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整体教学探析

2024-04-04 15:32周飞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革命课文情境

周飞艳

革命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本文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探索在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教學中,教师如何紧扣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语文素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实践中培养文化自信。

一、从单元整体出发解读文本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为人文主题,以“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和“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为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的课文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对此,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解读文本内容,为确立教学目标服务。

1.在指向文道统一中体现丰富题材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中,对叙事性作品阅读理解提出的要求是“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和通讯,文体不同,都具有革命文化题材的特点,又安排在学习点面结合的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中,很明显是在关注革命文化教育价值的同时,集中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具有寓革命思想教育于语言学习实践活动的特点。

梳理五篇课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组:一是精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的学习,重点指向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达成;二是《七律·长征》和略读课文《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重点指向革命文化蕴含的精神、品质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组强调的只是学习重点,并不是说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单元教学中是两张皮的情形。这是因为:一是精读课文重点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是建立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而课文主要内容中就包含了对革命人物、革命情感的把握与理解;二是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时,无论是点上的内容,还是面上的内容都是革命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最能体现革命文化的关键表达;三是学习略读课文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需要抓住文本内容创新设计,让学生有迁移运用点面结合方法的机会。

2.在呼应语文要素中提炼表达支架

在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编者在精读课文设计的课后练习中找到细化的学习目标,借助这些课后习题,顺势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点面结合的有效支架。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练习第3题“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就是选择文本中的典范语段,让学生初步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这一自然段中,先写人物群体的表现如“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就是面上写的内容;再写每位战士的表现如“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就是点上写的内容;最后还以战斗结果的形式再次写了面上的情形,如“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样的表达中,可以提取的点面结合支架是:面上写群体+点上写个体+面上写群体。

3.在聚焦语言表达中实现读写联动

本单元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一次活动”,与精读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具有一致性,属于典型的读写联动教学。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写片段,为单元习作进行有效铺垫。如学习《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描写阅兵式的语言文字,从整体场面的表达中感受面上的描写,从每个方阵不同特点的表达中感受点上的描写,体会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之后让学生以学校开运动会的场景进行仿写,从整体场面上感受运动会的氛围,从各个班级方阵中感受不同的特点。这样的练笔,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有效解读单元整体内容和确立教学目标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学情采取有效策略来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熏陶

“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是新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语文任务群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在七一建党节,学校少先队组织‘回首革命岁月,重温历史时刻,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题演讲,本班开展班级演讲比赛,请大家以本单元课文内容为素材,撰写演讲稿参加比赛。”这样的情境创设巧妙地将单元学习内容与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积极投入单元课文学习之中,通过参与演讲比赛受到革命文化的教育和革命情感的熏陶。

2.在任务驱动中开展系列活动

新课标重视以驱动性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重温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以点面结合写场面留下深刻印象”为中心,设计系列学习任务。任务一:感受“我”的长征。通过对课文《七律·长征》的反复诵读,结合搜集的资料,以一位经历长征的红军战士的身份,绘制长征路线图,标注出印象最深刻的地点、事件,感受红军战士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英勇气概。任务二:“我”定格的开国大典精彩瞬间。在阅读《开国大典》课文的基础上,以参与开国大典摄影师的身份,展示自己最关注的点面结合的精彩图片,向观众介绍该图片是如何突出点面结合的。任务三:“我”最爱讲的英雄故事。这一任务的完成可以与前述演讲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选一项参加,主要是在阅读含有英雄故事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深受英雄人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教育,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表达自己向英雄学习的愿望。这些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文化,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3.以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还需要借助教学评价进行检验。这种评价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嵌入,在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时,教师都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多元评价活动,如上述任务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后自评“长征路线图”绘制的特色与不足,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

总之,在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任务,渗透革命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革命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