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17 10:00牛金星原现杰张涛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实践能力

牛金星 原现杰 张涛

摘 要: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政策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为例,从完善毕业要求和评价、创新导师组指导制度、校企共建培养基地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和实践路径,为高校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能力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如何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同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且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

从单一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到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举、以专业学位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是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转折。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机械类专业承担着为制造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同时覆盖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需要制造装备或服务装备的各个行业。加强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于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度低、校外导师指导力度不够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一)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足

多数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指导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他们对待二者没有明显区别,也没有专门突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小,有些课程虽名称有别但授课内容相同。教学中,两类研究生共同上课的现象一直存在,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较少。

(二)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度低

校企合作中,因受多种条件约束(比如合作时间、合作内容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企业有技术保护方面的顾虑,不愿学生过多参与研发,因而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操作,没有更多机会提升综合能力。

(三)校外导师指导力度不够

一般情况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都会配备校外行业领域专家作为自己的实践导师。但一方面,企业导师作为单位技术骨干,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指导学生方面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导师的职责和任务没有被进一步量化细化,工作要求和规范不明确。总的来说,双导师制没有在培养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成果形式单一,只注重论文产出,忽视了对实践项目等其他形式成果的评价,评价内容和目标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应对策略与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招生比例已占到全部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2022年出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要求,硕士专业学位应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主要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结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完善毕业要求和评价

提升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经历要求,招生指标优先分配给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充足的横向项目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将企业的技术需求转化为研究课题,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在毕业要求上,为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不再将“必须发表学术论文”作为毕业的硬性要求,而是改为学生獲取以下成果之一即可: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参与的项目获厅级以上奖项1项;作为负责人参加创新创业或科技竞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作为前5名申请人之一获得发明专利1项。学校通过修改毕业要求,引导学生拓宽科研渠道,使学生能力评价更加多元化。

(二)创新导师组指导制度

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度,实现了导师与学生的点对点教育,但是囿于导师专业性强、研究方向单一的特点,培养出的研究生常常只在导师的研究领域学有专长。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鼓励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成立导师组(一般3到5人为一组),组员既有来自高校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校内第一导师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依据工作进度安排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指导;同时在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时将研究课题相近的学生安排到同组,并且至少邀请一名企业专家作为答辩评委,便于对研究生实践质量进行考核和评定。

(三)校企共建培养基地

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的时间和目标作出具体要求,鼓励研究课题相近的学生到同一实践基地实习,学生之间、导师之间充分交流。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共建培养基地招收优秀毕业生作为后备力量,从而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校企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与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年科研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培养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一举措既帮助企业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又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对参与相关学科竞赛的学生,依据所获奖项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并依据不同参与方式给予学生相应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20-

09-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

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国务院學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

(2020-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3]江芳妍.地方院校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G大学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4]李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3(10).

[5]何岚.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专业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2-09-13).http://www.

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2209/t2022

0914_660828.html.

[7]邵桂芳,刘暾东,王颖,等.基于导师组的研究生学术生态环境构建[J].高教学刊,2022(19).

[8]张文艳,苏发强.推进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实践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