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路径探讨

2024-04-12 07:13李亚娟
市场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筹资财务人员公立医院

李亚娟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医院,內蒙古 呼伦贝尔 165450)

0 引言

我国正式推动医疗卫生改革是在2009 年,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引、方案和意见出台下,为参与改革的各大医疗主体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新医改涉及的内容和要求顺应实际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需求,其中根本任务是实现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变革,减轻广大群众就医经济压力。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实现财务管理改革是整体改革的重点,也是推动其他医改政策落实的重要基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到2025 年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要基本落定,到2030 年全面实现医院医保支付、筹资运行、基金监管等领域的改革。 如此时间跨度足以证明国内公立医院推行医改、实现财务管理改革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有关医疗主体解决。

1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1 筹资角度

1.1.1 筹资路径窄

新医改后在国务院发文要求下,各大公立医院要加大数量及质量建设,尽力缓解群众一床难求问题,还要保障公共医疗发展均衡。 这就要求各大医院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建或建设新院区,由此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加大,医院仅依靠自有资金、本身营收远远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必然会考虑争取财政拨付或其他借贷。 从各医院筹资现状看,财政拨付并没有明显涨幅,多数会考虑银行借贷获得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其他借贷方式选择较少,筹资方式相对单一。

1.1.2 筹资成本高

公立医院获得资金的途径有财政拨款和银行借贷,前者属于专项补助,主要用于医疗技术创新,不涉及成本问题;后者是经过银行审批后提供的需要偿还本金及利息的借款方式,一般有长期或短期两种。 尽管长期借款利率较低,但是考虑到借款伴随的利息支付,如若医院本身资金相对较紧缺,就会加大筹资成本[1]。

1.2 资产管理角度

1.2.1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涉及的固定资产一般是大型医疗设施设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实现资产的维护保障,避免频繁维修,或者人为损坏,甚至无故流失等情况。 然而部分医院并未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规范管控,对其使用频率、使用程度、使用人员等的信息统计不完整,以至于存在资产账实严重不符情况。 对资产计提折旧不合理,不同型号资产可使用年限、残值等有着很大差异。 从理论上讲,医院要为每一台设施设备配置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还要及时将资产相关信息汇总给财务人员,要求财务人员对资产实际价值有准确判断。 但是实际上医院并没有精细化所有设施设备管理人,也无法精准判断资产价值,所以经常存在资产价值虚增或降低的情形。

1.2.2 流动资金不充足

部分医院内部非流动资产占比较大,资金流动慢,容易造成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大量设施闲置、药品耗材挤压,从而加剧医院财务管理风险[2]。

1.3 成本管理角度

1.3.1 忽略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排名时,需要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考评,如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营收情况、统一协调能力等。 其中营收情况的考察不仅有盈利能力,还包含成本管理能力考察,但是新医改的出台取消了药品加成收入,医院原本的全额收入也转变为差额收入,收入大大减少,部分医护人员也会忽略对各环节成本费用的管控,从而可能出现虚报成本等不良现象。

1.3.2 成本核算机制不完善

部分医院并未制订先进的、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进行成本核算时依旧是以科室为主体单独核算,并没有对科室内成本类别进行细化、分类,所以经常存在重复性核算或漏掉部分内容的情况,无法保障核算结果的精准性。

1.3.3 信息系统功能存在缺陷

调研发现,现阶段医院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种类较多,基本上每个科室都会有单独的信息系统,且这些系统并未实现连贯,无法实现集中化、统一化管控,如此繁杂的系统应用会增加各环节人员日常工作量,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而且过多的信息系统会导致数据信息分散,不利于医院进行统一、精准的成本核算分析。

1.4 收益分配角度

1.4.1 当前收入结构单一,可变性不足

公立医院收入有医疗收入、科教收入、财政补助或其他收入,其中医疗收入指药品差价和医疗服务收入两部分,但是在新医改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差价收入骤减,绝大多数收入依靠提供医疗服务获得。 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收入的确定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管下制订,各医院并不能为了营收自行确定。

1.4.2 传统绩效分配弊端明显

绩效分配是用于分配薪酬的有力工具,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制度会依据其经营现状制订,但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标准,所以很难判断其薪酬分配合理与否。 部分医院会选择传统的绩效分配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体现在各科室接受病例治疗难度不同,但是考核指标相同,显然不够合理;依据财务指标分配绩效,变相地鼓励医护人员增加营收来提升个人业绩。

1.4.3 收益分配方式有漏洞

部分医院设置收益分配方式时并未充分考虑医生和护士实际工作内容,很容易形成“一刀切”现象,这样的分配无法公正地体现医护人员个人价值,经常会出现价值高估或低估情形,最终的收益分配自然也存在着不公平问题,不利于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工作,体现个人能力[3]。

例如从图1 中汇总GH 企业部分财务指标数值可知,该企业近几年的资金周转速率、偿债能力、资产变现能力、盈利能力等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尤其是偿债和运营需要的资金体量较大,导致其面临的长期资金压力较大。 从整体看该企业面临中等程度的财务风险,有关管理层人员要对此给予一定重视,避免因前期风险预防管理漏洞导致后续出现严重的经营风险。

图1 GH 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指标值变动(%)

2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路径

2.1 开拓资金筹集途径

2.1.1 拓展筹资渠道

公立医院可以考虑与其他高校、研究院等合作,共同研发技术、产品,由此获得其他参与主体的筹集资金,从而缓解筹集资金压力。 医院也可以依据公众需求开展公益性讲座募集社会资金;在承担临床科研任务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方关注,拓展筹资渠道,增加筹集资金体量。 在多种筹资方式选择中,医院要考虑本身偿债能力、偿债期限,避免同一时期内偿还大量债务,增加偿债压力。

2.1.2 强化运营资金管控

对医院内部运营资金结构进行改革,实现运营资金化零为整、科学处理投资收益。 可以把医院闲置资产进行变现或投资,得到部分投资收益,缓解筹资压力。 设计科学严谨的药品库存管理机制,主要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实现所有药品入库线上管控,如此能够很好地避免药品管理杂乱。 利用系统的自动核对功能、自动分析汇总功能极大地提高相应环节工作质量和效率,也降低了人为核对误差率。

2.2 健全成本核算机制

2.2.1 明确成本核算内容

医院可以考虑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其中涉及的作业成本有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水电费以及其他费用等。

2.2.2 优化成本控制体系

公立医院要制订健全、可行的成本控制体系,认真记录所有医疗服务、药品消耗量及成本,并对入账后成本费用进行统一核验,逐一核对,避免出现漏掉或重复核算的情况。 医院要实行统一的招标采购机制、药品集中管理采购制度、设施集中采购机制等,遵循预先制订的采购流程,实现资金统一管控,提升采购管理质量和效率。 国家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建设统一的招标、采购、支付系统平台,所有产品价格公开化、透明化,这也能够防止医院违规操作。 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处或公众举报医院存在价格不合理增加、伪造报表等情况,要受到经济和刑事两种处罚,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4]。

2.3 强化资产管控

2.3.1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含资产盘点(手工盘点、系统盘点、统计)、资产转移、资产查询(查询、统计、分类入账)、资产报废申请(报废审核)、资产外调(捐赠、外售、调出等)、资产折旧(计提、明细、汇总)六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涉及诸多精细的操作。

2.3.2 强化流动资产管控

医保政策的实施,使得医院现金收入越来越少,应收账款比例越来越大。 医保在医院中应用,病人及家属只需要缴纳个人部分,剩余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一般情况下医保基金支付会存在一定的延迟,并不能和个人支付同步,由此就会存在部分账款挂账在医院,对医院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所以医院方面要加大财务管理人员医保方面知识学习力度,可以针对医保知识开展专门的竞赛活动,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应收账款风险。

2.4 优化收益分配

2.4.1 精细化考核指标

公立医院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要考虑全面,不仅要考虑财务类指标,还要考虑非财务类指标。常见的考核指标设置有:住院病人数、住院人数周转率、科研水平、耗材消耗率、手术数量、出院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专利数、医技晋升数等。

2.4.2 健全考核分配制度

纵观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临床服务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当然临床医疗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最大,且工作难度较大,所以医院在设置收益分配制度时,可以适当向一线医护人员倾斜,秉承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医院的发展还要与市场结合,判断其行业动态、改革方向、自身竞争优势等,进行相应医疗服务改革,尽可能保障本身拥有行业领先的竞争力。

2.4.3 优化收入结构

新医改的落实对医院医护人员薪酬有了更多规定,要求医院要重视医护人员薪酬待遇的调控,尤其重视绩效管控部分,可以适当降低固定薪酬比例,划分为绩效比例;可以增设其他年终福利待遇、奖金等创收方式,实现医护人员薪酬和工作量的正相关,由此更好地鼓励医护人员发挥个人价值[5]。

2.5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技能

2.5.1 加强人员培训

医院要为现有财务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活动,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行业内开展的知识讲座,要求各财务人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高效地完成岗位财务管理工作目标。 医院管理人员也可利用自身人脉资源,邀请国内外优秀的财务管理专家入院交流。

2.5.2 增强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财务管控、成本管控、成本核算等工作时都要坚守底线、严防红线,依据预先设置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规范开展业务活动。 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接受专业性技能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适应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提高个人综合判断风险能力。

2.5.3 采取轮换制上岗机制

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可以实行轮换制,要求各岗位人员互相学习、了解彼此工作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综合性财务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前防范各类型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医院因此遭受的负面影响[6]。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及医疗环境的持续变化,对公立医院发展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障群众就医经济压力降低,也要保障医院本身稳定运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这就要求医院找准定位,顺应医改变革,找到合适的财务管理改革路径。 希望文章的相关研究能够帮助更多医院顺应新医改,实现财务变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猜你喜欢
筹资财务人员公立医院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市场周刊2024年9期

市场周刊的其它文章
约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