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型”食品人才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4-04-26 20:05钟先锋梅琴琴黄桂东董思远
农产品加工 2024年5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立德工匠

钟先锋,梅琴琴,任 红,曹 凤,黄桂东,董思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 52823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食品行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然而,食品行业面临资源利用率低、核心设备技术落后、过度加工、产品升级转型、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难发现国家对技能型高水平人才的重视。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创新实践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懒散等问题。高校教育通常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播。食品专业的学生肩负未来食品行业创新与发展的重任,是国民食品安全的守护者,急需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培育,培育其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食品安全。

1 工匠精神的定义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可以将其拆分为“工匠”与“精神”。“工匠”指技艺精湛的工人,如木匠、铁匠,也指在某一领域造诣颇高或修养极深的人,如偃师、鲁班。技艺高超、手工精巧的人被称为“工匠”。对于“精神”的理解,角度不同,含义也不同。若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则指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也指人的思想境界,如淡泊名利的心境。从群体的角度思考,则指从事物或事件中凝练的深层次意义。如雷锋精神或某次学习的会议精神。总的来说,工匠精神指的是从业人员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对于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特征是“慢下来”,“快起来”[1]。聂圣哲先生说:“培养工匠,走任何捷径都是最大的弯路”,在社会风气浮躁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是抵住诱惑,沉下心来做学问,拒绝投机取巧,“慢下来”苦练本领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从历史的角度看,机遇不是等来的,是依靠自身努力奋斗抓住的。青年人应该细心耕耘,顺应时代发展,“快起来”抓住机遇。工匠精神是指以热爱祖国为前提,由坚韧、勤勉、精益、创新等精神品质的统一体[2]。

2 培育“工匠型”食品人才的意义

2.1 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历史赋予了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急需数以亿计的优秀人才。因此,激励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意义非凡。高校肩负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任,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将工匠精神注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学生陷入“碎片化”学习的陷阱、陷入“一朝成名”“一夜暴富”等幻想中,而放弃系统化学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时刻激励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促使其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偏向于健康、美味的食品。因此,需要食品供应端不断地创新、升级。食品专业的学生作为食品工业未来的建设者,培育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于我国食品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匠精神中蕴含的“敬业”“诚信”有助于食品从业者严格把控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健康。

2.2 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导下,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以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其坚韧、严谨、负责、务实的态度,为社会培育职业观良好、具有较强承担社会责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所谓立德树人,即先“立德”后“树人”。“立德”是确立其高尚的品德,“树人”是培养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工匠精神的本质是道技合一,即“德行”与“道术”结合。可见,工匠精神与高等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在高校里面厚植工匠精神,有助于“立德”与“树人”的深度结合,培育品德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2.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具有重要优势。当前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从业者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提高对本专业领域工作的认可度,增强其胜任未来工作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工匠精神中包含的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精神与学生在工作中的行为、品质、道德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点。因此,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能使其成为热爱所从事的领域、尊重自己的工作、安全意识高的优秀人才。因此,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提高其职业素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3 “工匠型”食品人才的培育路径

3.1 丰富校园文化,厚植工匠精神

以工匠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氛围,从而将工匠精神深入学生的内心。而工匠文化的渗入需要循序渐进,以传承、涵养、引导的方式进行。具体而言即将建筑、水利、纺织等领域的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传承其精益、敬业、创新的精神[4]。例如,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传统文化长廊等。重温党史引入红色故事,从先烈的身上学习其艰苦奋斗、舍身取义、攻坚克难的精神。高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或以红色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从红色文化中学习先烈对党忠诚、顽强拼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的精神。引入食品行业名人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5]。举办食品企业家(如食品发酵类、食品加工类等)进校园活动,从企业家的从业经历和创业历程中感受其中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意识到刻苦钻研、实干、创新、精益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聘请食品行业名师进校授课,让学生意识到食品企业对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逐渐升高,从而提高学生对培养自身工匠精神的积极性。此外,举办寻找食品领域大师的活动,通过征文和手抄报等形式,使学生发现大师对食品行业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其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从大师身上学习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

3.2 打造工匠型师资团队,传承工匠精神

邓小平同志曾说“学校能否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关系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核心素养的形成[6]。工匠型教师具有传承职业技能、工匠之道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知识储备高、授课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教师。因此,高校可以采用TAFE 教学模式,采用更为严格、规范的方式招聘教师,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避免“唯学历”。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吸引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应抵御功利主义的诱惑,倾心教学、用心授课,为社会育才。此外,良好的教学能力能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储备高、教学功底扎实、科研素养好、能迅速掌握所属领域的科研动态等能力,还要潜心打磨授课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工匠精神打磨课程。

3.3 搭建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技能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高校教育常见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遗留的重理论轻实践观念根深蒂固、考核方式偏重理论、高校教育投入有限及学生的自身原因等。马克思曾说:“问题不是如何认识世界,关键是如何改造世界”。显然,“重理论,轻理论”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相悖,与培育工匠人才的核心不符。因此,高校可以搭建实验平台,弥补实验教学场地、设备、实验科目的限制与不足,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高校可以与省内甚至国内的食品企业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如食品发酵相关企业、食品加工相关企业、质检院等),搭建“校-企”实践教学基地。使食品专业的学生进入相关的企业实践,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对食品行业的认识[7]。从而培育出动手能力强、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食品行业充满信心的食品人才。

3.4 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自我修养,扎根工匠精神

目前,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客观因素对培养工匠精神具有巨大影响,但学生自身的影响不容忽视。将主客观因素有机结合,有助于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身上扎根,从而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①系统性地学习工匠精神相关理论(历史、内容等),吸收其中蕴含的优秀品质并将其践行于未来的工作中。②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有助于其将精神上的认知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其对将从事职业的感情。高校可以鼓励其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工匠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增加对工匠精神的认同。③强化践行工匠精神的意志,以工匠精神为支撑,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进行持久的支撑。然而,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社会经验较为缺乏,意志力较为薄弱。不管是践行工匠精神,还是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遇到诸多困难,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撑其渡过难关。工匠精神的意志(顽强、坚毅、爱国等精神)能引领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奋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树立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信念,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信念具有连接意识和行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非将其培养成工匠,而是借助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规范、育人、引导等功能,培养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⑤倡导家长培养自身工匠精神,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最大力量推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人们身上很多根深蒂固的想法来源于家庭的潜移默化。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8]。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食品行业也急需大量专业素质过硬、职业素养高的人才推动食品工业转型,抢占食品竞争优势,加强食品工业核心技术与食品专用设备升级。食品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的培育目标与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一致。因此,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为国家、社会培育道德品质优秀、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新时代食品人才,助力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维护国民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立德工匠
90后大工匠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工匠风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工匠神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