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探讨

2024-03-28 14:36李珊珊
市场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考核

李珊珊

(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国有企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管理和运营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工具,有助于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财务控制。 与此同时,资金集中管理旨在优化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其运营效率。 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财务透明度,还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低风险。

1 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的意义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结合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透明度。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能够明确规划各项支出,如生产成本、研发投资和人力资源开支,同时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持这些预算。 这种透明度有助于防止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可见。

其次,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制订详细的财务预算和财务指标,以便企业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积累。 与此同时,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资金不会被分散到各个部门,从而更容易实施财务控制,确保预算的执行。

再次,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资源,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确保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和浪费。 这种高效的资源利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

最后,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未来的经营活动,降低经营风险。 同时,资金集中管理可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突发的经济波动或市场变化。 这种风险管理的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存在的问题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

虽然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是明晰预算,规划资源分配,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有企业可能面临不科学和不合理的预算编制。 受到政府政策或上级指导的影响,企业过于乐观的预算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决策。 例如,某国有企业可能会被要求制订过高的盈利目标,导致过度投资或不切实际的支出,最终损害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

2.2 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

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持其经营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资金集中管理通常会将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中,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但如果不恰当地计划和执行,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进而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投资计划。例如,如果企业的运营活动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集中管理无法及时满足需求,就可能导致资金紧张,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3 整合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

国有企业通常拥有复杂的管理体制,决策层次多,这可能导致决策效率偏低。 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整合,可能需要对组织结构和文化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这两种管理方式,因此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以及高层管理的积极支持[2]。

2.4 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尤其是财务数据、预测数据和市场数据等。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可能面临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方面的困难,妨碍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例如,如果企业缺乏适当的信息系统来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就会导致数据不准确或不可靠,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

3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的具体措施

3.1 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预算编制流程,明确预算编制责任人和流程,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参与预算的编制中。 预算编制应该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反映实际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情况,同时预算编制应该考虑长期战略目标,而不仅仅是短期财务目标,这将有助于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通过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预算执行责任人应该对其部门的预算执行负有明确的责任,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来监控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再次,国有企业应该注重财务教育和培训。 预算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因此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财务报表分析、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财务素养,通过增强员工的财务意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预算,提高管理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外部专业机构可以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国有企业识别和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他们可以进行财务审计,评估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外部咨询机构还可以提供国际最佳实践的借鉴,帮助国有企业改进管理方式。 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不仅要关注财务目标,还要考虑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可以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识别可能影响预算执行的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预算的执行不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3]。

3.2 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预算考核指标。财务指标、绩效指标和战略目标等各个方面的指标都应涵盖在内。 例如,财务指标可以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回报率等;绩效指标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战略目标可以包括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指标应该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一致,从而保障预算考核与企业的发展方向契合。 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建立透明和公平的考核机制。 预算考核应该基于客观数据和事实,避免主观性评价和人为干扰,考核标准应该明确并且向所有相关方公开,特别是向员工、管理层和股东公开。 透明度可以建立信任,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可信度,同时考核结果应该与奖惩机制结合,以激励员工和团队的积极表现。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采用多维度的考核方法。 预算考核不应局限于财务层面,还应考虑综合绩效,通过制订绩效评价财务、市场、生产、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全面地评估企业的表现,避免片面追求财务指标而忽略其他重要方面。 同时,国有企业可以采用基准比较法进行考核,这就说明将企业的表现与同行业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基准比较可以揭示企业相对其他同类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而且基准比较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行业最佳实践,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 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考核机制。 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都会不断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审查和更新考核指标和标准来制订考核机制,同时还应该设定灵活的目标和标准,以便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调整,确保预算考核机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仍然具有实际意义[4]。

3.3 制订合理的预算目标

第一,国有企业应该明确长期战略目标。 预算目标应该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一致,确保财务规划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相符。 长期战略目标中要注意对市场份额的增加、产品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目标制订,制订预算时,企业应该考虑这些战略目标并确保预算目标能够支持实现这些目标。 第二,国有企业应该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 了解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行业趋势对制订合理的预算目标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市场调研数据、行业报告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来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基于这些信息,企业可以制订预算目标使其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参考历史数据和经验。 过去的业绩和经验可以为制订预算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企业可以分析过去的财务表现、销售趋势和成本结构,从而了解业务的发展轨迹,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制订更为现实和可行的预算目标,避免过于乐观或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 第四,内部资源评估。 企业需要对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技术能力等内部资源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可用资源的限制和潜力,制订合理的预算目标。 如果企业资源有限则需要制订更为保守的目标,从而保障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五,建立与预算目标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目标与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一致,保障员工和管理层都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绩效考核可以与薪酬奖惩机制结合,激励员工和团队达到或超越预算目标,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执行力[5]。

3.4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第一,建立集中资金池。 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是将企业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中进行统一管理。 国有企业可以建立一个资金集中池将所有流动资金汇聚到这个账户中,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确保企业在需要时有足够的现金可用。 第二,制订资金集中管理政策和流程。 资金集中管理需要明确的政策和流程来指导操作和决策,对资金汇集的时间表、频率和方式制订明确的政策以及如何处理不同账户之间的资金调拨,政策和流程应该明确规定谁有权访问和操作资金集中池以及如何授权和审批资金调拨,以便资金集中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 第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来支持资金集中管理。现代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监控和控制资金流动,这些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资金流量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考虑使用金融工具,如资金池服务、投资工具等来优化资金的利用和收益。 第四,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尤其是建立与资金集中管理目标相关的绩效指标和考核体系。 绩效评估应该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资金收益等方面,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激励员工和管理层更好地执行资金集中管理策略,并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 第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资金集中管理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六,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 资金集中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财务素养,尤其是对员工在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策略等方面开展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执行资金集中管理策略[6]。

3.5 设置责任审查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明确责任分工。 在预算和资金管理中,不同的管理层和部门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国有企业可以建立清晰的责任矩阵,将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明确界定。 例如,高层管理层可以负责制订全局预算目标和策略,中层管理层可以负责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而基层员工可以负责具体的预算执行和资金操作,以便避免责任不清、任务重叠的问题,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其次,建立明确的审批和授权程序。 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需要明确的审批和授权程序,确保所有资金操作都经过合法授权。 通过制订详细的审批流程明确谁有权批准预算和资金操作以及审批的条件和标准,审批程序应该具有透明性,避免滥用权力和不当行为。 再次,国有企业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 责任审查应与绩效评估结合来激励员工和管理层履行其责任,国有企业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与责任分工对应,员工和管理层应根据其责任履行情况接受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获得相应的奖惩,合理的奖惩机制有助于提高责任感和执行力。 另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责任审查。现代的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和跟踪预算和资金操作,这些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和报告,帮助管理层了解当前的财务状况和执行情况。 通过信息技术,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审查和监督资金流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负责对预算和资金操作进行独立审计和监督,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审计部门应该独立运作,保障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改进建议。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结合是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这一结合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透明度,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希望这些研究能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政策制订者和学者提供有益的思考,助力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将继续引领中国企业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资金考核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内部考核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