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路径

2024-04-04 15:32王宁宁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语段荷叶自然段

王宁宁

学习语言关键在于习得与内化,也就是让学生将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积累,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这样的语言学习显然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找出文本中典范的语言范例,引导学生破译表达的秘妙,获得内化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路径。笔者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与探索。

一、把“活”用词语放在语境中理解

课文《荷花》读起来给人一种既流畅又很独特的感觉,流畅好像就是自己想说的话,而独特则是自己说不出来的语言美。之所以有这样美好的感觉,是源自叶圣陶先生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在不露痕迹中出现了许多“活”的语言运用。教师以“看看哪些词句有新鲜感”为要求,让学生再读课文,学生会发现:词、句、段等方面都能够看出作者在看似平常的表达中,写出了新鲜感。如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泡泡提示语“‘挨挨挤挤‘冒用得真好”,实际上是提示学生注意这两个词语属于“活”的语言运用。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两个词语用得好呢?有些教师只把词语放到相关的句子中让学生进行理解——“挨挨挤挤”放在第二个句子中,因为“挨挨挤挤”写的是荷叶的数量很多,还有“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冒”放在第三个句子中,体现了荷花开放在荷叶之上,有亭亭玉立的优美姿势。这种方式,看上去也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加以理解,但是词语运用的语境远不止所在的句子,往往具有整体性。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第一句是交代“荷花已经开了不少”,第二句没有接着写荷花开的情况,转而写了荷叶的挨挨挤挤,有些让人觉得不解,实际上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正是这一句荷叶的铺垫,尤其是对荷叶多、密形成的“挤”的状态,才使“冒”字显示出了力量:能够从密集的荷叶中“冒”出来不容易,荷叶已经这样密集了荷花居然还能够“冒”出来。这说明荷花“冒”出来,需要积蓄力量,需要奋力向上。这才是“冒”用得“活”的秘妙所在。

二、从典范的语段中提炼表达方法

《荷花》第2自然段中描写荷花开放三种姿态的表达,教师常常将它当作典范语段,要求学生仿写。学生往往只从表面看到作者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忽视了语段的结构意义。实际上,三个“有的……”句式学生在此前已经有过练写训练,从语段练写看,再来一次没有必要,因为本课中还有更重要的语段表达值得学习。但是,课后练习已经明确提出针对第2自然段的仿写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取舍,至少需要把前面带有总写意味的句子与三个“有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初步的总分结构,让学生读读课文内容,从中提炼语段的表达方法,不再局限于排比句式,而要关注总分结构,让排比句的表达有中心,即围绕总述句写。这样的仿写,有了质的提升。

三、在破译文本独特表达中领悟秘妙

《荷花》一课中,最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是课文第4自然段,从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荷花”的样子写起,写出“我”变成荷花后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语段表达,不仅具有新鲜感,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为仿写留下了余地。教师引导学生破译这一自然段的表达秘妙时,先要理解“我”为什么会变成一朵荷花,那就是上文写到的荷花开放的种种优美姿态令人欣赏、迷恋,所以就进入“想什么,什么就是你”的情形,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看到喜欢的就把自己当成对方;其次需要理解“我”为什么舞蹈,一方面是风吹衣裳的视觉有“翩翩起舞”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荷花在无边的荷叶上舞蹈的感觉很优美,令人向往;再次是“我”与荷花池中小动物的交流,说明荷花池中的一切都令人沉醉。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想什么,什么就是你”的想象表达中,不能停留在一个想象结果上,而需要使想象逐步“活”起来,也就是让那些植物、动物与想象中的“我”有效互动起来,形成一个属于“我”的神奇世界。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關键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文本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表达,引导学生习得表达秘妙,内化表达方法。

猜你喜欢
语段荷叶自然段
荷叶像什么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秋天
荷叶圆圆
美丽的秋天
荷叶伞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