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举措

2024-04-26 01:56杨爱玲
市场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税务民营企业风险管理

杨爱玲

(杭州天天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02)

0 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我国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性政策,加快了民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据统计,在当前市场发展中,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已经超过90%,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增值服务。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受企业自身“小而微”缺陷的影响,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层面,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要素的把控不够,导致财务风险问题普遍存在,增加了企业的不必要支出,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盈利空间。 “十四五”期间,为实现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目标,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内涵与特征

1.1 基本内涵

民营企业发展中,人们将各种难以预料的财务影响因素称为财务风险,这些风险要素本身难以控制,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和范围内,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经济效益受损,最终偏离预期的商业目标。

1.2 主要特征

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可知,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民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且具有明显的特征。 其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人为传统性特征较为突出,在当前环境下,我国部分民营企业仍具有家族企业的痕迹,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在人员任用上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受裙带关系影响,企业内部存在串通舞弊的现象,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性。其二,除客观性外,全面性也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具体的风险因素是长期存在的,这些风险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并且也难以完全、彻底地消除,民营企业只有在不断强化自身风险意识的前提下,科学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才能弱化财务风险影响,将风险的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全面性特征表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个业务环节,除基本的投资、融资风险外,企业日常经营、收支分配、业务创新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需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其三,财务风险会给民营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但是当管理者使用现代管理理念准确控制财务风险时,会减少这种损失,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具有损失与收益相伴相生的特点。 新时期,民营企业需要准确认识这些风险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1]。

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管理价值

一方面,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民营企业管理者侧重业务投资方面的控制,希望能快速抢占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 在这种思想导向下,民营企业对财务控制工作缺乏重视,引起了一定财务风险。积极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认知,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同时也能增强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倒逼管理者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本身具有规模体量小的特征,企业在经营中积累的资产相对有限,当经营过程中频频发生财务风险时,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造成资产流失问题。 通过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发生,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加快企业的资产积累。 此外,步入“十四五”时期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性政策,要求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除外部环境优化外,民营企业需要积极创新内部控制管理方法,深化财务风险管理,适应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新环境,对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

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3.1 治理机制有待完善

民营企业存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一般除股东与董事会关系紧张外,部分民营企业未能科学设置财务总监岗位,在财务管理中过渡依靠创始人的亲属,引起了串通舞弊问题,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另外,部分民营企业在董事会管理架构设计中,未能准确设置财务总监岗位,而董事会的成员多属于业务出身,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甚至认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的辅助工作,导致后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

3.2 内部控制缺乏合理性

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缺乏合理性。 第一,考虑到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本支持,需要建设完善的资金内控制度,然而在注重业务的模式下,民营企业的资金内控制度尚不完善,这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而在融资过程中,企业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融资活动所花费的成本较高,且在资金使用中未能有效实现权责分离,导致资金使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存在资金低效使用或者挪用、占用等问题。 第二,民营企业经营生产需要开展一定的采购工作,但是企业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采购初期的市场调查,且在采购过程中对库存物资和采购需求的考虑不足,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信誉考虑不足,导致企业容易出现库存积压不足或积压问题,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 另外,在采购管理中,民营企业对采购物资的验收不规范,容易因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引起大面积退换货问题,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第三,在销售内控工作中,民营企业还存在以下两个层面的风险问题:一方面,企业的销售提成方案不合理,导致销售人员积极性不足,出现销售不畅和库存积压的问题,大量的货物积压影响了企业资金流通的顺畅性,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为更好地迎合客户需要,部分民营企业采用了信用销售的方式,但是在销售后,民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不到位,导致资金回流较为缓慢,企业资金压力巨大,甚至部分企业面临呆账、坏账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

3.3 预算及审计管理缺失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民营企业存在预算管理不到位的风险。 一方面,民营企业完全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并且在预算过程中,管理者认为成本预算和利润预算就是全面预算,导致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预算管理中,管理者虽然开展了一定的预算编制工作,但是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管理不到位,部分民营企业未能准确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导致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确认。 规范开展审计工作,也能达到控制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存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考虑到企业的规模较小,为达到节省人力及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目的,部分民营企业并未设置财务审计部门,导致财务审计环节缺失。 第二,民营企业财务审计的方法相对单一,财务审计对财务数据核算工作的依赖性较强,造成了审计工作滞后性明确,难以实现全过程审计管理目标。 第三,民营企业对财务审计结果的公示和应用不足,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问题长期存在,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性。

3.4 抵抗税务风险能力薄弱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者需要考虑自身的税务问题,系统消除税务风险,这是因为税务风险会增加企业额外的资金支出,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前,民营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方面,企业管者本身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税务事项的筹划不足,且在实际管理中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导致税务风险频频发生。 另一方面,在全新的环境下,我国持续深化税法改革,如全面营改增、个税调整、环保税出台等要素均会对民营企业的税务管理产生影响。 但是民营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知识陈旧,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对税务人员的培养,导致税务人员难以实现新旧税法制度的衔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应对举措

4.1 优化企业的治理机制

民营企业的治理机制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在民营企业创立初期阶段,需要重视自身股权架构的合理设计,以此来避免企业后期经营中出现股权竞争的问题。 在股权架构设计中,要求合理地划分企业的股权比例,确保企业有一位绝对控股的股东,这样在后期的经营决策中,控股股东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项目进行决策,确保企业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企业大股东管理的基础上,民营企业还需要设计一部分激励股权,引导企业职工参与公司经营,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在企业董事会设计中,除企业高层管理者外,还需要准确设置财务总监岗位,安排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从财务经济的层面出发,对企业的投资项目提供可行建议,并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确保民营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最后,在优化企业治理机制层面,民营企业需要改变自身的用人机制,减少创始人亲属的影响,在消除任人唯亲问题的基础上,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控情况直接关系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其一,针对民营企业资金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民营企业需要基于业务生产需要,制订科学完善的资金内控制度,对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运营环节的进行精准管理。 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在全新制度规范的约束下,重视多种融资方式的灵活应用,确保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过程实施监控管理,结合一些重点业务环节和项目内容,减少资金挪用和占用问题,在资金使用中,需建立完善的权责管理机制,并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其二,在民营企业采购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工作,了解企业所需物资的市场售价,分析企业库存和生产需求,协调物资数量和价格因素,减少物资库存积压和短缺问题。 为从源头上确保物资采购的规范性,还需要科学开展验收管理工作。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采购的物资进行分层、分类验收,避免因物资质量不达标引起后期的退货现象,消除潜在的财务风险。 其三,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科学设计产品销售的方法,对销售人员实施有效激励,加快销售速度,减少库存积压引起的资金短缺问题。 另外,在销售过程中,还需要对信用赊销客户的市场信誉进行准确评估,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消除呆账、坏账带来的财务风险。

4.3 实施预算与审计管理

民营企业财务预算风险控制中,首先,管理者需要立足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科学制订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 通过该目标指导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从源头上确保预算控制的合理性。 其次,为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实施,还需要重视预算管理组织框架的设计。 该环节中,除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外,民营企业还需要安排企业的业务人员参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预算管理组织框架,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准确开展。 再次,民营企业需要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控制。 其中在预算编制中,需要结合业务需要,准确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并重视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的应用,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而在预算执行阶段,需要科学分解预算目标,预算目标分解到具体的业务部门和工作小组,夯实预算执行责任,并实施预算执行过程监督,确保预算执行管理的规范性。 最后,民营企业还需要做好预算绩效的考核、公示与反馈,准确解决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开展预算工作的基础上,民营企业需要准确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实施审计管理。 在具体审计中,应重视核对法、审阅法等多种方式的应用,确保财务内部审计的灵活性。 此外,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系统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额外支出。

4.4 提升民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在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减少税务层面的风险也是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 首先,要改变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认知,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树立税务风险防控意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民营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筹划方案的应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最后,在税法制度改革背景下,民营企业需要做好新税法制度的宣传,重点宣传全面营改增、个税调整、环保税等内容,并对税务管理人员实施培训管理,准确衔接新旧税法制度,在保证税务管理规范性的基础上,控制企业的税务成本支出,达到企业总成本控制和效益增长的目的。

5 结论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民营企业合规经营,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管理者只有深刻认识税务风险管理的价值,积极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建设风险要素对企业财务支出和效益的影响,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税务民营企业风险管理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