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海海?倾听为船

2024-04-01 16:06王彤莉
师道 2024年3期
关键词:墨墨小安玩水

王彤莉

儿童有100 种语言,每一种都应该被聆听和期待。童年有1000 种色彩,每一种都应该被接纳和欣赏。

随着高质量教育改革的深入,“倾听儿童”逐渐成为学前领域的高频词。2022年2月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针对师幼互动提出了“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的考察要点。

倾听是师幼互动的一种渠道,折射着教师的儿童观。在我看来,“一对一倾听”不仅是听到,更是听清、听懂,是师幼之间全身心全感官的交互过程,传递着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珍视。对儿童来说,倾听意味着尊重,意味着自己的想法被认可、被接纳。对教师来说,倾听是走近儿童的方法,是理解幼儿的起点。

那么,儿童渴望的“一对一倾听”究竟是什么?教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开展“一对一倾听”呢?

一、倾听情绪与感受

儿童和成人一样,有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其情绪感受渴望被感知。“一对一倾听”是一个对儿童兴趣点同频关注、对情绪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可鼓励小朋友在碎片时间里画下日记。我们在故事里倾听孩童们的情感,在生活里回应孩子们的各种梦想。

案例1:毕业日记

毕业季百般滋味在心头,每天的育才生活都那么的珍贵。6月,我们投票选出十大育才毕业心愿——再吃一次自助餐、每天都能抱抱老师、多交一点其他班的新朋友、想到嬉水池里玩水等。

通过“一对一倾听”,我们感受到孩童们这些心愿背后对幼儿园里的一事一物的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规划每天的半天生活,安排好排练、体育游戏、自主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时间,逐一打卡“十大育才心愿”。小小心愿的达成与否,牵動着每一个小朋友的心情。每天,小朋友都会画下自己的毕业日记。

珂鸣:“今天的幼小衔接争霸赛,我和大二班的小朋友比赛拼拼图了,交了新朋友好开心。”

知乐说:“今天,玩了大笼子游戏好开心,可惜没玩水。”

嘉瑞:“我是不是得给院长写封信?告诉她,我好想玩水。”

在“一对一倾听”中,老师读懂了孩子们对玩水的憧憬。于是,我们组织了小朋友在草地玩打水仗游戏,在戏水区投放运水的材料,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玩水的快乐,幸福感满满。

在这里,儿童因倾听中的情感共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因关系滋养成为幸福的老师。

倾听是一场与儿童情感的链接。在这里,教师是一个稳定的容器,抱持、接纳儿童的情绪,而非评判和否定。儿童在这里安心释放情绪,汲取再次出发的力量。

二、倾听兴趣与思维

儿童有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每一种都值得珍视,“一对一倾听”正是一个可以看见儿童思考过程,为儿童的想法赋予价值的路径。

在每天的自主游戏和生活话题讨论中,我们鼓励儿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绘画、语言表达等。教师在各种表征里倾听他们的思维过程,在游戏里回应小朋友们的思考。

案例2:“浪漫而科学”的落叶

班级阅读区有一本绘本《落叶跳舞》,描绘了调皮的落叶在半空中盘旋翻飞落到地面的过程。

小朋友阅读以后,纷纷幻想着落叶在半空中玩耍、对话的情境。教师把这些浪漫的话语串联成一首首儿童诗。

倚妍:“两个树叶在聊天,我想要天上的星星,是五角星的星星。不,我想要爱心。它们吵架了,最后,它们两个脑袋碰一起,想啊想,两个人都想出星星来了。”而我总是微笑地享受他们天马行空的落叶剧。

也有小朋友阅读了绘本以后,十分关注树叶干枯脱落的科学现象。

嘉轩:“落叶是因为树叶水分蒸发了,才从树上掉下来。”于是,我把小科学家带到育才花园里。满园秋叶,嘉轩享受着探究落叶的秘密。

被诗歌回应的浪漫宝贝,更享受幻想;被探究回应的好奇孩子,更爱思考。

案例3:怎样砌墙最稳固?

小朋友在建构区搭房子,他们搭的墙壁经常倒塌,工程停滞不前。我便把他们的难题带到班级做集体讨论,一起探究怎样砌出更稳固的墙。

一弛和小伙伴们用架空的方法搭墙壁;嘉瑞和兴翰用围合的方法筑起高墙;锦晨用镂空的方法垒起墙壁。随后,大家往墙壁吹气,看看哪一种搭法垒起的墙壁能经得住大风的考验。墙壁倒塌的那一刻,小朋友们乐得东倒西歪。我也忍不住加入“大吹风”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玩闹起来。

最后,我陪着小朋友一起梳理出砌墙的好办法,从建构问题中生发出集体探究的机会,在科学游戏中同享思维的发展。

倾听是一场发现儿童兴趣和思维的过程。在这里,儿童因倾听中的共同关注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回应他们游戏和思考的需求,师生之间因同频共振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三、倾听个性表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个性表达,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倾听。教育公平,一个都不能少!“一对一倾听”珍视每一位儿童的做法,是纯粹童真的彰显之路。

每星期五是我班的成长分享时光。全班师生都围坐在一起,一起夸赞班级里的每一位儿童,说说他的进步之处。在快乐的对话里,教师倾听孩子们个性的表达,每个人为彼此的进步和成长而欢呼。

案例4:墨墨的时钟

墨墨是班里特别的小弟弟,他总是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努力长大。

最近一段时间,墨墨很爱《慌张先生》这本书,总是一边看书,一边不断拨弄书上的指针。这天,墨墨画了一张很特别的表征——12个数字围成一圈,右面还有几十个很特别的线条符号。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我问:“墨墨,今天看了时钟的书吗?这些线是什么呀?”

墨墨忘我地把手指凑到脸上,两个手指认真比划时针转动的样子:“这是3点,这是4点,这是5点30分……”原来,他画的是整点半点的指针方位,然后用手指比划出不同时间点的指针方向。这是墨墨认识抽象又复杂的时间概念的方式!

周五,我和大家分享了墨墨这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表达,一起为墨墨的成长欢呼。之后,我们还用了沙漏、时刻表等方法帮助墨墨继续感受时间,学习规划自己的时间。

案例五:小安的18个朋友

小安也是位特别的孩子,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他渴望交友,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时常被其他小朋友投诉。

每周,我拍摄小安与其他小朋友愉快游戏的小视频,即使只是几十秒的瞬间。在周五的分享时光,我把这些视频播放给全班孩子看,让大家感受到小安学习合作游戏的努力,改变小安在集体中的形象。随后,我一次次帮助小安梳理各种友好相处的好方法。

毕业前的一次分享中,锦晨说:“我发现小安开始愿意听别人的建议了。”朗清说:“小安愿意等一等了。”我们请小安自己来数一数,看看有多少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1、2……16、17、18!”一共有18位小朋友同意最近和小安交朋友。小安回到位置上,开心得蜷起腿,捂着脸,害羞地笑了起来!小朋友一起为他的进步鼓掌欢呼!有了好朋友的小安,每天都笑得很甜!

倾听是一场儿童变化轨迹的见证。在这里,教师耐心倾听儿童拔节的声音,为成长欢呼。儿童因倾听中的持续观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因关系滋养成为幸福的老师。

通过“一对一倾听”,教师对儿童的兴趣、思维过程、情绪情感、动作技能、关键经验、最近发展区都有进一步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契机,开展适恰教育。

做好“一对一倾听”需要教师及时甄别儿童言谈举止中的需求,灵活把握互动时机和方法;需要教师持续梳理错综复杂的倾听信息,评估蕴藏的价值,给予适恰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葆有一颗好奇的童心,享受“一对一倾听”过程。

童心海海,广阔而澄澈。以倾听为船,当小船与海浪同频共振,方能驶入深蓝。让我们倾听儿童的100种语言,做最温暖的风帆,助力孩童启航。

(作者单位: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墨墨小安玩水
家里有蟑螂!小安教你轻松消灭它
玩水
小安与你“食”话实说
小安告诉你
小安告诉你
勇敢的小怕怕
勇敢的小怕怕
爱哭的猫头鹰
玩水之旅
亲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