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品读的优化策略

2024-04-04 15:32梁静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散文细节想象

梁静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的文体对应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多样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等等。与之相对应的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借助单元要素,将所需要培养的思维方式巧妙地编入其中。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要素,针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研讨、反思交流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品读,继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散文特点,借助分类明晰策略

不同的文体对应着不同的教学策略。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以及散文诗,等等。虽然它们都属于散文,但是它们有着细微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散文课文,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梳理。如《燕子》《火烧云》都属于抒情散文,而《肥皂泡》属于叙事散文。再次进行细分梳理,《燕子》属于借物抒情,而《火烧云》属于写景抒情。散文类型不同,特点也不一样,教师要设计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乃至学习内容与策略,都要有所区别。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始終紧扣作者的情感变化,围绕文本重点字词借助想象、随文练笔等策略进行品析,感悟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主题。比如,学习《肥皂泡》一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肥皂”这一核心,通过“做肥皂液”“吹肥皂泡”“想象泡泡飞”等事情,品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乐趣。

二、结合生本特点,以“三抓”提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明晰教学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更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从中找到看似零散却很清晰的情感主线,通过“三抓”——抓语句、抓细节、抓留白,感悟情感主线串联的优美句子,在更深层次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

1.抓语句,借助想象与文本对话

相对而言,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中的语句非常优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散文,首要的是引导他们诵读文本,从中感知文本描述的景色,品析语言表达技巧。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借助示范诵读、配乐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在感知文本中描写的美景、品析优美语言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走月亮》一课,学生通过研读就会发现文本中有很多优美语句,比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句,描绘了山间溪水流淌、漫过野花、流过草地、浸过田野的宁静画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这句话,品析句子的意思;接着借助轻柔音乐,聆听教师范读,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点拨:“想象一下,这条小溪是什么样的?它在流淌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在月光下,它又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从中读出了意境,而且还能读出画面。

又如“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这一句,描绘的景物有很多,有秋虫、夜鸟、鱼儿,等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些小动物的印象,继而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它们在运动时的样子。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支架进行引导:“说说秋虫会唱什么内容?”“想象夜鸟在交流什么?”“鱼儿跳出水面又是什么情景?”学生通过想象,一边勾勒画面,一边从中体验情感,继而感悟文本中描述的丰收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重点语句,从浅入深,一边想象一边体悟情感,较好地实现了与作者对话,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抓细节,借助推敲与作者对话

情感都隐藏在细节之中。教师指导学生研读散文,就会发现不少细节描写都极有感染力。一些重点语句,比如动作、心理、神情,等等,往往一个动作、一个细微的眼神,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细节,引导学生进行字词推敲、对照分析,这样在帮助学生打通文本情感脉络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在更深层次与文本作者进行多元对话,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

比如,《观潮》是一篇写景散文,其中“浪潮越来越近……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句,对钱塘江大潮的细节描写很到位,不仅写出了浪潮的形态,还写出了声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战马”这一细节描写,设计问题“这句话中可以将‘战字去掉吗?或者改成‘野马‘良马吗?”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播放古代的战争画面,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感知“战马”的内涵。此时,学生再回到文本,再次拓展想象“成千上万的马排成一条直线、一齐向你冲过来,又有什么体验”,帮助学生与作者对话,感知“浪潮”给人带来的“山崩地裂”般的感觉。

散文侧重抒发情感。教师讲解散文的字词语句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继而从中体验文本的情感才是根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紧扣细节,围绕细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对话、想象分析等方式,透过字里行间感知文本的情感,把握文本的脉络。

3.抓留白,借助拓展与表达对话

东方文化讲究含蓄,体现在散文之中,就是含而不露。作者在散文中很少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助具体的景物来实现抒发情感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研读文本,深挖留白,并且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填补、拓展,“补全”文本。

具体而言,文本留白有很多,可以是标点符号,也可以是省略的地方。比如,《走月亮》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除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与小路,月亮还照亮了什么地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省略的部分进行补白训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篇幅相对较短,特征却非常明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始终紧扣散文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在更深层次与文本、作者进行多元对话,感知散文的特点,品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散文,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散文细节想象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快乐的想象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