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现状及建议研究

2024-05-09 07:22胡珍薇张国清
会计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审计国有资产

胡珍薇 张国清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国有资产管理日趋规范。文章基于2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研究,对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专项报告分类不统一、信息披露详实程度不一致、审计覆盖率相关信息披露不全等问题,并对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國有自然资源资产等审计披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工作报告体例、健全目标导向的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指标披露、协同报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信息、建立全国性的审计信息公开数据库等建议。

【关键词】 国有资产; 管理; 审计; 报告;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3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0-0025-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国有资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国有资产,各国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差异很大,以不同形式和程度影响该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SOEs)利用其庞大的财政资源,在资金方面补充了政府的其他努力[ 1 ]。SOI(国有投资者)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对冲基金等其他另类资产投资的主要投资者,也是在被投资公司中推广环境、社会和治理政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政策的领导者[ 2 ]。在我国,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2021年10月新修订的《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情况”。

本文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概述入手,结合审计基础理论,对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①人民政府关于 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进行研究,分析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现状,提出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的若干建议。

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国有资产分类及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积累了规模庞大、功能多样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按统计口径分为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依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的分类);按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否经营的属性)分为经营类资产和非经营类资产[ 3 ];还可按存在形态、隶属关系、是否境内外资产等分类。

2017年以来,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大通报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全国国有资产中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三项合计从2017年的454.5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00.2万亿元;三项净资产(国有资本权益及应享有的权益)总计从2017年的87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69.7万亿元;五年间国有资产的资产数与净资产数均实现了翻倍增长(数据来源于2017—2022年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然而,根据IMF的估计,公共资产的价值至少是GDP的2倍,但多数公共资产对于拥有它们的政府和纳税人而言是未知的,而且它们经常以远低于其真实价值的水平被记录,这导致政府没有动机对公共资产蕴含的巨大价值进行管理[ 4 ]。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1988年11月国家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局,1990年1月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政府要组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股份经营、租赁经营、中外合资经营的中方资产和在境外经营的国有资产,以及企业兼并和出售小企业、国营企业办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搞创收等经济活动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检查”[ 5 ]。1991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已纳入许多企业承包考核指标体系。深圳已明确由董事长作为国家委派的产权代表对国营企业进行产权管理;成都、郑州等中心城市建立了资产交易市场或闲置资产调剂处理中心,促进存量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6 ]。2003年3月国务院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监督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等。2008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包括金融国有资产在内的各类企业国有资产都适用该法。2010年10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颁布,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发布,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包含了政府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还包含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7 ]。

201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印发。从2018年开始,原国有资产出资者外派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归入审计监督。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职责。2020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通过,要求国务院审计部门加大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力度,形成审计情况专项报告,作为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子报告[ 8 ]。2021年4月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颁布。

(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刑事案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反腐措施,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取得积极进展。中国裁判文书网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公开的与“国有资产”有关的“刑事案由”判决书合计8 195份,被判决的案件数2011年前为10以内的个位数,从2011年开始增加,2014年出现小高峰为1 055份,2016年达到最高峰1 495份,之后逐年下降,2022年降为50份(如图1所示)。

然而,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审计监督要全面覆盖,在形式上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

二、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在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权力和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为了确保公共部门遵照委托人的最优利益并实现政府资产绩效和公共价值最大化,应当在国家治理框架下循着受托责任链条进行政府资产治理[ 9 ]。政府审计的本质目标就是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

(二)公共产权理论

美国华盛顿州审计署(SAO)每年都会进行数千次审计,对州机构和地方政府(包括市、县、学区、特殊目的区等)的财务与运作进行客观检查,其中问责审计(Accountability audits)就是基于公共产权理论,评估公共资金和资产是否受到保护与披露,以及政府是否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审计。公共产权视角下政府资产治理框架包括控制政府资产的单位和个人,监督管理方包括人大、财政、部门、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社会等[ 9 ]。审计通过对产权形成全过程以及结果的监督来实现对产权的保护,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监督手段。通过审计保护产权所有者,有利于党中央对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远景落地[ 10 ]。

(三)知情权理论

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规模不断扩大,所披露的审计调查项目内容详实度增加。广大人民了解中央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审计署平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和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 11 ]。

(四)信号传递理论

“审计结果公告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和舆论宣传倾向”[ 12 ]。通过审计结果公告,传递审计质量信号、审计独立性信号、民主法治进程信号和公众参与信号[ 13 ]。政府审计披露的信息指引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从而更好地约束被审计单位,增强政府审计监督的政策效果。分析审计结果公告,有利于明确政府审计质量提升的作用路径,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监督公权力的有效运行,更好地推行民主政治。

三、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现状研究

(一)国有资产管理审计项目及类型分析

研究发现,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普遍与其他各类审计相结合开展(如表1所示),审计类型呈多样性。

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审计有通过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专项审计,也有通过结合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情况专项审计,省属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及其他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绩效情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省属企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落实情况专项审计,省属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和成本费用审计等项目开展。

金融国有资产审计有通过省属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开展的,也有结合地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专项审计调查、省属金融机构财务收支和抵债资产情况审计(审计调查)、小额贷款金融企业运营管理情况审计等开展。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主要结合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开展,个别省份做省级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抽查审计。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主要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各类生态项目专项审计(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松花江流域水体专项治理审计、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运营审计、成都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审计调查情况、煤炭资源专项审计等)、各类生态项目资金专项审计(如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跟踪审计、林业保护及修复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等)。

(二)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报告体例和内容分析

1.专项报告分类不统一

26省中有23省在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专设了“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的专项报告来反映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的内容,但各省“国有资产审计情况”专项报告的分类不统一。其中13省将该模块分为“企业国有资产”“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4类;1省分为“企业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煤炭资源”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4类;6省分为“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国有资产”3类;1省分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某流域水体专项治理审计”“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审计”3类;2省为综合简述不分类。未采用“国有资产审计情况”模块的3省,在其他模块对国有资产审计情况有做报告。

2.信息披露的详实程度不一

首先,表现在文字篇幅上差距较大。审计工作报告中文字篇幅与审计信息披露的详实程度相關。23省“国有资产审计情况”专门模块中,字数篇幅最多的是2 828字(广东),最少的是202字(北京),平均字数1 341字(如图2所示)。显然,文字过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披露的力度和可理解度。3省没有单列“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的报告中,经文本分析,可提取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信息,经统计披露文字分别为2 529字(四川),1 833字(海南),1 295字(青海)。另外,单设“国有资产审计情况”专门模块的报告中,也有部分在其他模块有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其次,表现在被审单位的实名披露上做法不一。在26个审计报告中仅广东对被审计单位做了实名披露,其余报告均未披露被审计单位具体信息。被审计单位实名披露不充分,致使审计公告震慑力减弱。

3.国有资产审计覆盖率相关信息披露不全

在审计全覆盖理念下,审计覆盖率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审计覆盖率=被审计单位数量/应审计单位数量。在26个省级审计报告中,均未体现审计计划安排,不能直接读取政府审计应审计单位数量,而被审计单位数量在有些报告中有披露,有些则没有。研究发现,金融国有资产审计中,河南覆盖面最广,重点审计了70家地方银行机构,并对省市县三级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774家地方金融组织进行了专项审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海南对6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离任(任中)审计,开展65个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审计,7个分局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项目跟踪审计,覆盖面最广。

(三)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披露的问题分析

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类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对26个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并手工编码,存在某类问题的赋值为1,没有的赋值为0,用某类问题的信息报告率(某类问题的披露赋值数合计/总报告数)来衡量该问题信息披露的频率。

1.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审计披露的问题

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审计披露频率最高的10类问题如图3所示。首先,在26省报告中,有14省报告了会计信息质量不实的情况,报告率占比58.85%,信息披露频率最高,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房产管理不善,报告率占比50%,具体包括房产未经评估出租、未办理产权证、出租收入未上缴、房产闲置等问题。另外,对外投资损失的报告率占比38.46%,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的报告率占比23.08%,对外借款逾期未收回的报告率占比19.23%,资产处置不规范的报告率占比19.23%,提前支付或承担额外费用15.38%,国企改革任务未完成的报告率占比15.38%,成本费用控制不严格的报告率占比7.69%,违规招投标的报告率占比7.69%。

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仍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从资产形态来看,首先审计披露信息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房产管理,其次是对外投资、对外借款等。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国企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资产配置成本、经营活动成本费用的承担、处置收益,以及各环节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均受到关注。企业国有资产审计还报告了预付货款长期未收回、存货闲置、资产账实不符、经营业绩不佳、股权结构风险、偏离主业等问题。

但是,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报告对“资产负债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效益指标的报告不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说明企业不盈不亏,保本经营,资本保值;若大于100%,说明企业有经济效益,资本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增值。在26省的报告中仅有甘肃对资产负债率做了报告,被审6户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负债率介于18.46%至75.94%之间。河北、山东、江苏3省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做了报告,被审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介于88.01%至117.47%之间、93.74%至105.84%之间、100.84%至117.62%之间,其余均未提及。

2.金融国有资产审计披露的问题

26省中仅有15省报告了金融國有资产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披露的问题类型多样,但集聚性不强,呈散点式分布。主要表现在:投资业务违反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原则,投资决策及程序不合规,通过高额手续费等不可持续方式抢占市场等;信贷资金合法合规性审查不严,贷款贷前调查不到位、受托支付、发放贷款、中间业务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和发放异地贷款,存在通过人为调整企业类型等虚报涉农、小微贷款现象,违规开展重大业务,存量贷款账龄长,不良贷款率高,抵债资产闲置或被非法占用、银行机构违规处置不良资产;金融企业风险资产核算不准确,融资担保公司银担合作比例低,银行实际参与分险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易形成制度性、政策性亏损;企业及其下属公司违规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员工个人账户虚列费用套取资金。

另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未将国有资本收益上交使用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公司治理存在漏洞,存在保险机构未足额配备高管人员、董事任职资格未获监管部门批准就履行职责、重要岗位人员配置不到位、未设置专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或没有专职监管人员等问题。

3.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披露的问题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核算不准确问题突出。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报告率达91.3%,无形资产核算不准确报告率21.74%,对外股权投资核算不准确报告率8.7%。资产核算不准确与固定资产配置、调拨、报废、盘亏、处置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有关,房产核算不准确与产权不清、在建工程长期未转固、未经消防验收投入使用、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问题相关。

资产配置超需求,资产闲置问题严重,尤其是房产和土地闲置问题报告率达86.97%。某省报告10个部门单位的258处(套)24.45万平方米房产长期闲置,最长达10年以上。另外,还报告了科研设备、校园摆渡车、接受捐赠的医用设备、救护车、办公、数据存储等新购设备存在长期搁置未投入使用。资产配置过程中招投标管理不规范,对外投资尽职调查不充分、无审批程序,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管理不严等现象也较多。

资产处置不规范。房屋出租出借程序不规范报告率达78.26%,房产被其他单位或企业无偿占用、房租应收未收报告率达26.09%。其中某省报告9个部门和13家所属单位未及时收取房屋出租收入、租金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处置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等,涉及金额1.15亿元。资产处置未进行资产评估或技术鉴定,达到报废年限无法使用的车辆等资产未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资产清查盘点不规范,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不准确,未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登记等。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范围包括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和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从现有的报告来看,对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的报告几乎未有涉及。

4.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披露的问题

2022年5月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自然资源标准体系》,该标准以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为基础将自然资源标准按资源类型分别设立“土地资源、地质与矿产资源、林草、其他资源”子体系,其他资源子体系包括生物资源(除林草资源)、水资源(除地下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非自然资源部管理的相关自然资源标准门类资源。

参考上述资源分类,对审计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审计内容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土地资源,高频词包括“土地”“耕地”“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地”“湿地”,词频54,该类型中未出现“园地”的内容;水资源高频词包括“水”“河”“湖”,词频36;地质与矿产资源高频词“地质公园”“矿”“石油”“煤”,词频22;林草资源高频词是“森林”“热带雨林”“公益林”“林地”,词频19;海洋资源高频词“海”,词频3;气候资源高频词“大气”,词频4;生物资源高频词“植物”,词频1。土地资源、水资源是自然资源资产的共性项目,地质与矿产资源、林草资源、海洋资源与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相关,海洋、氣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统计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与生态环保项目和生态环保资金相关。自然资源资产闲置问题同样比较突出,污染、无证开采问题多,落实政策和制度执行不到位、资源开发利用不佳、资源未使用、项目未完工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存在监管责任不到位和自然资源相关收益未及时上缴等问题。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工作报告体例

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大多数单设“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凸显了各省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但是,从审计工作报告的体例来看,国有资产审计报告框架和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社会公众对我国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现状的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审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存在缺陷[ 14 ]。完整性方面不仅应统一国有资产的分类报告,对国有资产信息披露的文字数量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要求,避免发生主要项目缺失和文字内容过于简略的情况,而且应披露年度或五年的审计计划、应审单位数、被审单位数、审计覆盖率、被审单位问题清单等。

(二)健全目标导向的国有资产审计指标的披露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其倡导的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ased有时限的)是目标管理的一个很好方法。在审计实施中,各审计主体的审计目标还要再分解为审计具体目标[ 15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目标可以表述为真实性、效益性、合法性和健全性[ 16 ]。从底线思维和效益原理考虑,可将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目标的指标设定分为清廉指标和效益指标。清廉指标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健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指标,是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的底线,具有共性特点;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现不同类别国有资产的性质功能特点。

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披露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清廉指标上,对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标的披露较少。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向国有资产治理的转变,国有资产审计信息披露不仅要完善清廉指标的披露,而且应更多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企业效益指标可对标《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并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来设置。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利润、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社会效益指标包括税收贡献、社区责任、文化保护、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等。金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资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利润增长率等,效益指标包括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对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提出明确要求,也有保值增值的要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经营项目的利润和资产评估价的合理性,社会效益指标包括统筹配置和资产使用效率、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资产管理数字化水平等。自然资源资产经济效益指标包括资源集约利用指标、收益分配指标、土地资源经济价值、林木生态产品经济价值、水资源经济价值、矿产资源价值,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国土空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土地资源生态价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等。

(三)协同报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信息

按照“全生命周期”和“大国资”理念,国有资产管理在会计信息系统中集中表现为“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静态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只看资产,还要看负债,而国有资产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则是收入和支出(成本、费用)。国有资产配置过程中承担的成本,在使用、出租、出借过程中形成的收入,以及国有资产(资本)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负债,均应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畴。国有资产管理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成本”五要素的综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是保障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机制[ 17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从管理层认定出发对资产进行审查(刘冠亚,2018),可确保有效和高效的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决策[ 18 ]。国有资产审计与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在发挥国有资产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在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报告时应协同报告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内容。

(四)建立全国性的审计信息公开数据库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指出:凡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除个别涉及国家秘密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宜公告外,原则上都要对外公告。从国有资产管理审计项目及类型分析可知,国有资产审计与其他各类审计相结合开展,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覆盖各类型审计信息公告报告的公开数据库,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审计信息的需求。目前,审计署官网通过“公告报告”专栏,设置了“审计署公告及解释、审计署报告及解释、地方公告及解读、审计署预决算”四个栏目,但是报告的信息还不全面,特别是地方的信息数据不够丰富。各省、市、县地方审计厅在官网设置信息公开栏目,通过“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审计公开”或“政务公开—审计公告”等栏目对审前公告和审计结果公告进行公开,但是数据查询路径较长。补充、完善中央和地方审计公告、报告等文本数据并予以集成,有助于展现国有资产审计信息的全貌。该数据库可以提供如审计类型、审计文书号、公告日期、报告内容、地区等检索查询功能,并能呈现可视化的图表效果。审计信息公开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推进,能更好地引导公众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的震慑力,从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PAIVA-SILVA J.Understanding the singaporean approach to state ownership:“commercially viable strategic alignment”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22(6):43-58.

[2] MEGGINSON W L,LOPEZ D,MALIK AI.The rise of state-owned investors:sovereignwealth funds and public pension funds[J].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21(13):247-270.

[3] 黄炜.国有资产管理认知、实践与对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

[4] 李建发,包璐璐,张国清.公共產权视角下政府资产治理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2(1):23-35.

[5]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1990-07-12.

[6] 颜建军.我国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正逐步解决[N].人民日报,1991-04-23.

[7] 袁仁淼,马钰,姚俊生.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现状与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23(11):89-92.

[8]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A].2020-12-26.

[9] 李建发,包璐璐,张国清.公共产权视角下政府资产治理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2(1):23-35.

[10] 张薇.产权审计:规制变迁与中国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11] 张龙平.与中国审计同行[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

[12] 郑小荣,夏天辰.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特征研究:以审计署政策跟踪审计公告为例[J].会计之友,2022(20):17-26.

[13] 韩梅芳.审计结果公告与政府审计质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

[14] 宋常,周长信,赵懿清,等.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评价研究[J].当代财经,2010(7):112-118.

[15] 郑石桥,彭康晓雨,周敏李.企业审计目标:一个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9(6):156-160.

[16] 郑石桥,李瑶.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兼论《审计法》第四条的相关内容[J].财会通讯,2022(9):11-19.

[17] 张琦,孙旭鹏.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重大错报风险研究:基于多国审计报告文本的分析[J].会计研究,2023(6):136-149.

[18] 刘冠亚.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审计国有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