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2024-04-11 06:11魏玮
成才之路 2024年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魏玮

摘要: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遵循。文章分析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指出“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要做好五个方面:要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加强军事理论课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凸显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价值;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军事理论课程的育人效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9-0037-04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21年教改课题“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化融合课程模式研究”(编号:jg 2021019);衡水学院2022年校级课题“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编号:2022ZX10)

党的十九大对全民国防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指出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一项关键的改革举措,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仰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而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国防观念和国际视野。国防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挖掘国防教育课程中的育人因素,还能够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1.高校军事理论课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方向相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明确了基本的立场、目的、途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思政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观念的合格公民。高校军事理论课除了要传授军事知识,还要普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军事理论课程,尤其是关于国防历史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教育,学生可以增强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爱国心、民族自信心的优秀公民。另外,在“课程思政”下,高校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具备育人功能,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与军事理论课程一致,思政教育也是在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2.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目的相同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根本性问题。无论是高校军事理论课,还是“课程思政”大方针的提出,都是围绕这一根本性问题展开的,二者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高校军事理论课通过军事相关知识的讲授,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为现代化国防力量培养后备力量[2]。高校“课程思政”则是根据社会需要,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提出的。

3.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对象相同

无论是高校军事理论课,还是“课程思政”的建设,作用对象都是大学生群体,特殊的对象,决定了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三观”形成期,容易被外界的不良声音所影响。而且,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军事课与“课程思政”的建设走向融合已是必然趋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4.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互为补充

(1)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内容互为补充。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提倡的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又互为补充的。高校军事理论课主要通过相关军事知识的传授,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对国家安全的个人责任意识,而“课程思政”方针要求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传达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学生形成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主人翁意识,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2)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互为补充。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主要由高校专兼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承担,课程内容一般以军事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通过课堂知识的讲授,以价值引领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和责任感[3]。“课程思政”则是以专业知识为中介,培养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中介、以价值观培养为最终目的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与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思路异曲同工,二者的相互融合与借鉴,不但有利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践,而且增强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1.高校军事理论课受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防教育在一些高校课程体系中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首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军事理论课受重视程度不够,体现为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一些人存在着国防观念薄弱和忧患意识不足的问题,军事理论课也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存在。也有个别高校只是按照规定设置了相关课程,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4]。其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军事理论课受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机制不健全上。当前,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机构较为分散,军事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导致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时难以形成凝聚力。这样,就使得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很難得到充分发挥。

2.高校军事课程的育人效果时效性不足

在军事训练课程或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是国防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很难将教学效果维持下去。而且依托“课程思政”这一载体也很难将国防教育与国防意识培养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导致育人效果时效性不足。

3.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思政”相关能力欠缺

伴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思政”相关能力也有待提高。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军事理论课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多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专业素养和“课程思政”相关能力欠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军事理论课教师专业素养低、能力差,很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思政”实践,也很难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技能[5]。

4.“课程思政”背景下部分高校国防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国防教育不但要在课堂上开展,还要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等共同完成国防教育的基本目标,促进大学生群体自觉主动地加入到国防教育活动中。但是从整体来看,“课程思政”背景下部分高校国防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因此,如何将国防教育资源开发为国防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感知体验、创造身临其境的国防教育氛围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

5.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主动性不强

无论在军事技能训练课教学中,还是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部分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主动性不强,更多地停留知识层面的学习,难以领会教师教育的目的,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6]。上述情况说明,部分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缺乏参与国防教育的自觉性,这不利于他们国防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部分大学生对国防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部分大学生对国防教育、“课程思政”的理念缺乏主动了解的积极性。

三、“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策略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回应当今的时代要求,即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志自觉地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诉求中。由此可见,无论是军事理论课还是“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都是为了回应当今时代对年轻人的期望与要求。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引领下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策略进行探讨。

1.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加强军事理论课顶层设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端正思想认识,行动才能走向正轨。因此,高校要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加强军事理论课顶层设计。首先,高校要健全相关体制和机制。健全的体制和机制能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促进军事理论课的改革。其次,高校要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校领导应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明确国防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学校范围内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高校各部门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挖掘军事理论课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推动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形成“课程育人”的格局[7]。

2.完善课程体系,凸显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价值

要提升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价值并凸显“课程思政”的实效性,需要从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标准制定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设计是关键。课程体系设计是确保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要贯穿学生学习阶段的全过程。比如军事理论课程体系,从入门级到高级不同层次的课程应覆盖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这是因为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学年和学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需求。课程体系设计还应考虑跨学科的融合,将军事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更新和制定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标准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通过更新和制定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标准,能确保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与“课程思政”的要求相符。课程标准应明确反映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国防、国家安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课程标准还应考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研究、实践活动和集中性活动,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军事理论课程的育人效果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军事理论课程的育人效果。首先,高校要充分挖掘军事理论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相关元素,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其次,高校要结合教学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热点新闻、时事与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相结合,弥补教材更新较慢的短板。要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解决公共课教学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要针对外部环境的实时变化以及学生的不同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再次,高校要改革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提高育人实效[8]。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承担着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任,其个人素质与能力对军事理论课的育人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与选拔、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各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构成较为特殊,多数无专业背景,并且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缺少“课程思政”育人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应对军事理论课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并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集体备课的优势,鼓励军事理论课教师通过参加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高校还应构建党委牵头、军事理论课教学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并将军事理论课的育人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5.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

为保障军事理论课育人效果的长期性,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首先,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将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军事素养。其次,要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高校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再次,要建立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高校拓展军事理论课新领域,建立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开发教学资源,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5-26].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 117092-28936962.html.

[2]李辞,严加俊.地方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研究———以安徽四所高校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23,22(01):125-129.

[3]韩刚.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40-42.

[4]何虎生,赵文心.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9(08):76-83.

[5]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7-69.

[6]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3.

[7]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2.

[8]陸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ducation"

Wei Wei

(School of Marxism, Hengshui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Hengshui 05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nnov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an internal adherence to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in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ducation",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to do a good job in five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du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ighlight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innovate teaching mode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resources to cultivate politically competent talent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military theory cours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