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课堂教学新常态的建构策略

2024-04-25 05:13李颖敏
师道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建构道德

李颖敏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稱新课标)以学习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划分,对每个学习主题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教学提示,为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引。新课标的实施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要实现从“课标”到“课堂”,探索课堂教学新常态应当作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突破点和生长点。笔者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提出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新常态建构策略的思考,以求抛砖引玉。

一、把握教材思想,找准育人要素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标所倡导的素养导向教学,是要从知识传递型的讲授教学转向知识建构型的探究教学,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理论,化理论为方法,化方法为德性。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最终须体现在人的成长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便是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习知致德”这一目标。

但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过于看重教材文字意思和图片,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困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第1课时“新世界,很精彩”,有的老师就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介绍手机、网络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上。事实上,本课的单元主题是“信息万花筒”,强调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的真伪辨别,其“育人”要素重点是“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理性使用网络”,如文明上网、诚信上网,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新事物”“新思维”“新生活方式”等。面对四年级学生,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教学着力点在哪里?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教学内容?又如何落实到行动上?探寻这些问题答案的前提,老师应当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科学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二、关注学生生活,建构“我”与知识逻辑框架

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培育,是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会学生学习、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主要价值追求,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让课堂回归原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的实践经验是重要的认知基础。体验学习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尊重生命经验的道德学习才是有效的“学德”、有价值的“习德”。为此,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来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听其声、观其型、辨其色、闻其味等方式获得深入体验,真正获得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进而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完成由已知到新知的过程,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建构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逻辑框架,实现二者内在关系的有机融合,难点在建构,也就是要把处于认知状态的信息,在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过程中转化为具有个性化的经验。例如,五至六年级是小学低、中年段与初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道德是非判断能力不断增强,基于以上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2课时“学会沟通交流”,知识内容就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自尊心特别强,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与认同,这个时候,教材所列“成长中的新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链接,否则,“真诚坦率”“换位思考”“友好表达”等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对学生而言难以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三、创设体验活动,启发学生自然成长

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导向下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做真事、真做事,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实践与思考,逐步实现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转化与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小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而又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实践经验,有些生活常识、注意事项和防护要领,孩子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讲,在学校也会反复学习,然而,如果要真正让学生记在心上,养成习惯,外化于行,唯有亲历体验方能走向知行合一。因此,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孩子参与活动体验意义深远。

科学设计体验活动,从时空上看,可以在课后活动中设计实践性作业,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从内容上讲,可以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破学科壁垒。例如,关于“家”的主题,教材依次从一至五年级安排了17课内容,要想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对家这个领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首先要从内容中提炼主题,以关于家的社会调查为项目任务,设计任务单,制订调查方案,找出家的不同“味道”和相似相通相融之处,其次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给不同的家制定家庭建设规划,或帮助家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贴近生活实际,通过访谈、比较、分析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思想认知与实践行动深度融合,进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家、与家人的关系,从小家到大家的情感上升到家国情怀。

综上,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加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需求,强调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的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以核心素养导向,落实思政课程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新型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新课标建构道德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