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走出摇摆不定的青春期

2024-05-07 07:45可乐妈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4年4期
关键词:以柔克刚共情陪伴

可乐妈

作家麦家曾说过:“青春期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作为长辈,我们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变成一朵花,抹平尖锐的地方,帮助他们度过最摇摆不定的青春期阶段。”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时候,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细心和智慧。想要让孩子平稳度过这一时期,陪伴、共情和“柔软”的智慧缺一不可。

陪伴是标配。

曾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正当他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上高中的儿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上网成瘾、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度被学校劝退……面对这个让人头疼的儿子,贾容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儿子不僅没有收敛,反而开始彻夜不归。

这时,他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毅然关闭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公司,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专职陪儿子念书。儿子犯了错,他不再打骂吼叫,而是耐心沟通;儿子邋遢不讲卫生,他就以身作则,每天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儿子不爱学习,他便每天坚持大量阅读,营造读书的氛围……就这样,在父亲的陪伴下,儿子渐渐戒掉了网瘾,最后考上了国内一所重点大学。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渴望独立,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依旧渴望着被关爱、被陪伴。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陪孩子一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欣喜地发现,曾经那个懂事、贴心的孩子又回来了。

共情是高配。

电影《垫底辣妹》中,女孩沙耶加的母亲就是一个擅长共情的家长。当女儿付出了努力,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崩溃大哭时,她没有说“你应该再努力一点”之类的大道理,而是温柔地说:“如果你觉得太累了,放弃也没有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呀。”当女儿不肯说出一起抽烟的同学时,她也没有说教,而是坚定地和女儿站在一边,“不想背叛朋友,真是个好孩子,有这样一个什么都不说的女儿,我深感自豪。”正因为有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原本贪玩、叛逆的沙耶加逐渐走上正轨,最终如愿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再三强调:“跟孩子讲道理,是世上最无效的教育。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道理不仅让他们感到厌烦,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朝着父母厌恶的方向狂奔而去。”与其自以为是地向孩子讲道理、提建议,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体察他们的困难,好好理解、感受和接纳他们。

以柔克刚是顶配。

心理咨询师王占郡曾讲过一件事:女儿上初中时有点偏科,他想帮助女儿,女儿却不愿意。王占郡思前想后,给她写了一封真挚的“求职信”——他向女儿毛遂自荐,要当女儿的“学习顾问”。如果女儿同意了,就要向自己支付1元钱的月薪;等女儿觉得不需要时,也可以随时解聘自己。在王占郡“以退为进”的沟通下,女儿愉快地答应了,学业上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面对青春期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用退一步的智慧引导孩子成长。在那些晦涩的青春岁月里,孩子能依靠的只有我们,家是他们永远的避风港湾。父母有了“柔软”的智慧,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给孩子的成长留下空间,教育也就有了出路。

猜你喜欢
以柔克刚共情陪伴
陪伴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陪伴
真爱无痕
浅析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想
教育需要“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