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研究

2024-04-26 01:56
市场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张 巍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8300)

0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应对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为企业相关决策的制订提供信息支撑,亟须改革。 现代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取会计基本原理以及方法科学、系统地核算以及监督企业资金,明确其管理情况以及动态流向,实现全程跟踪,管理者能够通过核算数据了解企业当前经营状态,明确资金支出以及使用效益。其不仅是对过去工作进行陈述及评价,也是对未来工作进行分析及预测,是财务报表的基石。 建议企业管理者从解决现阶段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升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真实反映企业日常经营以及管理情况,以此为依据,制订有利于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相关决策。

1 会计核算内涵及意义

内涵: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等对企业或单位经济活动主体进行账簿记载、账务登记的过程。

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与会计核算有着紧密关系,唯有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准确,才能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有效利用。 国有企业经营成果最终会以财务数据体现,会计核算能够累计财务记录,为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状况分析提供便利,从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可为企业运营发展战略目标制订提供信息支撑。 国有企业管理者能够通过会计核算信息,分析企业收入、支出、负债以及资产等,为企业经济目标的制订以及调整提供依据。 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会计核算能够明确企业资金变动原因,动态评价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时识别资金使用风险,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简而言之,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能够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多角度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预测以及分析;为企业制订经营决策献计献策。

2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核算基础相对薄弱

第一,思想意识较为淡薄。 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重预算、轻核算”错误思想,在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造利润上,未能开展核算工作,加之工作人员会计核算意识较为淡薄,未能与企业其他部门员工进行密切沟通,导致核算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得出真实、全面的数据信息[1]。 第二,会计核算制度未能完善。 从当前阶段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的现象,未能将核算制度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分离,导致制度内容模糊不清,难以提供引导以及约束作用。 同时,有的企业未能依据自身实际经营以及发展情况更新会计核算制度,也未能深入学习国家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等,导致现有的核算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契合,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难以得到制度支撑,做出经验性行为从而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会计人员与机构配置不合理。 部分国有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未设置规范的会计机构,致使相关工作的落实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难以保证核算结果真实。 加之该岗位人员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核算工作。

2.2 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缺乏流程以及制度引导与约束,存在经验性行为、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处理不及时等现象,影响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2]。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未能重视原始凭证管理,导致其填写基本要素不全面,相关用品原始支出票据无附件,加之审核不够严格,出现重复报销、假凭证报销等违法违纪行为。 其次,企业为了满足预期经营以及销售目标,在不明确合作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以及偿债能力的前提下构建合作关系,导致大量的经济来往账款长期处于挂账状态,资金未能及时回收。 再次,会计核算部门工作存在独立性弊端,导致其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未能发挥稽核职能,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未能落实变更项目的核算,出现账实不符现象,难以通过会计核算数据真实反映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无法为相关决策的落实提供依据。 最后,因未能落实会计核算分类工作,导致各类经济活动核算结果不够准确,会计报表效率偏低。

2.3 内部监督审计机制缺失

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使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得到保证。 但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忽视了内部监督审计机制的完善,未能投入相应的精力,导致企业缺乏完整的会计监督流程以及标准。 第一,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未能构建合理的权责制衡机制,为会计造假以及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 第二,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企业管理者大多关注事后核算,往往在发生问题后给予补救,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风险,也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第三,虽然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会计核算监督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问题,如未设立监督部门,加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集体决策制度流于形式,导致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2.4 信息系统建设不够科学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但当前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软硬件系统建设不合理、系统未能高度集合等方面,存在信息收集不全面、传递不及时等现象,影响了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提升。 首先,管理者认为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的是业务拓展,因此将大量资金用来生产以及销售,未能投入相应的资金引进硬件以及软件,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其次,未能优化信息系统操作流程、构建维护管理制度等,导致诸多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利用系统,出现会计基础数据录入不规范的现象。 相关信息技术部门也无法对系统进行监督以及维护,导致系统数据丢失,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最后,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对基础数据的核算,也应加以分析,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指导,但目前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信息挖掘停留在初始阶段,未能实现信息系统以及潜在数据信息的合理利用。 加之各系统间独立运行,未能畅通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传递受阻,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5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存在素质较低的问题,大多表现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技能不足以及信息化系统应用不当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称以及学历普遍偏低,具有高学历的从业人员大多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其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掌握不够全面,难以满足会计岗位需求。 加之会计工作专业性强,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然而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大多由兼职人员担任,其素质得不到保障,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操作。 另一方面,未能重视会计人员培育,相关资源投入力度极小,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难以及时获取会计核算新知识以及新技能,影响了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提升[3]。 加之会计从业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对计算机熟悉程度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对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数据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完全发挥,阻碍了会计核算智能化、自动化进程。

3 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策略

3.1 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建设

第一,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加深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秉持学习的态度到同行企业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综合分析企业发展形势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与此同时,管理者需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月末总结会、企业集体会议等渠道大力宣传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重要性,自上而下地学习会计核算相关知识以及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第二,管理者在充分考虑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会计稽核制度、奖惩制度等,从审计的角度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跟踪,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操作规范,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制订改进方案。 与此同时,通过制订良性的奖惩制度,压实会计核算责任,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第三,国有企业需专门成立会计核算机构,并配置会计专职人员,避免兼岗现象发生,保证会计工作独立,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例如,重大会计、经济事项授权制、资产保管以及登记分离制,确保财务付款与记账相分离等,构建相互制衡管理机制。

3.2 逐步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国有企业管理者需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设定会计核算管理流程,要求会计人员严格依据流程落实各项工作,实现有章可依。 首先,不断加大会计项目管理力度,保证原始凭证记录到位以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4]。 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需与涉及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并对其开展恰当的培训,实现多部门共同管理。 其次,需加强往来款项的核销,定期进行催收以及付款等,结清往来余额,对无法清理的往来款项需进行披露并监督,以免造成资金流失。 再次,配合有关部门落实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盘点,并按照要求签字,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最后,需落实资金成本核算工作,对有资金账期以及无资金账期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在相关科目下,依据经济活动类型设置相应明细的科目核算,落实合同的审核以及归档,实现层层把关,保证核算结果准确。

3.3 健全内部监督审计机制

第一,优化以及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管理者需要依据自身发展实际需求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合理划分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责范畴,构建职责分工、权力制衡机制。 第二,需成立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以及运作流程制订,构建制衡管理机制,预防权力过度集中,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舞弊行为发生。 第三,需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在企业内部成立监督审计部门,保证其独立与权威,并配置复合型人才,确保其具备职业道德素质、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等,并授予其一定的权力,让其能够完全行使审计职权,及时识别以及应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会计问题,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实现循环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5]。

3.4 重视核算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企业管理者需革新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各类资源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资金投入。 在明确会计核算人员工作内容以及信息化需求的前提下,从市场中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缩减工作量以及降低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 第二,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以及维护部门,对信息化实际运行过程中常见以及突发问题进行解决和防控,结合会计核算工作内容以及需求的不断变化,做好相应的程序开发、测试以及维护等工作。 与此同时,也要提供专业的咨询以及指导服务,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方法指导,保证系统功能完全发挥。 第三,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管理者需依据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需求预留端口,实现系统间的高度集合,如财务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控制系统等,达到一体化管理目的,消除信息壁垒,保证数据传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

3.5 加强人才选拔以及培养

首先,国有企业管理者需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依据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以及专业技能需求,拟定合理的招聘计划,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实现复合型人才引进目的,夯实企业会计人才队伍,为会计核算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其次,企业需为会计人员制订培训计划,细化以及优化培训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信息化技术、职业素养等几个方面,拓宽其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可以聘请会计核算专业人员,召开专题讲座、座谈会等,针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提升其综合能力。 同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举办定期会计核算交流会议,让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在互相借鉴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此外,还可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表现优异者给予物质及精神激励,让其在内部进行经验分享;反之,对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错误,抑或是不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落实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惩处,起到警示作用,以此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内在潜能,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4 结论

在会计制度不断更新背景下,部分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尚有不规范的地方,因会计核算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核算体系不够健全、监督力度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反违规现象时常发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对此,企业管理者应当秉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全面解读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重要性,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从加强基础建设、健全核算体系、加大内部监督审计力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引育人才等方面入手,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转型、运营决策等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支撑,助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