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数智化”转型 用创新打破刻板印象

2024-04-18 22:04刘超然
英才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智化牧原养猪

刘超然

生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市场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始终秉承“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的愿景,专注于打造安全、美味、健康、环保的高品质猪肉。在近两年面临生猪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牧原2022年依旧逆势取得营收净利双增长,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48.26亿,同比增长58.23%;归母净利达到132.66亿,同比增长92.16%。

养猪龙头是怎样炼成的?

2022年,美国生猪养殖行业的CR10为56.4%,而我国同期的CR10仅为20.4%,这背后巨大的产业集中度提升是驱动我国生猪养殖市场的核心因素之一。据统计,2022年国内生猪养殖产业前十大上市公司出栏量为12,165.35万头,合计市场占有率仅有17.38%;其中牧原这一年的出栏量为6,120万头,出栏增加2,093.7万头,是增量最大猪企,市场占有率也由前一年的6%上升到8.74%,市占率增长最大,龙头地位遥遥领先。

由于我国的饮食习惯、民族多样性以及国土广袤等因素,导致我国上游生猪养殖产业集中度并不高,到目前依旧是“群雄割据”的竞争局面,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是怎样炼成的?又是凭借何种优势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一直以来,“养猪”行业对于资本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产业,“熟悉”在于根深蒂固的认为养猪就是搭几个棚子的传统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而“陌生”在于如此传统的养殖产业如何被前沿科技赋能,焕发新的增长点,猪企怎么“创新”?

牧原股份在2014年在A股上市,一直聚焦生猪养殖产业,并在不到十年间就实现了较快的发展,2014-2022年,公司营收从26.05亿增长至1,248.26亿,翻了47.9倍,归母净利润从8,000万增长至130亿,翻了162.5倍;不仅如此,公司资产和产能也大幅提升,目前牧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高速发展背后的驱动核心因素竟是“创新”,这确实有别于市场对于猪企的刻板印象。而牧原股份的董事长秦英林表示:“养猪很传统,但技术很前沿,迈入新时代,创新无极限,公司一直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技术,走新路子,不走老路。牧原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公司首席财务官高曈也表示:“养殖业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底层元点,创新成果、科学发现、底层知识是否支撑。如果每个企业想有高额的利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益,那就势必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底层元点能够取得突破。”最近五年,牧原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很大,有16,000人的研发创新团队,已经投入325亿元做创新。

而根据公司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也不难发现。根据公告显示,2018-2022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长迅速,2022年牧原的研发费用首次超过10亿,达到11.42亿,占比营收达到0.91%,2023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就达到了11.37亿,占比达到新高的1.37%;要知道对于传统畜牧业来说,1%的研发占比已经相当高了,同行业的温氏和新希望2023年前三季度的研发占比分别仅有0.6%和0.2%。

开拓其他区域市场,难免遇到不同的自然环境。2016年牧原正在拓展东北黑、吉、辽、蒙四省的市场,东北土地、粮食资源丰富,但是冬天气候寒冷,供暖问题也是北方地区养殖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公司研发了无供热猪舍,在寒冷的冬季,当户外环境即使是零下39.3摄氏度的情况下,猪舍内部依然可以达到25摄氏度的适宜温度。猪舍不再需要烧锅炉进行供热,减少了大量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烟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而且无供热猪舍的应用不仅帮助企业在东北严寒地区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对于内部来讲,还降低了锅炉供暖固定资产投入及后期运营费用,让养殖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对于养殖业,疫病一直是各企业的重大挑战。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爆发了非洲猪瘟,导致市场生猪产能下降,猪肉供应紧张。虽然猪价大涨,但对于猪企来说,产能不稳定是最大挑战。也正是这场非瘟,让牧原把“创新”推向新高,同时为接下来的全面“数智化”转型埋下伏笔。

面对非洲猪瘟,牧原从技术创新攻关入手,全力研发出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的智能空气过滤猪舍。在解决非瘟防控问题的基础上,将其他影响猪群健康的细菌、病毒隔绝在猪舍外,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成绩。而且在出风端增加了灭菌除臭装置,实现了养猪无臭气,不扰民,正是研发创新让公司业务在北京、南京、成都、海口等中心城市得到发展。

2020年,牧原研发楼房猪舍,投资建设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牧原标志性的全新农业模式诞生。该综合体占地2,800余亩,总投资50亿元。项目囊括21栋楼房猪舍,年可出栏生猪210万头;年产72万吨饲料加工线;年屠宰生猪210万头肉食品加工生产线;有机肥加工、无害化处理等,多位一体,实现“粮进肉出”,“农头工尾”。2022年出栏生猪123万头,2023年出栏生猪132万头。综合体充分运用了智能化设备,养猪装备先进,智能化水平高,数智化运营,大大提升了养猪生产效率和人的效率。

此举一出,彻底颠覆了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对于“养猪”的刻板印象。

然而牧原股份的创新不止于此。实际上自1992年创建以来,公司一直在构建自身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探索出种、料、康、养、智、洁、宰等20大钻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2,275项,攻克了生猪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智能养殖、养猪环保等一系列行业难题。

首先育种方面,牧原自主育种20多年,帮助行业摆脱对进口种猪的依赖,种猪供应能力全球第一。用肉猪价向全国供种,2018年起为行业累计提供150万头种猪,助力稳产保供;饲料方面,公司推行低豆日粮,2022年牧原豆粕用量占比7.3%,远低于社会养猪豆粕用量水平14.5%。该技术推广全国,可节约进口大豆2,000万吨,节省1.5亿亩土地。

其次疾病管理方面,实施“天网工程”,基本覆盖了与猪相关的全部病毒、病菌、寄生虫,精准防控,科学净化,推进养猪从“无病”到“无抗养殖”。牧原在全国建立139个疾病实验室,对猪病的研究费用投入30.23亿元,其中检测投入9.2亿元,2022年就普查样本6,200万份。

该工程有望实现生猪的疾病净化,大大提升生长潜能,提升养猪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最后绿色发展方面,牧原通过技术创新,实行清洁生产。粪水零排放,种养循环,资源化利用,沼液还田惠及农田422万亩,使农民亩均减投增收352元,年减投增收14.85亿元;臭气治理,全球领先;养猪用水量减少1/3,空气消耗量减少2/3,碳排放量减少54%。

牧原坚持用创新破局立新,在支撑企业发展的同时,更是助推了传统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养殖业转型树立了行业标杆。

传统猪企的“数智化”战略

“数智化”养猪,听起来似乎有些超现实,但对于“创新引领发展”的牧原并不科幻,不断破局立新背后正是“创新”支撑着企业发展。

早在2018年公司就开始组建养猪智能化部门,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5G技术等前沿技术,探索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养猪专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5大类30多种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涵盖了生猪饲料、养殖、屠宰等多个板块,累计服务猪群规模超6,000万。

同步搭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平台,牧原通过数字化深度管理着300多家子公司,14万员工;还包括200多个饲料厂,1,100多个养猪场,10个屠宰厂;公司200万套智能设备,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实现云管理顺畅运营。

智能装备的运用,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高猪群健康程度,提升猪肉品质,为无抗饲养打下基础,为公司持续发展创造机遇,打开行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引领生猪养殖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信息化技术使养猪生产实现“四个”最小颗粒度管理,精准到每头猪、每位员工、每台设备、每个猪舍,实现猪效、人效、物效同步提升。

持续降本增效,从容面对“被拉长”的猪周期

2021年6月左右在国内能繁母猪数量触顶后,存栏数近三年基本未发生较大的变化。虽然在2023年10月存栏数量下降至4,210万头,但目前整体依旧处于相对高位,也就是说能繁母猪的产能去化并不明顯,猪企供给依旧很强,从短期来看,在去化能繁母存栏量依旧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对猪价的支撑相当弱势,政府收储对于猪价支撑基本是杯水车薪,这也是本轮猪周期被拉长的原因。目前从上游各大头部猪企面对猪价下跌的战略来看,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降低综合成本,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降本增效”大概是2023年各行业最经常看到的一个词。对于牧原股份所处的生猪养殖业更是如此。牧原对于企业降本增效的认知是基于养殖业发展的四个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技术,养猪要有技术,才能支撑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技术代表的是工艺、装备、人才;第二级阶梯是人才,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人才一定是通过不停地赋能,像赛马一样赛出来的,人才代表的是知识、技术、能力和潜能;第三级阶梯是机制,人才的背后是机制,尤其是奖励机制,催生人才不断涌现,迭代;第四级阶梯是境界,做好机制和奖励制度的背后是企业的境界、愿景、战略。基于此,对于被拉长的猪周期,牧原股份有着自己的战略规划:

短期来看,公司着重加强了流动性管理,牧原的资金管理遵循“宽备窄用”的理念,不将未来现金流安全边际建立在对市场行情的乐观估计上;而对于长期公司选择持续的降本增效,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生产管理,提升养殖成绩,进一步降低公司整体生产成本。

如何持续降本增效?牧原认为不只是猪周期低谷来时降成本,而是要一贯抓成本。以牧原综合体为例,首先,公司在前期楼房猪舍研发设计上,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般年出栏10万头生猪,平铺猪舍占地需450亩,而楼房猪舍占地仅需85亩,土地使用效率提升4.3倍,通过工艺优化,72万吨智能饲料加工厂投资2.8亿元,仅为常规饲料厂投资的一半,降低了折旧成本,每年还可节省人工费用6,000余万元;其次,从元点发力,实现技术底层突破,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养猪的成效显著,优秀日增重达到870g,公斤成本13.87元,而且智能化设备集约化程度高使得楼房养猪的饲养人员减少三分之一,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在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模式下,饲料通过智能管链系统供应,运输成本5元/吨,相较于传统模式28km平均运距,降低了30元/吨;生猪出栏后直接转运至屠宰车间,运距短,屠宰端收益增加50元/头。这也显现出牧原创新的实效。

当前的猪企面对行业的下行周期,核心就是降本增效,尽可能降低生猪养殖的完全成本。以牧原股份为例,2023年1-9月的平均成本为15.0元/kg,其中,一季度为15.7元/kg,二季度为15.0元/kg,三季度为14.5元/kg。截至2023年11月,牧原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9元/kg,领先于同行且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对于未来,牧原仍将坚定主业,对标世界先进养猪水平,围绕成本挖潜空间600元/头,搭建共创共享平台,让更多的学者、专家、教授和养猪相关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持续在育种、营养、兽医、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升级,助推中国从养猪大国迈向养猪强国。

猜你喜欢
数智化牧原养猪
“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养猪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
2020用“数智化”掘金三万亿级零食市场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牧原股份1-2月累计销售生猪31.9万头
牧原:拟募资19.76亿元用于生猪产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