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点

  • 跟骨成形跟腱止点重建治疗Haglund 综合征
    ]。本病常与跟腱止点病、跟腱止点钙化、跟骨后滑囊炎、跟腱后滑囊炎相关[3]。本病的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如果保守治疗3~6 个月无效,需行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放Haglund 骨突切除术、跟腱中央劈开清理术、跟骨截骨术、关节镜下Haglund 骨突切除术、超声引导下跟骨成形术、跟腱止点重建术等等[4~6]。由于Haglund 综合征常常合并多种病变,如果不剥离跟腱止点进行骨突切除效果并非十分理想[7],这是因为未能彻底清除跟腱止点周围钙化、变性跟腱组织所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年14期2023-07-26

  • 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t,ACL)胫骨止点骨折是临床少见的膝关节关节面骨折,其骨折原因与ACL损伤相似,占ACL损伤的1%~2%,常见于青少年儿童和绝经期女性[1-3]。随着竞技运动及交通工具的普及,A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渐年轻化。ALC胫骨止点骨折常因ACL韧带牵拉致骨折前端翘起、移位,引起骨折畸形愈合、交叉韧带松弛、胫骨髁间撞击、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甚至致残[4]。目前,针对ACL胫骨止点骨折的治疗还存在争议,尚缺乏统一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6期2023-06-28

  • 中药外洗联合神灯照射及垫矫形鞋垫治疗非止点性跟腱病
    位,跟腱病可分为止点性跟腱病和非止点性跟腱病两类。非止点性跟腱病主要表现为跟骨结节上方2~6 cm处的肿胀、疼痛、僵硬,可影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2]。关于非止点性跟腱病的治疗尚无金标准,但仍推荐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3]。体外冲击波、偏心力量锻炼及穿戴矫形鞋垫是目前常用的非止点性跟腱病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4-5]。但体外冲击波需多次治疗,且每次治疗后跟腱会出现短期内疼痛加重情况,部分患者难以接

    中医正骨 2022年4期2022-11-15

  • 基于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最佳骨道定位
    ACL股骨及胫骨止点的几何轮廓,定位止点中心点,去除ACL,其余结构保持不变。在膝关节屈曲90°时于胫骨止点中心点及与中心点间隔2 mm向前、后、内、外4个方向取点,共5个点作为移植物胫骨骨道定位点;于股骨止点中心点及与中心点间隔2 mm向前、后、上、下4个方向取点,共5个点作为移植物股骨骨道定位点(图2a)。完成股骨5个点、胫骨5个点两两组合共25组ACL重建方案的力学模拟。临床重建时移植物的直径通常为7~9 mm,平均为8 mm,故本研究移植物直径确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5-07

  •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及其与重建技术的研究现状
    2]。ACL股骨止点位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胫骨止点位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内侧,对于ACL的纤维结构,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1975年Girgis等[3]提出的观点,即提出将ACL分为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和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近些年,有些研究又将ACL股骨止点与胫骨止点分为直接止点与间接止点[4-6],将ACL描述为“Ribbon”结构[7-10]。作为治疗ACL损伤的主要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5期2021-12-13

  • V-Y 延长指背腱膜终腱止点重建术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块小须切除骨块行止点重建)疗效最差,原因主要是术后TT向近端回缩[8],重建的止点在腱-骨平面形成间隙致肌腱断裂。陈旧性腱性锤状指因瘢痕愈合导致TT 变长,临床行Y-V 紧缩术可改善TT 的有效滑动。V-Y延长跟腱术用于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11]。笔者设想对于陈旧性腱-骨型或骨性锤状指,行V-Y延长TT重建止点,以消除腱-骨平面间隙使其充分接触。TT在DIP关节处延长1.0 mm会导致DIP主动伸直受限25°[12],根据Crawford 评估标准[13]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6-14

  •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高密度纤维分布区的三维磁共振定位研究*
    t,ACL)股骨止点的解剖学和影像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1~11]。ACL的实质部纤维呈现扁平的条带状,主要止点为股骨的直接止点[3,4,6,7,9,12],是ACL实质部纤维和髁间窝外侧壁直接相连的位置[5,10,11]。韧带的直接止点对韧带和骨的力学传导具有重要的作用,间接止点的作用相对有限[13,14]。在ACL重建手术中,一些学者认为将骨道定位在直接止点内是合理的,因为这样能够使移植物更好地发挥力学作用,更好地恢复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3]。然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3期2021-04-19

  • 改良Nirschl术肌腱止点不同处理方式治疗顽固性网球肘
    髁病变的ECRB止点,长期疗效良好[7]。肌腱止点采取何种处理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报道。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3月—2019年6月本科室共收治了3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8~46岁,平均年龄(41.2±2.1)岁;左侧4例,右侧26例;优势侧28例,非优势侧2例;手工劳动者18例,家庭主妇12例;病程12~48个月,平均(17.25±8.75)个月。所有患者均为肱骨外上髁疼痛,查体肱骨外上髁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19

  •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距骨和跟骨,两端止点分别位于ATFL 距骨止点下方和CFL 跟骨止点前方[1]。ATFL 是外侧韧带中最易损伤的结构,发生在超过73%的外侧韧带损伤病人中;单独的CFL损伤较少见,约有20%的病例同时发生ATFL 和CFL损伤;PTFL 损伤较少见,总发生率小于10%,且多见于踝关节脱位时[2]。当外侧支持结构受损后,部分病例会出现迁延不愈而发生慢性踝关节不稳,继而踝关节功能进一步受损而使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概率增加、程度加重[3]。掌握正常解剖结构是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19

  • 前交叉韧带解剖学研究进展
    韧带在股骨及胫骨止点的构建方式ACL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的带状结构,起始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后侧,股骨止点同时包括两种方式,即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3]。股骨止点中心为经典的四期结构纤维软骨(直接)止点方式构建,即在韧带与骨之间有一个纤维软骨过渡区,该区域内由4种组织逐渐过渡:纤维结缔组织、未钙化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及骨。股骨止点的后缘则由2期结构纤维(间接)止点构建,这种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纤维直接穿透骨质,该类纤维由I、III和IV型胶原、肌腱蛋白、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6期2021-04-17

  • 微型骨锚钉与钢丝抽出止点法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疗效比较
    001)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手部外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即指伸肌腱在其止点处组织菲薄,加之附着点较小,易在受到外伤时发生断裂或撕脱[1],因此,修复和重建损伤肌腱及其附着骨骼之间的功能关系就成了手术的重点和难点。钢丝抽出法作为传统手术治疗方案之一,不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而且存留的钢丝易导致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及指腹压疮等并发症,重者将影响患指功能恢复质量[2]。近年来,寻求治疗此类损伤更有效的方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微型骨锚钉已被证明在治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4-06

  • 第3腓骨肌应用于韧带重建术的解剖学研究
    有研究认为,由于止点直接附着于第5跖骨的基部,止于第5跖骨粗隆的近内侧部分,因此,PT在第5跖骨粗隆撕脱骨折中起一定作用[4]。目前PT多被骨外科医生用于进行肌腱成形术、肌腱转移术或肌腱提取手术等[5];也是踝关节镜检查入路的一个参考标志[6]。文献称PT形态多样,并非所有人存在,5%~17%的白种人PT缺如[7~9]。腓骨肌的特征是形态上的变化,包括肌腱或肌肉的存在方式,或者止点的变异,如止于第4或第5跖骨[8]。本研究探究中国人的PT及其附属肌腱的止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1期2021-03-01

  • 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叉韧带原有尺寸、止点位置和韧带胶原走形方向[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72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6 例。实验组男 29 例,女 7 例;年龄 19~59 岁,平均年龄(39.52±7.52)岁;病程2~13 个月,平均病程(6

    当代医学 2021年4期2021-02-02

  • 传统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钻制胫骨骨道对外侧半月板前角附着部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依据原始ACL的止点、形态大小和纤维走行进行重建”,而其理论基础则是原始ACL 的解剖。传统的观点认为,ACL 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内外侧髁间嵴之间,包含双束或多束[4],形状近似椭圆形或三角形[5]。然而,近些年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ACL胫骨止点形状近似一“C”形,前后径狭长,横径较窄,无明显分束[6,7]。除外侧边界无明显骨性解剖标志外,ACL 胫骨止点的前方、后方和内侧均具有骨性边界。ACL胫骨止点的内侧和前方附着于内侧髁间嵴与胫骨前嵴围绕而成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8-27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浅层(sMCL)止点的解剖学及有限元分析
    关节囊和内侧肌腱止点一起被称为膝关节的内侧韧带复合体[2]。在膝关节的各韧带中,内侧副韧带浅层损伤发病率较高,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42%[3]。该结构的损伤可以导致膝关节内侧的不稳定,同时也可增加其他相关韧带(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风险[4]。临床上对于内侧副韧带浅层(sMCL)损伤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关于治疗原则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单独的Ⅰ度或Ⅱ度损伤的患者,而Ⅲ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4-02

  • 跟腱止点性腱病临床治疗专家共识
    伤部位,又分为非止点性腱病(发生在离止点2~6 cm范围内)和止点性腱病(发生在离止点2 cm范围内)两种[3,4]。虽然跟腱腱病这一损伤的名称已基本确定,但是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至今尚无统一观点,这也给临床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临床第一线医生在面对这一病损时往往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用于诊断和治疗。鉴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领域的专家编写了中英文版本的专家共识,对止点性跟腱腱病的诊断、治疗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2019-11-19

  • 伴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创伤性胫前肌腱止点断裂临床上很少见,多由车祸、机器伤等所致,往往伴有皮肤等软组织的缺损。胫前肌腱的断裂会影响足背屈功能[1-2],从而会对患者的日常行走带来不便。目前,肌腱止点的方法很多,包括带线锚钉、Bunnell抽出钢丝法等[3]。从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使用微型钢板重建胫前肌腱止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6期2019-08-14

  • 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解剖学与有限元分析
    ,而多忽略了对于止点形态的研究与重建。近年来国内外多项关于ACL的解剖研究发现其胫骨直接止点为狭长的弧形或“C”型[4-6],股骨直接止点类似于椭圆形[7-8],由于传统理念与手术方法的限制,临床应用的ACL解剖重建术均以与移植物粗细相匹配的圆形骨钻制作类圆形骨道进行重建,无法更好地恢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特性。模拟ACL止点解剖形态的重建技术应运而生,国外有学者分别尝试了利用类葫芦形、矩形、椭圆形等形状重建胫骨或股骨骨道[9-12],但上述研究关于手术技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3期2019-06-18

  • 微型骨锚钉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及患者VAS影响观察
    方法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VAS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手部指伸肌腱止点损伤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n=25,运用微型骨锚钉重建的治疗方案)和对照组(n=25,采用钢丝抽出止点的治疗方案),研究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实验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9期2019-06-17

  • 后正中入路治疗Haglund畸形的疗效观察
    疼痛,故常与跟腱止点病变(或称跟腱止点炎)放一起讨论,或在同一病患中同时出现。但研究表明,跟腱止点炎与Haglund畸形之间是有区别的[1]。其病理改变也有很大的不同。Haglund畸形主要由跟骨后上侧面突出物的反复压迫可引起跟骨与跟腱之间的炎症和肿胀,导致跟骨后滑囊炎从而引起足后跟疼痛症状;而跟腱止点炎则是跟腱止点处的钙化增生肌腱变性为主[2]。但并非所有Haglund畸形的患者都会出现疼痛不适症状。我们应用后正中切口治疗有症状的Haglund畸形患者,

    贵州医药 2019年9期2019-03-19

  •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与外侧半月板前角止点解剖关系研究进展
    形态、纤维走形及止点进行重建,以更好地恢复ACL的功能[3]。研究表明,相比于非解剖重建,解剖重建可以最大程度恢复原始ACL的解剖结构,具有提高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旋转稳定性等优点[4,5]。前交叉韧带的止点分为胫骨止点和股骨止点。现有研究对ACL股骨止点的形态、大小及周围的解剖标志探究较为深入,对其止点的纤维类型及力学功能也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结论[6-10]。然而,学者们对ACL胫骨止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对ACL胫骨止点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尚未达成共识。由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2-12

  • Ishiguro法治疗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
    00)手指伸肌腱止点损伤在手外伤中常见,常由外伤引起[1],其中手指伸肌腱止点的开放性损伤较常见,部分患者伴有末节指骨的伸肌腱止点骨折,手术方法多种多样[2]。2014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应用双克氏针Ishiguro法治疗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骨折21例,其中18例获得随访,其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3~56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电锯伤10例,机器伤7例,切割伤4例。其中拇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4期2019-01-03

  • 膝前交叉韧带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的大小、走行及起止点位置,不正确的ACL重建手术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异常旋转甚至手术失败[1]。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形态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ACL的止点形态并不是传统解剖重建的圆形,而是类似椭圆甚至矩形形态。因此,对ACL的形态学分析及非圆形(椭圆形或矩形)骨道解剖重建技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ACL的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A C L非圆形止点的形态学分析由于重建工具的局限性,ACL重建时骨道都被制作成圆形骨道,但是Mi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9期2018-12-11

  • 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观察
    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效果满意。本文研究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的10例患者,目的是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的伸膝功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5±1.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术前行4疗程化疗,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行10个月化疗,化疗法案采用国际新辅助化疗方案。术后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10期2018-10-29

  • 关节镜下缝线8固定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分析
    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该骨折为临床上特殊膝关节内骨折,由于患者骨折后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使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我院对关节镜下缝线8固定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可见本文描述。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收取我院100例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所有患者术前经MRI、CT、X线确诊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所有患者均伴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2018-05-17

  • 根管预备长度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尖孔的长度。根尖止点是根管预备需要重点关注的解剖标志,在参照点恒定的前提下其工作长度能允许的误差范围很小,过长或者过短都不理想[3],预备超出根尖止点会引起根尖组织破坏并激发疼痛,预备不足则会遗留残髓,都会引起疼痛[4]。本研究通过两种根管预备长度的选择,分析比较根尖止点的破坏情况、术后反应及根管充填半年后成功率,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保护根尖止点和减轻患者术后反应及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1 材料与方法1.1 器械与材料ProTaper机用镍钛锉,配套Pro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4-13

  • 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自体腱重建开放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观察
    )开放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和外观,从而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临床上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方法主要有带线锚钉和抽钢丝纽扣式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然而,对于开放性伤口,一期清创锚钉重建止点增加潜在感染风险,导致手术失败,同时还存在锚钉松动移位滑脱,致皮肤磨损不愈,肌腱移位,手术失效。抽钢丝纽扣式肌腱止点重建方法是比较传统的经典方法,主要有潜在皮肤组织受压坏死风险,钢丝与外界相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一种安

    安徽医药 2018年4期2018-04-10

  • 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临床观察
    000)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多由于戳伤、局部切割伤等所致,主要表现为锤状指,[1]从而导致手指功能下降。本研究中用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6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符合指伸肌腱断裂的诊断标准,排除开放性损伤及受伤时间小于3周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34.54±4.89)岁;撞击伤10例,戳伤8例,压砸伤5例,绞伤5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2018-03-19

  •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多,各类手部肌腱止点断裂较为常见,其中最常见的为手指I区伸指肌腱断裂或撕脱性骨折引起的远侧指间关节背伸不能,导致锤状指畸形,这是伸肌腱断裂;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还有各类锐器切割伤伴屈肌腱止点断裂[1],这类疾病患者数量较伸肌腱病例少。本院手外科从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采用强生Mitek的MICRO QUICKANCHOR Plus 1.3mm microfix (微型可吸收带线骨锚钉系统)治疗各类屈肌腱止点断裂52例。经一定时间随访后发现采用微型可吸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4期2018-01-12

  • 改良抽出法对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急性锤状指
    改良抽出法将肌腱止点于末节指背侧皮下打结固定做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17~55岁。开放性7例,闭合性13例(合并撕脱骨折3例,肌腱止点撕裂10例,均为过度屈曲暴力损伤)。伤后远指间关节伸指活动障碍,呈锤状指畸形。伤后1周内就诊,所有患者术前摄片检查确定是否有撕脱骨折。1.2 手术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或指神经阻滞麻醉下,取远指间关节背侧“S”形切口,显露肌腱止点,解剖中要避免损伤甲床生发层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7-09

  • 指深屈肌腱经骨隧道重建Ⅰ区伸肌腱止点的临床应用
    道重建Ⅰ区伸肌腱止点的临床应用黎飞猛,谢鼎良,孙鸿涛,齐 勇,林周胜,王韵廷目的 介绍一种Ⅰ区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方法。方法 对20例伸肌腱止点撕脱、断裂伤患者进行止点重建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46岁,平均32岁。左手7例,右手13例;示指9例,环指8例,小指3例;撞击伤12例,割裂伤5例,压砸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35d,平均8.7d。采用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转移部分指深屈肌腱经末节指骨骨隧道到背侧伸肌腱止点上缘穿出,与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5-24

  • 椭圆形骨道改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动物模型的建立
    研究兔前交叉韧带止点的大体形态,建立椭圆形骨道改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动物模型。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2.5~3kg),8只用于前交叉韧带止点解剖研究,10只用于椭圆形骨道动物模型的建立。去除兔膝关节股骨内髁和前交叉韧带周围软组织,观察兔前交叉韧带股骨和胫骨止点形态,并使用游标卡尺对止点长短径进行测量。制作椭圆形骨道扩孔器(截面1.6mm×2.5mm),对1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腿行椭圆形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椭圆形骨道组,对其左腿用传统方法圆形骨道(截面直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5-03

  • 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40例
    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40例王大维1,张春雷2(1.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医院,吉林 前郭 138000;2.吉林省松原市中西结合医院骨科,吉林 松原 138000)目的:观察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结果:优3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有良好效果。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微型骨锚钉;克氏针2013年至2015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2017-04-04

  • 带线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急诊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断裂20例
    )闭合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多由于暴力伤、戳伤等造成远侧指间关节骤然屈曲使指伸肌腱附着点撕脱或断裂,表现为锤状指畸形,部分可伴有附着点的撕脱骨折和远指间关节脱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指伸肌腱止点重建方法较多,如抽出钢丝法、克氏针固定法、关节融合法等,近年来带线骨锚钉在指伸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疗效较好[1]。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20例闭合性指伸肌腱断裂患者,急诊行带线骨锚钉联合克氏针重建指伸肌腱止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4-03

  • 联用微型锚钉修复法与双道锁边缝合法治疗手部屈指肌腱止点损伤的效果探析
    治疗手部屈指肌腱止点损伤的效果探析顾 悦(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外科 江苏 常熟 215500)目的:探讨联用微型锚钉修复法与双道锁边缝合法治疗手部屈指肌腱止点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8指)手部屈指肌腱止点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对这8例患者均联用微型锚钉修复法与双道锁边缝合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和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这8例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术后随访显示其均未出现屈指肌腱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期2017-03-15

  • 老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指不同修复术后屈伸功能对比
    01)老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指不同修复术后屈伸功能对比沈 娟1吴亚芳1仲悦萍1邱 瑜1(南通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目的 探究微型锚钉修复老年伸肌腱止点处断裂与传统常规术式法对术后屈伸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老年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中42例行微型锚钉修复术为观察组,43例行传统修复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患指检查及X线结果、术后2、6、12个月患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判断患指伸屈功能的恢复情况;分析两组随访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2-28

  • 纵向钻孔缝合固定重建指伸肌腱止点临床研究
    固定重建指伸肌腱止点临床研究袁正兵 纪军 罗燕云广东东莞市桥头医院骨科 东莞 523520目的探讨纵向钻孔缝合固定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急性期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患者,在远节指骨基底部背侧钻2个纵行骨性隧道,通过该骨性隧道缝合固定指伸肌腱近断端以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术后6周开始行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未发现肌腱再断裂,远指间关节Dargan功能评分:优1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结论纵向钻孔缝合固定重建指伸肌腱止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6期2017-02-26

  • 松质骨螺钉结合抗菌素缝线应用于肌腱韧带止点重建的临床分析
    线应用于肌腱韧带止点重建的临床分析王洪彬,刘长安,康强军,王凌云,刘国辉(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一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2)目的探讨松质骨螺钉等重建肌腱韧带止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科应用松质骨螺钉结合抗菌素缝线重建肌腱韧带止点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60岁,平均(32.0±12.0)岁;训练运动伤10例,交通伤3例,摔伤1例,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60 d,平均(15.6±2.6)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2017-02-23

  • 改良微型骨锚钉结合克氏针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
    5104)伸肌腱止点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以往治疗方法很多[1-3],术后疗效不一。传统采用克氏针结合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应用最为广泛,但重建的止点不牢靠,复发率高,功能恢复不理想,有文献报道失败率为30%[4]。2012-2014年我们选择性地采用改良微型带线骨锚钉结合克氏针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疗效满意,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22指),男18例,女2例;年龄19~46岁。损伤手指:拇指5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1期2016-06-15

  • 远指间关节背侧肌腱及皮肤缺损11例治疗体会
    缺损伴伸肌腱(及止点)缺损患者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掌长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加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创口感染及骨锚植入后异物反应。1例4个月后患指下垂,二期行关节融合。手功能评定标准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1.82%。结论: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掌长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加皮瓣修复术治疗远指间关节背侧肌腱及皮肤缺损,能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微型骨锚钉;掌长肌腱移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0期2016-04-04

  • 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0)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黄春华 向龙京(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人民医院,荆门市 431800)目的 探讨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30例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其中17例利用关节镜对骨折部位利用Ethibon缝线进行固定复位治疗,13例通过后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再用空心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通过支具进行外固定,有计划地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3~12(6.32±2.44)个月,复位效果均比较满意,骨折部位

    微创医学 2016年6期2016-02-14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理念与方法
    检查ACL原有的止点位置,测量止点的长度,选择合理的骨道位置,最后介绍了该手术技术在临床运用中的评价结果。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双束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是根据ACL的解剖特征对其功能进行重建,从而进一步恢复ACL的原有大小、韧带胶原行走方式和止点位置[1]。解剖重建手术需要注重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在术前应对膝关节进行综合评估,术中要注重观察止点的位置,最后再量化膝关节解剖重构。1 ACL解剖的特征近几年,医学界的多数学者度ACL解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医疗装备 2015年16期2015-06-05

  • 缝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损伤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损伤曾强华 朱群威 何永清 阮朝阳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止点损伤在临床上常见。MCL止点损伤后对膝关节的制约作用遭到破坏,可造成膝关节内侧松弛或不稳定,如未能及时修复或修复不当,远期可继发骨性关节炎。我科采用缝线锚钉治疗膝关节MCL止点损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缝线锚钉治疗膝关节MCL止点损伤患者共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1~62(36.4±21)岁

    浙江医学 2015年11期2015-01-22

  • 不同方法重建手指屈指深肌腱止点的生物力学研究
    建手指屈指深肌腱止点的生物力学研究李占雨,刘 峰,杨 光,魏 壮*(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屈指深肌腱(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FDP)I区和II区损伤的修复均需重建FDP止点[1]。肌腱止点重建应承受术后早期功能练习所产生的负荷,为肌腱-骨的愈合提供基础。Pulvertaft’s法因断裂率低而广泛用于屈肌腱移植的近端吻合,而末节指骨肌腱止点重建的方法因效果不理想而存在争议[2]。Bunnell最早对纽扣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2期2014-05-16

  • 应用SPECT-CT指导痛性Ⅱ型副舟骨的手术治疗
    的存在,胫后肌腱止点发生了改变,其内翻足部承托足弓的功能稳定性受到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局部症状;舟骨结节内侧凸起也容易于穿鞋及负重时发生摩擦、挤压,造成局部软组织炎症而表现为肿胀、疼痛;此外,Ⅱ型副舟骨中,副舟骨与舟骨结节之间存在纤维软骨连接,负重应力状态下两个骨块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微动与剪切力,微损伤的不断累积容易造成疼痛及局部关节炎。临床上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痛性副舟骨,可采取以下三类手术治疗方法:单纯副舟骨切除术、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移位重建术(Kid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4年4期2014-04-08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软组织解剖标记
    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软组织解剖标记丁杰1,2戴文敏1,2李晨曦2贺忱2周敬滨2李方祥1,2*(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胫骨骨道定位不准会产生重建韧带与髁间窝的撞击或起不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ACL胫骨止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目的:研究膝关节ACL胫骨止点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与软组织标记后交叉韧带(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4年3期2014-04-07

  • 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临床分析
    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临床分析肖 飞 刘政光 刘 凯(吉林市中心医院手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1)目的探讨微型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中锤状指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伤锤状指畸形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型锚钉修复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平均14个月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手指关节功能和外观恢复良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3期2014-01-25

  •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因此,熟悉ACL止点大小与解剖定位非常重要。股骨止点的骨性解剖标志研究较为明确——住院医师嵴和分叉嵴[3,4];胫骨止点的解剖标志较为复杂,尚无统一定论。本文主要就胫骨止点的大小以及解剖标志相关研究做一综述。1 ACL胫骨止点解剖标志ACL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中央,其解剖标志主要分为骨性标志和软组织标志。关于胫骨止点的解剖标志,以往的研究并不完全相同。主要骨性标志有髁间隆起[5,6]、髁间窝顶[2]、“over-the-back”缘[6];主要软组织标志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年11期2013-08-15

  • 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断裂伴末节指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徐灿达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断裂伴末节指骨骨折的外科治疗岳振双,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目的:探讨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断裂伴末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9例36指手指伸肌腱止点开放性断裂伴末节指骨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及伸肌腱止点锚钉修复重建术,术后6~8周行远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2.5)个月,29例创口均一期愈合,末节指骨骨折均愈合;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年5期2013-03-09

  • 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印迹的临床研究
    制正常ACL胫骨止点形态,而且受移植物直径大小的影响,实际胫骨端隧道仅占正常止点的一部分。胫骨端止点定位存在各种变化的可能。早期医生偏向于选择偏前内侧定位,移植物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前方纤维撞击髁间窝顶,使关节伸直受限,移植物磨损,前向松弛度增加和前膝痛等[1]。后来倾向在正常ACL胫骨止点中心或偏后的位置定位,但过于偏后的止点会使移植物伸直时张力增加和撞击后交叉韧带[1]。ACL移植重建胫骨止点位置正确与否是预防移植物髁间窝撞击和后交叉韧带撞击的关键因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年2期2012-08-20

  • 可吸收锚钉止点重建伸指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600)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是手外科的常见疾病,多由外伤引起。伸指肌腱止点断裂后不仅会产生疼痛、而且会导致手指伸、屈指力失平衡,远侧指间关节伸指障碍,屈曲成畸形锤状指。若不予以恰当合适的治疗恢复伸、屈指力平衡,不但会影响手指外观,而且产生疼痛、造成功能障碍,远期手指残疾。近年来,国内有报道应用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1,2]。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Depuy Mitek M ICRO FIX QUICKANCHOR PLUS一次性锚钉 /插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6期2012-02-23

  • 后交叉韧带止点形态学测量及其重建骨道直径探讨
    ,主要反映在股骨止点的位置[2,5]。解剖上无法严格区分AL和PM,但可根据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紧张程度区分[6]。临床上若单纯重建AL,可恢复膝关节屈膝位时的后向稳定性,但不能恢复膝关节正常的运动学功能[7]。而采用双束重建技术,可最大程度地恢复PCL功能[8-10]。目前,单束和双束重建PCL的指征还不明确,骨道直径不统一,这与不同研究中骨道位置和大小不一有关。本研究在尸体标本上观察PCL股骨和胫骨止点的形态特点,从解剖学上探讨重建PCL时骨道直径的个体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2011-08-20

  • 前交叉韧带止点形态学测量及重建骨道直径探讨
    叉韧带股骨和胫骨止点形态特点,从解剖学上探讨重建前交叉韧带时骨道直径的个体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准备实验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验应用了26具新鲜冷冻的膝关节尸体标本,其中右膝10具,左膝16具。年龄从57岁到94岁不等,平均75岁。剔除关节周围和关节内所有软组织,保留完整的ACL,暴露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游离并确认ACL的胫骨止点。应用摆动锯,从股骨正中平面锯开股骨,去掉股骨内髁,暴露股骨外髁内侧面,游离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5期2011-05-12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理念与方法
    带胶原走行方向和止点位置[9]。解剖重建手术需精细操作,注意细节与设计,术前对膝关节进行综合评价,术中能清晰观察止点位置,量化膝关节解剖结构。解剖重建不仅包括双束或者单束重建,而且包括以此理论为基础的ACL重建术后的翻修与加固[6]。1 ACL解剖特点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ACL解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新理论。ACL包括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两个基本功能束,以ACL在胫骨止点的位置命名(图1)。传统理论认为,ACL的AM束在屈膝位时紧张,而PL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6期2011-05-12

  •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相关骨性标志的解剖学研究
    手术中ACL股骨止点常不留痕迹,手术可以参照的标记很少[2],而骨性标志作为客观标记对识别股骨止点更为重要,为手术中建立股骨骨道提供向导。国内关于此方面的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国内北方成人股骨和尸体膝关节标本的ACL股骨止点相关骨嵴,为国人重建ACL手术股骨止点骨道定位提供客观的解剖学参照标记。1 材料和方法1.1 5 例膝关节标本的解剖5例标本(3例福尔马林处理后的和2例新鲜冰冻的膝关节)的性别、年龄不详,但均为成年人膝关节,无明显退变及解剖异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