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科普思政涓涓细流筑成教育强国磅礴之势

2024-04-20 10:08梁强
求知 2024年4期
关键词:强国科普思政

梁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家科普教育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中的重要性,为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指明了方向,也为科普教育工作厚植创新人才培养土壤、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了踔厉奋发的文化氛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科技创新、科普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础。在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需要创新科普理念,提升科普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中华民族教育强国的伟业。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代表的天津市普通高校在开展长达7年1000余场科普活动实践基础上,逐渐凝练出“科普思政”理念,为科普工作注入新动能。

1.科普思政面向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为教育强国培根铸魂。科普思政是指立足于素质教育培养,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科普思政体现了国家科普教育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价值理念,同时基于科技、面向教育、靶向人才,是深入贯彻“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等战略的有机统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强。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依靠具有创新思维和谋略的青年,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归根结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时刻牢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为亿万青少年儿童培根铸魂,打好科技报国的人生底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在校生2.93亿人,教育规模体系居世界第一,这为科普思政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学素养已成为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的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全民素质教育的新命题。推动科普思政一体化,要构建学前、小学、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全学段融合式发展体系,通过科学活动、科普读物、科普思政综合课程,鼓励青少年乐于探索、观察、发现、尝试,从儿童时代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精神,锻炼科学思维和方法,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科技探究、技术开发及转化应用螺旋上升式推进。

2.科普思政是高质量的全域科普,汇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为提升科普思政服务能力提供了制度规范。然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口规模庞大、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更非易事,仅依赖教师、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努力远远不够。这需要以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推动资源整合,上下联动、多方协同,推进高质量的全域科普合作。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全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科普思政嵌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全过程。高质量推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工作格局,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加强科普思政教育助力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大中小幼科普思政联合实践,加强东西部协作科普教育,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以科普思政积極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城乡科普教育一体化、优秀师资配置均衡化、智慧科普思政教育数字化、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公平化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同时,新时代科普思政教育工作应注重融合“云大物移智”技术,提升科普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增强科普体验的共享性、具身性、交互性,让在线科普思政、沉浸式科普思政体验成为教育公平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3.科普思政面向新时代“科教产用学”融合式发展,激发教育改革的澎湃动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长期以来,科普教育以科学课程、活动课程、志愿服务、科技馆展示等形式成为学校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一股洪流,但也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与产业发展、科学研究融合度不足等问题,没有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解封、企业创新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化器和练兵场。基于此,新时代科普思政应更加具备社会容纳度与知识生产性,借助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以用致用,支持和指导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织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互为依托、多元融合。对此,应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建立高效的科普教研新模式,明确大中小幼不同层次的科普思政目标,建设虚拟教研室,吸纳优势产业联盟、科研团队、教育机构,建立教学研讨、课程研发、项目拓展、仪器设备研发等发展体系,形成针对真实产业需求、科研转化和学校教育的高水平研究与实践成果。发挥科教产用学各单元“各自为战”的创造优势和特色。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竞赛评比,打造“元宇宙”式的研究理念、教学方式、产教融合以及学术交流的合作新高地。最终,将科普思政成为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及推广、打通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利器,努力为国家储备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力量培育,为推进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教育高地贡献力量。

4.科普思政工作面向全球治理,赢得对外教育输出的主动权。科学无国界,具有世界性、共享性;思政无时限,具有永恒性,引领性。中国科普思政要有贯穿国内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战略眼光,更应成为提升中国科普服务能力的新名片。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平稳定等大局,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扩大我国教育的影响力。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成熟的学科积累、高精尖平台支撑和高质量科普产品输出。基于此,国家要建立各级科普思政研究组织,形成科普思政学科群,创建专业学术期刊,形成系统化研究体系。以科普思政学科为龙头,培养大批高级专、兼职教育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聚焦系统知识构建和实践平台育人,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水平团队建设项目,培养多层次科普思政人才。搭建高精尖研究平台,促进零散的科普队伍转向高素质的领军团队。以团队为基础,主动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制度、项目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科普思政的专业影响价值获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64期)学员、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基础课部)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强国科普思政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科普达人养成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