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控视角下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浅析

2024-04-08 22:21杨贝莉
活力 2024年5期
关键词:专项经费专项财务

杨贝莉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0)

引 言

现阶段,伴随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专项经费投入随之增多,高职院校财务活动项目也越发频繁及复杂化。在高职院校改革及强化内部控制的环境下,加强经费管理形式,对推动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影响。通过高职院校经费管理现状可以看出,此项工作仍然存在部分问题,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此类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促进专项经费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发挥出其最大价值。

一、高职院校财务内控的含义

财务内控是指以财务管理的角度展开管理控制,同时也指和企事业及行政单位相关的各种财务活动,按照财务提前制订的计划及提出的要求,同时严格实施并监督,且全部财务活动都应在设计范围之内,倘若产生偏差,就必须及时进行纠正,且以此为戒,以免后续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进一步达成预期目标。而高职院校财务内控就是指高职院校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为确保院校有效达成经济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以及专项经费信息真实、有效、完整的管控目标,从而拟定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同时,在贯彻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的环节中,针对高职院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具有预测及管控的能力。财务内控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能力,防止腐败、舞弊现象的出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保证。

二、高职院校进行专项经费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要想长期、稳定、良好地发展,无法摆脱资金的支持。合理使用财政部门扶持高职院校的专项经费,可以做到有效拓宽高职院校发展途径、引入先进的教学设施、提高院校人才培养效率。除此之外,国家财政的资金扶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学校日常资金支出,帮助学校实现良好发展。基于此,学校负责人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活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财政专项拨款中包含财政专项拨款及生均拨款等两种模式,后者只能维持高职院校日常支出,若学校需要进行重大科研活动,或进行校园改建及扩建等活动,此款项将无法维持资金需求。由此可知,财政专项拨款针对高职院校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学校注重并强化财政专项申请及管理事务。增强学校财政专项经费管控工作,能够完美展现出财政专项经费的意义及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良好运行,推进其科研项目发展步伐,从而为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增强高职院校财务抵抗风险的能力

缺少健全的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及客观恰当的衡量评价标准,使得高职院校在经费使用管控环节中,由于需要改建扩建校园及教学活动、日常支出等资金短缺,极有可能将专项经费用在他处。这样做不但加大了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而且严重阻碍院校科研项目的发展,从而影响学校前进的步伐。因此,注重及强化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到提高学校抵抗风险的能力,推动高职院校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财务内控视角下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现状

(一)专项经费管理模式不健全

高职院校专项经费金额较大、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对专项经费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即使每项活动都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并围绕院校自身真实情况,拟定出专项经费管理方法,对项目预算、支出及决策方面都有着明确规定,然而部分院校未拟定出具体的专项经费管理实施明细,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专项经费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财政监管工作通常是在事后审核,在事前及事中的工作监督中没有展现出其最大价值。高职院校专项活动的真实性主要由相关负责人把关,财务审核环节只是对其实施合法化审查,真实性较难判断,从而产生占用、挪用专项经费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普遍有着专项经费管理模式不健全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即使创建了严格的专项经费管控文件及审批制度,然而在实施流程中往往会出现“打擦边球”的情况;第二,重要专项经费决策及经费开支并未通过学校相关领导团队的整体研究,或即使通过整体决策,然而未曾经过科学论证,极易产生严重失误,从而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及负面影响;第三,高职院校专项经费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致使专项经费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信息缺乏时效性、全面性及整合性。

(二)预算管理程序缺乏科学性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能够得出预算管理对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关键意义。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校专项经费高效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专项经费活动在制定、调整、管控及监督各事项的整合。高职院校在预算管理中极易形成以下状况:第一,在预算拟定阶段,学校相关负责人未曾严格遵循相应预算文件的需求进行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材料不充足,致使形成部门预算制度不合理的现象;第二,在预算实施流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未曾严格遵循预算方案来实施,使得专项经费使用不规范,从而在预算实施环节中极易产生预算与经费配置计划不匹配的现象;第三,预算使用过程中未曾借助计算机标账的形式展开管理及监管工作,导致部分活动经费超出预算支出、部分项目预算遭到占用、某些活动预算资金不足且未曾予以追加,以及部分活动支出拖延等现象,进而阻碍了专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专项经费管理流程缺少规范性

大多数财政专项经费下放至高职院校的时间为三四月份,各种专项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活动启动及校内审查与公示,真正执行时间需要到每年的五六月份。其中,部分项目采购事务属于招标范围且符合招标标准,还需进行招标采购,从项目申请到签署采购合同需要花费两到三个月,整个过程时间较长。教室、训练室及宿舍修缮等活动为了不影响师生正常生活及学习,往往是在暑假期间执行。以上因素都将致使项目前期资金支出不能满足序时进度需求。此外,项目经办工作者大多都是本校教师,其肩负着教学、科研等众多职责,专门用以办理专项业务的时间十分有限,但专项活动从采购到付款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且过程烦琐,拖延情况极为明显。当临近年底,某些项目工作者为完成支出进度或防止资金回收,会提前支付款项或故意模糊专项预算支出,更甚者在其中涉及不相关的费用。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因财务审核项目支出缺乏细化性,在日常工作中有手续不齐全、大额度现金支出、非专项计划的资金支出发票入账、报销凭证单据不完整等情况的出现;专项经费界定不明确,如项目研发经费、学术活动经费、差旅费、咨询费、劳务费等,此部分的资金支出很难界定是否在专项经费范围内;项目资金收支较为随意,部分项目为应付检查工作,在缺少关键单据及附件的条件下存在提前入账的情况。

(四)缺少专项经费管理及评价体系

即使国家已经提出全面预算管理等相关政策,然而现阶段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出现“注重专项经费申请过程而忽略过程监督环节,注重结果而轻视绩效考核环节”的情况。在项目执行流程中,只有高职院校财务人员重视审查核实专项经费应用的合理性及规范性,而学校职能管理部门很少注重专项业务环节及事务的规范性、预算实施状态及阶段性绩效目标实施情况,学校审计部门缺乏事中监管及纠正偏差的过程。专项经费使用完成后,活动后续完成状况极少有人重视,财政专项经费结题验收环节处在被动地位,上级领导要求验收的活动则通过项目责任人或经办工作者依照需求进行相关内容的上传,上级领导未曾提出验收要求的就在专项经费支出完成时视作结题,且专项活动绩效考核同样处在被动报送自评信息及接受上级审计人员审计的状态。部分高职院校自身缺少对已经结题的专项活动予以验收及绩效考评的体系,具体表现在绩效考评带头组织部门不清晰、考评结果使用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四、财务内控视角下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策略

(一)强化专项经费管理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完善的专项经费审批制度,可以拟定《高职院校专项经费工作办法》《专项经费管理补充制度》《差旅经费管理章程》等具有规范性的文件。在此类文件的引导下,各处室及各学院遵循管理制度,专项事务按财务审批模式予以审批,财务人员审查、复查专项经费工作是否满足相关规定,审计人员也将随时对各处室及各学院负责人的经济职责进行审计。第二,创建完善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创设重大财务决策咨询体系。高职院校各领导、各处室及各学院负责人对此决策实施集体表决,财务人员主动融入其中。针对资金交易额度较高的专项活动,高职院校相关领导部门应遵循规章制度对其实施审批工作,且财务部门需创建完善的审批制度,强化对大金额审查权限的审批力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专项经费的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各处室、学院、部门都应严格遵守专项经费信息公开模式,按照相关要求随时公开本部门专项经费信息数据,财务部门不可妨碍其正常工作[1]。

(二)充分展现财务预算的作用

专项经费申请启动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各职能部门通过与上级管理部门业务处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专项经费的创建意图及扶持方向,随后高职院校各领导层、各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开会研究专项工作申报方向。同时,职能部门严格按照会议要领确定专项事务申报条件及方向,带领二级院系进行项目申报活动。二级院系自行明确申报专项清单,随后通过相关工作者编写申报素材。借助积极主动地同上级领导部门交流沟通,确定专项工作申报方向,以此增强活动申报的准确性;借助提升各部门及工作者的参与程度,提高专项事务申报积极性。而对于预算编制,在探讨专项活动建设内容的过程中,专项事务申报负责人及部门可以邀请高职院校财务人员融入此活动中,使学校财务人员在充分掌握专项事务建设目标及真实需求的条件下,对专项活动预算工作给予专业性意见,实现财务预算工作的科学化及规范化,使预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并且,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还能够借助定期组织预算及绩效管理、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等有关内容的培训活动,以及“送教上门”等方式宣扬高职院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政策和与其对应的规章制度,使越来越多的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专项经费管理理念及规章制度,以提高财政专项经费管理质量。同时,高职院校需严格按照预算法进行财务预算工作,以此为基础,拟定恰当的预算定额,规范预算编制制度,强化预算实施的监督及管控工作。学校审计部门需对预算编制、审核、实施、管控、整改等方面的内容予以审计,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若有部分专项活动预算经费必须追加,学校内部则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预算追加,财务部门需对其进行编制、上传下达,遵照要求编制预算调整及追加计划。在预算实施环节,借助计算机标账实施管控工作,将预算支出限制在指标范围内。随后,高职院校负责人应遵循预算使用经费,按照相关要求调整或追加预算费用[2]。

(三)加强财务结算风险防控

财务结算风险防控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模式。第一,学校必须严格实行现金管控及银行结算制度,推广并运行公务卡结算模式。财务部门必须严格落实现金管控及银行结算体系,实行公务卡结算模式。学校审计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审计监查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拟定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结算制度。同时,要求高职院校工作者在公务支出方面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并且必须具备发票及相关银行卡消费票据,借此进行财务报销。第二,学校财务人员应加强内部控制,积极实施现金预借、发票报销及结算等体系。定期归整往来账目,针对来往个人或单位,第一时间办理专项经费结算手续。随时掌握财务专项经费库存现金及支票使用记录情况,定期核实出纳及会计账目,创建银行余额调节表,执行岗位轮流制度,票据、密码及印章分别管理,以免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3]。

(四)完善管理及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管理评价体系是对经费流出、形成成效及影响展开判定,同时还是以经费支出结果及追踪问效为背景,以定性剖析及定量评定为方法的预算流出管理模式,真正做到高效绩效评价。第一,以预算单位自我评价为主。根据教学部门发布的自评要求,由高职院校预算部门进行绩效自评,同时将评价结果以评价报告的形式上传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再对其进行抽查。第二,采用综合评价形式。由于政府对其经费扶持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因此可遵循综合评价形式,从投入、使用、产出及成效等角度创设综合评价模式。第三,融入第三方评价体系。根据强化评价资源、客观评价及增强评价质量等综合考量,在对高职院校专项经费进行评价时,可以融入第三方评价体系。例如,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请专家组织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质量、效率及行为更具专业性、客观性及准确性,使高职院校专业经费展现出最大价值。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不断推动下,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深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财务内控环节是高职院校避免管理人员腐败、严防舞弊现象、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力支撑。借助健全的财务内控控制制度,可以充分展现出财务预算的作用及意义,增强对专项经费结算风险的防控力度,加强对收入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各工作的长期、稳步、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专项经费专项财务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部门专项经费拨款问题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
水利财务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高等学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
设立中职东西部合作办学中央专项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