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带

  • 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的不同植物群落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物覆被区的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明确四季滩涂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交错带下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因子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科学认识海滨湿地植物群落生境的生态过程及其动态演变打下基础,也为海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1 材料与方法1.1 土样来源及预处理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32°43′53″~32°52′57.16″N,120°53′58.38″~121°3′13.06″E)具有高泥淤泥质海滩,由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9期2023-10-28

  • 不同生态类型区对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影响——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刘 欢1,雷秋良1*,杜新忠1,安妙颖1,刘晓彤2,邱卫文3,武淑霞1,刘宏斌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2;3.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新西兰 基督城 7608)为探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不同生态类型区人类活动对净氮输入的影响,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模型(NANI),以北方农牧交错带7省、23地级

    中国环境科学 2023年10期2023-10-26

  • 农牧交错带与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就是这样一个地理单元。农牧交错带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生态地带,通常是指耕地农业和草地牧业的过渡地带,这里是对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由地理学家赵松乔先生于1953年首次提出并进行系统论述,随后这一概念被学术界接受。在半个多世纪对这一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后,学者们发现北方农牧交错带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它既是在东亚季风系统下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耦合的产物,又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

    社会观察 2023年5期2023-09-01

  •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牲畜放牧到农业发展的过渡地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带[13]。但由于人们过度放牧、开垦耕地等活动,造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林地退化、土壤沙化、风沙天气骤增等生态恶化问题[14—15]。为了应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可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政府大力投资生态恢复项目,开展了以退耕还林(草)工程为主的生态修复工作[16],退耕还林(草)工程被认为是预防和处理区域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7]。因此,探究退耕还林(草)人为生态修复工程对北

    生态学报 2023年15期2023-08-24

  • 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入与农牧民收入差距 ——基于63 县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引言北方农牧交错带大多处于贫困落后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不仅阻碍当地经济发展,还降低了农牧民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牧民收入得到提高,2019 年我国半牧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106.73 元,而全国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6 765.99 元,比半牧区高38.48%,由此得出农牧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特殊区域以及贫困落后地区的典型,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制约当

    生产力研究 2022年7期2022-08-09

  • 基于人地关系视角的鄱阳湖水陆交错带范围划分
    性。其中,水陆交错带是过渡性地理空间的典型代表,是湖河流域中高质量发展和治理的关键地带[6],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7]、生态环境[8]和景观变化[9]等方面。例如,李青山等[10—11]对漓江水陆交错带多种植物根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特殊空间对植物生境的影响;汪朝辉等[8]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景观格局的变化,评估了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政策措施的积极成效。然而,鲜有学者从“自然-社会-经济”综合角度来研究这一特

    生态学报 2022年12期2022-08-03

  • 冠层温度和降水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环境承载力较低[13-14]。自然与人为的综合作用更进一步造成当地荒漠化、土壤侵蚀以及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5-16]。周一敏等[17]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发现未来气候变化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将更加脆弱。此外,相关研究还发现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产力的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何勇等[18]发现北方农牧交错带GPP有显著的年际变化规律,较差的水热匹配程度是

    草地学报 2022年6期2022-07-08

  • 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物群落特征
    呈现明显的水陆交错带,出现多种湿地类型并存的现象,植被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17]。应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分析和聚类分析能检测湿地植被的变化因素[18-20]。因此,本研究利用UAV 遥感技术结合定点分析,观测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被盖度、湿地类型、群落高度、高程、优势种数及伴生种数6 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植物群落特征聚类分析,以期了解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植被演替规律,并为开发优质湿地型牧草资源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洞庭湖水

    草业科学 2022年6期2022-06-29

  • 气候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背景下甘肃农牧交错带不同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研究较少,还有待深入。甘肃农牧交错带气候多变、土质结构疏松,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历史数据开展了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牧交错带不同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农牧交错带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和数据来源甘肃农牧交错带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4期2022-05-23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区,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且具有不同于单一农区和牧区的独特经济形态,一直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耕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物质资料,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兼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维护等重要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与生态安全始终是与国家自立、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耕地资源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影

    干旱区地理(汉文版) 2022年1期2022-01-24

  • 甘肃农牧交错带1971—2019年降水量变化研究
    3]。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最为脆弱和生态环境最为严酷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半农、半牧生态过渡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4-6]。一方面,北方农牧交错带抗干扰能力弱,生态系统很容易发生演变;另一方面,其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应灵敏,但维持自然稳定的可塑性较小[7]。有学者研究发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导致农牧交错带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8],而且自然降水是该区域农牧业生产供水的主要来源,降水量变化对该区域的农牧业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9]

    草地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09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交错带约束布局优化
    地,需要对城市交错带进行优化布局[5]。叶菁等[6]提出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交错带布局优化方法,该方法在市域范围内通过状态空间法评价土地承载力,采用三维魔方方法建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关联模型,根据关联模型分析城市交错带布局特点,实现城市交错带的布局优化,该方法没有分析交错带空间结构,导致总体精度低、Kappa系数低。许小亮等[7]提出基于CLUE-S模型的城市交错带布局优化方法,该方法在不同情境下采用非线性优化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结构,通过Logi

    计算机仿真 2021年3期2021-11-17

  • 湘潭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衡。湘潭市城乡交错带,作为乡村向城市的过渡地带,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人地矛盾突出,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区。文章主要以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湘潭市城乡交错带1988 年和2018 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情况,并就其对生态服务价值(ESV)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数据支持。1 研究区概述湘潭市城乡交错带,位于东经112°48′~113°01′,北纬27°44′~27°58′,区域呈环状,主要以湘莲大道、芙蓉大道、东二环路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6期2021-08-09

  • 川滇农牧交错带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突变分析
    7].川滇农牧交错带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98°08′-104°58′,北纬26°28′-34°19′,包括川西36个县和滇西北7个县[8],除少数县的部分地区外,43个县大部分属于青藏高原. 川滇农牧交错带地形复杂,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要地貌类型,包括3个地貌单元:松潘高原、四川西部高原和横断山脉(图1). 南部的横断山脉表现为南北向高山与纵谷交错分布[9],大多数河流由北向南流动. 横断山脉阻挡了东西向的东亚季风,为南北向的南亚季风提供了通道[10].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7-19

  • 灌溉因素订正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
    订正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高惠君1,2, 刘金铜1**(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2;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典型生态脆弱带, 对其科学合理的界定对基于资源利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最基本条件是水分条件, 但是前人的界定均以降水作为水分条件, 均没考虑灌溉对农牧交错带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在传统界定方法的基础上, 增加了灌溉条件订正, 以订正后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4期2021-04-14

  • 生态交错带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估研究进展
    )1 前言生态交错带是生态实体(如生态系统、群落等)之间在特定尺度下的过渡地带,由于它是相邻生态系统物种分布的限界,因此在生态上表现出脆弱性和敏感性[1-3].在生态交错带中,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可以通过植被的特征、结构和功能综合表征,因此植被成为生态交错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4].研究生态交错带的特征和更替规律,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推动生态学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 生态交错带概述2.1 生态交错带历史回顾生态交错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3

  • 蒙东农牧交错带矛盾问题初探
    10051农牧交错带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同时也是两种生产方式的交叉地带。大部分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或内蒙古自治区与相邻省区的交界区域,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一直以来活动在农牧交错带以北的地区,随着农牧交错带的不断北移,这一区域的民族分布、经济文化类型同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环境与人文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蒙东农牧交错带地区农业人口占比是自治区总农业人口百分之五十,耕地面

    商品与质量 2020年37期2020-11-27

  • 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部形成了明显的交错带,宽度达100—150 m,且有逐年变宽的趋势[15]。Ewanchuk和Bertenes[16]的研究表明,湿地植被之间的相互扩展不仅可影响不同植被的生态特征和养分吸收利用状况,而且还可能显著改变湿地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进而影响到湿地系统的稳定性。何涛等[13]和王华等[15]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区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是双向过程,不同植被在空间相互扩展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生态竞争策略。当前,关于闽江口湿地土壤中不同活性磷组分赋存的

    生态学报 2020年21期2020-11-24

  • 气候与人口:历史学视域下“农牧交错带”研究基本线索考察及反思
    过渡带就是农牧交错带。我国农牧交错带可分为北方与西南两大区域(以下若不做特定地域标识,本文所述“农牧交错带”均指“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史上的农牧交错带不单单是一条地理过渡带,更是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民族碰撞与交融的核心区,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样式在地域组合上的迁移。从更深层意义上讲,更隐含着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与操纵[1]。农牧交错带的出现既是地理环境自身演变的结果,也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当代科学研究指出,农牧交错带形成于地质时代第四纪早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0-13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资源问题荟萃分析
    脆弱区以及生态交错带的影响最为深远[1-2].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中国北方种植业文明与畜牧业文明的生态交错带,近几十年发生了深刻的水热条件演变,并给本地区的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影响[3].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沿“东北—西南”方向横贯中国北方(图1),是阻挡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南侵华北以及东北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4、5],是海河、滦河、辽河和锡林郭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还是首都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6].此外,该地区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滞后并导致大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4-30

  • 我国启动两大畜牧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及我国主要农牧交错带和“粮改饲”示范区的两大草畜技术示范项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 项目,日前在北京启动。据“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周振明副教授介绍,该项目将在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和宁夏等7个主要省、区农牧交错带和青海省内农牧交错区建设20个牛羊牧繁农育生产模式示范基地,集成示范牛羊牧繁农育重大关键技术4套,总结归纳成功的牧繁农育经营模式5种,示

    农村百事通 2019年17期2019-10-08

  • 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群落(P.australis-C.malaccensis,记为P-C)(图1)。采用土壤柱状采样器在上述典型样地内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样深度为60 cm(每10 cm一层),每个研究样地采集3个柱状样作为重复,共54个样品。图1 研究区域及研究样地示意图Fig.1 Sketch of the study region and sampling sites1.3 样品处理与测定1.4 指标计算土壤总无机硫储量Ls可采用下式计算:式中,LS

    生态学报 2019年13期2019-08-20

  • 城乡交错带规划管理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缘区,也称城乡交错带(图1)。过去的城乡规划往往基于城乡二分法,即只关注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管理,从而忽视城乡交错带。城乡交错带在空间上连接城乡,在性质上却又区别于农村和城市,它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地域实体。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城乡交错带作为规划管理的一部分。[1]本文将城乡交错带作为独立的空间系统,通过分析我国城乡交错带存在问题,总结国外城乡交错带规划管理经验,以便更好地规划这一新的地域实体,为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一、城乡交

    城市观察 2019年3期2019-07-02

  • 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三维重建系统设计
    现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有效的设计方式。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三维重建系统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采集园林景观格局的二维图像,根据两幅二维图像特征点得到对象的三维坐标点,构建三维点云模型;基于视口转换矩阵和屏幕坐标转换值世界坐标系中,采用三角网生长算法构建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Delaunay三角网格模型,经外观渲染与纹理映射后,完成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格局三维重建。系统测试表明,重建的三维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

    现代电子技术 2019年24期2019-04-28

  • 农牧交错带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80)1 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农牧交错带,指的是农业与牧业生态系统的边缘交汇区域,农业、牧业在其中交错分布。常说的农牧交错带,主要指北方农牧交错带[1]。学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水资源或综合考量等方式给予其不同的定义,但在区域划分上大致相同,即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中南延伸至西南部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北部和甘肃东北部等地区[2]。农牧交错带的界限会随着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出现波动[3],因此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复杂多变。值得注意的是,农

    乡村科技 2019年4期2019-02-21

  • 山西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首获立法支持
    促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通过立法优化区域农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加快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設。在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合理确定粮经饲比例,扩大优质饲草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等;在生态保护上,提出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定了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加强畜禽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禁止在交错带内经营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等;在产业发展上,提出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京津冀“菜篮子”和农

    山西农经 2019年23期2019-02-06

  • 漓江水陆交错带截污效果评价
    00083水陆交错带又称为河岸带、滨岸带或者消落带,是指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面区,也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的重要地带。作为保护水源的最后一道防线,水陆交错带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以及生物效应减缓径流、拦截漂浮物、过滤泥沙、吸收悬浮物颗粒,减弱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毒性,达到减少污染和保护水质的效果[1]。最早对水陆交错带植被截污效果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Wilson等[2]发现水陆交错带草本植物具有拦截径流泥沙的

    生态学报 2018年21期2018-12-19

  • 2005-2014年南方农牧交错带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
    1000)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条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带,也是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1]。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2]。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域内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在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交错分布[3]。既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区[4],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对周边区域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

    水土保持研究 2018年6期2018-10-29

  •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的变迁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
    文娇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的变迁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石晓丽1,3,史文娇2,4※(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 050024;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3.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石家庄 050024; 4.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不断变迁。定量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20期2018-10-19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寄生蜂种类及发生规律
    ,即农田-沙漠交错带生态系统[3],在交错带内,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及土壤,使该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通常高于其接壤地带[4,5]。新疆作为我国的产棉大区,位于沙漠边缘的棉田众多,交错带作为沙漠与农田生态系统的中转地带[6],为昆虫的转移提供场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交错带的研究必不可少。在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一类珍贵的天敌资源昆虫—寄生蜂,其可对害虫的控制起到一定作用[7]。寄生蜂主要为寄生性昆虫,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鞘

    新疆农业科学 2018年5期2018-07-30

  • 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植物-土壤系统硫含量变化特征
    短叶茳芏群落的交错带(P. Australis-C. Malaccensis); C:短叶茳芏(C. Malaccensis)2015年7月,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在闽江入海口鳝鱼滩湿地的西北部,选择纯芦苇群落(P.australis,记为P)、纯短叶茳芏群落(C.malaccensis,记为C)以及两种植物空间扩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错带群落(P.australis-C.malaccensis,记为PC;P′C和PC′分别表示交错带中的芦苇和短叶茳芏)为研究对象,

    生态学报 2018年5期2018-04-19

  • 再谈“胡焕庸线”及农牧交错带
    目前,关于农牧交错带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投入不胜枚举,但是对农牧交错带的空间分布和面积大小等问题仍然没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再谈“胡焕庸线”及农牧交错带,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的重视,推进“胡焕庸线”学术研究,为实现国家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更多的参考。1 “胡焕庸线”的特点及其发展21世纪初,陈全功等[9]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发现,“胡焕庸线”表面上讲的是国土东南与西北的人口比,实际上是国土的农区(主要分布在线东南)与牧区(主要分

    草业科学 2018年3期2018-03-21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沙漠-农田交错带瓢虫的发生规律
    ]。沙漠和农田交错带(下简称交错带)作为沙漠与农田的过渡区域不同于其相邻的生境[4],交错带生态环境优于干旱贫瘠的沙漠,同时作为自然生境又异于农田及田边杂草,受到人为干扰较少[5]。通常认为交错带通常具有高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特有种、大量的外来种、频繁的物质流动、敏感的时空动态性、结构的异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6]。交错带是重要的生态枢纽,尤其是作为不同生境动物转移和生存的中转场所,其生态功能非常重要[7]。瓢虫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捕食性昆虫[8-10],其捕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14

  • 中国农牧交错带30年响应气候变异趋势分析
    00)我国农牧交错带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该地带具有较强的过渡性和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活动方式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而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破坏。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脆弱特征[1]。因此,开展中国农牧交错带响应全球变化影响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管理交错带,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从土地利用[2-3]、边界判定与变化[4-8]、生态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4期2018-01-12

  • 减量规划模式下城乡交错带绿地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
    规划模式下城乡交错带绿地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金云峰 万 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文章介绍城乡交错带的概念和多重作用,探讨当前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简述国外城乡交错带绿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可借鉴的优点分别为 “发展阶段成熟、功能演化多元”“划定特定区域、方法弹性综合”和 “法规体系健全、政策指引前瞻”;文章纵观现阶段我国城乡交错带绿地规划与建设现状,分析出“规划管理精度较低”“可依制度准则针对性不强”和 “缺乏综合的评估和考量”的现存问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6期2018-01-02

  •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乡交错带空间边界界定研究
    引力模型的城乡交错带空间边界界定研究张利利,佘济云,李 锐,陈冬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以海口市为研究区域,利用海口市2012年landsat数据以及海口市2012年统计年鉴,应用引力模型,选择人口密度、农业用地比重、建设用地比重、景观多样性4个指标构建城乡交错带边界界定的指标体系,基于公里网格展开分析,界定城乡交错带的边界。研究结果表明:(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腹地,引力值逐渐减少,引力值二次变化率存在断点。(2)海口市城乡交错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12-29

  • 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及其氮素截留效果研究进展
    婴摘 要:水陆交错带是指陆地和水域之间物质传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换的过渡带,本文概述了水陆交错带的主要功能,其中主要包括截留污染物、固岸护坡、削减洪峰、生物廊道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及休闲娱乐等社会功能。水陆交错带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后一道屏障,关于水陆交错带对氮素的截留、转化、吸收过程可以总结归纳物理途径和生物化学途径,影响氮素的截留效果主要因素可概括为土壤特性、水文特性、植被类型及水陆交错带宽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水陆交错带的设计和管理等研究趋势。关

    珠江水运 2017年17期2017-10-10

  • 深化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
    首深化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北方农牧交错区是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分布,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的区域,更是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区。但由于人口和资源压力,过度垦殖、超载放牧,我国农牧交错带存在着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成为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2016年年底,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推动该区域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打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系列组合拳中“关键一拳”。为快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部办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6期2017-09-01

  • 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群落多样性分析 ——以宁夏四儿滩湿地为例
    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群落多样性分析 ——以宁夏四儿滩湿地为例苏香玲1,王振锡2,3(1.新疆林业规划院,乌鲁木齐830049;2.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乌鲁木齐830052;3.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52)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

    林业资源管理 2017年1期2017-04-10

  • 建设资源循环的生态农牧区
    产业。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旱作农业或雨养农业的主要分布区,牧草植被有着广阔的生态适应性,同时在多年生牧草覆盖下土壤不易侵蚀,对季节性干旱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带要以发展高效草产业、高效低耗饲料业和草食畜牧业为核心,恢复和保护受损草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赢局面。二是加大对生态农牧区利益补偿。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保护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人民周刊 2017年1期2017-03-22

  • 宁夏盐池南海子湿地交错带判定及植被稳定性分析
    盐池南海子湿地交错带判定及植被稳定性分析李海涛1,刘小丹2,张克斌1,苗 静1,西拉杰·马默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院,北京100083; 2.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为研究半干旱区盐碱湿地生态交错带及其植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于2016年7月通过样方(1 m×1 m)调查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南海子湿地进行了野外植被调查。首先通过游动分割窗技术将研究区定量划分为湿生带、交错带和旱生带3个不同生活环境地带(以下简称生

    草业科学 2016年12期2017-01-11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柽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研究
    为保护农田沙漠交错带柽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及观察计数法,调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漠及农田交错带柽柳上,植食性节肢动物及天敌昆虫的群落多样性及发生情况。【结果】交错带生境柽柳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沙漠生境,沙漠生境柽柳节肢动物个体数大于交错带生境;沙漠生境柽柳植食性节肢动物数量远大于交错带生境(约为3.26倍),沙漠生境最主要的植食性昆虫为粉蚧(98%),交错带生境为粉蚧(36%)、盲蝽(53%)、蜡蝉(6%);交错带柽柳天

    新疆农业科学 2016年9期2016-12-24

  • “NDCCU”思维程序在“地理空间临界点”教学中的应用
    带、雪线、城乡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市场区边界等。这些地理空间临界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教学中使用NDCCU思维程序分析空间临界点,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空间临界点;雪线;农牧交错带;地理教学;NDCCU思维程序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是教学难点,而NDCCU思维程序则可以把此问题化难为易,其对于学习地理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的空间临界点是学生认识,但不会应用的地理知识点,特别是一些不同类型,但又

    地理教学 2016年13期2016-08-05

  • 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判定及植物群落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判定及植物群落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李海涛1,刘小丹2,张克斌1†,西拉杰·马默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2.河北环境工程学院,066102,河北秦皇岛)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及影响其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宁夏哈巴湖荒漠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四儿滩湿地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获得植被与环境数据:首先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交错带定量判定,将其分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并计算沿不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年6期2016-02-09

  • 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草牧业文化探究
    0)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草牧业文化探究贺婷婷,贺一辰,李 飞(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畜牧局,朔州 037200)文章以农牧交错带的草牧业文化为研究对象,选择雁门关草牧业演变的独特视角,对雁门关过渡带农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发展现状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通过雁门关草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文化传承,着重考证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对草牧业发展、演变的影响,为农牧交替区草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草牧业 交替区 文化 雁门关雁门关农牧交错带[1]以我国晋西北长城上的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4期2016-02-07

  • 苜蓿-荒漠草地交错带步甲昆虫多样性
    0021)生态交错带是两个群落相连接的应力区,在这个应力区中,相邻两个群落的主要物种达到了它们的分布界限,是两个相对均匀的相邻群落相互过渡的突发转换区域,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孙儒泳,1992),交错带生境趋于异质复杂化,加之边缘效应作用,导致群落交错带内生物多样性变化(Harris,1988)。森林-草地交错带的地表昆虫一直是生态研究和保护的重点(Davies and Margules,1998;Molnár et al.,2001;于晓东等,2006;Yu

    环境昆虫学报 2015年3期2015-12-03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0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049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又称为农牧过渡带,农牧脆弱区。在自然条件下,该区域以东南是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势相对平坦,生态环境条件较优;而以西、以北分布着中国主要的高原和山地,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因此,这一地带也是中国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的过渡带和安全屏障带[1-3]。由于受“重农轻牧”政策导向和长期形成的独特“农业文化”影响以及“重生产轻生态”的实践观,农牧交错带区域各子系统出现大面积的农田和草地退化现象;退化草地和农田已经被证明是京

    中国环境监测 2014年5期2014-10-12

  • 1990—2010年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
    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代希波,高守杰,郭光毅,李朋泽,王新生(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以我国北方传统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以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表征地表植被覆盖度,对土地利用数据和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数据两大类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1990—2010年该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的相互转化,但占优势的仍是草地、耕地和林地,土地利用和景观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研究期间,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8-28

  •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范围判定研究
    0022)农牧交错带又被称之为“生态脆弱带”[1]、“生态危急带”和“生态环境敏感带”等[2]。它包含的地域范围很广,是农牧业交汇过渡的地带,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分界地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大、农牧交错特征明显、生态破坏也较严重。同时,也是保护我国华北平原,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带,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一、农牧交错带定义1953年,赵松乔[3]从经济地理专业的角度首次提出“农牧过渡地带”这一概念,他明确指出当时的察北、察盟和锡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8-22

  •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界线及其变迁*
    0875)农牧交错带是中国传统农业区与畜牧业区相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其土地利用方式有农有牧、时农时牧,也称为农牧过渡带、农牧交错区、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1]。我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较为广泛,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半干旱过渡带、西北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等均具有农牧交错带的特征。其中,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面积最大、空间跨度最长、农牧交错特征最为典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东部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处于亚洲季风的尾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界线多次进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3期2014-06-04

  • 半干旱地区湿地-干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在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的判定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极点排序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其在湿地-干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也并不常见。因此,笔者利用极点排序法,对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干旱草原交错带边界进行判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湿地-干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1 研究区概况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地理坐标为E106°30'~107°41'、N37°04'~38°10'。盐池县北与毛乌素沙地相连,南靠黄土高原,在地理位置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年3期2014-05-12

  • 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交错带判定及变化分析
    0083)生态交错带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及其生态环境出现不连续的区间,通常比两侧的区间范围要狭窄,广泛存在于生态区域[1]、生物群区[2-3]、群落[4]等各级别尺度水平中。生态交错带的变化是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响应,对其位置和宽度的判定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的尺度水平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较为成熟的方法有基于相异系数的群落结构分析法[5]、环境梯度上的β多样性分析法[6]、分类排序法[7]等,其中,游动分割窗技术是一种基于相异系数的群落结构分析法,从20世

    水土保持通报 2014年3期2014-01-26

  • 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研究进展
    义,森林/沼泽交错带是指森林与沼泽的交错区域,是森林向沼泽,沼泽向森林的一个过渡,在交错带生物资源的管理经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交错带上群落的生产力和环境梯度的相关性规律[1]。1 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研究进展生态学分支学科之一—森林界面生态学,其中包括森林过渡带的研究[2]。1905年,Clements把生态交错带的概念引入到生态学中[3]。十九世纪末牛文元等认为,生态环境脆弱带[4],即过渡带[5]是指处于生态系统中的界面及从界面向外伸展的“过度带”的空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10期2013-08-15

  • 基于动态指标的城乡交错带边界界定方法研究
    )1 引言城乡交错带是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相互渗透,具有特定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景观特征的地域,也是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1]。科学的城乡交错带范围界定是加强这一特殊地域土地资源管理、解决用地问题的前提。20世纪早期,国外就城乡交错带范围的界定开展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如1947年R·E·迪肯森(Dikinson)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将城市地域结构区由核心到外围分为中央地带、城乡边缘中间地带和城市外缘地带或郊区地带,开创了城市边缘区(即所谓中

    中国土地科学 2012年9期2012-11-22

  • 华北农牧交错带外来植物入侵特征分析
    00)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地域类型,既具有农区又具有牧区的特点,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1]。该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等问题最集中、最明显的地区,在我国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2,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3大环境难题之一[4]。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成功,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影响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变入侵地的生态性质和

    草原与草坪 2012年1期2012-05-13

  • 新疆于田县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展开,对绿洲-交错带-荒漠这种典型的非均匀下垫面系统,仅孤立地分析绿洲、交错带或是荒漠的特征是远远不够的。于田县内不仅有典型的干旱区绿洲,还有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绿洲-荒漠交错带以及大面积的荒漠[8-9],这3个下垫面上的小气候分析是研究干旱区不同下垫面相互作用的基础[10]。本文利用HOBO小气候观测仪对新疆于田县绿洲、绿洲-荒漠交错带以及荒漠的小气候因子进行了定点、连续观测,以探讨3个不同性质下垫面的小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防治沙漠化、维持绿洲的稳定性、保

    水土保持研究 2010年1期2010-05-07

  • 土地利用科学中的“城乡交错带”概念辨析
    科学中的“城乡交错带”概念辨析余强毅1,2,陈佑启1,2,许新国1,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研究目的:辨析现有文献中“城乡交错带”的有关概念,为其在土地利用科学中统一用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文献中相关“城乡交错带”的概念众多;(2)不同概念的内涵各不相同。研究结论:(1)“城乡交错带”的不同提法,需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分别

    中国土地科学 2010年8期201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