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街道林草业保护和发展现状分析

2024-03-30 02:28何家德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护林草业经济林

何家德

(宣威市来宾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5000)

0 引言

了解林草资源现状对于林草业保护和发展至关重要,下文将对来宾街道的林草业保护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1 基本情况

来宾街道地处宣威市北部,距市中心12km,地势起伏变化小,平均海拔2100m。国土总面积19581hm2,林地面积9404hm2,其中,有林地面积9241.3hm2(纯林7929.7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5.8%,混交林742.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8%,经济林561.6hm2,占有林地面积的6%,竹林7.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2%),有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98.3%,灌木林地136.9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5%,无林木林地0.1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8.3%,宜林地12.4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1%。林木蓄积490900m3,森林覆盖率47.89%,林木绿化率49.21%。来宾街道辖10 个村(居)委会,65 个村民小组,25353户、71076 人。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形成非常发达的公路网络(图1)。工农业生产总值83995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664 万元,林草业总产值1556.9 万元。人均纯收入10076 元。全年粮食总产量55920t,农民人均有粮787kg。

图1 公路网络

2 林草业的保护和发展现状

至2018 年,天保及生态护林员达到空前的225 名。管护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林区的安全稳定。30 余年间,以人工造林为主抓手,实施退耕还林项目1771hm2、完成其他人工造林3065.7hm2,发展经济林913.4hm2,实施封山育林项目6500hm2、石漠化治理项目1532.5hm2、低效林改造项目733.3hm2、退化林修复项目66.7hm2。建设沼气池613 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357 台、节柴灶100 台。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133.3hm2。

3 林草业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林分构成单一,不利于防火、防有害生物

在总面积为9241.3hm2的林地中,纯林占据7929.7hm2,占总面积的85.8%;混交林仅742.5hm2,占8%;经济林占561.6hm2,占6%;而竹林则只有7.5hm2,占0.2%。这种林分构成的不均衡和单一性,使得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这一构成也对森林的防火工作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

3.2 管护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来宾街道共有护林员225 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以致许多人不会骑摩托车、不会操作各种机械、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遇有特殊情况,如火情和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置,不能快速机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特情。

3.3 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沿袭传统方式,不利于保护发展

野生资源的利用呈现无序“散、乱”的无政府状态,随意性大,不注重保护、预留种源和休憩轮换,农户在采摘是不管大小、成熟与否,都采取竭泽而渔的采收,对野生蔬菜的采摘,破坏性也很大,导致产量锐减甚至有绝种的可能[1]。

3.4 人才短缺、科技应用跟不上时代发展

人才短缺方面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目前,我们仅有两名技术人员,但他们的知识已经老化,而且年龄偏大,这使得我们在新技术和方法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活力。其次,我们的装备也存在严重问题,它们已经落后且更新慢。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进步,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竞争力和效率。

3.5 经济林培育表现不佳,市场前景欠佳

近年来,来宾街道在经济林培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面积达到了913.47hm2,但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尽管已初见成效,但其产值和产量却不尽如人意,呈现出“散、乱、差”的特点。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上,因为这些经济林产品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导致产量上升乏力,价格无法提高,从而经济效益欠佳。

3.6 人工造林保存率偏低

自1986 年以来,人工造林在我国已累积达5048hm2,然而,存在着严重的保存率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立地条件的不利因素、不适当的树种选择、施工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及人为因素等。尽管一些地块经过多年的补植,但林木的保存率依然无法达到标准。这种低保存率不仅令人担忧,还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3.7 投入不足,林草业发展缓慢

由于财政年年赤字,投入不足,森林防灭火、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等许多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一些必要的防灭火应急物资和药品器械也采购不了,严重制约着林草业的向前发展。

4 林草业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4.1 以项目为依托,逐步改变林分结构单一状况

以项目为依托,逐步改变森林生态结构的单一状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通过采取多种森林经营措施,包括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林木改造、补植补造等,旨在提高森林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和整体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首先,通过森林抚育,将重点关注对现有林分的精心管理,促进森林树种的生长和发展,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其次,退化林修复将针对已经遭受破坏的森林区域,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使其恢复到健康的生态状态。这有助于改善环境,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维护了生态平衡。最后,林木改造将考虑引入新的树种,提高森林的多样性,使其更能适应气候变化和生态压力。这有助于增强森林的抗性,减少天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2 充分利用林区发达的路网,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林区密布的路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举措。这个发达的路网为摩托车和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提供了便捷通行的机会,为巡山护林工作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应急火情处理方面,这一优势更加显著。林区的路网为巡山护林人员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抵达目的地的途径[2]。摩托车和汽车的使用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覆盖大片林地,迅速响应任何潜在的火情威胁。这不仅提高了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速度,还增加了成功扑救火情的机会。此外,利用路网还有助于提高日常巡山护林工作的效率。它减少了徒步巡逻所需的时间和体力,使护林员能够更集中地执行其他重要的任务,如植被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4.3 提高护林员待遇,优化护林队伍

提高护林员待遇,优化护林队伍,是维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关键一步。目前,护林员们因待遇较低,面临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首先,建议提高护林员的待遇,将月工资从目前的600 多元提高至约1000 元。这一提高的补助标准将鼓励更多人加入护林队伍,并使现有护林员更有动力履行职责。例如,一个护林员家庭的开支可能包括孩子的教育、医疗费用等,提高工资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其次,要优化护林队伍的年龄结构。天保生态护林员的年龄应控制在55 周岁以下,而生态护林员的年龄应控制在60 周岁以下。这有助于确保队伍的年轻化和活力,使更多年轻人愿意加入护林队伍,并为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提高文化程度要求。护林员的文化程度应控制在初中文凭以上,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更好地适应生态保护的要求。例如,对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较高的文化程度将更有优势。最后,要建立严格的护林员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和淘汰制度。通过严格的考核,可以评估护林员的工作表现,并及时发现问题[3]。实行末尾淘汰制度可以剔除表现不佳的护林员,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4.4 合理利用林业野生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

为了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林业野生植物资源,我们需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采收规划包括确保资源充分成熟之后才进行采收,避免不合理的过度采集,以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4]。要坚决打击竭泽而渔毁灭式的采收行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发展林下种养殖业。这可以带来双重好处,一方面可以减轻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壮大林草产业经济。林下种养殖业可以包括养殖家禽、家畜、蜜蜂等,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各种农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科技应用方面下功夫

为满足林草业的保护和发展需求,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在科技应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我们将计划适时招考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林草业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新老交替。这将有助于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林草业的创新和进步。此外,在村一级,还计划选取1~2 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护林员,通过强化林草科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一举措旨在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群众参与造林、抚育、病虫防治等服务性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另一方面,他们也将学会操作GPS 手持机、林长制等APP 以及其他相关器械,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和监测森林资源。

4.6 强力推进经济林提质增效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为强力推进经济林提质增效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必须针对树势老化、产量低、品种差的经济林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可以考虑更换树种或进行嫁接,以实施改良,提升经济林的生长势头和产量。这将有助于增加林果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有利时机下,我们需要积极抓住机会,加速林草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5]。这将有助于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更好的经济林抚育管理,从而优化资源利用和提升生产效益。此外,我们还应当壮大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经济林的经营管理,提高他们的经济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4.7 坚持适地适树,加强管护,确保造林成林

在生态林建设方面,应特别注重选择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树种,以最大程度地体现生态效益。这意味着要选择那些具有强大生存力和适应性的树种,以确保在极端天气和土壤条件下,树木能够健康成长,增加土地的生态稳定性。而在商品林建设中,树种选择更多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用材林中,我们应优先选择生长速度快、木材质量高、产量丰富的树种,以满足木材需求,增加经济收益[6]。在经济林建设中,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然而,仅仅进行造林是不够的。必须坚持“一分造,九分管”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林地成立后,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管护工作,确保树木能够茁壮成长。这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水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每一片林地都能够成活、茁壮成林。

4.8 增加投入,多渠道筹集林草业发展资金

要实现林草业发展的全面推进,必须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多渠道筹集资金。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林草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政府应当增加财政预算拨款用于林草业发展。通过提高政府财政的投入,可以提供更多的经费用于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这可以包括用于植树造林、草原保护、防治荒漠化和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政府可以从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中预留一部分用于林草业发展。这样的做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确保林草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另外,政府还可以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投资。通过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可以支持林草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这包括吸引企业、投资者和国际组织的资金,以支持林业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5 结语

本研究呈现出了来宾街道林草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全貌,对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农业产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护林草业经济林
青海草业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仿生蜻蜓护林机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2015年6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