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对策研究

2024-04-08 22:21
活力 2024年5期
关键词:培训教育

张 娟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引 言

教育培训是国企长期发展的战略投资,是人才素质提升、能力转型的重要支点。一直以来,不少国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始终将员工教育培训摆在重要地位,不断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力度,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但随着国企改革升级进入关键阶段,个别企业的员工培训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境和不足,致使员工培训不全面、不深入,无法挖掘员工自身潜能,高质量地开展各项活动。国企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内部实际要求,注重员工教育培训,深刻剖析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真正实现了员工教育培训精细化、集约化。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价值

教育培训出现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孵化一批综合能力强、成长空间大、潜在价值高的人才队伍,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从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和工作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训练,使之达到理想状态,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大的收益与价值。对国有企业而言,员工教育培训价值如下。

(1)人才是企业重要的资本。国有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竞争中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企业管理人员要持有发展的眼光,将人才视为企业的资本,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过程中,要提供精力、情感,使员工精神、物质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发挥人才价值并且创造价值。

(2)增强人才的延续性。国有企业基于实际管理需求落实职工培训,有利于增强企业人才的延续性。一方面,根据国有企业内部实际管理内容,建立一套成熟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能够提升国企培训水平,促使员工在每一次培训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新员工能够在成熟的培训体系下快速适应国企工作,延续老员工的工作内容,确保国企日常工作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3)提升国企整体管理水平。国企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落实员工教育培训不仅是完成一项任务,而且也能有效提升国企内部的管理水平。首先,通过日常教育培训,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国企管理与发展规划,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其次,使国企员工在有效的培训体系下,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中,高质量开展各项活动,以便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二、国有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困境

(一)员工教育培训缺少整体规划

国有企业必须始终将员工教育培训作为重中之重,纳入战略实施的核心范畴,并以有序、系统、渐进的方式推进,以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然而,现实中许多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许多国企在教育培训的初期阶段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各岗位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未能形成精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方案。这不仅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也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内部改革和转型需求,造成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缺少精准性、规范化[1]。另一方面,很多国企的员工教育培训过于注重短期业务需求,往往是“缺什么补什么”,缺乏长远的培训规划和目标。这种短期导向的培训模式,往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脱节,难以保障员工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和长期性。此外,许多国企在教育培训的顶层设计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未能结合企业的内部实际,构建出一套层次清晰、上下贯通的培训实施体系。这不仅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也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忽视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在国有企业培训活动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确立员工教育培训目标和设计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需求调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企员工教育培训的最终成效,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现实情况显示,部分国企可能忽视了这一环节,未能有效地分层次、分等级地掌握各岗位员工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教育培训的筹备阶段,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未能与一线主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关于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这导致无法明确下属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标准,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岗位实际所需。因此,在填写员工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表时,可能无法根据业务发展和员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正确填写。其次,许多国企在员工教育培训之前,未能主动收集和汇总培训需求信息,包括部门层面和员工层面的需求。在制订教育培训目标和计划时,仅仅依赖历史经验或主观猜测,而不是基于实际的需求分析。这种做法导致教育培训目标和计划的制订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影响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培训内容和模式有待更新

国企员工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若能与现实需求紧密契合,将极大地提升培训的效率与质量。然而,通过实际调研,发现许多国企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首先,培训内容往往显得单一且滞后。在设计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很多国企未能充分考虑企业业务的实际状况以及员工的具体需求,更未能紧密结合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这导致培训内容缺乏精准性、专项性和科学性,从而无法提升员工教育培训效率和质量[2]。例如,某企业在设计员工培训内容时,虽然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但结果显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这主要是因为培训工作主要由第三方机构负责,虽然课程设计前进行了沟通,但由于对企业业务的不熟悉,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其次,培训模式亟待创新和优化。现实中,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在教育培训需求上存在差异,因此适用的培训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然而,大多数国企的培训形式仍显得单一和滞后,往往采用集中讨论、知识讲座等“一刀切”的方式,或者仅依赖传统的“师带徒”模式。这种缺乏创新性的培训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培训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国企在员工培训中仍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未能及时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这无疑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和效果。例如,某国企在推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其培训方法仍显得陈旧,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以会议形式进行的培训往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且缺乏针对性。此外,该企业在培训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未能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实施差异化、多元化的培训。

(四)培训结果考评不到位

员工培训结果的考评在国企员工教育培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当这一环节得到深入且到位的实施,国企才能精准掌握教育培训的实际状况与成效。这样的了解有助于国企在后续工作中,针对性地优化培训管理制度、调整培训计划和方案,从而实现员工教育培训的闭环控制与管理,进而提升教育培训的效率和质量。然而,众多国企在员工培训结果考评上投入不足,导致考评工作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和到位。具体表现为考评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侧重于员工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对员工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及后续培训知识的转化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则显得相对薄弱。此外,国企也未能将考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奖金发放、年度评优评先等核心利益紧密结合,更缺乏与之匹配的奖惩机制,不能做到奖惩分明,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训导师队伍素养有待提升

培训导师队伍的素养是决定国企员工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理想的员工教育培训成效,必须致力于构建一支高端、复合型的培训导师团队,并不断提升其专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养。然而,现实情况却显示,当前的培训导师队伍素养普遍偏低,与所期望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这些导师可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他们的控场能力、实践技能和经验、沟通能力、责任心和耐心等方面仍有待加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国企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使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难以得到提升,进而制约了国企的良性发展。

三、国有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对策

(一)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规划

在员工教育培训的初期阶段,国有企业应首先对各岗位员工的能力水平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了解员工的实际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是为了分析岗位的现实需求,为后续的教育培训规划提供明确的方向。这样能够确保教育培训的实施能够真正到位,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同时,在设定员工教育培训目标时,国有企业应站在长期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方向,持续融入企业的改革要求,并基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应该确保员工的教育培训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协调,以便将员工的技术优势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从而推动教育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立足实际,精心设计和规划教育培训的顶层架构。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员工培训计划和方案,并精确设计培训流程。通过将中长期教育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起一套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培训短期化的问题[3]。

(二)重视员工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和分析

首先,做好员工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汇总,这项工作可以从两个层面实施:①部门层面,要从国企战略目标出发,分析部门培训需求;②员工层面,根据岗位任职资格基本要求、员工职业发展要求和绩效改进要求,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其次,注重员工培训需求沟通。在员工教育培训调查初期,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与一线负责人就培训需求调查展开深入、全面的沟通,包含人力资源部门与各部门负责人间沟通、各部门负责人与员工沟通,能够掌握员工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以及年度绩效考评结果。根据部门业务发展现实需求、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与员工共同分析未来的培训需求,为员工教育培训内容、计划等的确定提供支持,充分展示员工教育培训的效用。

(三)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

一方面,精心筛选和确定员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以解决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为导向。同时,培训内容还需与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岗位特性相匹配,特别要关注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发展。为了确保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优先选择关键岗位和优秀员工作为培训对象。这样,员工教育培训就能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挖掘各岗位员工的潜能,从而高质量地推进各项活动,助力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员工教育培训的模式。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潮流中,员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便捷。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变化,员工教育培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以提高培训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可以建立专门的员工培训网站、在线学习系统和在线交流系统,逐步拓展培训空间,提升培训效率。此外,还可以积极推广短时间培训和在线模拟答题系统等新技术,从源头上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逐步提升员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重视培训结果考评

第一,国企人力资源部门要预先结合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员工教育培训考评指标,包含学习成绩、学习时长、学习满意度等,明确考评实际内容、流程和原则,客观、全面地评估员工教育培训情况,增强各部门员工的责任心,真正参与到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中,以便于快速找出员工教育培训中的问题,并且持续改进和优化。第二,国企领导层还要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结果的使用,将其与员工薪酬奖金发放、员工培训计划和模式改进、员工评优评先等挂钩,配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奖惩分明,展示培训结果、考评激励、约束等效用。

(五)提升培训导师队伍素质

培训导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乎着国企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步进行人才规划,整合企业党校、培训学院、职业技能认定中心等机构职能,组建企业内部的培养基地,培育一支高端、复合型培训导师队伍,并且持续增强其核心能力和技术,高质量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以便于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国企应在保证培训导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拥有出色的学习能力、专业储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控场能力较强,高质量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真正引导员工通过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高质量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以便于获取较为理想的工作成效,助力国企具备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技术专业能力较强的员工,顺利、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

结 语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员工自身素养的要求愈发严格。只有注重员工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库、提升专业技能,并且做好专业人员储备,才能高效开展各项活动。但实际上,不少国企员工教育培训中,还存在着诸多困境,使得员工培训流于形式。通过有的放矢地制定解决策略,保证员工教育培训效率及质量,真正打造高素养、复合型的员工队伍,支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什么是“好的教育”?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