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习,彰显语文学科的学习之道

2024-04-04 15:32许佳乐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家乡笔者交流

许佳乐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为触媒,引导学生真观察、真思考、真探究,与文本、作者、情境进行对话、交往,呼唤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我,形成真认知、真能力、真思想,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一、创设真的情境

真的情境,是指生活化的场景。真的情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更关注学生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更关注学生的习作。真的情境,往往能引发学生真的学习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基于学生的生活、学情,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将语文课上成“说教课”,这种“告诉式”“灌输式”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具有“真”的品格,就是一种虚假的语文学习。优质的语文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濡染学生的心灵,润泽学生的生命。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燕子》,笔者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一句中的“赶集”一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笔者从网络上搜集“赶集”的照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进行思考:谁在赶集,为什么可以打比方说“赶集”呢?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就能理解并形象地描述“草儿赶集”“芽儿赶集”“花儿赶集”的样子,课文中的相关语言文字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再次以问题“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活化学生的文本思维,催生学生的文本想象。图文结合的情境,不仅能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想开去,让学生更深入、更灵动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春天景象。

真的情境,就是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化解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在真的情境中,学生能锻炼语文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认知、思维与语文学科内容的“共振点”,善于把握学生情感、态度与语文学科内容的“共鸣点”,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二、开展真的活动

活动是学生语文智慧生长的载体、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真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开展真实的语文听说读写活动,还要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思维、探究开展文本解读和表达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对课文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解读。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节选)》,笔者立足“成长”这一人文主题,设计真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开展故事讲述活动;二是引导学生讲述“我”的故事,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雨来的童年生活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幸福生活教育;三是引导学生开展“雨来是否称得上英雄”的研讨活动,深化学生对“英雄”的认知。这样的活动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真正地去阅读课文,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并且能深化学生对相关“论点”“观点”的认知、理解。真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意义”,还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真的活动,不仅强调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感知,同时也强调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知,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语文学习与自我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自主表达。

三、进行真的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对话、交往的时空,赋予学生自主对话、交往的权利,要引导学生进行真的交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达成“知行合一”“言意共生”的境界。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构一个“表达小组”,组成语文学习共同体,从而延伸、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时空、场域,让学生置身其中,分享语文学习的心得。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笔者聚焦单元人文主题“寰宇纷呈万花筒”以及语文要素“移步换景”“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引导学生为家乡代言。为了让学生的表达内容更丰富,表达形式更多样,笔者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家乡文化的更多知识,从家乡的特色小吃到家乡的小商品,从家乡的民风民俗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从家乡的名人到家乡的革命文化传统。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家乡文化、历史的认知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学生真正地参与,真实地表达,“代言”变得生动具体。真交流,能让学生的思维、认知真实地碰撞,能让学生的視野变得开阔。

真交流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对话、互动、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真交流,能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语文观”“儿童语文观”,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无缝对接,引导学生将“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起来,领悟语文学科的内涵,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家乡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性能相差达32%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