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篇的语法衔接机制研究

2024-04-21 16:32赵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散文

赵婷

【摘 要】衔接是语篇构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以Halliday&Hasan衔接理论为基础,将语法衔接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文章以《中国当代散文百家》中的10篇散文为语料,研究散文语篇具有的语法衔接功能,认为照应是其主要的语法衔接手段。

【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机制;散文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231—03

引言

Halliday&Hasan(1976)《英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语篇衔接理论的创立。Halliday&Hasan对衔接进行定义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语篇衔接理论。他们将语篇衔接方式分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胡壮麟(1994)在Halliday&Hasan的基础上,扩大语篇衔接的范围,将及物性结构、语调、语音模式、语篇结构作为衔接手段。朱永生(2001)通过大量语料对英汉衔接方式进行对比,提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关系、搭配等语篇衔接方式。

近年来,衔接理论在国内不断发展完善,研究者开始对衔接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于学勇(2007)、王丹(2014)、郭凤霞(2021)等将衔接理论应用于具体语篇分析中,扩大了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目前针对文艺语篇的衔接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而对散文语篇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从《中国当代散文百家》选取10篇散文约2.1万字作为语料进行筛选统计,结合散文语篇的语言形式和特点研究语法衔接的具体应用情况,并运用衔接理论对散文语篇的衔接机制进行探究。

一、散文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特点

Halliday&Hasan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当语篇中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出现了衔接”(Halliday&Hasan:2007)。语篇以语言项目为基础进行建构,语言成分之间存在的衔接关系使得语篇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并形成一个整体。衔接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语言项目本身存在衔接的可能性。因此,根据语言成分的衔接功能和表达意义是否具体,将其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即概括意义由语法进行表达,具体意义由词汇表达。其中语法衔接根据语言项目具有的衔接功能进一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下面将对散文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展开具体讨论。

(一)照应

当语篇中某一语言成分需要依据其所指对象进行理解时就形成了照应关系,且具有照应关系的两个语言成分可以相互进行解释,因此,照应又称为指称。Halliday&Hasan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将照应分為外指和内指,在语篇理解过程中需要从语篇外部寻找所指对象的为外指,而从语篇内部寻找所指对象的为内指。本文仅讨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外指衔接不作为文章讨论对象。根据语篇内部指称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比较指称等。

(1)叶剑英同志正在读书,读时任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的诗集……那次会面,这军事家还给了我另一个印象。(吴有恒《元帅的侧影》)

例(1)属于指示指称,使用指称词“这”指代“叶剑英同志”,使用指称词回指语篇中已经出现的信息,两者之间具有语义上的一致性,达到语篇内部的语义联系。

(二)替代

替代是指使用某一个替代形式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一成分(朱永生:2001)。替代形式是除指称形式以外的其他语言成分来与上文中已经出现过的信息进行衔接,遵循X+Y的结构模式,X为新信息,Y为旧信息,从而达到语义上和信息结构上的双重衔接作用。

(2)我现在住的大杂院……每天还川流不息的有小贩进来,吆喝、转游、窥探……卖鸡蛋、大米、香油的,则常常探头探脑地到门口来问。(孙犁《小贩》)

(3)我初见叶剑英同志,是1941年在延安随同古大存同志去谒见……见古大存和我来,他径直便同我们谈诗……(吴有恒《元帅的侧影》)

替代项目与被替代项目之间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例(2)使用“……的”的名词性短语替代名词“小贩”,例(3)使用动词“来”等具有概括意义的动词来替代语篇中的具体动词“谒见”。名词性替代以“名词+的”构成,且被替代成分与替代成分在意义上形成了包含关系。替代词只能通过回溯语篇中的旧信息来确定具体意义,由此形成语篇上的衔接,也避免了语言形式上的重复,使得语篇表达更加简洁明快。

(三)省略

省略是将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进行省略。语言生成机制的重要原则是经济性,在表达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会将双方的已知信息或预设信息进行省略,省略成分可以在语篇中找回,因此具有语篇衔接的功能。

(4)当悻悻然返回旅社的路上,我忽然觉得两腿发软,双眼发黑,(我)木立在街旁迈不动脚步了,而且还全身冷汗直流。(我)开始时大吃一惊,(我)以为要猝然完蛋的样子。(江流《空山灵“雨”》)

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言,语法结构相较于英语而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汉语不追求语言结构上的完整,更注重语言意义上的表达。同时,由于“散文的情感表达在于作者直接的“自我”表达,所表现的是作家的自我本真”(范培松:2006)。因此语篇中大量出现第一人称代词“我”,产生了大量的主语省略。例(4)中省略了位于主语位置的指称词“我”,省略部分后接一连串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由同一个施事主语发出,所以主语省略并不影响表达效果,反而使语句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四)连接

在一个小句之内,或小句之间,通常需要连接成分将它们联系起来。连接是指使用连接成分将语篇中相邻句子进行衔接,并表示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Halliday&Hasan(1985)将逻辑衔接按照抽象的逻辑语义关系将其三分为详述、延伸和增强。

1.详述

详述是对前句或基本小句以及前句、小句中的某一成分进行进一步说明(胡壮麟:1994)。详述又分为同位和阐明,同位关系是指对前句内容换一种说法进行转述或举例,阐明关系是指连接词作为桥梁衔接前后两个语言成分,连接词之后的内容是对之前的某个内容的补充或者归纳,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5)据说,这些小贩,在经济基础上,还有许多区分:有全民的,有集体的,有个体的。总之,不管属于哪一类,我一听到他们的吆喝声,就进户关门。(孙犁《小贩》)

(6)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粘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说是自己家炒的,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例(5)使用连接词“總之”连接前后分句,在衔接功能上是对之前的内容进行总结,形成语义上的递进。“总之”之前的部分是分论,后面为总结部分,形成分—总的语言结构,进一步表达作者对于小贩吆喝的不喜。例(6)“其实”具有[+确认]的语义特征,连接词之后的内容是对炒米做法真实情况的补充说明。

2.延伸

延伸是表达在前句或基本小句的语义之外,从正面或反面增加新的陈述,或交代例外情况(胡壮麟:1994)。根据陈述内容与前句内容之间形成的语义关系,将延伸进一步分为增补、转折等。

第一,增补。增补是指连接词之后的内容是对前句内容的补充,形成补充说明与被补充说明的逻辑语义关系。

(7)而我,因为和几位盛情的主人说话应酬着,自然不便忘形,怎么好意思弯下腰去当中拾穷呢?而且,看到我的同伴从脚下拾起那一颗颗小石子……(江流《空山灵“雨”》)

“而且”所连接的成分之间形成明显的补充关系,“而且”之后为补充的内容,作者补充说明自己不去拾石子的原因。增补语义关系与传统语法的补充关系存在差异,传统语法的补充关系,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补充成分依附中心语展开说明,增补中的前后语义内容在功能和意义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第二,转折。转折衔接是指连接词所连接的是与“预期相反”的语义,即通过连接成分将前后有转折语义关系的句子衔接起来。

(8)1965年,我从杭州到绍兴,去参观鲁迅故居,便特意去看了“百草园”……也许能稍慰思乡之情。但是,我看到的,只有几堵断墙,园内荒凉地连杂草也不多了。(江波《野草》)

例(8)通过“但是”连接两个句子,后面的内容与前句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反或相对语义关系。现代汉语中连接词之后的内容一般是其所要强调的语义重点,因此除表示转折的衔接功能,也具有语用标记语作用,引起读者注意,提醒受话者所要理解的重点信息。

3.增强

一个句子给另一个句子提供有关时空、因果等方面的信息(胡壮麟:1994),丰富语义内容,使表达更加完整、清晰。

第一,时空。“时空”衔接是指使用具有表示时间或空间意义的词语作为衔接词,说明语篇中事件发生的顺序。

(9)看这趋势,第二天说阴是晴,吉凶难卜,益发使我们不能安睡……早知如此,昨天早早地就在南京歇下来,那无论如何,总比现在困在这小城里躲雨要强吧?(江流《空山灵“雨”》)

有意义的语篇必然正确地完整地反映一个事件地发展过程(胡壮麟:1994),例(9)中“第二天、昨天、现在”完整反映了被陈述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现在”为基点,陈述之前和之后的事件。因为文艺语篇在写作手法上不仅仅采用正叙、还有倒叙、插叙等,语篇组织的先后顺序与“时空”衔接顺序词的使用不一定具有一致关系,但依然具有很强的衔接功能。

第二,因果。所谓因果,是指以各种不同方式体现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朱永生:2001)。因果关系在语篇中具有较强的语篇衔接力,表示因果逻辑衔接的语义关系。

(10)啊!原来这里也是雨花石的大本营。于是,我们立即大忙起来,眼、手、足三种器官,紧密协同,全神贯注地紧张捡拾那些美丽的小石子。(江流《空山灵“雨”》)

(11)祖国正在建设,建设要有和平的环境,在我眼前飞舞的鸽子,不是浅蓝色的,而是绿色的云。因为地上伸展的绿色的草坪,已经成了它的倒影。(端木蕻良《绿色的云》)

例(10)连接词“于是”构成“原因+连接词+结果”语义结构。例(11)“因为”连接前后两个分句,构成“结果+连接词+原因”语义结构。因果关系在逻辑上是“原因+结果”,但是在具体语篇中,其逻辑语义关系灵活,逻辑顺序的先后不影响语篇的因果衔接功能。

以上为四种语法衔接手段的具体实例,文艺语篇使用语法衔接手段共计353次,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

二、结语

通过对语料分析统计可知,散文语篇在语法衔接上以使用照应手段为主,共计186次,占比52.7%,照应衔接作为语法衔接手段,在散文语篇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汉语以意合为主,因此省略也是重要的语法衔接手段,共使用64次,占比18.1%,且以主语省略为主。文章以语法衔接为视角研究文艺语篇的衔接特点,衔接手段的使用使散文语篇在结构上更加紧凑。

参考文献:

[1](英)韩礼德(Halliday,M.A.K.),(英)哈桑(Hasan,Ruqaiya)著.英语的衔接(中译本)[M].张德禄,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编.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国文,编著.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袁鹰,谢大光,主编.中国当代百家散文[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

[5]范培松,著.散文脉络的玄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6]王丹.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中语篇衔接、连贯的实现手段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14(4).

[7]罗选民,刘琦榕.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功能[J].外语教学,2003(2).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