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

2024-04-04 15:32张媛媛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诗文汉字教材

张媛媛

新课标强调要传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则进一步明确,要开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统编教材充分贯彻这一理念,将不少传统文化内容编排到教材之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精神,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穿插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贯彻落实单元要素的同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识字教学,注重追本溯源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承载了我们的民族价值理念,而且还隐含了我们的传统思维理念与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写字是主要的内容,教师可以紧扣汉字的造字方式,追本溯源,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紧扣字义,在理解中探寻深度

汉字的音、形、义合一,其构字方式及内涵,已经融入了东方思维方式及传统文化内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还要紧扣造字方式及字音、字义,进行知识的拓展,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的生字“龙”,教师在指导学生识字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龙的繁体字以及龙的画像,还可以拓展龙的动画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它在神话中能够降雨,在王权中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有时间,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一些带龙字的成语,比如“望子成龙”等;还可以拓展一些关于龙的民俗民风,比如赛龙舟、舞龙等。通过这样的引申与拓展,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汉字的内涵,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挖掘意趣,在理解中引申典故

汉字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都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演变。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穿插着不少历史文化典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汉字,适时穿插一些典故,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丰富课堂的内涵。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中的生字“粽”,教师在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拓展屈原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粽”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二、古诗教学,注重情感体验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统编教材中选编了较多篇幅的古诗文,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借助多媒体、图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借助形象体验,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

插图也是教材的一部分。统编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低年级教材中的古诗文,都配备了传统的水墨画。水墨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借助动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蕴。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池》一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教材的插图,借助动画配乐演示古诗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说说动画视频的内容,然后说说古诗的内容。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介绍水墨画《小池》,帮助学生认识水墨画,从另一角度走进我国的传统文化。

2.借助吟诵品析,体会传统文化韵味

针对古诗文学习,古人早已经总结出一套经验,那就是吟诵。古诗文言简意赅,富有韵律美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静夜思》一课,教师可以先紧扣“思”,引申出古代平仄读法,渗透不同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文化。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标出诗文的节奏,引导学生读出诗文的平仄,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三、语文实践,注重联系生活

新課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根本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地域优势,利用周边资源,搭建平台,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1.用好周边资源,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我国资源丰富,不同地区蕴含着不同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恰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民俗民风,体验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背景、朱德的故事;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参观、采访、谈心得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2.开展各类活动,主动渗透传统文化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直接的,他们对教师的抽象讲解往往兴趣不高,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各类实践活动,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具体的场景,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给他们最为直接的体验与感受。

比如,教学《端午粽》一课,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组织学生围绕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办一份手抄报介绍端午节;学生可以在端午节当天与家人一起包粽子、挂艾草、看龙舟赛,丰富节日体验,感受传统文化气息。

总而言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而且还能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底蕴,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尽可能挖掘教材内涵,尽可能融入传统文化,以便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古诗文汉字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