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

  • 糟的华丽转身
    味。赵珩在《老饕漫笔》中写道 :“糟与醉的区别在于有‘火气与无‘火气。醉是炝出来的,急功暴利,所以原物的鲜香得以保留,这种火气更使被醉之物生辉。糟,是用时间慢慢浸润出来的,需要一些功夫,火气全消,所以味道醇厚。”本是酒中“无用之才”的酒糟,却让众多平凡之物焕发出别样光彩,成为醇厚与清淡并存、淡泊与深沉并济的糟货。有着 172 年历史的老字号“邵万生”这两年将“萬物皆可糟”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将传统的香糟卤、醉泥螺等糟醉制品进行品质提升,精益求精,另

    食品与生活 2023年7期2023-09-11

  • 癸卯四月漫笔(组诗)
    张学礼癸卯四月漫笔兔到神州春涌动,群游踏翠意新通。浩波和露绵绵雾,雨冷残霾扫帚崇。柳绿散香垂色艳,蜂鸣蝶舞百花融。才堪佳貌千山醉,知识提肩首绩功。清明无题遐吟云盖松杉寻鹤迹,客游溪水觅仙鸿。踏花远去南山绿,垂钓归来北岸翁。苑树梨楂开似雪,滿坡枫叶艳姿通。落英万点埃尘里,丝柳千条霾雨中。杏林觅迹野芳名杏林觅迹风流韵,少俊颓唐忧外情。东楚事艰光景浅,金莲魂断艳门坑。倾城三笑百花馥,伯虎秋香痴与耕。骚赋诗歌词咏诵,历朝感慨野芳名。雨来清泪洒哀家蕾含白玉美无瑕,漫

    当代作家 2023年5期2023-07-10

  • 清代王原祁“气势论”探析
    在他的著作《雨窗漫笔》和绘画题跋中。他上承谢赫“六法”、郭熙“山水观”和董其昌“南北宗论”;下启后世“正脉”绘画思想。具体而言,王原祁认为山水画应该讲求“气势”,要通过经营位置和笔墨设色等形式方面,在画面中呈现出“龙脉”和“开合”的态势,要“意在笔先”“理气趣”相结合,从而最终传达出画面整体的美学效果。一、“龙脉为体”和“开合为用”的气势表现王原祁对谢赫“六法”做了更加具体的说明,将经营位置和笔墨设色落实到龙脉的呈现和气势的营造上,所以,本文选取“气势”这

    参花(上) 2022年10期2022-12-31

  • 西湖漫笔(节选)
    的游记散文《西湖漫笔》。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琤 (cōng chē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22年2期2022-02-14

  • 鲁迅杂文在当代美国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 ——以《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
    文英文选集《灯下漫笔》(Jottingsunder Lamplight)。该英文选集由美国波莫纳学院的庄爱玲教授(Eileen J.Cheng)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邓腾克教授(Kirk A.Denton)担任主编,汇聚了14位英语世界知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和翻译家,包括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寇志明教授(Jon Eugene von Kowalli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胡志德教授(Theodore Huters)、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胡缨教授(Hu

    文化与传播 2021年3期2021-12-07

  • 绿的想象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
    读链接”中《西湖漫笔》片段,交流感受。试将《西湖漫笔》片段改编成诗歌。1.交流感受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明确:相同之处是都写出了“绿”的丰富和范围的广,都体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是一篇是诗歌,一篇是散文。《西湖漫笔》描绘的景象比较写实,而《绿》是以虚写实,更多的是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2.改编诗歌《西湖漫笔》(节选):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21年3期2021-11-23

  • 绿的想象
    链接” 中《西湖漫笔》片段,交流感受。试将《西湖漫 笔》片段改编成诗歌。1. 交流感受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 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 怎样的感受呢?明确:相同之处是都写出了 “绿”的丰富 和范围的广,都体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不 同之处是一篇是诗歌,一篇是散文。《西湖漫笔》 描绘的景象比较写实,而《绿》是以虚写实,更 多的是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2. 改编诗歌《西湖漫笔》(节选):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 丝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21年3期2021-08-06

  • 评刘朝飞《志怪于常:山海经博物漫笔
    于常:山海经博物漫笔》一书,也是名物写作的成果之一,其作者刘朝飞正是标准的寻文取证人。2015年以后,他一边校勘《山海经笺疏》,一边梳理《山海经》内的各类物事,锱铢积累地写成了《志怪于常:山海经博物漫笔》(以下简称《漫笔》),皇皇十万余言。在刘朝飞看来,“博物”之学与“名物”之学是略有区别的。名物之学是儒家明诏大号提倡的,博物之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一些“怪力乱神”来呈现的,而这恰巧是《论语》里的那个孔子所不语的。比如齐桓公,在《管子》中遇见了登山神“俞儿”,

    新阅读 2021年2期2021-03-02

  • 开慧“辞典”
    公读《季羡林人生漫笔》(以下简称《人生漫笔》),掩书而思,脑海中浮现四个大字:开慧“辞典”。这部书对人生所能遇到的事业、情感、学术、命运、读书、研究等诸方面的重大问题,都能给予深刻的启迪,称其为开慧“辞典”,当之无愧。季老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半个多世纪在燕园从事教学、研究和写作,成就辉煌。他因国学和“佛教梵语”的研究享誉海内外。《人生漫笔》是季老在望九之年出版的一本近30万字的随笔集,书中分为“忆君遥在潇湘月”“岁时无历叶知秋”“逝水流年真情在”“晚霞秋色话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2020-09-10

  • 感受绿的层次感
    (選自宗璞《西湖漫笔》)同学们,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绿。艾青笔下的《绿》和宗璞《西湖漫笔》的灵隐之绿,其描写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来一起对比阅读,感受其中神奇的绿。两位作者都通过自然的景,融入自己的情,写出了对绿的感受。艾青的《绿》中有风、雨、水、阳光,宗璞的灵隐之绿中有树、青苔,这些都是自然之景,并融入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艾青笔下的《绿》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景比喻成我们熟悉的墨水瓶倒翻,来极言眼前之景被绿色所浸染,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到处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0年8期2020-05-08

  • 三立躬行 独树一帜
    付梓的新著《悠闲漫笔》写点什么,我是既觉得高兴欣喜,又实感诚惶诚恐。俊忠先生既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老兄长,亦可谓良师益友。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宁武任县委书记,他从晋中左权县委书记提任为忻州市纪检委书记,不仅成为我的上级,而且也是地委直接联系宁武县的领导,我们的交往从那时开始,二十多载,历久弥新,直到现在已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交往。有句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结识俊忠先生,是人生之缘,是吾之幸运!我并非攀高结贵,附庸风雅,亦无官场和世俗的概念,更多的是性之

    黄河 2019年4期2019-11-14

  • 在“涌动的潮流”中“为生命而为”
    久,《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③:涌动的潮流》和《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④:为生命而为》陆续出版。两部选集共收录陶老2012年以来的教育漫笔107篇。这些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无论对我们品读陶老个人的教育思想,还是反思这一时期复杂而生动的教育改革历程,都弥足珍贵。两部选集都贯串着陶老对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的高度关注。作者以其独有的教育敏感与教育慧眼,洞察时代关切,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以及基础教育多领域、多方面的改革走向作了精准的概括。但与一些学者所

    中小学管理 2019年9期2019-11-08

  • 我早就习惯没人写信的生活(组诗)
    过的所有裤子灯下漫笔我总是喜欢在白天写作——这是很多年前养成的习惯我总是在清晨在黎明到来之后不久开始一天的工作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喜欢在白天写作我总是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体会着工作的艰难一边等待着窗外的乌的呜叫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我总是等到夜深人静当所有的星星都退隐到遥远的天边,独自一人将所有在白天写下的文字在灯下,反复推敲直到乌的呜叫再次传来从窗外,或者遥远的天边旧信据说,在今天再也不会有人写信了有很多年我再也没有收到过信我也不再给别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19年3期2019-10-21

  • 我早就习惯没人写信的生活(组诗)
    过的所有裤子灯下漫笔我总是喜欢在白天写作——这是很多年前养成的习惯我总是在清晨在黎明到来之后不久开始一天的工作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喜欢在白天写作我总是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体会着工作的艰难一边等待着窗外的鸟的鸣叫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我总是等到夜深人静当所有的星星都退隐到遥远的天边,独自一人将所有在白天写下的文字在灯下,反复推敲直到鸟的鸣叫再次传来从窗外,或者遥远的天边旧 信据说,在今天再也不会有人写信了有很多年我再也没有收到过信我也不再给

    星火 2019年3期2019-07-17

  • 自制“神仙粥”可疗伤风感冒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三》:“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湿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以及头痛、骨痛、发热、恶寒等症。”制作方法为:糯米50克,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米醋50毫升(1~2汤匙)。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生姜片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搅匀起锅。将其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似汗非汗。如无糯米,也可用粳米或是其他黏性较强的米;可用香菜代替葱白。此粥专治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6期2018-08-01

  • 西江月
    之事。词的上阕,漫笔写来,是长焦远景;词的下阕,也是漫笔写来,则是聚焦近影。“竟日蒲团打坐”,一个画面,有老僧味儿;“有时藜杖闲行”,又一个画面,有老农味儿;“呼童开酒荐杯羹”,再来一个画面,有酒徒味儿;“欲睡携书就枕”,还是一个画面,有书徒味儿。四个画面,组成了一幅很生动的生活场景。奇的是,这些画面一一闪现于脑海时,我忽然想到了谪居惠州时的苏东坡。李曾伯虽亦为宋人,却系南渡后名臣,显然与东坡有着百年之遥的光阴。他才气了得,诗词文赋无有不通、无有不精。于词

    月读 2018年7期2018-07-07

  • “神仙粥”治风寒感冒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三》曰:“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濕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头痛、骨痛、发热、恶寒等症。”后被诸多医家转载,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有记载。方法:糯米50克,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米醋50毫升(1~2汤匙)。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生姜片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似汗非汗。如无糯米,也可用粳米或其他黏性较强的米,也可用香菜代替葱白。另有一类胃肠功能不好的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8年2期2018-04-11

  • 自制“神仙粥”可疗伤风感冒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三》:“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湿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以及头痛、骨痛、发热、恶寒等症。”制作方法为:糯米50克,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米醋50毫升(1~2汤匙)。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蔥白、生姜片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搅匀起锅。将其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似汗非汗。如无糯米,也可用粳米或是其他黏性较强的米;可用香菜代替葱白。此粥专治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4期2018-04-11

  • 黑白漫笔(四首)
    周占林黑当它在你的眼眸里漫延成大片深沉的平原你是否若我在黑土地的幽香里一醉不醒?這片黑重得让我的诗无法承载而它的重也远远超越了沉甸甸的谷穗和玉米这个冬季我用一个个小小的词语轻轻叩击近一步接近东北的深处贴近这片黑贴近这一块土地的神秘白不抵达北国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白如此洁净,如此温暖阳光漫步,风儿游弋我听到春的歌声在白的原野响起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认识了黑白两色在这不是故乡的故乡我与白相遇就像找到婴儿的初始让梦的花朵火焰般盛开冰透明得让我不得不闭上双眼在想象

    诗林 2018年1期2018-01-22

  • 主持人语
    先生用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名言来佐证他所说的文化自信。他认为鲁迅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坐在圆的桃花心木的食品桌前,川流不息地献上山珍海味,在淡淡的中国情调的电灯罩下,谈论着中国的古董和字画,享用中国的文明给他安排的一切,所以沉痛地写下这篇文章。而对于他所引用的鲁迅那段振聋发聩的名言“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席的厨房”,这位老先生的解读是,鲁迅如此激愤,乃激愤于中国当时国力的衰弱,中国的物质文明

    新文学评论 2017年4期2017-11-13

  • 画中有话 ——读赵青云新书《廉镜漫笔
    赵青云新书《廉镜漫笔》●汪金友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用漫画解读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书,书名为《廉镜漫笔》,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市杂文家兼漫画家赵青云。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一文一画,亦文亦画,寓教于乐,妙趣横生。如出版说明所言,“旨在以画促学,以画促思,以画促行”。8月26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这本新书的首发式。在场的出版专家和漫画专家,都对本书的创意和创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很多漫画,都让人忍俊不禁。先说“本性难移”。画的是一个官员,已经进了监狱,还

    杂文月刊 2017年19期2017-11-11

  • 赵珩《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吃喝隐藏的文化底蕴
    先生已经把《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的几种版本找全,整齐地摆放在书桌。我们惊喜地看到,日本也翻译出版了《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是赵珩先生谈饮食文化的一部力作,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物,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赵先生对精致文化的一份眷念。他将生活情趣、人生沧桑巧妙地纳入“吃”中,赋予“吃”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深沉隽永、耐人寻味,是文人谈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品。“吃喝”在赵珩的笔下

    餐饮世界 2017年9期2017-10-19

  • 临池漫笔
    □ 赵占东临池漫笔□ 赵占东笔墨贯穿于整个写意画的创作,它既是笔墨本身,同时也是创作过程,它以独特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中国画的笔墨极富抒情性,因为画家也是诗人,他们往往以躁动的毛笔抒写对于美的感悟和栽定,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美学、文学和书法的内涵。画家用中国画特有的点线编织着自然的韵律。这时,画家也许并不在意笔墨,一切都在随形随意而生发,笔墨在生宣上沉淀、渗湮、变化。这里有浓淡相参、相破,有随心所欲地泼洒、恣意地纵情和逸笔爽写,直抒胸臆。既有精心慎密的雕琢

    北广人物 2017年38期2017-10-09

  • 我们因何而出发 ——读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漫笔
    境以南太阳以西》漫笔文︳谭俊霖傍晚踱步在这南国的一江湘水旁,驻足,观望西边如醉的云彩中若隐若现的残阳,好似透过村上春树的笔下,看见夕阳下的初(《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男主角)。夕阳的余晖渗过枝叶,碎裂在静谧的街角。巷子里忽然传来“咯咯”空灵的童声,年少的初,着一袭白色衬衫,牵着身旁蹒跚前行的岛本,空明的眼眸里闪烁着青涩的依恋。我看见两个纯真的少年,缓缓走向巷子尽头。霎时,脑海里响起纳特·金·科尔熟悉的旋律:“Pretend you're happy when

    湖南教育 2017年18期2017-03-08

  • 东坡的明月
    人。所以,你孤灯漫笔时再无一人红袖添香的怅然,会自然而然地倾注于笔尖,绘成平平仄仄的诗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下这些话语的你,是不是也望着天边的残月?它残缺得令人心碎。囿于碧落黄泉,你对妻子的那份深情,终只化为心口的朱砂痣,窗前的白月光。疏桐之上,缺月高悬。亮而寒的光,细而长的影,在地上摔成一摊碎片,竟是如此的凄然。为何你的人生偏就要如月亮,盈之甚少,缺何其多。寂静的院子里,只有你一个人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仰望高天,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8期2016-05-14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奖理由: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欧肯的哲学思想着重精神价值,认为使人成为人的是精神人格,人凭精神获得升华,精神的本质在于从生命环境和冲动中获得解放,获得自由。 他的主要著作有:《近代思想的主潮》 《精神生活在人类意识和行为中的统一》 《大思想家的人生观》 《为精神生活的内容而战》 《宗教之真理》 《一个新人生观的基本路线》 《人

    同学少年 2016年8期2016-04-24

  • “喜”于知,“阅”于行 ——成都图书馆阅读推广导刊《喜阅》读后
    书缘”“赏读”“漫笔”“我们”五个栏目。2011年11月1日出版第1期创刊号封面在白色纸张上泼墨山水画,是天高湖阔,青山隐隐之景,封底为成都图书馆阳刻朱砂色印章,并于左下角刊载出版信息。封二是介绍成都图书馆的文章,本期是“您身边的成都图书馆”,衬页的卷首语先用读者来稿,后由《喜阅》编辑撰写,本期“让心灵飞翔”由《喜阅》主编、成都图书馆馆长胡建强执笔,评价《喜阅》“刊物虽小,小中存精;文章虽微,微言大义”。目录有“观澜”“书缘”“赏读”“漫笔”“拾贝”“我们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2期2016-04-12

  • 春夜漫笔(外一首)
    郝志远漫步河边暖风徐徐路灯斜射在浑浊的水面除了浮光掠影一无所获自以为光芒万丈其实脚下却是一片漆黑水面上的光很灿烂却难掩虚幻脚下的石板被成千上万双不同尺码的脚踩过表面已经磨得光滑尽管不见光亮保持着真实的暗淡却显示出分明的纹理默默地指引着一个个生疏的面孔记录着每一双新的脚印和煦的春风已经在大地流淌却依然听不到熟悉的蝉鸣他们过于恐惧那曾经的严寒以致听不见春的呼唤倒是郊野的犬时而发出警觉的呐喊即使没有回应也要让忠诚的警报打破夜空的寂静穹顶之下 万类共处光与热是共有

    山西文学 2015年5期2015-07-09

  • 休闲中见人文
    视觉盛宴。《端午漫笔》形象地描绘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熏艾草、涂雄黄、配香囊、回娘家等多姿多彩的传统民间习俗。儿时的记忆,怀旧的情结,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积淀,使得这一组民俗画富有浓厚的人文内涵。徐进将画笔系乾坤,他的民俗漫画充分体现出休闲味道,但没有清闲成分,不是过往烟云。尺幅中丰富多彩,方寸间饱含情趣。作为漫画家,徐进非常注重漫画的民族化探索。他的民俗漫画,将中国传统绘画和地方民俗密切结合,兼收并蓄,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组画《端午漫笔》正是以这种

    前线 2014年6期2014-06-16

  • 孙犁的“书衣文”与时下流行的“微书话”
    里。并起了“书林漫笔”的题目。那时,有朋友即说“微小说”盛行,我的“书林漫笔”堪称“微书话”。自二〇〇〇年开始,我的“书林漫笔”微书话系列,陆续在《新泰日报》发表。二〇〇三年,我受聘主持《泰山周刊》的编务,便在《泰山周刊》开设了“泰山书院”栏目,并在这个栏目连载起“书林漫笔”系列。在天涯社区开设了我自己的读书博客“秋缘斋”后,“书林漫笔”系列陆续上传到博客,电子传媒的辐射力也比纸质传媒要大得多。美国《侨报》、北京《新京报》、内蒙古《文苑》、湖北《读者俱乐部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2013-04-10

  • “第三样时代”到来了吗?
    然一体,在《灯下漫笔》这篇作品中,便可领略一二。作品题为“漫笔”,也果然是从一些浅显平常的生活现象入手,十分平易近人。钞票的流通,突显了现银不好携带的特点,但由于某些政治上的因素,钞票又开始贬值。作者不得不以六七折将中交票兑换成现银,并把它当成“性命的斤两”。这种近于随笔式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时代背景。为何如此起笔呢?这当然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引入本题的契机,一个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本质的契机。“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杂文思维,原亦不易做到。钞票折价兑成现银之

    杂文选刊 2010年6期2010-05-14

  • 影人漫像大本营
    栏目主持老藤外域漫笔无需语言、无需文字,您从东洋艺术家手下看到“黑暗王子”尼古拉斯·凯奇那天使与魔鬼合二为一的眼光了吗?漫像苑葛存壮陈强(安徽)绘漫画擂台赛漫画擂台赛今日开张,首届漫葛优漫赛规则:① 以漫主葛优为题材、画风不限,只求神似。② 赛事截稿日期:2000年11月1日(以邮戳为准)。③ 作者请写明详细通联方式。④ 参赛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⑤ 一经采用,即付稿酬,获胜者本刊将重点推介。⑥ 来稿请寄西安市文艺北路24号省电影公司《电影画刊》编辑部

    电影画刊 2000年10期2000-06-05

  • 爱读老同志的随笔
    闻记者》的“一月漫笔”专栏上,陆续拜读到申城的离退休老报人撰写的文章,如去年八月号上,萧丁的《道德的导向》,今年二月号上,苏应奎的《媒体,请自重》,五月号上,何满子的《聊记旧事代感慨》,七月号上,栾保俊的《从韩国姑娘的“保守”想到的》,八月号上,冯英子的《勤快和廉洁》等。这些随笔,都是从事了几十年新闻工作的老报人,在离岗后读书看报观赏影视后,针对目前新闻界的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有感而发,因此一针见血,贴近现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

    新闻记者 2000年10期2000-02-16

  • 考试漫笔
    郭劲桐一摞摞厚厚的书挡住了一张张稚气未脱而又少年老成的脸,瘦瘦的火柴杆再也支不住千斤闸门般的眼睑,随着呼噜声传出的还是千篇一律的A、B、C……明天考试。自习课上玩心不死的学生捧着书本作认真状,心里却在“悼念”着远去的音乐课。老师微笑颔首走过,曰:“很好,很好!”却视而不见眼前的一群眼睛发直、目光呆滞,也不见学生们的书许久没有翻过一页。考场上,平素笨重的身躯忽然变得如弹簧般灵活。尽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功夫还算精通,却仍无济于事。跟着感觉走的时候,也只能埋怨地

    中国青年 1995年4期1995-08-22

  • “军台”与“军营”
    一种即兴式的读诗漫笔,信手拈来,其中引证部分由于没有认真核对原作,出现过许多讹错。清代就已有不少人指出。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提到的也很有几条。现在再举一例:《随园诗话补遗》卷六第三八则引薛能《咏蜀柳》诗:“高出军台远映桥,贼兵曾砍火曾烧,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这首诗并不难理解,只是“军台”这个词到底指的什么,是否古代调兵遣将的“点将台”一类建筑物?而《随园诗话》中不只一处指到军台,且似乎是一种流放人犯的场所。查《辞源》“军台”词下:“清代西

    读书 1988年1期1988-07-15

  • “不画士人”?
    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点校本卷二“郑所南”条(86—87页)引王达善撰《郑所南先生传》,谈及宋末太学生郑所南善画兰,宋亡于元以后:贵要者求其兰,尤靳弗与,番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弗计。然亦不画士人,询之,则曰:“一片中国地,为夷狄所得(旁注“一云士为番人夺去”),吾忍画耶!”按:郑所南(思肖)为富有民族气节的宋代遗民,宋亡后,坐必南向,画兰必露根,不画土,借以抗议蒙元统治,寄托故国之思。这里把“土”字误校为“士”字,并把“人询之”的“人”误属上读,有误。

    读书 1984年5期1984-07-15

  • 李诩其人
    二年版《戒庵老人漫笔》一书《点校说明》及《学林漫录》第四集《戒庵漫笔杂谭》一文有关李诩的介绍说:“李诩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江阴县(今江苏属县)人。由于史书无李诩的传记,他的生平事迹,我们了解得还不详细。据本书的有关序跋,可知他生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一五○五年),……著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记、心学摘要等,以上各书均亡佚,流传下来的只有这部戒庵漫笔。”据明海虞陆化撰《明故太学戒庵李公墓志铭》(见《江阴县续志》卷二十三《石刻记·李氏宗祠丛刻》)载:“公讳诩,

    读书 1984年1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