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4-04-12 06:03刘雷
南北桥 2024年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刘雷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5.055

[摘 要]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的物质基础,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加强资产清查工作,严格规范资产的配置与使用,能将国有资产投入国家发展大局当中,发挥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文章探究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针对常见的资产管理问题,提出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配置管理、重塑资产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账目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和授权管理,发挥国有资产在社会建设及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行政事业单位是辅助政府部门职能发挥的关键主体,其通过配置国有资产,参与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大局当中,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然而在“重社会效益、轻财务管理”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国有资产管理环境缺失的问题,这使得资产的配置不够合理,账实不符和权责混乱现象较为明显,间接引起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十四五”期间,为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需要结合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积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法,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物质支撑作用。

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价值

1.1 提升资产使用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类型丰富,这些资产普遍具有国有性质,在国家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事项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能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建设完善的机制体系,改善国有资产的使用环境,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率、高质量使用。另外,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能规范自身资产采购和配置,而且能对资产使用过程实施监督。在资产评估清查的基础上,针对一些老旧资产实施报废退出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强化管理部门岗位权责管理,实现资产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这在保证资产使用规范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资产使用的价值,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提供了物质保障[1]。

1.2 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需要

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能建立与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实际相匹配的国有资产使用环境。在该环境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及服务内容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能将国有资产准确地应用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这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并且发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关键主体作用,适应了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大环境要求。通过高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2.1 资产管理环境有待优化

建设完整的管理体系,能强化基础约束,科学使用国有资产,发挥物质支撑作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尚需优化国有资产的管理环境。一方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实际可知,单位工作人员侧重自身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意识。尤其是在享受财政拨款后,单位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效益缺乏分析,并且未能有效引导全体职工参与资产管理,导致资产管理主体的能动性发挥有限,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了“坐等靠”的問题。另一方面,在规划设计国有资产管理方案阶段,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资产管理制度,这是因为现有制度多集中在资产使用管理层面,缺乏对采购、配置环节的科学设计,资产账务管理、清查层面缺乏完整依据和控制指标。一些单位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权责控制制度建设中尚有不足,并且现有的管理制度多为指导性文件,对具体管理细节的考虑不足,致使国有资产细节管理不到位[2]。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环境有待改善,如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情况较差,且存在部门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增加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阻力。

2.2 缺乏前期阶段的合理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管理者在初期阶段缺乏对国有资产的宏观布局,增强了国有资产配置的分散性。在这种资产配置模式下,单位很难在各项业务活动中统筹资产配置使用关系,导致资产闲置和短缺的问题同时出现。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时仅考虑了眼前的利益,对于资产使用效果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资产的配置使用偏离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且与单位的发展目标出现偏差,降低了资产的配置使用效果。譬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闲置土地或房产,为增加单位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多会将这些闲置的房屋出租,但是由于对自身业务需要考虑不到位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后期又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租借其他组织机构的房产和办公设备,引起了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压力[3]。

2.3 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在最新版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账实相符的原则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状况可知,部分单位还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增强了资产使用的风险性。一方面,除上级部门购置、单位自购外,一些国有资产还来源于社会捐赠,资产类型较为丰富,这些资产均需要准确记录单位的账目当中,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记录了本单位购置的资产,对于其他途径获取的资产记录不准确,造成了账实不符的问题。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重视自身服务职能的发挥,在实际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滞后于业务实际,由此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账目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引起了较大的账实偏差。

2.4 资产流失问题突出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使用管理不到位,尤其是部分单位为获取营业性收入,未经评估审核便将资产低价租借给其他企业单位,这些资产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损毁和老化问题,引起了资产的流失问题。二是在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此过程中,若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则容易引起一定的资产流失问题。三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开展国有资产预算,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报废进行合理规划,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该制度的执行不到位,随意报废尚有使用价值的国有资产,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4]。

2.5 权责管理较为混乱

权责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实施管理人员的权责约束,能规范国有资产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价值。在国有资产使用阶段,权责管理问题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单位本身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权责的规定不清晰,未能准确界定拥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导致权责交叉、权责缺位的问题较为明显。二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导致单位国有资产权责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作为支撑,降低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3.1 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能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环境,发挥国有资产应用价值。一方面,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上升到重要位置,积极渗透战略管理和全面管理理念,并引导单位全体职工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建设符合工作需要的全新环境。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分析当下的业务实际,调查掌握业务活动中的资产应用情况,然后从全局出发,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细化管理制度执行,并建立完善的权责管理机制,以此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在人员专业性、信息技术支撑等多个层面提供保障,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2 加强资产配置管理

科学开展资产配置工作,能从源头上优化国有资产的使用,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首先,基于战略导向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改革发展全局出发,科学配置国有资产,通过全面性的协调管理,解决国有资产分散性的问题,有效预防资产短缺和闲置同时发生的问题。其次,在配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长远效益,除考虑当前的业务需要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业务实际进行有效分析,统筹安排不同业务实际中的资产使用需要,优化资产配置[5]。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中需要重点考虑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要做好资产存量的清查工作,规范开展资产预算,结合工作性质、人员编排做好具体项目的资产清查。二是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配置决策制度,做好资产的配置审批,动态协调资产余量和购置、使用关系,保证资产管理的整体效益。

3.3 重塑资产管理流程

重塑资产管理流程,能将资产管理工作融入单位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协调资产经营与业务活动的关系。一是严格按照《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的要求,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梳理工作,协调各个管理环节的关系。二是完成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后,需要结合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开展权责管理工作,夯实不同部门、职工的管理权责,并在全新的权责体系下,完成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界定和纠纷调处,为资产流程控制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在资产采购、配置使用、监督处置、评估清查、报废退出等环节开展具体的流程管理工作,落实各个管理环节的细节要求,发挥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6]。譬如,管理者需要按照从严控制的原则规范资产使用,在资产使用中,应系统审核资产存量,编制资产使用预算,并从资产数量、品目、成本、效益等多个层面实施控制,协调资产使用成本与效益,从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3.4 加强资产账目管理

账目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内容。一方面,在初期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账务卡管理制度,搭建完善的资产账目管理平台,准确记录上级部门购置、单位自购的国有资产,并对社会捐赠的资产处置实施准确记录,确保资产账目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资产配置使用过程的准确记录,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资产使用信息自动收集系统,及时、动态地收集资产信息,消除账目管理滞后带来的信息不匹配问题,减少账实偏差。

3.5 强化岗位职责与授权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应赋予各个岗位一定的资产使用权利,并且在使用中夯實各部门的资产管理责任。一是在岗位权责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统筹分析资产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分资产管理岗位,了解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框架。通常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享有管理权,需要对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而业务部门享有使用权,同时其与财务部门享有使用阶段的部分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这些权属划分,能夯实管理责任,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二是注意加强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沟通,通过完善的信息沟通约束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避免因信息误差引起资产管理风险。三是应做好国有资产的授权管理,即在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前,均需要开展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评审工作,并由单位领导者或管理部门进行授权,针对超出权限的行为,需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在配置使用中出现资产流失问题[7]。

3.6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法律体系建设缓慢是以往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较为严重,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时,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政府立法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从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约束,有效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协调资产管理与使用效益的关系,促进单位职能的发挥。

3.7 强化资产管理基础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保障。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资产管理人员,在实际培训中,应从采购、配置、账务、清查、监督及信息化管理等多个层面实施培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要。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建立符合现实需要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加强部门联系,共享国有资产配置使用信息,并强化资产使用监督和绩效考核,提升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综合效益。

4 结语

“十四五”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步入深水区,党和国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能发挥的过程中,统筹考虑自身的资产使用情况,以此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行政事业单位只有结合自身业务实际,积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实施资产使用全过程管理,并对影响资产使用效果的各个要素进行控制优化,以此来协调资产使用与单位职能发挥的关系,提供更高质量的基础管理与社会服务,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玮. 对盘活交通运输行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思考[J]. 交通财会,2023(5):43-47.

[2]江勇.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J]. 办公室业务,2023(5):98-100.

[3]刘建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8):7-9.

[4]严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讯,2022(28):31-33.

[5]余虹洪.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 中国民商,2022(11):79-81.

[6]何妮.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 中国民商,2022(6):34-36.

[7]姜伟娜.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 中国民商,2022(12):61-63.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