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脉的守护与发展

2024-04-22 13:06计佳辰
国际公关 2024年4期
关键词:城市传承

作者简介: 计佳辰,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

摘要:历史文脉是一座城市记忆的延续,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守护历史文脉对城市建设发展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开展城乡建设时,应当挖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展现场所精神,在建筑与规划上将城市独有的历史景观予以重现,使城市性格能够在这片空间得以凸显,改善 “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状。本文针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守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脉;守护;传承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传统生活场景陆续被毁坏,城市的历史文脉包括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场所等逐渐被拆除,对城市人文历史的延续产生了很大不利影响。城市历史文脉是城市记忆的赓续,是区别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特性与标识,对城市有着重大意义。若想成功传承守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一定要在城市设计中突出其独有的历史底蕴,将历史文脉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结合,打造标志性城市风貌景观。

一、城市历史文脉概述

历史文脉是历史文化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演变形成的文明现象脉络,与社会生活、历史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代表了社会与历史的风貌,具备较强的时代特征。而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一座城市文明发展与演变的总体脉络,彰显了这座城市文明发展路线与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历史文脉是一座城市的魂脉。按照历史文脉蕴含的文化内涵,可将其分为物质遗存与非物质遗存两种。其中前者主要包含地域自然环境遗存、历史遗迹遗存和历史遗物遗存。[1]比如,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村落、都城、宫殿、官署、寺庙等历史遗迹。非物质遗存主要是指与遗址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如雕塑、织染等传统工艺以及地方的民俗习俗、谚语、民歌等。

二、守护城市历史文脉的意义

(一)增加城市形象辨识度

目前,我国城市形象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辨识度。对城市历史文脉进行守护传承,使其与现代都市相融合,能让城市面貌更加丰富多元,为群众呈现独特的城市形象。一般来说,城市形象是由人们能感知到的物质形态元素与内在文化意蕴组成。而历史文脉既包含物质形态又包含内在意蕴,通过守护传承历史文脉,使其与城市现代元素构成鲜明反差,彰显城市特色,为群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对历史文脉进行保护再利用,使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作用,成为构建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2]如上海作为我国一线城市,非常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守护,外滩历史街区就是其中之一。历史街区的存在,为上海这座现代大都市增添了古香古色的韵味,同时也让城市形象在表象上更多元。

(二)提高城市文化认同感

历史文脉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承守护,就是在对城市文化进行塑造,从而使人们在历史文脉所营造的历史空间中,产生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人们对历史文脉的文化认同感,是历史文脉在现代得以赓续的关键。在特定的场所中,结合城市历史文脉,营造真实的历史空间,促使人们对该空间内城市历史文脉、文化产生无限遐想。如历史建筑、传统饮食、时代感的人文气息等,带给人们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上的冲击,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焕发人们心理层面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3]如湖南长沙的历史街区—太平街,其对西汉大文豪贾谊的故居进行了保留,让来此游览的人们想象当时贾谊生活创作的背景,对 “楚辞汉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建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加强人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三)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

城市旅游即将整座城市当作吸引物开展的活动,城市本身就是旅游地。[4]通过对城市历史文脉进行传承开发,呈现古今完美结合的独特风貌,创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城市的功能更加多元。如我国著名古城西安对当地历史文脉进行了深入挖掘开发,将城市建设成经济繁荣发展的旅游城市,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没有历史文脉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在城市建設中突出历史文脉,可加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对旅游产业发展有很大益处。所以,对城市历史文脉进行传承守护,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守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具体思路

(一)挖掘历史文脉元素

在对城市历史文脉进行守护传承之前,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5]

一般情况下,城市历史文脉发掘应当从以下两点开始:一是对城市历史底蕴进行探索;二是对区域资源结构内容进行细化。详细来说,就是对自然环境条件、当地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予以解读,使当地历史文脉背景能够更加完整详细,为历史文脉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比如,虽然青岛属于移民城市,但地处齐鲁大地,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习俗文化。所以,青岛在守护自身历史文脉时,应从齐鲁文化入手,可建立 “齐鲁文化区”,突出齐文化政治上提倡的 “举贤尚功”。同时也要将鲁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礼”“仁”进行重点展现。

(二)提取历史文脉元素

在挖掘完历史文脉元素之后,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其与现代化城市做一个衔接,将搜集到的历史文脉素材进行梳理,并转变为文字、图片、空间等素材。一是视觉层面,包括文字、图案、造型、纹样、景观等比较明显的地方文化元素,筛选后对其进行提取;二是听觉层面,将方言、民间小调等元素进行提取。如湖南凤凰古城,其是中国西南文物建筑最多的省份,建筑均采用木结构吊脚楼的传统样式,湖南省将该历史文脉进行挖掘提取,以古城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再如安徽黄山下的西递古村,将乡土自然景观进行了完美保留,黛瓦粉墙、亭台楼榭、依山傍水,将自然美与古朴美充分融合,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景色。

(三)分解重组历史文脉

将历史文脉元素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是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的有力手段,但是大部分历史文脉元素都是图形、图像或者文字,如果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对其进行运用,势必会为观赏者带来生硬枯燥的视觉感受。对此,设计者应当将历史文脉元素打破分解,并对其进行重组运用,使其成为能代表城市历史风貌、地域特色、城市文化的符号。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 “重组”并非简单地将已分解的历史文脉符号放在一起组成新符号,而是需要探究如何将城市中的现代化元素与历史文脉元素完美融合,并且要使其现代感与历史感并重。如西安大雁塔广场,将旧唐城的结构纹理、里坊规划进行了提取、分解和重构,同时结合现代化空间元素,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再如成都天府广场,对巴蜀文化中金沙神鸟、太极阴阳图的构造进行了提取、分解和重构,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向大众展现了巴蜀文化特色。

四、守护发展城市历史文脉的具体策略——以沈阳市为例

(一)聚焦建筑遗址,发挥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遗产是城市历史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时代变迁的历史发展轨迹,含有深厚的地域歷史文化,见证了经济、社会交替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开发城市历史建筑遗产时,部分城市因对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缺乏深刻认识,导致建筑遗产保护及开发停留在 “仿古”阶段,这种保护开发停留在外观表象层面,无法延续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意蕴,更无法对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给予有效传承。因此,应重视建筑遗产的文化传承,以此为基础,对建筑遗址进行活化利用,使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沈阳市为例,沈阳市现存的 “张学良旧居”是沈阳目前重要建筑遗产之一,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中外建筑文化,装饰风格别具中外风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其中小青楼和大青楼的文化价值尤为珍贵。在对 “张学良旧居”进行保护时,应对其外部空间给予保养,防止建筑遗址衰败破损,定期前往建筑遗址进行观察保养,降低建筑的损坏概率。除了人为性的破坏之外,导致建筑遗址历史文化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化学物质、微生物、昆虫等都可能会对建筑遗址产生损坏。对此,要合理控制建筑内部温度,定期通风,给予适当光照,并做好周全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保护旧建筑不被雷电、明火、昆虫所伤害。据资料记载,“张学良旧居”曾遭受过两次大规模的破坏,面对这一糟糕情况,应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对城市历史文脉中名人故居而言,建筑环境至关重要,在保护名人故居建筑遗址的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可以对建筑遗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整体建设,如加强名人故居建筑遗址的文化环境建设,实现视听等多方位的感知效果,使人们在历史环境中增强对故居历史文化的视听感知与求知探索欲望,当前,在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张学良旧居”西侧与南侧的环境建设已经初见规模,但是北侧与东侧还需继续修缮。其中北侧可重点修缮东北三省总督府邸,然后将这些古建筑群进行结合,构建大规模的文化源主题片区。

(二)开发历史街区,唤醒人们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传统街区格局与历史风貌的真实映照。当前的城市历史街区改造项目通常比较重视历史建筑的维护,忽略了街区内人文景观的重要性。综合来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体系,与城市、社会、经济等多领域息息相关,所包含的也是从古至今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要尤为慎重严谨,不可大拆大建,应该一点点改造更新,即微更新,逐步恢复街区内的历史风貌,重塑街区的历史感。

如沈阳中街,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中街内的建筑风格以现代建筑结合清代、民国建筑风格为主,历史文化符号丰富多元。但也正因如此,使沈阳中街现存建筑杂乱无章。要想统一沈阳中街的建筑风格,势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沈阳可参考杭州南宋御街,将中街分成民俗文化区、历史生活体验区、品牌购物区三个板块,其中每个板块的建筑风格要一致,该方法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改变以往中街只具备商业用途的情况,加入历史文化主题,突出历史文化意义。同时,在公共基础设施中融入传统符号化的元素。公共基础设施是历史街区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城市生活与社会活动中承担重要角色。沈阳中街可效仿北京长安街的公共设施布置,将历史文脉元素传承性地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既能够为公共设施纹样设计提供更多选择,也可以提升空间的艺术属性。在沈阳中街公共设施设计上,可选择一些经典的宫殿建筑文化符号,增加文化景观细节,营造历史氛围。不仅如此,还应大力推广传统工艺,如虎头鞋、满绣、棉花画等传统工艺品,体现历史街区的历史状态。

(三)与地方高校合作,推进历史文化育人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中心。所以,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守护离不开高校,相关部门应该与地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历史文脉融入高校,营造浓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时刻警醒学生要不忘历史与传统。调查发现,很多城市的高校在建设校园环境时,没有将地域文化特征、历史文化融入其中,甚至有高校直接照搬国外或其他学校的校园景观风格,丝毫没有考虑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与其他城市相比,沈阳拥有的高校数量非常可观。这些高校应如何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为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发展提供服务,这不仅是沈阳高校应当思考的,也是全国地方高校应当思考的。大学教育除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可以说,城市文化是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参与程度的直接映射。地方高校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为所在城市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辽宁传媒学校就起到了表率作用,该高校办学经验丰富,通过民办学院的优势特点以及地缘优势,用沈阳地铁 “全包车”的模式,建造展示了沈北新区生态美景的 “沈北专列”。再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凭借较大的影响力,在多地建立了新校区,均设计了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雕塑景观。锦州医科大学新校区门口石头上刻有辽西文化的古文、校徽、校训、医学界名家和他们的代表性名言,对外界传递了深厚的学术氛围与历史感。东北大学一二·九花园中央的古铜色群雕十分引人注目,一个个前仆后继的青年学子顶着寒风高举校旗,这就是著名的 “一二·九运动群雕”。总的来说,东北地区高校可从建筑、景观环境、公共空间以及符号标志等方面对城市历史文脉进行传承,全面发挥人文历史文脉的凝聚力。

五、结束语

城市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将城市历史文脉与建筑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地方高校进行融合,既能实现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守护,又能解决城市历史遗产原真性、完整性与鲜活性、生命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城市守护发展历史文脉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严巍,蔡嘉瑜,郑艳萍,等.城市历史文化步径营建方法探究:以福州市为例[J].中国园林,2023,39(09):47-53.

[2] 陈庆江.城市地名与城市历史文脉延续的关系[J].创造, 2023,31(08):44-47.

[3] 李连成.恢复古街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N].河北日报,2023-05-16(010).

[4] 何纯全,张娟,卿柔.激活城市记忆 延续历史文脉:谈城市风貌声像档案采集[J].四川档案,2022(04):24-26.

[5] 丁怡婷.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N].郴州日报,2023-08-28(001).

猜你喜欢
城市传承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