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650021)翼状胬肉(Pterygium)是角膜巩膜缘的结膜血管、上皮细胞等异常增殖生长,而后侵袭角膜所致,是人群中常见的眼表疾病。在角膜组织被侵袭的过程中,可引起异物感、角膜散光、视力损害、美容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严重问题[1]。该疾病的特征在于上皮细胞增殖、纤维血管生长、慢性炎症和显著的细胞外基质重塑等。翼状胬肉患病率从沙特阿拉伯地区的0.074%到中国台湾地区的53%不等[2-3],其中全世界翼状胬肉的综合患病率为12%[3],有研究表明[4]其患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3-05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研究
    42000 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主要成分为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并由其导致相应的病变。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多数发生在球结膜的鼻侧,少数发生在球结膜的颞侧。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防影响视觉质量[1-3]。传统的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就更高,本次研究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并与单

    智慧健康 2022年17期2022-08-31

  •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拮抗剂对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覃泳杰 张洪洋翼状胬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眼表疾病,常表现为鼻侧结膜和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当过度生长时会引起严重的角膜散光,甚至直接侵犯瞳孔区导致视力障碍。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但成因尚不明确,其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是术后复发率高。因此,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探索可能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对翼状胬肉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发病早期近角膜缘上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s 具有溶解角膜前弹力层的作用,致使翼状胬肉

    眼科新进展 2022年7期2022-08-08

  • 翼状胬肉相关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葛红岩0 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增殖性的结膜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鼻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当病变累及视轴时可严重影响视力及美观,是眼科诊疗中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在赤道附近地域发病率最高。目前,翼状胬肉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但若得不到恰当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至今为止,翼状胬肉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晰,但紫外线照射、病毒感染、粉尘等因素被公认为其病因。其中,紫外线辐射所导致的慢性刺激被认为是翼状胬肉纤维血管化的主要原因。Livin蛋白、胰岛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7期2022-07-12

  • 血管生成拟态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管怀进 石海红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睑裂区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侵入角膜,常影响美观,可导致干眼、角膜散光[1]、视力下降,若增生组织遮盖视轴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翼状胬肉具有许多肿瘤样特性,包括轻度发育不良、局部浸润、术后易复发、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2]等,故部分学者认为其是一种肿瘤样病变。血管生成拟态(VM)是最新发现的肿瘤微循环模式,它是由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及细胞外基质重塑形成,管腔无内皮细胞衬覆,

    眼科新进展 2022年6期2022-06-28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Ologen胶原基质植入与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婧,权元鼎0引言翼状胬肉是发生于角巩膜缘部结膜的慢性炎症增殖性眼表疾病,当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变性增殖发展至一定程度后侵袭角膜可引起散光、干眼、结膜黏连等一系列症状,翼状胬肉覆盖整个瞳孔区域便可致盲[1]。数据报道1990~2016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翼状胬肉发病率高达13.4%,且其发病率呈年龄相关趋势[2]。目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便是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术式,但术后存在巩膜剥脱、上皮囊肿等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4期2022-03-31

  • 翼状胬肉治疗新进展
    ,545005)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一种纤维血管增生性眼表疾病,可为单眼或双眼发病,表现为球结膜异常纤维血管样组织增生,逐渐向角膜方向发展,最终侵犯角膜,对角膜造成压迫和牵拉,引起角膜散光,造成患者视力损害的疾病。随着眼科显微操作技术的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的复发问题仍是关键问题,复发性翼状胬肉对视力的损害尤其严重,切除后的复发率更高。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辅以药物等治疗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现就目前的研究对翼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2021-12-02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评估
    军 裴志娟 吴项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鼻侧睑裂区血管膜样组织增生并侵犯角膜引起角膜浸润,可伴随眼痛、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1-3]。翼状胬肉还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目前,翼状胬肉相关治疗多以手术切除胬肉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4]。我院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淮南新华医院确诊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3期2021-07-09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探讨
    404300)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发红、发干、有异物感、球结膜充血肥厚等。翼状胬肉若接近瞳孔区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导致其视力下降,甚至可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1-2]。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切除翼状胬肉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3]。有研究指出,在将翼状胬肉患者的翼状胬肉切除后,对其实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3期2021-07-02

  • 增殖和凋亡因子失衡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610000)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眼表疾病,是位于眼睑裂和球结膜相连的三角形纤维血管组织。患者可出现不适感,如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等,还可因其牵拉角膜引起角膜散光,影响美观、眼球运动、视力和视觉质量[1]。目前,存在众多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学说,比如氧化损伤、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基因突变、炎症反应、细胞调控凋亡[2-6]等,但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翼状胬肉的局部侵袭性生长和高复发率是不同于良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但其又不具备异型性细胞和远处转移等恶

    当代医学 2021年1期2021-04-03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来宾)0 引言翼状胬肉为临床常见眼病,在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有变性、肥厚、增生等情况出现,逐渐发展到角膜内,呈三角形,多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眼病,有37.46%的发病率[1]。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疗效有待提升,复发率较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该病的研究文献,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加以汇总,以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理论参考。1 翼状胬肉的病因诸多研究证实翼状胬肉发生及发展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关系密切。环境中主要的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2020-12-25

  • 翼状胬肉个体化临床治疗现状及展望
    830000]翼状胬肉是由结膜变性形成的一种形似“翼状”的纤维血管增生,可穿过角膜缘至角膜表面,多见于鼻侧,偶可见于颞侧。翼状胬肉可侵入角膜上皮下及浅层基质,它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在0.3%~31%,而我国的发病率为9.84%,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翼状胬肉的治疗方式日新月异,术后复发率高仍是该疾病治疗过程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1‐2]。翼状胬肉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治疗方式的选择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眼科学报 2020年4期2020-12-16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左 532500翼状胬肉主要因各种因素导致Bowman 膜、角膜等受到损害、变性,从而引起原发增厚,导致角膜缘出现隆起,形成翼状胬肉[1]。由眼部结膜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的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该病是眼科常见疾病,可引起角膜出现散光,视力从而受到影响,严重者,眼球出现运动障碍[2]。术后复发目前是我国对该病手术治疗的棘手问题,其复发率高,一般初发翼状胬肉手术复发率低,复发性的翼状胬肉复发率高[3]。目前,对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研究机制较少。对此,对翼状

    医师在线 2020年4期2020-12-04

  •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0.13.112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可发生于单眼或者双眼。翼状胬肉是指眼部受到风沙、紫外线、灰尘等刺激后,结膜和结膜下的组织发生增生并且逐渐向角膜进展,从而形成三角形的肉样组织。因为形态酷似昆虫的翅膀,所以俗称为翼状胬肉。翼状胬肉一般没有特殊处理,但是当翼状胬肉在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眼部红痛、流泪、感染等迹象的时候,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对症处理。翼状胬肉发生发展到角膜缘内2-3mm的时候,要考虑手术治疗,否则翼状胬肉发展过大

    康颐 2020年13期2020-11-10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相关思考
    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人们了解多少呢?什么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什么又是翼状胬肉呢?治疗翼状胬肉为什么要使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呢?别担心,本文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做了相关思考,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图为翼状胬肉的阶段性表现翼状胬肉是常见并且多发的眼科疾病,患者患有翼状胬肉不但面部不美观,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的视力,因此,一旦确诊患者的眼部患有翼状胬肉,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当前临床上对翼状胬肉的研究认为患者患有翼状胬肉的原因尚不明确,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7期2020-10-14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分析
    为眼科常见病变,翼状胬肉主要与睑裂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有关[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纠正翼状胬肉对患者视力及面部美观的不良影响。翼状胬肉切除术经手术切除赘生组织,恢复正常视功能。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则利用角膜缘结膜制成移植片,利用移植片中的干细胞促进病变切缘的修复。为确定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价值,本文对98例患者疗效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

    医药前沿 2020年11期2020-07-24

  • 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563400)翼状胬肉作为眼科疾病的一种,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及时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治疗[1]。本文主要是对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探究。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74例,收治年限均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将74例翼状胬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7例。其中一组翼状胬肉患者仅通过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设定切除组。切除组中有23

    今日健康 2020年2期2020-06-08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蔡 岩0 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呈翼状增生并侵及角膜的良性纤维血管病变,其发病机制包括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免疫学说、成纤维细胞转化、角膜缘干细胞移行学说、细胞凋亡等[1]。近来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新生血管有关[2]。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通过与特异性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结合,趋化CD34+细胞增殖并诱导血管生成,从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3-23

  •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咪,孙 松0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侵袭性向心生长,伴有炎症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人眼表结膜疾病。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胬肉组织常见充血肥厚,其术后复发率高于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影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对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研究差异进行综述,为翼状胬肉的复发机制研究提供有益资料。1临床指标1.1外观与形态翼状胬肉由头部、颈部、体部组成,头部可侵及角膜上皮下及浅层基质。Soliman等[1]应用OCT观察发现,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3-03

  • 血管抑素对翼状胬肉细胞增殖及MMP- 9、TIMP- 1、VEGF 水平的影响
    金伟平 林鸣国翼状胬肉是最常见的眼结膜病变,其特点为睑裂部球结膜血管组织增生并向角膜浸入,其突出的病理特征为变性,具有比较高的复发率,当胬肉组织不断增长时,可产生刺激症状,影响患者面容,甚至引起视力下降[1]。不断侵袭和纤维血管组织增殖是翼状胬肉形成的基础,角膜缘屏障和细胞间基质屏障的破坏可能是翼状胬肉进展的主要原因[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基质金属蛋白家族主要成员,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

    浙江医学 2019年22期2019-12-04

  • 翼状胬肉与睑裂斑组织病理结构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含IQ模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表达的对比研究
    州510260)翼状胬肉主要表现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呈三角形增生并侵犯角膜[1],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影响视力。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2],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睑裂斑是位于睑裂区鼻侧或颞侧的结膜的良性的病变,呈黄色,轻微隆起[3],一般无不适,通常不予处理,部分人因影响美观或反复出现眼红、眼痒等炎症症状而手术切除。与翼状胬肉相比,睑裂斑的范围一般仅局限于结膜,通常不会侵犯角膜。目前国内外关于睑裂斑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可由睑裂斑演

    实用医学杂志 2019年9期2019-05-24

  • Caspase—3在不同分期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在不同临床分期的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bision法检测20例静止期翼状胬肉、20例活动期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上皮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为低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可能和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有关。关键词:Caspase-3;翼状胬肉;临床分期;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

    医学信息 2018年3期2018-03-29

  • 瘦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意义
    生长因子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意义曹端荣,龚静青,金 玲,王乙婷(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1)目的 研究瘦素(L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翼状胬肉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3例。收集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进行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VEGF、Lp、瘦素受体(LpR)染色,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2018-01-02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分析
    848000)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分析果海尔妮萨·努日(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目的:探讨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翼状胬肉患者(共5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将这48例患者平均分为联合组(24例患者,28只患眼)和比较组(24例患者,28只患眼)。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结膜瓣转移术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期2017-12-09

  •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
    563500)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彭 凌(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500)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的疗效。方法 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三个组别,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MCC术治疗,C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2017-06-28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任 旋 谭 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黄 海 杨秋艳 杨 甜 任 旋 谭 成目的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不同移植术式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翼状胬肉患者, 随机分为移植术A、B组, 每组80例。移植术A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移植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情况和翼状胬肉治疗效果、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2017-04-27

  • 膝关节翼状韧带与后交叉韧带上止点关系的解剖研究
    节伤病重点实验室翼状韧带在膝关节是一个常见结构,有时也称为粘膜韧带。它从髁间窝顶发出,向前止于髌下脂肪垫区,向后通过前后交叉韧带之间,与后纵隔连接[1]。目前关于翼状韧带的解剖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对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的解剖,探讨膝关节翼状韧带的形态分型及其与后交叉韧带上止点之间的解剖关系。1 材料与方法解剖新鲜冷冻成人膝关节13个(左膝6个,右膝7个)。所有膝关节标本在生前无损伤史,无破坏内部结构的手术史,标本均有完整的关节囊及关节内结构(各包括股骨下段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2017-01-08

  • 复发性翼状胬肉中VEGF表达情况的临床研究
    郑兰育复发性翼状胬肉中VEGF表达情况的临床研究郑兰育①目的:探讨VEGF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和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无锡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翼状胬肉患者胬肉病理组织共4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30例,复发性翼状胬肉10例,另选取正常球结膜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正常球结膜、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组织学形态,比较三种组织形态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30期2016-12-10

  • 翼状胬肉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
    王李松,蒋正轩翼状胬肉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李盈龙,马 应,王李松,蒋正轩目的 比较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新生血管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探讨3者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标本38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标本47例和斜视患者球结膜标本3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翼状胬肉和32例正常人球结膜中MMP-9、TIMP-1及VEGF的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2016-11-25

  • 两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疗效对比
    00)两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疗效对比孙 媛(咸阳市三原县医院,陕西咸阳 713800)目的:比较在基层医院开展两种翼状胬肉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移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完成时间为20.5 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0.5 min,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11-19

  • 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蔡岩,冀垒兵,李鹏,赵旭东,王炜,高晓唯•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120 patients (120 eyes) diagnosed with primary pterygium were collected in NO.474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from January 2

    国际眼科杂志 2016年7期2016-11-04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键词】发病机制:翼状胬肉中图分类号:R777.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6.029翼状胬肉是眼睑裂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并向瞳孔方向发展,侵犯角膜的病变,因其形状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其标本中可见大量的纤维及血管,分布有交错的结缔组织,主要含有弹性纤维,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周边有各种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浆细胞等的浸润。在翼状胬肉侵犯的角膜

    右江医学 2015年6期2016-03-0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效分析
    键词】发病机制:翼状胬肉中图分类号:R777.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6.029翼状胬肉是眼睑裂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并向瞳孔方向发展,侵犯角膜的病变,因其形状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其标本中可见大量的纤维及血管,分布有交错的结缔组织,主要含有弹性纤维,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周边有各种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浆细胞等的浸润。在翼状胬肉侵犯的角膜

    右江医学 2015年6期2016-03-01

  •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47000)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分析韦付林 谭福金(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目的 探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翼状胬肉患者血管充盈和水肿消退的改善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充盈和水肿消退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1期2015-10-28

  •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233000)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张芹 杨开华 朱光(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翼状胬肉是一种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并且侵犯角膜的眼表疾病,是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而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因是环境因素,眼部长期受到阳光、风沙、花粉等过度刺激,以及营养缺乏、遗传因素、泪液分泌不足、解剖因素等各种诱因使角膜缘上皮屏障被破坏,继而结膜变性增生而发生本病。翼状胬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2015-03-24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键词】发病机制:翼状胬肉中图分类号:R777.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6.029翼状胬肉是眼睑裂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并向瞳孔方向发展,侵犯角膜的病变,因其形状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其标本中可见大量的纤维及血管,分布有交错的结缔组织,主要含有弹性纤维,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周边有各种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浆细胞等的浸润。在翼状胬肉侵犯的角膜

    右江医学 2015年6期2015-03-01

  • 翼状胬肉治疗进展
    张丹娜 杨桂芳翼状胬肉是眼科最常见的眼表疾病,表现为结膜下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侵及角膜,一般发生在鼻侧,颞侧较为少见。翼状胬肉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在早期可破坏眼表结构、影响泪膜稳定性等因素造成干眼[1],并且随着其不断增长压迫眼球引起散光,严重者遮盖瞳孔,从而不同程度引起视力下降[2]。以往的研究将翼状胬肉归纳为结膜变性和增生性疾病[3]。近年来随着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在翼状胬肉中异常表达的发现,并且翼状胬肉对角膜的侵润,发育的轻度营养不良,以及术后复发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7期2015-02-01

  • 翼状胬肉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4例分析
    姚向阳 王腾飞翼状胬肉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4例分析屈伸平 南中义 姚向阳 王腾飞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撕除法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翼状胬肉撕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 64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时间12个月。角膜光滑, 恢复快, 异物感、不适感轻微, 66眼痊愈, 3眼复发。无睑球粘连, 感染,巩膜溶解等并发症。结论 翼状胬肉撕除法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0期2015-02-01

  • 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翼状胬肉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收的90例翼状胬肉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接受了一年的跟踪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高,复发率比较低。结论 临床中翼状胬肉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效果突出,复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期2015-01-31

  •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研究
    尹成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研究尹成建目的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 观察手术效果。方法200例翼状胬肉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第一组28例, 第二组56例, 第三组116例, 分别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应用 MCC 术以及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 观察三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第一组治愈16例, 复发12例;第二组治愈48例, 复发8例;第三组治愈114例,复发2例。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2015-01-24

  • 翼状胬肉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
    ·综述·翼状胬肉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沈满意沈光林马晓萍An Upd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terygium and Tear Film StabilitySHENManyiSHENGuanglinMAXiaoping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Zhong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主要表现为睑裂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5期2015-01-21

  • 翼状胬肉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214105)翼状胬肉属于变性性结膜病,表现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变性并向角膜缘内侵入。它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外观,当其生长延伸达角膜瞳孔区可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盖瞳孔区而引起视力的下降。近年来干眼症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它可表现为泪膜稳定性的下降。有研究显示翼状胬肉与干眼症之间存在正相关[1],翼状胬肉患者有干眼症的概率较其他人群高,提示翼状胬肉患者的泪膜功能可能异常。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泪膜破裂时间,以了解不同期翼状胬肉发生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11-21

  • 细胞生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芝细胞生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关系研究新进展范少君 陈元芝翼状胬肉;细胞;生长因子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也是一种慢性增生性结膜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增殖密切相关。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本文就细胞生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相关性予以综述。[眼科新进展,2014,34(5):494-496,500]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关于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虽然已有大量报道,出现

    眼科新进展 2014年5期2014-07-25

  • 抗新生血管生成药(贝伐单抗)治疗翼状胬肉的研究现状
    516001)翼状胬肉是鼻侧球结膜肥厚增生呈翼状侵入角膜的常见病变。其表面血管水平走形,顶端指向角膜,分为头、体、尾部。早期未侵入角膜,刺激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可侵入角膜,造成角膜不规则散光、视物模糊,甚至遮盖瞳孔中央区引起视力下降,最终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该病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常见于热带及风沙弥漫的地区。之前治疗翼状胬肉所采取的方法多为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病。根据新近研究结果,现从新靶点的基础上治疗翼状胬肉。1 抗新生血管生成药

    医学综述 2014年1期2014-03-06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054000)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顾秋艳(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翼状胬肉;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并侵犯角膜,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33.01%[1]。手术切除仍是目前翼状胬肉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复发率为30.0%~88.9%[2],这一直是医生和患者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以往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某些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正常细胞凋亡程序的破坏以及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0期2014-03-04

  • 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陈彦群 朱艳媚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与紫外线过强照射有关,其他的诱因,与风沙、异物这些东西的刺激有关。翼状胬肉的发病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和性别差异。低纬度、紫外线照射强的地方,发病率高,高纬度、紫外线照射弱的区域,发病率低,且男性的发病高于女性。翼状胬肉发病率在我们国家一般大概是5%左右。另外,气候干燥、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可能是翼状胬肉的诱发因素。虽然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明确,但众多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3年1期2013-11-01

  • 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0)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胡颖娟(吉林省柳河县医院眼科,吉林 柳河 135300)目的 研究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2009 年 12 月至 2012 年 6 月期间所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由 50 例翼状胬肉患者组成,其运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由 50 例翼状胬肉患者组成,其运用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即在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之后,在患者的翼状胬肉周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2013-06-23

  • 翼状胬肉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652500)翼状胬肉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观察郭春平(云南省澄江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云南 玉溪 652500)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 2010 年 2 月至2012 年 2 月收治的单纯翼状胬肉患者 60 例(66 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 A 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 B 组单纯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A 组与 B 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2013-06-23

  • 合并干眼症的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情况研究
    523000)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及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诊断明确,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明确。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其手术方式多种,但术后复发仍难以避免,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9%~88%,干眼症是以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眼表损害的一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1]。干眼症是发病率最高的眼表疾病之一,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在已经普遍认识到炎性反应在干眼症的发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干眼症的治疗还是

    吉林医学 2013年8期2013-04-16

  • 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淑芬 饶小英传统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法多主张在前弹力层下的浅基质层切除,但该手术方法无法对手术区进行覆盖,手术效果不理想[1]。本文则主要在传统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切除方案的改进:即将翼状胬肉周围的一窄条状的角膜上皮刮除,使前弹力层暴露,作为参照面,沿暴露的前弹力层切除角膜区的翼状胬肉[2]。现将切除方案下的手术过程及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眼科共收治74例(8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其中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2013-01-24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466000)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观察岳金良(周口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南 周口 466000)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PE-c-LSCT)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E-c-LSCT用来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整个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实行。本文患者72例(72眼),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植片存活和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植片全部在位存活,治愈70例(70眼),治愈率为7.2%,2例(2眼)复发,复发率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2013-01-23

  • 翼状胬肉组织VEGF、PCNA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张静辉 陈剑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有一定关系[1]。大量研究工作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病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及VEGF、PCNA两者的相关性研究,探讨翼状胬肉与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为翼状胬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取自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患者,单眼翼状胬肉,病变部位均位于鼻侧,其中进行期患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5期2012-08-15

  • 广东省大亚湾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军 伍岚 张建军翼状胬肉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为眼科的一种常见的结膜疾病,是由于结膜组织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组织异常增生造成。常有眼部充血,影响患者的外观,当翼状胬肉头部侵及瞳孔区时,会引起视力下降[1]。赤道附近和低纬度地区及沿海渔民,由于日照强烈,患病率较高。为了调查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及相关资料,我们于2008年3月至11月对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地区沿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1期2012-08-15

  • 复发型翼状胬肉IL-6与TNF-α的表达研究
    0002)复发型翼状胬肉IL-6与TNF-α的表达研究程 钰1,2,高 伟2,朱海峰2(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002)目的探讨复发型翼状胬肉中IL-6与TNF-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原发型和20例复发型患者翼状胬肉组织的体外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与TNF-α的含量(24小时培养)。结果复发型翼状胬肉组织培养上清中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5-25

  • 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李立虎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有多种治疗方法,比如腐蚀、药物、冷冻、烧灼、超声波、激光等,但临床疗效都不理想。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最常用方法仍然以手术为主。但是,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缺点是容易复发[1]。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14~84岁,平均年龄为56.3岁。将100

    当代医学 2011年33期2011-05-31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应用78例临床观察
    210048)翼状胬肉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可高达24%~89%。其原因与手术创伤加快了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关。因而,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翼状胬肉手术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治疗78例,经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复发2例2.6%,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78眼,其中原发75眼,复发3眼,男性38眼,女性40眼。年龄42~68岁,多为户外劳动

    中外医疗 2010年32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