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2024-04-12 06:03闫洁
南北桥 2024年5期
关键词:政府采购事业单位管理

闫洁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5.051

[摘 要]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是使用财政资金按照单位实际发展需要采购物资的行为,为此规范开展政府采购,可以有效提升政府采购效率,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文章首先阐述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意义,指出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采购的法治意识不足、政府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健全监督机制、增强采购法治意识、提升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以此保证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在我国政府采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第一,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严格管理和规范程序,可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第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可以实现财政支出的透明化。通过公开招标和信息公示等措施,可以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第三,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能够防范腐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既涉及主观因素,如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也涉及客观因素,如市场环境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改善,以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水平。

1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对于宏观调控有积极作用。政府采购涉及各个领域和环节,可直接影响市场需求。政府的采购决策和行为对于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显著,通过调整采购规模和方式,能够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采购需要注重市场需求变化和协调配合其他经济政策,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1.2 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第一,政府采购预算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不同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第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能够优化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第三,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还可以推动政府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和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效能。

1.3 有助于优化资金的使用

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使用的经费主要源于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支矛盾日渐加剧,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如何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通過实行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能够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合理的资本与资源利用,又可以节省采购费用。同时,这一制度也可以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从而避免贪污行为。此外,实行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还能够精简支出结构,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式,加强支出管理。

2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现状

2.1 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效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工作是否落实,能够快速找出不合规、不合法的操作行为,及时改进和优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监督效果不够理想。第一,目前的监督机制较为宽泛,存在一些具体监督要求和执行细则不够明确的情况,导致监督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仍注重专项监督而忽视了日常监督,缺乏对采购活动各个环节的全面、细致监督,难以快速找出政府采购中的不合规操作,并且及时改进和优化。第二,外部监督流于形式。不少事业单位忽视了外部监督职能的发挥,不能联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实施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督,难以发挥监督效用,造成政府采购活动不够规范化。

2.2 采购的法治意识不足

自1996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政府集中采购试点,并于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随后,为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2015年3月1日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虽然我国政府采购立法已经基本健全,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还很薄弱。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政府采购规章程序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造成采购行为的随意性、无序性。例如,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充分了解政府采购法规的要求,未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招标、评审和合同签订等,导致政府采购过程的不透明和非法规操作的出现。此外,一些政府采购人员缺乏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在合规性要求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盲区,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腐败行为。

2.3 政府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是导致采购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一,政府采购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有较高要求。一些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在财务、法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科研、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了解。这使得他们在评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方面存在困难,可能造成供应商选取不合理,影响政府采购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第二,有些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对财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对预算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较少。这使得他们在项目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和财务报告方面出现错误或不规范的情况。不仅影响了采购活动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第三,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本单位的特点和性质,以确保采购活动符合单位的现实需要。然而,一些从业人员对本单位的情况了解不够,缺乏对组织内部流程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导致采购过程不符合规范。

2.4 政府采购预算缺乏准确性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缺乏准确性是一个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第一,事业单位的采购编制计划应该是采购工作的基础,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随意采购和资金滥用的现象。在采购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合理的预算安排,采购缺少统筹和规划,导致财政资金浪费或低效使用。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未能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依赖单一或传统的编制方法,造成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匹配度较低,增加了政府采购不合规的风险[2]。第三,有些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中,存在采购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采购预算分析不到位等问题,难以保证每笔采购资金用于实处,无法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

3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完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机制

要想保证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化、公开化,务必建立监督机制,对采购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足,并灵活改进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应该通过公开招标来实施,评标委员会不允许有采购人代表参加,以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性。

第二,采购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明确采购程序、规范采购流程、建立采购档案等,以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将采购监督融入采购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评标过程、合同履行等,通过监督来避免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

第三,监管机构要强化对资金的审核,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合法,使资金的流向透明。同时,监督部门还应对采购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采购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效率。

第四,各级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同时,在采购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比如,在实施政府采购项目时,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对采购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理,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3.2 增强政府采购的法治意识

事业单位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人员全面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提升采购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明确政府采购的程序和规定。在具体工作中,政府采购相关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3]。此外,针对不同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合规性和透明度,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政府采购相关人员还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办事,遵守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加强对采购文件编制、招标程序、评标过程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在法治意识的引领下,政府采购工作才能更加规范、高效。

3.3 培养适应现代要求的政府采购人才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需要培养适应现代要求的政府采购人才。在事业单位进行政府采购预算、询价、委托、招标、评审等工作时,发现和培养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有财务专业背景的人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其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包括财务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財务报表分析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务知识并用于政府采购管理中。第二,非财务出身的人员可以参加财务管理学习,通过系统学习财务管理理论和参加相关实践,以补充其在财务方面的知识短板。这有助于他们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财务数据,作出准确的决策。通过培训和学习,优化政府采购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升政府采购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现代采购管理方法和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透明。

3.4 强化采购预算管理

第一,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将预算编制工作落实到个人,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例如,在采购预算管理中,可以指定一名专门负责预算编制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根据单位的需求和目标制订合理的采购预算计划。

第二,采取合理的审核和检测方式,对预算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核对,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独立审计,或者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非法预算行为,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团队,负责编制、监督和评估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资金的合理支出。

第三,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监控和报告机制,确保掌握实施进度。可以制定明确的预算执行进度要求,并定期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为预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建立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采购信息平台或系统,监督采购过程,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避免信息不畅通和资源浪费的情况[4]。

第五,定期核查预算制度,进行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核对,确保预算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或外部专业机构的核查,做好预算信息的审核与协调工作,第一时间纠偏和调整,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例如,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交由其全面负责监督、评估和完善采购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实施政府采购对于提升采购管理效率及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具有重要作用,要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予以实施,发挥其自身效用。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造成政府采购管理缺少规范化、标准化,影响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此,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开展,事业单位应明晰这些工作开展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且在未来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措施,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的精细化,使每笔财政采购资金都用于实处,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伟. 试述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抓好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工作[J]. 商讯,2023(7):148-151.

[2]王艳杰. “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优化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J]. 中国市场,2023(1):181-183.

[3]洪勋.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优化的探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1):103-104.

[4]晏妮,钟园. 公立医院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之策[J]. 中国政府采购,2022(10):58-60.

猜你喜欢
政府采购事业单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政府采购商业保险服务刍议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计量器具政府采购漫谈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