,单侧肢体无力,上肢发麻,舌头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在大家的劝说下,他不得不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来到村委会后面的村卫生室。

村医程瑞全给他测量血压,高压180,低压120,不由变了脸色,焦急道:“张书记,从症状看,你很可能得的是脑血管疾病,你赶紧回市里仔细做检查吧,在我这儿别把你耽搁了。”

“去范县县城,找蒋书记(蒋小坤在村里任职一年多时间,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前冯堌村)行不?”到这个时候,张方亭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手头还有一大摊子事没处理,他不想在这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县里不行,你的情况很严重,你要尽快回市里!”村医的表情很严肃,不像是开玩笑。

张方亭打电话给女儿张莎莎。很多村民闻讯赶了过来,纷纷问候张方亭,脸上全是关切。

“张书记是为咱们村累病的,真是好人呀!”一位老太太说着眼圈发红,声音有些哽咽。

“是呀,张书记这两年给咱们村办了多少好事,让咱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好人有好报,张书记会很快好起来的。”

“张书记,好好养病,不要挂念村里。”

“张书记,你要早点把病治好,我们还等着你回来,领着我们发家致富呢。”

…………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张方亭2016年到前冯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年年底就实现脱贫12户58人;2017年底脱贫29户122人;2018年脱贫11户26人。在他任职期间,前冯堌村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这样的好书记,村民们怎么会舍得他离开呢?

张方亭的女儿张莎莎赶到了,他没想到妻子郭会英也一起跟了过来,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女婿。

郭会英看到丈夫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心疼得两眼通红,“你怎么不知道照顾自己呢?那么大的人了,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她说着,已是泪流满面。而张莎莎早已泣不成声。

大伙七手八脚地帮张方亭上了车。坐在车上,他十分痛苦,但他很不愿意就这样离开,还有很多发展规划没有实施,他的眼里是深深地不舍,他艰难地向乡亲们挥手:“我會……很……快回……来的!”

到了市人民医院,张方亭被确诊为脑梗,直接办了住院手续。

扶贫的岁月,让张方亭拉紧了人生的纤绳。他踔厉奋发的思想,笃行不辍的意志,干事创业的情怀,都写在了前冯堌村的大地上。

第三章

用汗水浇灌扶贫事业,用心血滋润乡村振兴。检察官的双手,紧紧地把脱贫攻坚与谋求发展连缀在一起,谱写着检察助农、兴农的业绩和辉煌。

1.第二任驻村书记

2018年5月,时任市检察院派驻示范区检察室副主任晁岳军在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市委和检察院党组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到前冯堌村边协助张方亭开展工作,边熟悉情况。

晁岳军,标杆般笔挺的修长身材,小麦色的健康肤色,刀削的眉,高挺的鼻梁,薄薄却紧抿的唇。在他身上,有着军人那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美丽和宽广的胸怀。

他1991年12月到武警部队参军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军校学员、排长、副指导员、政治处干事、中队长、后勤处军需股长。2010年11月转业到市检察院。在部队服役期間荣立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转业到检察院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两次三等功。

初到前冯堌村,晁岳军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他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农村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虽然离开农村很长时间了,但是,他对农村仍然非常向往。在他眼前的前冯堌村,虽然在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引导下,在市检察院的全力帮扶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有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因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落实帮扶政策,为改善前冯堌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2018年11月,张方亭患脑梗住院,院领导考虑到张方亭的身体情况不再适合驻村,就让晁岳军接替张方亭任前冯堌村驻村第一书记。

晁岳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敢的担负起第一书记这一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重任。

2.入户走访情暖人心

秋风乍起,丹桂飘香,枯荷向晚,露似珍珠。2018年11月3日,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鲁志凌带领10名干警深入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固村开展入户走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已进入关键时期,为了把帮扶责任压实、措施细化,切实履行好帮扶责任,今天我们放弃休息时间去村里进行再对接、再深入,这既是再动员,也是到群众中间再学习。”在扶贫路上的车厢里,鲁志凌给大家部署扶贫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

“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

“他们外出打工的收入怎么样?”

“搞养殖,国家补贴都到位了吧?”

“这房子建得挺好,政府补贴多少?”

…………

检察干警们在各贫困户家中仔细询问了解这些家庭的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目前状况,并与村干部一起学习上级政策要求,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制定落实扶贫措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检察干警在帮扶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3.抓党建促脱贫

晁岳军深知,要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上任伊始,按照“以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晁岳军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党员主题日活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定期召开村支部会、村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在醒目处设立村务公开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享受、低保评选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一律上墙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晁岳军积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为群众脱贫选好“领头雁”。按照“三有三带”标准,紧密结合脱贫攻坚,认真开展摸底排查,精准到人进行调研。采取党内推选、民主推荐的形式,对“两委”班子进行整合。他还注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人员、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优化党员结构,大力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鼓励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组织无职党员开展“一编三定”活动。设置“党员脱贫攻坚先锋岗”12个,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开展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为脱贫攻坚注入持久动力。

4.孜孜不辍话扶贫

“检察长,现在已经12点半了,要不吃过中午饭,我们再继续座谈。”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鲁志凌提醒说。

“还是先把工作底数弄清,大家坚持一会儿。”时任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志强一边记一边说。这是2018年12月29日上午,张志强到精准扶贫联系点范县颜村铺乡和市检察院结对帮扶的前冯堌村实地走访调研,在村委会与干部群众座谈时的情景,座谈会一直开到中午1点半。

座谈会上,范县颜村铺乡党委书记冯启刚详细介绍了该乡精准扶贫工作主要情况,当前扶贫政策落实落地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第一书记晁岳军、村党支部书记程立山围绕村里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汇报。张志强针对12月17日省市召开的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在乡村贯彻落实情况,逐项进行询问了解,督促落实。

张志强与结对帮扶户于仙蓉、刘统章一一交流,向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特别是各项扶贫政策具体落实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档卡是否存在填写不规范、有缺项,贫困户公示名单是否前后不一致,危房改造是否彻底,医疗和教育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等9项具体问题。与乡村干部共同研究下一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措施。督促要求乡村两级,特别是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一定要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驻村帮扶工作,确保在中央、省、市检查、第三方评估及各级暗访中,经得起检验。

“听了乡冯书记的详细介绍和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同志的汇报,总体感到,乡、村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大家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作风务实,政策吃得透,工作抓得细,政策落实到位。”张志强说,“晁岳军、高远两名同志驻村之后,以大局为重,克服自身困难,对各项工作逐项落实,体现了奉献、担当的精神。”

张志强把手中的笔重重放到桌子上,提高了声调,充满激情地说:“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华大地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这是国家号召,更是历史使命。我们作为历史使命的承担者、参与者、见证者,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倍加珍惜这一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机会和平台,努力工作,担当尽责,确保不辱使命。乡里、村里和市检察院要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对照市委宋殿宇书记的要求,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到2019年按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5.群众的“知心人”

晁岳军深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要时刻掌握群众的思想状态、生活动态、所需所求,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作为第一书记,晁岳军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工作队员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对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落一户地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了解了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晁岳军认为,要“以心换心”,做群众的知心人。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心换心”让群众感受到真诚的心而向我们交付真心,无论大小事情都能与我们拉家常,从中听取群众的心声、愿望和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出谋划策、解决困难。要“以心暖心”,做群众的暖心人。要用我们热忱的心去温暖群众的心,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心暖心”为群众送去阳光,一句问候、一句关心、一件衣服、一件小事……对于我们来说,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能温暖群众的心,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任。

除了每月一次例行入户走访外,遇有重大节日或上级部署的“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等大项工作时,会随时入户走访,或了解情况,或进行宣传动员,或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及时整改,为贫困户以及一般农户解决了家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每天吃过晚饭后,村室前的文化广场上,就会聚集不少或聊天、或健身的群众。晁岳军会利用这个机会,与群众拉家常,倾听群众的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天晚上,晁岳军和几个老乡闲聊中无意谈到了健身。程老汉说:“我早就想学太极拳,可惜找不到老师。”

“我也想学学太极拳,练了一段广场舞,身子有些吃不消,还是太极拳柔和。”王二婶接话说。

“我会,老哥和二婶真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们。”晁岳军说。

“太好了,真是想睡觉就给个枕头。早知道晁书记会,我早就跟你学了。”程老汉兴奋地一拍大腿,连说了几个好。

“我知道还有几个人想学太极拳,我这就告诉他们去。”王二婶高兴地说着,站起来风风火火地走了。

就这样,晁岳军成了村民们的太極拳教练。每天早晚,只要不忙,晁岳军就会带着他的村民徒弟练上一会儿。他教得认真,耐心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有的学员领悟差,他就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

从此,在前冯堌村,晁岳军有了两个称呼,一个是晁书记,另一个则是晁教练。

开始找晁岳军学太极拳的只有五六个村民,没有多长时间,就增加到了好几十个。有老头老太太,有大姑娘小媳妇,后来,不少学生也加入了进来,在那里比葫芦画瓢,学得有模有样。

早晨,霞光万道,在晁岳军的带领下,一群学员在认真地打着太极拳。但见他们整齐划一,动作如行云流水,身形如出水蛟龙,成了前冯堌一道亮丽的风景。有诗云:

大道太极显神功,腾挪闪展俱轻灵。

八面支撑守法度,四方戏水舞游龙。

天人合一万事空,松静自然养终生。

星垂天幕无穷阔,月涌波光入禅境。

学员们经常找晁岳军请教问题,交流心得。共同的话题让彼此之间变得无话不谈。作为一名党员,他放下了身段,主动和群众拉近距离,跟群众打成一片,加强了了解,增进了感情。他把群众当成了亲人,群众也必以亲人之礼相待。他每次走在街上,或者到哪户村民家里,村民们都十分热情,他想开展工作也变得十分容易。

晁岳军认真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认真了解、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真正弄清贫困户致贫原因,晁岳军到群众家中拉家常,聊农活,谈扶贫,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征求村民们对驻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前冯堌村扶贫工作方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向市检察院和颜村铺乡政府进一步推进前冯堌村脱贫攻坚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前冯堌村群众称赞说:“晁书记进得百家门、晓得百家事,吃得百家饭、结得百家亲,是俺们村的百事通。”

6.“小”户口“大”民生

贫困户刘道民,早年因家里穷,娶不起媳妇,一直打着光棍。其妻李氏比刘道民大十几岁。她以前曾有一个家庭,因家暴离家出走,辗转来到前冯堌村,没有办任何手续,就跟刘道民过起了日子。

两个人感情很好,遗憾的是不能生养,就从医院门口捡了个女孩。谁曾想,竟是智障加癫痫。看着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两口子哪舍得放弃,只得四处求医问药,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刘道民的情况,如何让其脱贫,确实让晁岳军和村干部们犯了难。刘道民家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其养女高昂的医药费。

晁岳军决定一步一步来,先给刘道民办个领养手续。可是,刘道民和李氏没有办结婚手续,法律上刘道民还是未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显然刘道民不符合领养条件。李氏的户口不在本地,也无法领养。

办不了领养手续,其养女就无法上户口,没有户口就无法享受各项政策的救助。晁岳军和村干部们商量来商量去,面对刘道民家如此复杂的情况,全都束手无策,没个结果,只好把情况反映到副乡长荣婷那里。荣婷十分重视,一边和大伙一起想办法,一边向上级反映情况,从而引起了乡领导的高度关注。

经多次协商研究,乡民政部门给村支书程立山办了新户口簿,把刘道民女儿的户口落到了程立山名下。问题得以解决,晁岳军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马不停蹄地给刘道民女儿办了残疾证和低保,其他扶贫政策能享受的全部享受,还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看着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刘道民拉着晁岳军的手,泣不成声:“感谢晁书记的排忧解难,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的职责所在,能成功地帮你解决问题,我也很高兴。”晁岳军一脸的真诚。

2019年11月,市检察院技术信息处副处长王晓生主动要求到前冯堌村当驻村工作队员。从此,在以后的两年零三个月里,晁岳军和王晓生这对昔日的好战友,在前冯堌村这个扶贫战线的最前沿,精诚合作、默契配合,相互勉励、亲如兄弟,共同谱写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篇章。

7.爱心传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2019年12月14日,时任市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曹提忠携市院各帮扶责任人到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参加“爱心传递活动启动仪式暨前冯堌村2019年先进模范表彰大会”、开展“法律咨询”系列扶贫活动。

上午10点,前冯堌村广场上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由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工作队协同村“两委”联合开展的前冯堌村爱心传递暨“最美冯堌人”知识问答评选活动拉开序幕。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曹提忠,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马鸿斌,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周韶迅,颜村铺乡党委书记冯启刚,副乡长荣婷,宣传委员高玉霞,村支部书记程立山参加活动并为本村先进模范代表颁发证书。

周韶迅代表市院全体干警对到场的群众表示感谢,对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模范表示祝贺,同时对先进模范在创业致富、孝亲敬老、美化家园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表示敬意。他表示,前冯堌村在党和各级领导的帮扶下通过5年地努力奋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地提升,今年终于有望摘下贫困的帽子。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自觉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在以后的创业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奋发向前、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

表彰大会结束后,市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董晓敏带领市院其他帮扶责任人为群众分发法律宣传册,把“一号检察建议”送到了群众手中,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8.不凡的“疫情”岁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晁岳军匆匆结束了2020年春节假期,在大年初二就离开了在市里温馨的小家,义无反顾地奔赴防控疫情一线——前冯堌村,与837名群众战斗在一起,抗击疫情。

幾天后,工作队员王晓生也匆匆告别家人,加入到前冯堌村抗击疫情的战斗之中。

大年初二,晁岳军家里。妻子焦瑞红看着他匆匆忙忙地收拾行装,不禁问道:“为什么第一时间要跑到村里,是上级的命令吗?”

“你知道,我是军人出身啊。疫情就是命令,军人闻令而动就是本职。这个时候,我觉得普通党员都该上,何况我是前冯堌村里的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就该担起第一位的责任。”晁岳军的话语里依然透露着军人的刚毅。

“午饭才吃了一半,你就坐不住了,急着收拾东西准备往村里跑,你考虑过你自己的安危,考虑过我们娘俩吗?我和孩子都支持你的工作,但是这么严重的疫情,我们都很担心你,舍不得你,你知道吗?”焦瑞红说着,眼圈红了。

“疫情在那摆着,农村又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我不放心啊。我是驻村第一书记,我还代表着市检察院。前冯堌村就是我的‘战场,只能打赢,不能失败,我要保证自己这一环不能掉链子,要让群众看到党员心里安稳。”望着妻子一脸地担忧,晁岳军也有些动容,“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和孩子在家尽量少出门,做好防护,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会很快战胜疫情的。”

站在阳台上,目送着丈夫远去的背影,焦瑞红的眼泪从脸颊上无声地滑落。

“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大家还是不要串门,不要聚集,出门一定戴口罩。一定不能大意。注意卫生,都讲究点。有啥情况随时找我。”

每天,在前冯堌村村室里,晁岳军都要通过大喇叭用这些直白朴实的语言,反复给群众作宣传。像这样的宣传,他天天喊,生怕群众大意,反复地提醒、宣传,就是传递出科学防疫、全民防疫的最强音。

“颜村铺乡前冯堌村是个贫困村,比较偏远,外出务工人员多,从武汉返乡务工的就有5个人。人们传统观念强,村医的医疗水平有限,农民防控意识也相对较弱,又碰上春节,因此疫情防控万万不可有丝毫的大意,必须严防死守,拿出更严格的措施来对待。防控疫情就好比打仗,咱村不能有丝毫的大意。”晁岳军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晁岳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自防控疫情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全村党员群众,按战时标准组织疫情防控。在村里主要街道、村室广场等醒目地方悬挂条幅10多条;坚持每天利用大喇叭给群众作疫情防控宣传;坚持每天对全村大小街道、村室广场、公共厕所、胡同等进行喷洒消毒20多次;设卡封堵村口道路6条,只留下一个进出口,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对进出人员逐个量体温、登记;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党员群众消除隐患11处,坚持每天与村医程瑞全沟通,了解隔离人员思想、身体、生活情况,排查务工返乡人员,没有丝毫的马虎。他自掏腰包上千元为防疫值班人员购买消毒防护用品、方便面、火腿肠等。

“晁书记是第一个上来的。他给村干部说,疫情防控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宁可得罪人,也得严起来。他对老百姓是真关心,自己掏钱给大伙买消毒液,扶贫扶出感情了,这个春节他是在我们前冯堌过的,老百姓很满意。”前冯堌村党支部书记程立山提到晁岳军赞不绝口。

向科技要安全,向信息化技术手段要战斗力,用科技指导防疫工作,从而提高抗击疫情工作效率,减少人与人接触交叉感染风险。

为了打赢这场持久战,晁岳军随时利用168人的村民微信群发布抗疫信息,下发防控通知,转发防疫知识,展开邻里互助,沟通交流工作。

疫情期间,前冯堌村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多次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会议由王晓生发起,大家在视频会议上互通防控信息、查找防控漏洞。“还是晓生兄弟这个主意好,召开强国视频会议真方便,下一步我们需要再熟悉!”村委主任张传亮很有感触地说。

前冯堌村村口卡点实行了让出入人员扫描二维码进行登记签名的方法,既加快了登记速度,也排除了通过签字引起的交叉感染隐患。对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和孩子,由陪同人员代为扫码登记。还有无接触配送生活用品等等,这些技防手段,让这个边远农村也具备了新时代的特征。

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让村民的心与心贴得更近。在抗“疫”过程中,晁岳军虽然有付出的辛劳,但更多的是从群众身上汲取了力量,收获了信心,有很多小事让他特别感动,给了他战“疫”的力量。

疫情无情人有情。

2020年2月8日元宵节的下午5点半,他带领5位村民正在村口值班点值守,村民王全朝突然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饺子进来了,说:“刚下出来,趁热吃吧!”看着值班的同志吃得很香,憨厚实在、不善言语的王全朝微微地笑了笑。

2月11日中午,村民鲁彦斌把刚刚炖好的一锅羊肉送到值守点,送给值班的同志吃。还有村民生活微信群,就是体现邻里相助、心手相牵的平台。在微信群里,这个说我家没面了,马上就有人回应,我家买得多,给你一些儿先吃着。这个说没菜了,马上就有人说我家白菜多,一会儿给你送几棵,等等。凡是有需求,必然有回应,尽管这些都是生活小事,但透露着村民的大爱。村民之间还通过微信群互相打气,增强信心,互相提醒,不串门、不聚集,還有科普防疫知识等等。村民团结如一家人,这让晁岳军收获更多,底气更足。

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心手相牵,没有翻不过的山。

“我将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守好这块阵地,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检察力量,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晁岳军自信满满地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疫情不退,战“疫”不止!和村里群众并肩抗击疫情的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工作队员王晓生,还有许许多多“逆行”战斗的同志,都是最美的样子。

9.致富“绿色通道”在这里开通

2020年大年初六,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在村里组织防疫的晁岳军忙得像个陀螺,程福明家8个大棚的蘑菇也成了他的牵挂。他一天一趟往程福明家的蘑菇大棚跑,一个棚一个棚地看。

看着蘑菇长势喜人,一天一个样,可程福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晁岳军也急得不行,一直在想着如何把蘑菇卖出去。

“晁书记,现在疫情紧张,道路不通,人出不去,车进不来,我们家那么多蘑菇却卖不出去,该咋办啊?我爸我妈都急坏了,他们真是吃不香,睡不好。晁书记,你给想想办法吧。”程福明的女儿程媛媛找到正忙得团团转的晁岳军,向他求援。

“先别急,卖蘑菇的事,我们正在想办法。”晁岳军安慰她。

这几年程福明家的大棚收益一直不错,一年比一年好,不仅程福明有了扩大规模再建8个大棚的想法,而且这种看得见的收入和实惠,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有好几户人家明确向村里提出也种大棚的想法。假如这8个大棚受到疫情影响,蘑菇卖不出去,不仅程福明受到损失,而且那几户人家刚刚燃起的致富希望也会被浇灭。程福明的脱贫致富,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学,巩固好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尤其重要,所以,就是再难也要打通这个“绿色通道”。

晁岳军主动向颜村铺乡乡长陶强汇报,与驻村干部王晓生、王志刚等多次商量,与周边乡镇村落协调,现场办公,终于打通了“绿色通道”,让新鲜的蘑菇坐上了“快车道”,一天一车往外走,疫情期间,也一天没有耽误。

在晁岳军眼里,程福明家的蘑菇大棚,就好比前冯堌村脱贫致富的“火种”,也是全村人脱贫致富的“火车头”。因此,蘑菇大棚事无巨细,他都“事必亲躬”,三天两头到蘑菇大棚转。在他两年多的任期内,他先后为程福明组织技术培训交流6次,联系农超对接商家3家,解决土地租赁中的问题3个,解决了他的全部后顾之忧。

采摘、出棚、验收、过磅、结账,忙碌了一个下午,等装满蘑菇的车走后,程福明两口子才肯坐下来喝口水,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我这8个蘑菇棚一天能摘一车,天天有人上门来收,根本不愁销路。”谈起他的蘑菇大棚,程福明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这得感谢晁书记,要不是他,蘑菇都得烂在大棚里。”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越到最后越不能松劲,我们驻村工作队要把心沉下来,把扶贫中的每件事都办实、都办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谈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驻村工作队员王晓生说道。

晁岳军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在为群众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多搞些文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疫情防控期间,晁岳军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做到扶贫抗“疫”两不误。

为发展前冯堌村的产业,晁岳军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开会研究如何发展产业项目,对前冯堌村的产业发展进行谋划,力争不因疫情防控影响村里的产业发展。他带领工作队深入到村里的种植养殖户,了解疫情对种植养殖的影响,与村干部一同帮助种植养殖户消除因疫情防控对生产、销售、农资、农田管理带来的难题。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县里的要求对贫困户的外出务工意愿和发展产业需求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积极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开务工证明。晁岳军还积极与村“两委”干部先后4次外出考察产业发展项目,两次到山东鄄城考察项目,到周边乡镇考察休闲垂钓项目。

10.脱贫不忘记感党恩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2020年9月15日,濮阳市人民检察院会议室,华灯璀璨,对面墙上方正中电子屏上,“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扶贫工作座谈会”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会议开始前,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在副乡长荣婷的带领下,向市检察院当面赠送锦旗,感谢市检察院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和精准帮扶,让前冯堌村从深度贫困村变成了全市文明村。

在众人的注视下,前冯堌村支部书记程立山把写有“真心帮扶解民困,精准发力助脱贫”的锦旗递到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周韶迅手里,周韶迅微笑着双手接过锦旗,然后高高举起。随即,会议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在市检察院党组主持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市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村支部书记程立山、村民代表张付印、王全朝和副乡长荣婷先后发言。晁岳军向市检察院党组汇报了驻村帮扶情况,村支部书记程立山宣读了感谢信,村民代表衷心感谢市检察院的帮扶使他们摆脱了贫困和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范县颜村铺乡副乡长荣婷和村支书用群众的所见所闻描述前冯堌村发生的变化,用实情实景感受市检察院帮扶工作成效。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发自内心地感激,她用朴实的语言说,过去前冯堌村穷得不像样,现在生活变好了,邻居之间互相帮衬,相互之间吵架的也很少了。村民代表王全朝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市检察院驻村工作的感激,2020年初,王全朝冒着严寒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参加疫情防控值班的驻村干部手上。

市检察院在投资300多万元完善村里基础设施之后,注重村民素质的提高。驻村工作队适时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妯娌”活动,在村里建设了长约260米的孝道文化长廊;在春节前给特困户送去慰问品,让贫困群众过一個幸福祥和的春节;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市检察院给孩子送来衣物和书籍,在学校给孩子们宣讲法治。市检察院的帮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村风发生根本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参加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市检察院援建的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晚饭后人们习惯到小广场转一转,听着音乐跳起广场舞,就像生活在范县“新区”;老年人坐在一起唠嗑,侍弄儿孙,享受天伦之乐。市检察院投资改造人工湖,美化了村容村貌,给前冯堌村增添更多的祥和、更多的欢声笑语。

村里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后,颜村铺乡党委政府组织观摩团到村里参观学习。在市检察院的帮扶下,村风村貌得到极大改观,村里实现了水、电、气、路、宽带、有线电视全覆盖,客运班车在前冯堌村设立了站点,村民过上了城镇的生活。目前,前冯堌村在全市文明村的基础上,正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迈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驻村是服务群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锻炼干部、识别干部的大平台。

时任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志强听了大家的发言非常高兴,也很受感动。他说:“村里送来锦旗和大家的发言既是肯定、认可和褒奖,也是鞭策、激励和教育。下一步市检察院要更加努力、更加尽心、更加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驻村帮扶工作,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有任何懈怠,越到临近收尾和胜利越要防止出现反弹。”

他停下来喝了口水,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继续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必须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认真抓实抓好。全市检察机关和广大干警特别是对口帮扶干警和驻村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宗旨意识,以优良的作风扎扎实实地继续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帮扶工作是服务群众的主战场,是锻炼干部、识别干部的大平台,对干部的能力、水平、作风、宗旨意识、为民情怀,是最真实有效的检验。希望驻村和结对帮扶干部珍惜、用好机会和平台,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赞誉。要多向乡村干部群众学习,更好地锤炼、敲打、提高自己,发扬乡村干群好作风,使自身得到更好地进步和成长。市院党组和政治部要做驻村工作的坚强后盾,关心厚爱驻村干部,为驻村工作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1.“手拉手”支部共建助脱贫

“群众脱贫攻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市检察院提供帮助?在‘三农工作中前冯堌村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0年11月10日,市检察院机关党委带领机关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部分同志与帮扶村前冯堌村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

村支部书记程立山向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介绍了前冯堌村在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做法。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就精准扶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和大家交流了工作体会。

第一党支部书记位进生深入解读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精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刘彦州认真学习了前冯堌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

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王颖认为,这次学习有很大收获,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工作作风扎实,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事,哪怕再累也甘之如饴,不怕麻烦,不怕辛苦,是值得我们党员学习的榜样。

第一党支部党员尤静谈道,每次来都能感受到前冯堌村的变化,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村支部、广大村民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驻村书记扎根基层的无私奉献精神分不开的。基层党员身上闪耀的务实精神、为民情怀值得我们年轻同志好好学习。

12.学生是他永远的牵挂

有一段时间,晁岳军特别闹心。

他听说村里有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家庭教育不到位或缺失,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辍学在家,有的外出打工。

“这怎么可以!”晁岳军十分焦急。他决定亲自逐户上门了解情况。一番调查下来,晁岳军更不安起来。这些辍学孩子的家庭基本上都是贫困户,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外出打工,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都说隔辈亲,溺爱孩子成了大多数爷爷奶奶的通病。还有就是管不住,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本来就难管,加上不注意方式方法,这些孩子就成了脱缰的野马。

一方面,村里有辍学在家的贫困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前冯堌村的脱贫成效。另一方面,会对这些贫困生以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扶贫更要扶智,晁岳军多次召集村干部商量对策,效果不尽人意。他决定亲自上阵,力劝孩子们返回校园。

程守营的孙子程晓东(化名),父母离异,跟着老两口过。老两口看着孩子可怜,溺爱成了必然。这孩子念小学四年级,就有学不上,整天在文化广场玩。晁岳军只要见到他,就把他叫过去,给他很多好吃的,让他跟自己熟络亲近起来。

“东东,你为什么不去上学呀?”

“老师管得太多,还要写作业,哪有这样玩儿自在?”小家伙嘴里吃着东西,说话有些含糊不清,对晁岳军的问题有些鄙夷。

“你长大了还这样玩儿吗?”

“嗯。”小家伙点点头。

“那你吃什么,喝什么?”

“爷爷奶奶养我。”

“你爷爷奶奶老了,不会动了,还需要别人养,你怎么办?”

“我养。”

“你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会,怎么挣钱养你爷爷奶奶?”

小家伙沉默了,过了很久,像是下定了决心,转身就往外跑:“叔叔,我去上学了。”

看着跑远的小家伙,晁岳军感觉心里像放下了一块巨石,一阵轻松。

然而,这个程晓东好上一段,又不去上学了。晁岳军就上门作程守营的工作,作孩子的工作,和老两口一起苦口婆心地再次把孩子劝进学校。

看着逐渐上进的宝贝孙子,程守营感激得老泪纵横,逢人就说:“是晁书记救了我家晓东,真是大好人呀!”

燕文祥的孙子燕云鹏(化名),初中生,有厌学情绪,辍学在家。父母离异,由燕文祥老两口抚养。晁岳军往他家里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作燕文祥老两口的工作,作孩子的工作。

燕云鹏这孩子很懂事,可就是不愿去上学。晁岳军劝导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晁岳军对燕云鹏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样的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就是出去打工、卖苦力,也没有人要呀,你将来拿什么养活自己,拿什么养活你的家人……”

考虑到燕家经济情况,晁岳军从自己的奖金里拿出500元现金,买了500元钱的书本文具给燕云鵬,鼓励他继续自己的学业,终于把他劝进了学校。

还有张作平的儿子上初三,不愿上学,辍学在家。张作平和妻子感情不和,长期分居,对孩子的教育造成很大的缺失。在晁岳军的耐心劝导下,终于重新走进了学校。

孙爱民,丈夫去世早,给她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家庭十分贫困。这两个孩子不是辍学,而是经济拮据,上不起学。

由于晁岳军工作成绩突出,颜村铺乡政府给他评了先进,发了奖金。晁岳军对村支书程立山说:“这笔钱我一分也不要,一定要把它花到村里。”他说到做到,拿出全部奖金用来资助孙爱民的两个孩子上学。

孙爱民智力上有些缺陷,造成工作能力低下。如何让孙爱民脱贫成了晁岳军和村干部们头疼的事。他给孙爱民办了低保,安排了公益岗,能享受的政策全部享受。还做扶贫车间老板的工作,让她进车间干一些打扫卫生、搬东西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

在晁岳军的不懈努力下,前冯堌村所有辍学、上不起学的孩子,全部重返校园。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

在“控辍保学”路上,晁岳军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聚焦义务教育保障的难点和短板,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采取各项措施,拿出过硬办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推进,夯实控辍根基、强化控辍保障、筑牢控辍防线,确保前冯堌村的每一名适龄学子在教室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未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晁岳军循循善诱,耐心呵护劝导辍学孩子到校学习的话语,像温暖的阳光照进阴暗的屋子般亲切地抚慰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像春风沐浴着悄悄绽放的花朵!

前冯堌村委会前有一石头圆桌,周围摆着几个石凳。每天下午,学校放学后,总有学生过来坐在石桌前写家庭作业。只要不忙,晁岳军总会出现在这里,坐下来耐心地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在这里,晁岳军就成了孩子们眼里和蔼可亲的晁老师。

跟国内大多数农村情况相似,前冯堌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老人和妇女大多文化不高或没有文化,因此在辅导留守儿童学习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晁岳军和工作队员商量,决定利用闲余时间在村室辅导放学回家的学生。他这样说了,就这样做了,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春华秋实,金风玉露。2020年8月19日,前冯堌村的村室里一片欢声笑语,这里正在召开“赠书助爱点亮梦想”智志双扶赠书活动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贫困儿童是晁岳军一直的牵挂。为进一步拓展帮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关心和爱护贫困村儿童,晁岳军举办了这次活动。

一本书就是一份关爱。这次赠书活动不仅仅是捐赠书本,也是给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活力,扩充了他们获取新知、慰藉情感的精神家园,为他们架起了一道了解外面世界的桥梁。

在这次活动中,晁岳军向孩子们捐赠了90册书籍,并向26名优秀学生每人奖励了一套学习用品。

活动结束时,晁岳军对孩子们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希望你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的话充满了感情,满含着激情。在场的孩子们全都热血沸腾,明亮的眼睛里全是希望之光。

除了集体赠书,在平时,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晁岳军告诉孩子们,他们想看什么书,就把书名报给他,他则负责给孩子们购书,并亲自把书送到孩子的手里。晁岳军还规定,孩子们在学校无论得了什么奖,拿到他那里,都可以领到一个奖品。这一系列做法,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13.俯下身子为民办实事

前冯堌村委会旁边的景观湖是村民心中的地标,每天都有村民到湖边散步。

景观湖从2016年建成,一直用的是黄河水。可能黄河水里有蒲草的种子,开始湖里只有少量蒲草与荷花伴生。渐渐地,蒲草越来越多,长势和数量盖过了荷花。晁岳军和村干部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把蒲草清除掉。

时间到了2020年5月,情况变得更糟,整个湖面密密麻麻长得全是蒲草,几乎看不到荷花的影子,蒲草反客为主,占领了整个景观湖。

看着一湖的蒲草,不但晁岳军和村干部们急,村民们似乎更急,纷纷跑到村委会询问情况。

正当大伙全都一筹莫展之时,晁岳军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拍大腿道:“最笨的办法也许有效,我们把湖里的蒲草从根上割了,然后买些草鱼放进去,蒲草再长出嫩芽就会被草鱼吃掉,这样就能彻底清除蒲草了。”

“这个办法不错,只是割蒲草需要下水,这5月的天,水里还是很凉的。”村支书程立山说。

“水凉也要割,我带头。”晁岳军说得斩钉截铁。

说干就干。第二天,晁岳军就召集驻村工作队员、党员干部、公益岗20多人,穿上皮水裤,第一个跳进湖里,割起了蒲草。

党员刘道元、张传亮跟着晁岳军下了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两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下了水。

晁岳军怕老太太年纪大了,在水里受了寒,身子骨吃不消,别再出个意外。就大声劝她们上岸。

“我们干了一辈子农活,这点活儿不算什么。”

“倒是你晁书记,市里的领导那么金贵,不嫌脏不嫌累,帮着我们脱贫致富不说,还事事带头,处处替我们着想。”

…………

两个老太太一边麻利地割着蒲草,嘴里则不停地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

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经过五六天的连续奋战,湖里的蒲草终于全部被清除干净。接着,晁岳军从外面购回几十斤草鱼苗放进湖里。从此,景观湖里再也见不到蒲草的影子。

盛夏来临,瞧,景观湖里的荷花绽放了。一朵朵荷花竞相开放,整个景观湖生机勃勃!洁白的荷花不受污泥所染,像一位位洁白如玉的亭亭少女。一阵夏风拂过,荷花随风摇曳,在湖面上翩翩起舞,美丽无比。湖心凉亭里,两位老人在谈论着什么,不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在荷花的香气里回响。

14.文明之花在前冯堌村绽放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2019年8月5日,前冯堌村村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庭院”表彰活动在这里举行。

如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增强卫生环保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牢根基,一直是晁岳军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多次和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包村干部开“诸葛亮”会,和副乡长荣婷交流意见。经过集思广益,引进激励机制成了大家的共识。于是,“文明庭院”表彰活动方案新鲜出炉。

为此,晁岳军专门成立了评选工作小组,以户为单位,每季度按照庭院整洁、卫生、美观,无垃圾、无牲畜粪便、无杂物、无杂草;房前屋后无垃圾、无污水等标准,对所有环境卫生做得好的家庭进行打分评比。对评选出来的“文明庭院”示范户进行授牌,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授牌大会上,副乡长荣婷、宣传委员高玉霞、第一书记晁岳军、责任组长张元文分别为王全朝、刘红军等8户“文明庭院”获得者进行授牌表彰,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做好庭院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同时,发挥好榜样作用,做好周围群众的宣传引导,共建美丽家园。

“文明庭院”评选,充分发挥了示范户宣传引领作用,带动了更多家庭积极参与到“文明庭院”创建活动中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晁书记这个评选搞得好!过去,村前屋后到处都是垃圾,如今,通过评选,全村家家户户不仅搞好自家卫生,还把村前屋后垃圾及时清理了,村里人居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村干部张传亮由衷地说。

春风和煦,万木吐绿。2020年3月18日,晁岳军主持召开了前冯堌村2020年“文明卫生户”表彰大会,切实把环境卫生整治延伸到家庭,引导全村广大群众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评比小组深入农户開展检查。经评比,共评出张付同、燕文雨等5户文明卫生户。晁岳军、王晓生、包村干部等同志为他们颁发了“文明卫生户”荣誉证书,并在每户大门上悬挂“文明卫生户”标示牌。同时评选出“卫生差户”,则为其颁发流动黑旗。

晁岳军认为,通过一两次活动,就想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不现实的。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引导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美化绿化净化家园活动中,使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整治,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和生活品质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荷风送香,阳光普照。2020年6月24日,晁岳军主持召开了前冯堌村“浓情五月·欢度端午”茶话会,75岁以上在家居住的老人及老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茶话会上,晁岳军、王晓生、乡包村干部王志刚为大家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前冯堌村的变化。

老人们个个兴高采烈,精神矍铄。大家边吃边聊,畅谈端午节文化,述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憧憬着前冯堌村美好的未来。

最后,晁岳军、王晓生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礼物——端午粽,衷心祝愿他们端午节快乐!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古人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晁岳军想通过这次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尊老、敬老、爱老在前冯堌村成为一种新风尚。同时也拉近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和距离。

2020年12月15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前冯堌村村室内却温暖如春,一片欢声笑语。

为推进文明新风建设,全面展示颜村铺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前冯堌村2020年度“十星级”文明户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颜村铺乡副乡长荣婷、宣传委员高玉霞、第一书记晁岳军、包村干部王志刚、支部书记程立山分别为获得文明户家庭颁发荣誉证书和文明户星级牌。

过去,前冯堌村村民整体文明素质偏低,生气吵架、不赡养老人时有发生。晁岳军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以家庭的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如今的前冯堌村,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村民文明素质提高,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文明之花在前冯堌村美丽绽放。

15.小故事,大真情

2016年,市检察院与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结为对口帮扶单位,王晓红(时任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现任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与同事一起踏上了对这个小村庄的扶贫路。初到村里,整洁的村容村貌,村室前的景观湖,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给她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晓红帮扶的两家贫困户:一户是张传宾,另一户是张付京。第一次见面,两家人的厚道尤其是女主人的亲切,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晃几年过去了,她无数次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贫困户家里走访,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不自觉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每次去带着些欣喜和渴望,就像串亲戚一样。

张传宾和燕敏夫妇因病致贫,加上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他们有两个孩子,儿子上初中,女儿读大学。第一次见他们,给王晓红印象最深的是燕敏那双坚定的眼神。她说,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吃了没文化的亏,现在再苦再难也要供俩孩子上学。

外出打工挣钱是夫妻俩的主要任务,但两人也清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两人商量好不能同时外出打工,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陪孩子。这些年多是燕敏留在家里,闲不住的她在村办工厂或村附近给别人打零工,一个月挣上千把块钱。但能守在孩子身边,心里就会很踏实。

每当和燕敏聊起国家的扶贫政策,她就会很激动,眼睛里溢着光。从她口里王晓红也感受到确实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帮他们解决了难题,两个孩子上学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的政策,不仅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每年还发放补助3000余元。

有一次张传宾生病住院,王晓红听说后带了礼品去家里探望。本来还担心这场病会使这个本来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后来才了解到他这次生病住院根本就不用交押金,先看病后付费,并且报销比率高、花费少,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国家的扶贫政策是真正做到了让贫困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

由于和燕敏年龄相仿,遇到什么烦心事她都会打电话聊聊,家长里短,无话不谈。那年,她女儿张雪复读参加第二次高考,为了鼓励她勇敢地追求梦想,王晓红专门送给她一本《清华北大不是梦》。2020年张雪通过努力考上了河南一所大学。在开学前夕,王晓红给孩子买了一个背包,写了一张贺卡,祝福她开启新的美好旅程。

燕敏丈夫几年前给亲戚借款担保,因亲戚无力还款,其被信用社催款的事情,王晓红从中提供了一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并且提醒他们不能顾及面子做担保人。

每次去村里燕敏都会很热情地挽留吃饭,王晓红说有机会去市里她请燕敏全家吃饭,燕敏很爽快地答应了,她也盼着早日履行彼此之间的约定。

张付京大爷和吕秀英大娘都是80多岁高龄了,付京大爷眼睛近乎失明。他们只有两个闺女,早已结婚成家,每到冬天天冷的时候,两闺女都会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来住。单位一块扶贫的几个女同事基本上都认识吕秀英大娘,她是一个乐天派,一见她们就乐开了花,亲切地拉着手不放,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的闺女回娘家一样。

每次去秀英大娘家,她就会给王晓红“炫耀”政府给新添置的东西,电视机、冰箱、空调、桌子……政府还出资对他们家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厕所进行了改造……驻村书记晁岳军经常来看望他们,嘘寒问暖,驻村干部重阳节来家里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吃。每次说到这些,秀英大娘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这些年从秀英大娘口中,王晓红听得最多一句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扶贫的同志。是啊!每年政府发放扶贫资金和各种补贴近9000元,足以保障两位老人的生活。两位老人掰着手指数着,低保金、养老金、残疾补贴、计生奖扶、企业带贫、光伏发电……她能感受到,秀英大娘的笑容是情不自禁的,秀英大娘夸贊共产党好是真情流露。

扶贫路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驻村书记晁岳军在疫情防控期间与群众一起共同抗“疫”的故事被广为宣传;未检部门组织为前冯堌村小学宣讲法治课、捐赠书籍字画;支部联合为贫困儿童捐赠衣物、学习用品;单位组织义务写春联、送春联,开展植树护绿活动、美化乡村建设……

每次站在村室前的小广场,仰望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王晓红都感觉格外鲜艳。

刚开始,她觉得下乡扶贫并不能为老百姓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质疑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里?后来慢慢地就明白了,扶贫就是一场民生工程。帮扶队员可以面对面地聆听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力所能及地解民忧,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他们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让每一位贫困户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感受到党中央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所付出的努力,感受到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让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党与人民心连心,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是党的目标和追求。

16.让脚上沾些泥土的芬芳

春光明媚,绿意盎然。2021年4月15日,市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处长魏自民带队赴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开展走访察民情活动。

走进前冯堌村,但见湛蓝的天空,像一幅淡雅的水彩画,清新而明净;温暖而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满眼的新绿,照亮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照亮了世界的一切美好;轻柔而怡人的风,带着淡淡的花香,吹过湖面,带起一圈圈涟漪,吹过树林,叶子轻轻摇曳。

走访组一行3人不打招呼,不扰民,走街串巷,入户拜访,见了老人主动嘘寒问暖,见到小孩子送上关爱。看一看农村正在发生的变化,问一问老人对党的政策有哪些期望,向老人说一说党中央对检察干警的要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介绍检察机关正在开展的主要工作。

走访组干警发挥专业优势,用相机记录农民生活的美好瞬间,主动给唠嗑的老人和戏耍的孩子们照相留影。返回单位后洗出来照片,裱上相框,在下次走访时赠送给老人或家长,表达我们检察干警的敬意。

村里老人对检察干警的到来非常欢迎,主动迎入家门,让座倒水,介绍家里的情况和生活中发生的变化。

年过80岁的张付京老人非常感谢党的关心和关爱。他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过来探望。村里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在门口安装了路灯。老伴儿眼睛不好用,享受国家的照顾。村里和驻村干部经常到家里探望,嘘寒问暖,给予帮助,比过去幸福多了。

燕文成家属在村里面打扫卫生,工作不累,每个月领500元钱,乡政府用光伏发电的收入发放工资,村里面非常干净。

走访组计划每半月到村里走访一次,每次大约2个小时,用文字和相机记录乡村正在发生的变化,积极了解社情民意,提供帮助,用特别的方式促进乡村振兴。

村里的老人很少能见到子女,我们检察干警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让老人感受到国家的温暖、生活的乐趣。脱贫攻坚让乡亲们生活上脱贫,常来常往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前冯堌是市检察院的脱贫攻坚帮扶对象,在乡村振兴上市检察院将一如既往,继续为村民的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17.晁书记,我们都不想让你走

时间到了2021年8月,毅然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的晁岳军时常感到心绞痛,不时还伴有乏力、心慌、心悸等异常症状。村支书程立山几次劝他去市医院做个全面检查,他都以村里工作太忙,走不开为由一直往后拖。直到有一次,他痛得直不起腰,实在受不了,在王晓生和村干部们的再三劝说下,才请假到市人民医院就医。

诊断结果,冠心病。医生叮嘱他,必须在家静养,按时服药,及时复查,不然会很危险。

晁岳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这种病,医生是不是搞错了?”

陪他看病的妻子焦瑞红说:“就你工作起来那种拼命三郎劲儿,不生病才怪。你必须听医生的话,请假在家养病!”妻子说话的口气不容争辩。

就这样,晁岳军被强迫在家养病。妻子什么也不让他干,他便过起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望着妻子忙碌的身影,晁岳军感觉自己是几辈子才修来的福,娶了这么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晁岳军越来越牵挂前冯堌村,那里有他未完的工作。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没什么大碍,给妻子留了个纸条,怀揣着药,偷偷跑回了村里。

晁岳军的妻子焦瑞红就职于濮阳新华保险公司,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她十分理解丈夫,全力支持丈夫的驻村扶贫工作。由于丈夫驻村经常不在家,除了正常上班,所有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功课,孝敬双方父母,所有一切都需要她一个人扛。虽然她那柔弱的肩膀早已不堪重负,但在晁岳军面前从没有一句怨言,还一直鼓励晁岳军安心工作,不要挂念家里。

由于过度劳累,2021年10月,焦瑞红被诊断为乳腺肿瘤。噩耗传来,正在村里开会研究工作的晁岳军险些当场晕倒。他立即向组织请假,连夜赶回家里。

他很自责,一直以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忽视了家,忽视了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他知道妻子是累病的,他必須全力挽救妻子,保全这个家。

他陪妻子在天津肿瘤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后又经历了8次化疗,病情才平稳下来。

身为病人的晁岳军照顾着重病的妻子,他的身心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不得不艰难地作出抉择,离开成了必然。

他清楚地记得,他离开前冯堌村那天,当他走出村室,只见文化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群众。

“晁书记,我们都不想让你走!”一位老太太带着哭腔喊道。

“是呀!晁书记,别走了。”

“晁书记是好人,别走了,带着我们干吧。”

“有晁书记在,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

人群里有很多人已经痛哭出声。

“真不想让晁书记走,可是……”村支书程立山说出了心里话,但是考虑到晁岳军本人和家里的情况,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副乡长荣婷有些激动:“晁书记,您别走了,我这就给周主任打电话。”说着拿起手机打给了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周韶迅,真切表达了前冯堌村全体村民和颜村铺乡人民政府的共同心声。

晁岳军在任职期间,秉持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带领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驻村制度,与村支部书记程立山一道通力合作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党建,促脱贫;强队伍,促振兴;办实事,赢民心。经过努力奋战,2019年底,前冯堌村已顺利脱贫摘帽,并被范县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2020年前冯堌村被范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人居环境改善先进村。期间,晁岳军被授予濮阳市抗击新冠疫情优秀个人称号,两次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2021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晁岳军卸任驻村第一书记,交由王晓生担任。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老第一书记带新任第一书记一段时间。2022年3月,晁岳军离开前冯堌村,回到了市检察院。

18.洪水无情人有情

2021年8月,在郑州“7·20”暴雨20多天后,前冯堌村也受到了持续性暴雨的袭击。暴雨接连不断地下了半个多月。前冯堌村比周边的地势要洼,而村室和文化广场的地势更洼,持续的暴雨把前冯堌村变成了一个泽国,洪水在不断上涨,已经和村室前台阶最上沿齐平,马上就要“登堂入室”了。

灾情就是命令。这个时候,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请了病假,工作队员王晓生就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他冷静分析情况,和村支书程立山一起沉着指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进入战时状态,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

王晓生冒着瓢泼大雨,蹚着过膝的洪水,带领党员干部,对全村的房屋逐一进行安全排查。对低洼进水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则安排人员对房中的村民进行转移。有些老人行动不便,王晓生就组织年轻人把老人背出来。

王晓生和村干部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保证所有群众安全。

当所有房屋都检查了一遍,所有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时,已经是深夜了。王晓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倒头就睡了过去。

雨停了,王晓生和村干部们望着眼前的一片汪洋,全都一个表情——愁!

“困难没有办法多!”王晓生给大伙儿打气,“现在乡里正调集多台大型水泵,把全乡的积水往金堤河里排,相信村外河沟里的水位会很快降下去。我们也要组织水泵把村里和地里的水往河沟里排。”

“王书记说得对,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尽快把积水排出去,大家也看到了,地里的玉米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倒伏。”村支书程立山说。

于是,在王晓生的带领下,干部群众齐上阵,一台台水泵架了起来,一道道水龙扑向河沟,田地里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挥动着铁锹,挖出了一道道排水沟,把田里的水往外引,一场轰轰烈烈的排水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经过20多天的连续奋战,排水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王晓生和村干部们还没有停下来喘口气,新的问题已经摆到了桌面上。暴风雨造成了大面积玉米倒伏,怎么办?

王晓生打电话四处求援,请来了知名农业专家现场指导。专家指出,这个时候的玉米正处于灌浆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发生倒伏的地块,必须进行扶直,防止植株叶片相互重叠,果穗发生穗腐病。

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王晓生和村干部们带领全体村民迅速行动起来。他亲自下到闷热的玉米地里,和村民们一起麻利地干了起来,旁边的人根本劝不住。

王晓生边干边说:“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这些农活我都干过。”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晓生多次邀请农业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全村群众开展洪灾后抢收抢种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经济损失。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前冯堌人,和全村人同呼吸共命运。

19.这里就是我的家

洪水终于退去。经过洪水肆虐的前冯堌村一片狼藉,文化广场和街道上全是污泥和垃圾。王晓生和村干部们发动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进行卫生大扫除和全面消杀,预防疫情暴发。

洪水过后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连接景观湖中心凉亭的木质通道损坏,环景观湖及公厕附近的道路塌陷损坏,村里田间的硬化路面有不同程度地损坏,太阳能路灯损坏……问题一个个统计上来,就像一块块巨石,压得王晓生和村干部们喘不过气来。灾后重建是需要真金白银的,钱从哪里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王晓生向市检察院领导反映这个问题,院里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不好解决。跑县里的水利、城建等部门,也找不到对口资金。乡里财政更是吃紧,2022年春节期间,别说发福利,连基本的工资都没发下来,哪还有钱来搞重建?

王晓生是个不信邪的人,他运用“蘑菇战术”,每次到乡里,都会到乡长办公室坐上一会儿,摆事实,讲困难。

这期间,有不少人劝他:“不如把亭子拆了,那样可以节省一大笔重建资金。”

王晓生却坚持重建,他认为,前冯堌村就靠景观湖,景觀湖就靠中心凉亭撑门面,如果把亭子拆了,这个景点也就没有了。费再大的劲儿,作再大的难也要建,他暗暗咬紧了牙关。

王晓生的坚持,把村干部和乡领导都感动了,再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王晓生虽然不是前冯堌村人,但他时时刻刻处处都在为前冯堌村的发展着想,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前冯堌人,把前冯堌当成了自己的家。

最终,颜村铺乡党委书记陶强和乡长吴飞拍板,乡里安排工程队先建着,资金的问题随后解决。

施工队进场后,王晓生时刻都盯在工地上,当起了监工。在他的要求下,对景观亭破损的通道进行拆除。像建房子一样,搭支架,绑钢筋,更换成了钢筋混凝土通道,并安装了美观结实的钢管护栏。景观湖周边及厕所区域的道路有不少地方塌陷,在王晓生的监督下,施工队对其进行了整修。村里和田间损坏的硬化路面,施工队也进行了整修。

在王晓生的主导下,施工队还对文化广场中的文化长廊进行刷漆保养,并在长廊下安装了4个供村民休闲娱乐的休闲凳。他还在村室前面新修了一个50米长的排放污水管道。

在施工过程中,王晓生从原材料到每一道工序都严把质量关,严禁偷工减料。他认为,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确保万无一失。工程质量低劣,将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乡党委书记陶强对他说:“反正乡里已经欠那么多钱了,也不差这点儿,你为了前冯堌村这么坚持,这么执著,乡里坚决支持你,难我们作,你放手干吧!”

王晓生被感动了,他动情地说:“前几任书记把前冯堌村建起来了,在我这里只能发扬光大,建得更好。”

前冯堌村的太阳能路灯是在第一任驻村书记张方亭任期内安装的,那时的路灯和蓄电池是分开的,蓄电池安装在路灯的基座处。经过2021年洪水侵袭,路灯几乎全部报废。

早已习惯晚上有路灯的村民们很不适应,纷纷找到村委会请示:“王书记,能不能先把路灯修一下?晚上黑灯瞎火的,出门太不方便了。”

王晓生走在街上,或者上门家访时,都有村民反映:“王书记,什么时候把路灯修好呀?没有路灯晚上出门心里感觉不踏实。”

“好,我一定把路灯修好。”王晓生感到这就是民意,路灯必须修好,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一向十分严谨的他,虽然心里没底,但在乡亲们面前还是拍了胸脯。

村里根本没这个钱。于是,王晓生就市里、县里、乡里一通跑,一分钱也没有筹到。

最终,王晓生决定自己拿出5000多元修路灯。为了节省成本,他亲自联系厂家采购配件,亲自组织安装。

路灯终于修好,前冯堌村的夜晚重新被点亮。路灯下,孩子们在尽情地笑着闹着,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说着家长里短。他们从心底里都深深地感谢一个人,那就是——王晓生书记。

种植一片绿,留下一份情。

都说水火无情,2021年一场洪灾,造成了前冯堌村文化广场、景观湖周边景观树木、花草大量死亡,极大影响了村容村貌。作为前冯堌村的地标,没有了花草树木的点缀,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王晓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尽快恢复前冯堌村景观,建设园林乡村,他急群众之所急,积极谋划,及时向市检察院领导反映有关情况,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最终市检察院出资1.7万元,购买了大叶女贞、红叶石楠、海棠、月季等300多棵,并购买大叶黄杨、鸢尾等6000余株。

2022年3月30日,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抽调近40名干警赴前冯堌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检察干警到达现场后,立即和村干部、村民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运送树苗,有的挖坑填土,有的提桶浇水,大家不怕脏不怕累,男女干警团结协作,很快完成了植树任务。

“我们期盼前冯堌村更加美丽,期盼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干警们抹着额头上的汗珠由衷地说。

从这以后,王晓生又多了一项工作。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带领党员干部及公益人员,对新栽树木进行培土、修剪枝条,并多次浇水,保证它们在这片热土上能够茁壮成长。

20.结对帮创彰显检察担当

2022年5月20日,风和日丽,莺歌燕舞。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乔永成带队赴范县颜村铺乡开展“四送一助力”結对帮创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和谐。

乔永成通报了帮创活动有关要求,介绍帮创活动优势。颜村铺乡党委书记陶强介绍本地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经济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赓续红色文化等工作情况,对市检察院帮助提升全乡文明建设水平充满期待。双方就如何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初步探讨。

乔永成笑着说:“从2016年市检察院帮扶前冯堌村开始,我们就成了亲戚,现在开展的结对帮创活动再次把我们紧密相连,真正是亲上加亲。”

“是呀,这就是缘分。”在座的众人都笑着,随声附和着。

“同志们,开展‘四送一助力结对帮创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密切干群关系。”乔永成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聚焦‘村容整洁环境美、品德高尚人心美、乡风文明风尚美、精神充实生活美的目标,弄懂测评要求,明确创建任务,强化问题导向,打造重点点位,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创建工作。要建立创建机制,打造专业队伍,完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推动,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的创建机制。要整合创建力量,根据帮创活动安排,制定计划,细化帮扶责任分工,凝聚市县乡帮扶合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说到这里,他突然提高了声音,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说:“下一步,市检察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四送一助力活动为契机,加强与颜村铺乡的沟通联系和资源共享,创新活动载体,通过接地气、顺民意、暖人心的具体举措,确保帮创工作务实、帮创过程扎实、帮创结果真实,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市检察院全体干警全力以赴做好结对帮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双方在《“四送一助力”活动结对帮创协议书》上共同签字确认。

21.办实事的好书记

前冯堌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种庄稼全靠村里留守的老弱病残。现在种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种的时候有播种机,收的时候有收割机,这些活儿留守老人还能应付。至于中间的田间管理,比如锄草、喷洒农药等工作,还需要老人们自己干。现实情况是有不少老人连喷雾器都背不动。管理跟不上,庄稼就会减产,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这样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王晓生确实费了一番脑筋。他打听到县农业局有喷洒农药的无人机,马上和农业局取得联系。农业局很支持他的工作,答应夏秋两季用无人机给全前冯堌村的小麦和玉米喷洒农药,到时候王晓生和村干部们只负责引路就行了。

无人机到前冯堌村喷洒农药这天,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围观。程老汉看着无人机在自家麦地上空飞过,雾状的药液均匀地洒向麦田,无比激动地拉着王晓生的手说:“是王书记让我们用上了高科技,王书记真是好书记,连打药这样的小事都替我们考虑,我以后再也不用为打药发愁了。”

“唉呀!不想麻烦孩子们,还是让王书记……”

这是2022年4月29日上午,村民张传礼妻子李严平在村室对村支部书记程立山等人说的话。

当天小学生已经放假,李严平为了给孙女打印老师布置的作业,便到村室找王晓生打印。当时正值全省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开始之际,王晓生正在电脑上做着表格,发现李严平来打印学生作业,便说:“你加我微信吧!把作业发给我,我才能打印。”

李严平说:“我上不了网,也不会加微信。”

王晓生随即接过手机进行操作,发现手机配置及版本过于陈旧,很难操作。在一旁的程立山对李严平说道:“让你老公、儿子、姑娘、儿媳妇等,无论谁转发给王书记都行。”

李严平随口说道:“唉呀!他们都忙呢!不想麻烦孩子们,还是让王书记……”

程立山听了一愣,想到王晓生连续加班整理防返贫监测材料已经够忙了,但看到王晓生像没有听见似的,认真地操作着,欲言又止。

王晓生试了几次都不成功,便从网上查找到该款手机的使用说明,对照着说明书一步一步进行操作……

像这种义务为全村孩子打印作业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三年疫情期间,孩子们大都在家上网课,老师布置作业都是电子版发到家长微信群里,家长必须打印出来,孩子们才能做。

打印大部分会集中在中午或者傍晚,很多时候王晓生正在做着饭,就能接待好几位前来打印作业的群众。对待群众,王晓生除了热情,还是热情。他从来都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的事当大事,用自己的真心换真心。

时光老人翻开王晓生的履历,上面写满了王晓生的人生追求和奉献。

王晓生,汉族,山东东明县人,1971年10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4年6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历任武警濮阳市支队司令部参谋、武警濮阳县中队副中队长、武警台前县中队指导员、武警濮阳市支队司令部通信股长。2009年12月武警濮阳市支队正营职干部转业,现为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处副处长。

王晓生,中等个子,他刚毅果敢、古铜色的脸上,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坚毅的目光,流露出一种机警、智慧的神采。在扶贫工作中,他仍然保持着严谨认真、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

从2019年11月底到2023年2月1日三年多的时间里,王晓生从帮扶工作队员到驻村第一书记,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前冯堌村,对全村220户837人进行定期入户排查和动态监测,实行“精准帮扶”。和全村群众一道战疫情、抓生产,抗击洪涝、发展产业,在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大力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向前。

王晓生的爱人马秀芬,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书。虽然岳母身体不好,经常患病,但爱人马秀芬仍然支持王晓生驻村扶贫,并经常关注国家扶贫政策,鼓励王晓生为贫困村多作贡献。

如今,前冯堌村不但有美丽的文化广场和景观湖,实现了水、电、气、路、宽带、有线电视全覆盖,客运班车通达,而且邻里之间矛盾少了,相互帮助的现象多了,村风民俗得到极大改变,前冯堌村被评為“市级文明村”和“县级魅力乡村红旗村”。

王晓生不记得自己为前冯堌村做了多少事,但一桩桩一件件都深深刻进前冯堌村群众的记忆里了。村民们在微信群中称赞他是“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好书记。2021年,王晓生被范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两次被市委评为“优秀公务员”。2022年被评为“前冯堌村荣誉村民”。

22.“零距离”普法入人心

炎天暑月,流光溢金。2022年7月7日,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乔永成一行6人赴范县颜村铺乡,为村民面对面普法,一对一释惑。

《民法典》是怎样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孩子贷了款父母有没有义务还?哪些亲属犯了罪对后代上学有影响?儿媳妇不掏赡养费怎么办……

乔永成一行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乡村乡语,对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介绍了关于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电信诈骗的有关法律规定。

活动现场,乔永成一行还向群众发放了“民事检察与民同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等宣传手册,倡议群众在“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条幅上签字。

现场群众积极响应反响热烈。

“检察官说的都非常实用,不管是宅基地还是借钱还贷、电信诈骗这些问题,都非常贴近俺农村的生活,俺不光听懂了,还能跟邻居们讲一讲嘞。”村民谢德保高兴地表示。

2022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王晓生卸任驻村第一书记,交由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干警楚臣阳担任。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老第一书记带新任第一书记一段时间。2023年2月1日,王晓生离开前冯堌村,回到了市检察院。

23.四任驻村书记的“保留节目”

2023年1月11日,前冯堌村村室里一片欢声笑语,这里正在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

从第一任驻村书记张方亭开始,到晁岳军、王晓生、楚臣阳,每一任书记都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作为保留节目,每年都会开展一次。

这次评选活动,前冯堌村推荐的有牛振霞等5位好媳妇、张秋云等5位好婆婆、程福明等3位致富能手、优秀保洁员王凤环及先进工作者燕敏。评选活动培育了文明新风,持续推动了“五星”支部和“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表彰会上,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董恒儒对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殷切的期望,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荣婷代表乡政府对市检察院帮扶前冯堌村以来对各项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前冯堌村的各项工作进行简单点评和指导。

应邀参会人员还有历任前冯堌村驻村第一任书记张方亭、王晓生和楚臣阳,共同见证了前冯堌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4.政治站位从学习开始

“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各项服务能力,齐心协力创建‘五星党支部,为前冯堌乡村振兴工作谱写新篇章。”

2023年2月15日,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包村乡干部共同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1号文件),驻村第一书记楚臣阳作上述表态。

大家围绕前冯堌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群众实际需求、基层组织建设等实际情况充分讨论。村支部书记程立山强调要立足前冯堌村实际情况,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逐步实现产业振兴和村民增收。

会后,驻村工作队查看了村自来水管道更换工作进度,对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走访慰问并更换精准扶贫明白卡。每到一户困难群众家中,都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保障、就业收入等情况,查看居住条件,收集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勤劳致富,努力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25.不负春光添新绿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3年3月14日上午,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乔永成带领30余名干警赴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范县发生水灾致使前冯堌村文化广场及景观湖周围返碱严重,所种植的苗木大量死亡,极大影响了村容村貌。

在植树现场,检察干警们携手颜村铺乡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挥锹挖坑、填土植树,现场呈现火热的场面。在植树间隙,乔永成不时与身边干警交流,叮嘱大家从栽好每一棵树开始,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守护者。

经过大家团结协作,很快完成了植树任务。放眼望去,树苗错落有致,迎风挺立,把文化广场和景观湖装点得更加生机盎然。这次植树活动,有助于提高检察干警们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保护生态平衡和绿化家园的责任感,也助力前冯堌村创建“五星”党支部,给秀美乡村增添了一份绿意,改善了人居环境。

乔永成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采取实际有效措施,深入探索农村生態文明建设的发展新途径,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履职尽责,努力改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手段,努力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26.退休检察官的帮扶情结

“老年人的常见骗局有哪些?防范诈骗有哪些小妙招?如果遇到诈骗应该怎么办……”

针对村民遇到的这些现实和法律问题,2023年8月8日,濮阳市人民检察院组织退休老干部赴对口帮扶村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开展送法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地解答法律问题。

“前些天,有一些人来到村里,拿着高音喇叭喊免费送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好多人都去领了。我从来都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就没有去。”一位老太太站咨询台前,打开话匣子,跟老检察官们讲了起来。

“嫂子,你做得对,你的警惕性真高!这是一种新型骗局,已经有很多上当受骗了。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不轻易接受免费礼品,以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是呀,听说领东西是有条件的,必须填写家庭资料或扫码,自己的隐私被不怀好意的人掌握,想想就害怕。”

…………

活动现场,身着红色马甲的市院退休老干部志愿者向群众发放了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场咨询的老年人介绍了诈骗的常见形式和防骗方法,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提醒群众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次“送法进乡村”活动,向群众提供了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为法治乡村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

27.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2023年9月11日,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前冯堌村创建“五星”支部建设工作推进会。

“要继续强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守牢河南省平安法治模范村。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巩固文明幸福村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会上,第一书记楚臣阳提出了以上要求。

会后,驻村工作队协同包村干部带领村“两委”成员重新划分公益岗责任区,做到不漏胡同不漏路,确保村中卫生无死角。傍晚时分在村室对购买的办公电脑和18盏路灯与村“两委”干部进行交接,解决办公难问题,提升办公效率,照亮群众脚下的路。

推进会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明确了下半年的目标,夯实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鼓舞了“两委”干部信心,进一步推动了前冯堌村“五星”支部创建工作。

28.他们是“没有家的荣誉村民”

前冯堌村地处偏远,2016年以前,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村里土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走;村前屋后到处是垃圾;村里治安差,村民家里丢东西很常见;生气吵架、不赡养老人时有发生。

自从“特殊村民”来到这个村里后,这个村子开始出现好多变化:土路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村里治安状况彻底好转,村民文明素质提高,尊老爱幼蔚然成风。这几个“特殊村民”没有自己的家,村里男女老少却对他们交口称赞。

“特殊村民”为啥能让村民交口称赞?带着这些好奇,不久之前,《法制日报》的记者来到前冯堌村实地了解情况。

刚到村子东头,看到一家农户院子里,拴着两头牛。牛正在树荫下,不时悠闲地晃动着尾巴。看到有人前来,一位大娘从屋子里边走出来。大娘得知记者来意,开始聊起天。大娘名叫谢秋云,今年67岁。老伴叫程守田,年轻时候在外边工地打工,现在年纪大了,身体有病,两条腿都有骨刺,不能干重活,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村子里这几年都有啥变化?”和谢大娘聊天时,记者问。

“自从上边派人来后,我们村里变化可大了!”谢大娘说。

她指着门前的水泥路告诉记者,原来这都是大大小小的坑,自从张方亭书记来了后,和乡里的村里干部一起把村里路上的坑填平,对路面进行了硬化,下雨天出门再也不发愁了。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

在和谢大娘聊天时,她老伴程守田回来了。

“大爷,您原来搞过养殖吗?从啥时候开始养牛了?”记者问起程守田大爷。

“原来养羊时,被人从墙上打个洞,把羊偷走了!现在村里到处都是监控,没人敢偷东西了!”程守田接着说,“我年纪大了,腿又疼,没有生活来源,很发愁。张书记来了后,天天来家看我,给我办了到户增收1万元,我又借了7000元,买了一头母牛,一年生个牛犊,卖了挣了2万元,现在留的这两个都是母牛,有人来看说值3.5万元。”

程守田还告诉记者,当地村民夏天麦秆和秋天玉米秆都不要了,自己就和老伴用三轮车拉回来,做牛饲料。

“现在养牛,活也不累,生活有保障,日子会越来越好……”面带笑容的程守田老人告诉记者。

告别程守田老两口,记者一行又沿着水泥路向西,看到有几位老太太坐在门口树荫下拉家常。

看到村里来了客人,拉家常的老人们主动问起停下脚步的记者们的来意。听说是来采访村里的变化,几个大娘就打开了话匣子。

其中一位58岁的王凤环大娘,原来在青岛饭店打工,有了孙子后,回来参加村里公益岗位,负责打扫街道卫生,在挣到零花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小孙子。

“这两年村里路修好了,年轻人也知道孝敬老人,村里也比过去干净多了。上边派来的驻村书记晁书记可好了,没有一点儿架子,经常到村里,了解大家有啥困难需要帮助。我都看得到,晁书记亲自带头下到坑里,不嫌脏不嫌累,把成片杂草割掉。晁书记都把俺村的事当成自家事,大家都喜欢他。”

“晁书记真的待村民好!疫情刚开始那会儿,春节期间,晁书记和其他驻村干部还给我家小孙子燕金格买新书,六一儿童节前还给村里好多孩子买了新书包。晁书记还自己拿出1000多元钱,去帮扶家穷的孩子,不让孩子辍学回家!”李新兰大娘提起这些往事,她眼中就涌动着泪水。

“晁书记对我们可好了!村民有时候想请他吃个饭表示心意,可是他从来不麻烦我们,大家心里可感觉过意不去!”王凤环大娘补充说道。

“王书记也是大好人,洪水把村里的太陽能路灯泡坏了,是他自己拿钱把全村的路灯修好的。这几年,村里孩子的作业都是找王书记打印,王书记是有求必应,对我们可好了。”王凤环旁边的一位大娘说。

在和几个大娘聊天时,路过的乡亲们围了过来。

“王书记心可细了,他看到我们年纪大了,背不动喷雾器,就从县里叫来了无人机给全村的庄稼打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一位不知姓名的乡亲说。

正当记者和村民聊天时,村干部张传亮骑车正好路过。

椐张传亮介绍说,市检察院驻村干部来到前冯堌村后,携手县、乡、村干部真抓实干,落实国家扶贫政策,修通了前冯堌村里的道路,带头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出妙招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心系群众安危,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抗洪排涝、灾后重建,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深受村民喜欢和尊重。

“市检察院驻村干部虽然家不在这里,却把我们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不仅携手村干部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还让村里村容村貌和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上了一个大台阶。”

整日和检察院驻村干部在一起工作的张传亮非常有感触地说:“市检察院驻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同志,不仅工作踏实,而且很有思路。我们村地处偏远,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过去村民整体文明素质偏低,村前屋后到处是垃圾,生气吵架、不赡养老人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张方亭书记提出在村里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晁岳军则提出开展‘文明庭院评选活动。对‘好媳妇、好婆婆和户容户貌好的群众,不仅发牌匾进行奖励,还自掏腰包对先进群众进行物质激励。通过‘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孝敬老人、婆媳关系融洽、家庭和睦等良好家风深入人心,带动更多的人注重家庭美德,形成人人争先进,家家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文明庭院评选,全村村民不仅搞好自家卫生,还把村前屋后垃圾及时清理,村里人居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现在我们村环境美了,村民文明素质也提高不少。市检察院驻村干部的工作言行,我们村干部都看到眼里,让我们村干部都很受触动。有了领头人,村民一条心,还有啥干不好呢……”

由于来前没有联系检察院驻村干部,经村干部张传亮打电话联系,记者得知驻村第一书记楚臣阳和颜村铺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荣婷正在村室商量村里事。张传亮领着记者一行,来到村室见到常年驻在村里的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干部楚臣阳。

“检察院驻村干部驻村以来,可以用村里的‘通(村里道路)、净(村里卫生)、绿(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文(村民文化素质提升)、亮(路灯亮、群众心里敞亮)、美(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越来越美)变化来概括!”干练、年轻的副乡长荣婷一开口就非常肯定驻村干部的成绩。

“市检察院驻村干部们在帮扶工作中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用智,他们是前冯堌村没有家的村民,还特别受村民欢迎!”负责前冯堌村脱贫工作的荣婷如是说。

“市检察院党组派我们驻村帮助村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我们一定会自我严格要求,不负领导所托,尽全力配合乡村两级干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以村为家,积极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树立检察机关帮扶干部形象,为前冯堌村村民稳定脱贫,奔向小康,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长效的支撑!”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楚臣阳代表驻村工作队道出了同志们的铿锵心声。

现在,市检察院驻前冯堌村的第一书记楚臣阳,正带领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们一道,砥砺前行,接续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带领乡亲们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岁月无声,但前冯堌村的村民心里有一杆秤。他们都说:“驻村检察官,一个接一个,都是好样的。”

第四章

检察领航人的主导思想,决定着驻村检察官的行为准则。从驻村检察官身上,凝聚着检察人的整体风貌和情操。正是这一点,濮阳检察官的形象,走进了乡土小院,走进了农村人的心里。

1.治国理政的理想之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跃迁之时,当有智勇之策;攻坚之际,最需磅礴之力。

作为领航人的濮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的要义,把精准脱贫作为“天大的事”,要求全体干警以检察新担当新作为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层层落实责任,把工作抓实抓细、做到极致,用心用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检察领航人研精竭虑,有条不紊,运筹帷幄,选派优秀干警组成工作队进驻扶贫村开展帮扶工作。亲历躬行,多次深入帮扶村调查研究,入户走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现场办公”,与基层各级父母官推心置腹,为前冯堌村脱贫攻坚工作把脉问诊、加油鼓劲,共谋脱贫大计。雷厉风行,倾注身心,全心全意,用心用情,真扶贫、扶真贫。后盾支撑,不遗余力,在政治、经济、方法等给予帮扶工作全方位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充分展现检察领航人的忠诚与担当。

以张方亭为代表的驻村检察官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深入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最终带领他们实现完全脱贫。这正是检察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实现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党的庄严承诺。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检察领航人深刻领会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检察领航人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院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帮扶村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全体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驻村检察官,扎根帮扶一线,带头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政治忠诚,彰显检察院的鲜明政治底色。用心惠民生,聚焦帮扶村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整合帮扶资源,汇聚发展合力,尽市检察院帮扶所能,做到真帮扶、出实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练就真本领,珍惜到帮扶一线锻炼的机会,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拜村里的党员干部为师,向村里的人民群众请教,访真情、察实情,在摸爬滚打中历练提升。始终严于自律,不断强化自我约束,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展现检察人的良好形象,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质。

检察领航人的躬身实践和悉心指导,是驻村帮扶工作前进航向上的指路灯塔。领航人的帮扶思想、理念、思路和情怀深深浸透到驻村检察官的每项帮扶工作之中,指引着前冯堌村一步步走向振兴。

2.接续奋斗的政治责任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前冯堌村四任驻村第一书记,新老轮换交接“结对子”,手把手、肩并肩,“传帮带”,建立机制、形成制度,接好帮扶“接力棒”,做到责任无缝对接,工作有序过渡,实现人员交接工作不停,帮扶推进不辍,确保新选派驻村干部进入工作角色,打开驻村工作新局面。

思想上“心贴心”传,强化五个意识。

为保证工作的平稳过渡,老队员通过回顾总结驻村工作经历和成果,从自身奋斗、群众认可、领导关怀等方面分享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勉励新队员在履职的征程上接续奋斗,不断增强新队员应对新挑战的信心,激发战胜困难的斗志。进一步强化自我的身份意识、积极进取的责任意识、奉献基层的开拓意识、凝心聚力的桥梁意识、脚踏实地的干事意识。

业务上“面对面”帮,练就驻村本领。

在“以老带新”工作中,老队员面对面、手把手,尽心尽力地給新队员讲政策、理思路、传经验、教方法、交任务、压担子,通过村情民情数据化、档案资产清单化、交接进度流程化,严谨、科学、全面地完成驻村工作交接,帮助新任驻村工作队快速上手并形成战斗力。将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开展驻村工作的传家宝,及时带领新队员开展调研走访,入户熟悉村情民意、查找问题短板、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拓展乡村振兴新思路。

技巧上“手把手”带,提升履职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具体业务,老队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新队员深入调研,分析全村优势与短板,理清工作思路。同时,协助新队员与村“两委”理顺双边关系,强化团结协作;走访乡贤、老党员、致富能手等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完善“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模式,通过传帮带,为新任队员送上“赋能”套餐,确保驻村工作换人不换岗、工作不断线。

张方亭、晁岳军、王晓生、楚臣阳,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接着一任抓,真心诚意开展帮扶工作。他们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既扶贫又扶志,既给予“输血式”的帮扶,又注重培养“造血”功能,与前冯堌村人民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春忧雨水夏忧暑,秋忧收获冬忧冷;勤忧收入闲忧懒,幼忧教育老忧病。驻村检察官们忧的想的都是帮扶村的百姓,唯独没有他们自己。他们深知,帮扶要有为民情怀,只有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驻村检察官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公平正义不懈追求,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感情,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卓越品质。他们用执着的信念,务实的行动,认真的态度凸显检察帮扶力量,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他们用质朴与善良,传递着时代的温度,用大爱之光照亮了祥和的前冯堌村,为检察徽章增添了熠熠光辉。

现在,在检察领航人的指引下,驻村检察官们正以满腔热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濮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重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乡村振兴开新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濮阳市检察领航人把接续乡村振兴的奋斗,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来完成,这恰恰证明领航人恪守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是矢志不渝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带头人。他们的公仆理念、公仆情怀、公仆品德永远地镌刻在乡村振兴的历史画卷中,为检察助农、兴农谱写了光彩的篇章,成为一幅耀眼的“图腾”。

尾声

“担当时代重任,创造复兴伟业。人民检察再出发,一场凝心聚力的政治洗礼拉开了新的序幕。”

2023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接见定点帮扶挂职检察官时指出:“脱贫不是终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更重的政治责任,还需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党组书记、检察长牛全瑞领衔的濮阳检察带头人脚踏实地地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指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更重的政治责任,展现检察人的良好形象,为检察帮农、扶农、兴农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历史见证了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检察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帮扶的丰功伟绩,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时代在召唤,希望濮阳检察人接续扎根帮扶第一线,带头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当地所需、人民急难愁盼,整合帮扶资源,汇聚发展合力,做到真帮扶、出实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做到“守民心,护民心,解民难,排民忧”。进一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我们相信,濮阳检察人,必定在抓实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未来日子里,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濮阳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增添新的更大的检察伟力!

作者简介:

张建军,男,濮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濮阳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濮阳市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约100万字,多次获省市级以上文学奖。

责任编辑/张美子

猜你喜欢
驻村群众工作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不工作,爽飞了?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