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状物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4-04-04 15:32刘露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状物物象课文

刘露艳

所谓状物类课文主要是指以描写物体与景色为主的文章,通常具有脉络清晰、描写细腻、文质兼美等特点。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这样的文章为数不少,在不同单元中承载着多样化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文体特点,结合所在单元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好状物类课文,提升语用能力。

一、以理清顺序为教学起点

无论是以物体为表达对象,还是以景物为表达对象,表达顺序是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关键内容。换言之,在状物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理清文本顺序的训练,在教学起点找准训练抓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理清文本表达顺序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文从整体上看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在具体描写小兴安岭景色特点时是按照什么顺序表达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的表达顺序,强化学生对表达顺序的认知,为后续的文本内容学习提供清晰的路线图。

二、以认识物象为教学重点

世上的事物、景色多如牛毛,似乎是写不完也写不尽的。但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为什么偏偏写的只是这一物而不是其他对象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此物“入眼”了,而且打动了作者的情感。这些入了作者慧眼又打动作者情感的对象的特点,无疑就是状物类课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认识物象的特点。在状物类文章中,文眼就是物象的折射,如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文眼是“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根据文眼的指引,学生容易找到课文第七自然段的具体表达:“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学生由此认识到蟋蟀以柔弱的工具完成了“伟大的工程”是值得称赞的。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物象特点。有些状物类课文具有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读出作者的用意。如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花生的本质特点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先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再找到作者在花生身上寄托的情感,实现由表及里的把握。

三、以品味语言为教学关键

状物类文本在语言运用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如精准、简洁、生动等。这样的语言适合学生在学习时细细揣摩,从中领悟语言表达的内蕴,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品味语言作为教学重点。一是将文本句子中的表示修饰与强调意味的词语删去或置换,再与原句比一比,感受原句用词的精准,即使是修饰语也是严谨科学表达的需要。如五年级上册《太阳》中的句子“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约”有大约的意思,似乎没有准确表达,如果把句子中“约”删去,看似准确了,实际上才真的不够准确,足见说明文中有时候用概数比准确数字表达更准确。二是细细品读文本的语言表达。在某些状物类文本中,语言表达特色鲜明,适合学生学习借鉴,值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去领悟。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文中有一个句子:“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突出太阳具有向上的力量,这正是作者从日出获得的感悟。

四、以体会感情为教学归宿

在状物类课文教学中,关注作者对物象特点的表达、品悟文本语言特點很重要,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体会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物象表达中抵达作者内心深处的物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中的燕子外形、在春光里飞行、在电线上栖息等,都以独特的画面呈现出来。其实,这些美好的形象并不是眼前的燕子,实际上是作者在海上看到水面的海燕而想起了故乡春天里的燕子,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隐含在文本中的“飞倦”了一词中,因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感情的抓手。

总之,在小学状物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文本特点出发,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状物类课文学习中提升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状物物象课文
写状物作文,如何观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成群状物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背课文的小偷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