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思考

2024-04-26 01:56陆伟斌
市场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成本法流程环节

陆伟斌

(泰昌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25)

0 引言

制造业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制造业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通过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措施来达到优化企业成本控制流程,节约成本的目的。 标准成本法作为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流程更加规范、合理,让企业在确定成本的环节中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以科学的机制来控制企业成本。 文章通过对制造业企业实施标准成本法的相关建议进行探讨,论述了标准成本法应用的具体策略,对制造业企业具有参考价值。

1 实施标准成本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形成权责对等的人员管理机制。企业的全员都要参与成本管理过程,将权责对等的机制落实到具体管理环节中。 通过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合理分析企业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情况,并通过形成规范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明确各自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对标准成本法实施效果予以奖惩,对严格落实标准成本管理工作要求的人员予以奖励,按照奖惩并重的方式充分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确保成本管理工作任务能够落实到具体环节。

第二,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 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要对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做出科学的控制措施,明确企业不同环节工作任务要求,提升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并通过将成本管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方式,明确人员的责任,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标准成本法体系构建思路

标准成本法控制思路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之间通过共同努力的方式,形成规范的成本标准,起到对成本管理流程中各项工作的科学控制目标。 在此过程中,企业要让内部的各部门进行合理分工及协调,防范员工在成本管理流程中的抵触心理,并使人员主动认识到自身在成本控制中的要求,实现全员协调,确保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得到科学控制。 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环节中,通过对企业成本管理流程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管理方案,对成本管理工作要点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实现预期成本控制目标的目的。 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要求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在企业管理活动的各环节落实成本管理要求,将每项活动都纳入成本管理范畴中,并按照合理的考核机制调动人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确保成本管理机制符合企业实际特点,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 传统成本管理的问题

第一,事前管理尚不明确。 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的环节中,在事前要求合理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流程的具体标准,但是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标准成本控制要素,不利于确保后续对各类成本进行控制。

第二,事中管理存在问题。 部分制造业企业在事中管理的环节中,没有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动态分析,也没有定期判断成本是否存在超支等问题,不利于确保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要求得到严格控制。

第三,事后管理有待完善。 事后管理要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对人员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但是部分企业在事后环节中,管理措施不完善,无法通过科学的考核提高人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4 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建议

4.1 完善事前管理

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根据成本管理规律,优化企业的成本投入及成本结构,达到规避风险,优化管理流程的目标。 在成本管理环节中,通过形成全员参与以及全面覆盖、全过程控制的机制,充分调动不同成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积极性,将成本管理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具体环节和工作流程中[1]。 在事前管理环节,企业要合理确定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 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作为标准成本法工作起点,企业要对各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并形成对成本管理流程的科学控制。 通过对成本进行优化控制的方式,不断对成本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反馈,并形成恰当的措施实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 首先,实施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要合理确定企业的可允许成本。 企业在确定可允许成本时,要结合企业的产量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市场需求量对市场规划进行合理分析,合理配置企业的各类资源,结合企业市场方向,让成本控制具有一定优势。 其次,在价格管理方面,要对企业产品进行合理分析,在设计新产品环节要关注企业不同阶段各类产品的价格,并结合市场平均价格状况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因素,形成科学的价格机制,根据企业售价趋势合理确定企业的标准成本。 再次,企业在确定标准成本环节,要结合企业的采购量等方面实际情况,关注企业与长期合作供应商的关系。 若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流程较为完善,那么企业在开展产销量预测以及对企业供应链进行分析基础上,要形成可允许成本,按照与客户签订的价格协议框架,以倒挤法的方式根据价格减目标利润形成可允许成本。可允许成本可能会存在难以追溯的特点,为更好地对企业成本流程进行分析,要基于企业产品的各项作业对具体的成本进行分析,形成更加准确的标准成本。 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分析作业动因,对企业预期成本进行合理估计,并为后续标准成本的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对企业可允许成本和预期成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若可允许成本高于预期成本,表明相关产品管理流程具有成本优势,可以通过将预期成本设置为标准成本,实施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若可允许成本低于预期成本,表明企业要达到预期成本管理效果,要进一步控制成本。 通过进一步改善企业的作业流程及工艺环节,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参考以下程序:第一,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识别价值链各项作业情况,保留价值链中有效增值的作业,剔除不增值的作业,从而优化企业工艺流程,实现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第二,企业要将成本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作业环节,结合产品价值链中增值的作业,给出相应的权重,针对重要环节予以重点管理。 在企业对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优化企业管理,使预期成本降低至可允许成本范围内。 第三,通过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标准进行细致分解方式,明确企业各成本要素的管理要求,并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方式,实现对成本的事前控制以及标准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具体工作流程的合理管理。

4.2 改进事中管理

第一,合理确定成本情况。 企业在开展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要对企业作业进行分解,识别基于企业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流程,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各类活动,分析企业作业流程。通过流程图直观地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情况,关注各项工作流程开展的情况,并通过对作业流程进行分析的方式,合理分析企业各项作业流程管理的效果,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在此过程中,企业要通过对各部门的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分析的方式,掌握企业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管理重点,包括明确工艺设计、产品生产、原材料管理等不同环节的工作要求,并将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明确各项流程中具体管理要点。 通常在企业对各项作业流程进行管理的环节中,可以分为以下作业中心:其一,生产准备作业中心。 生产准备作业中心包括对原材料进行采购以及对设备调试等。 在生产之前,通过对产品正式投产之前进行准备,分析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作业,并通过分析作业的情况,将类似的作业归于同一作业成本库中[2]。 其二,制造加工中心。 制造加工中心主要是对不同作业流程在制造环节中的控制,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分析不同半产品生产的情况。 其三,质检中心。 企业在开展质检环节中,要通过对企业各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判断企业质检环节的情况,并确定企业作业成本库。 其四,生产管理中心。 企业在生产管理的流程中,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环节的各项作业,分析企业成本情况及各项作业流程的情况。 通过分析生产管理作业中心中企业的生产调度协调、生产现场管理、库存管理等相关作业,基于标准成本法的控制思想,建立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思想,合理确定企业产品成本。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对实际成本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对各项成本进行分解,合理确定企业成本动因。 通过对企业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进行确定,将费用根据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中。 在经过计算得到各成本中心的费用明细之后,要确定成本中心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量,并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合理确定企业的各环节成本情况。

第二,分析成本差异。 对成本进行核算之后,要对企业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价值链进行优化,具体而言要重视以下要求:首先,在企业原材料成本控制方面,通过对企业生产材料清单进行分析,在各项原材料价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各类要素。 例如,分析企业材料采购情况,分析材料采购过程中供应商情况及物流情况,合理判断材料管理水平,并通过关注企业材料管理环节中是否存在材料单价偏高等问题,达到精确控制企业成本,优化供应商的管理目标。 又如,当企业发现采购环节的成本过高,此时要通过重新选择可替代的供应商,来达到压缩成本的目标。 其次,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分析。 企业分析人工成本,主要是合理分析企业在所处地区人员工资水平情况。 通常企业的员工工资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在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控制环节,要从提高生产效率方向入手。 例如,通过分析如何改善企业的生产节拍、控制生产瓶颈等办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再次,对企业制造费用进行分析。 制造费用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在制造费用流程中的增值作业,通过改善不增值作业,优化企业管理流程的方式,达到控制制造费用的目标。 例如,企业通过对各项作业流程进行分析的方式,判断每项作业流程是否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 对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环节,以合理方式降低成本,达到控制企业成本支出的目标。

第三,不断降低成本。 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在管理的环节中,要通过对企业的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进行对比,找到所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差异制订改进策略。 在对企业成本差异进行分析的环节,要按照资源形成作业,作业形成产品的思路,合理确定每项作业以及作业中心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别计入各项作业之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对应的产品中,合理确定不同产品的实际成本。 在此过程中,通过分析成本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差异属于人为工作不当还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当所造成,并通过对企业流程进行动态优化和有效控制的方式,让企业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得到严格控制。 在企业分析成本差异的环节,要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计算出企业产品成本差异,对差异进行分析,寻找改进差异的方法。 企业在实施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管理环节中,通过形成全过程管理的机制,确保企业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帮助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淘汰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使企业在成本管理环节准确了解不同成本的状态,并以此形成对作业的优化。实施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管理,让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关注的重点由产品转向作业,将作业管理的理念引入管理环节,确保企业各项资源配置不再模糊,形成对企业各项资源的有效追踪,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4.3 优化事后管理

第一,合理确定企业绩效目标。 企业在将标准成本控制要求细化至各成本中心之后,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对标准成本进行分解,合理确定企业各主体工作完成的情况。 标准成本管理通过对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按照标准成本管理要求明确成本控制责任人的方式,当发生成本差异之后,根据差异的特点找到相关责任人以及具体问题,以此实现对成本差异的分析及考核。 通过有效考核措施,能够增强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让全员主动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并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人员工作情况形成科学评价,以此作为人员任命及晋升的依据。

第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措施。 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在明确管理要求基础上,要根据各责任主体工作的情况,充分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奖惩并重方式合理分析不同主体成本管理的效果,对导致成本超支的主体应该适当扣减奖金,对有效节约成本的主体予以奖励。 通过奖惩并重的方式,对人员形成合理的考核方式,达到对成本进行科学评价及有效管理的目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3]。

5 结论

随着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企业要获得效益,就要转变传统成本管理流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标准成本法作为企业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能够避免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风险。 借助标准成本法的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形成先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确保企业在生产多样化产品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机制控制企业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文章通过对制造业企业实施标准成本法的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制造业企业只有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制造业企业在未来实施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除了文章所探讨的相关要点,还要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优化成本管理流程,以确保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猜你喜欢
成本法流程环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