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

  • 种“致富”菜的三个要点
    合作社只种了大叶蓬蒿、广东菜心、青米苋三种菜。“做农业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换方向’的意识,做精才能做强。”合作社负责人王印解释说。王印在2017年之前,主要从事农产品流通行业,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他发现卖菜还得和种菜结合在一起。“消费趋势是市场需要品质可靠的蔬菜。如果只卖菜不种菜,那是‘无根之木’,难以掌控农产品的品质”。所以,他成立了合作社和建设了生产基地。种菜不是随便选品种,而是要有所取舍。王印以大叶蓬蒿为例,解释道:“上海有很多绿叶菜来

    农村百事通 2023年11期2023-11-22

  • 茼蒿是个“养肝菜”
    茼蒿,又称蓬蒿、菊花菜等,北宋时已作为蔬菜广泛食用。诗人陆游不仅喜食茼蒿,还自己动手栽种、采摘,其《初归杂咏》中云:“小园五亩翦蓬蒿,便觉人迹间可逃。”茼蒿味道鮮美,得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青色入肝,故多食用青绿色蔬菜对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有良效,其中茼蒿的效力尤为卓著,《滇南本草》谓之能“行肝气,治偏坠气疼,利小便”,因此茼蒿又有“天然养肝菜”的美誉,肝郁气滞的人可适当吃些茼蒿。此外,《本草纲目》中还说茼蒿可“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常食茼蒿对患有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7期2022-05-30

  • 鹏程万里
    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选自《庄子·逍遥游》注释: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冥:通“溟”,海。③奚:哪里。古文大意:有一种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那样高大,那展开的双翅像挂在天边的云彩。大鹏鸟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去往南方的大海。池沼里的小雀鸟讥笑鹏说:“它打算飞到哪里去呢?我们随时跳跃飞腾,飞不过几丈高,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大鹏(费那么大

    阅读(中年级) 2022年2期2022-03-11

  • 托物言志 高洁如菊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一首咏物诗。题为“菊”,诗人通篇未用一个菊字,却句句不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在托物言志,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诗人认为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作为首句,这一句起得并不突兀,诗人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把菊同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39期2020-12-15

  • 蓬蒿籽多酚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对食用油脂抗氧化活性研究
    425199)蓬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菊科蓬蒿属,为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1]。蓬蒿在我国已经有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南、北方人都比较喜爱食用的一种蔬菜[2]。现代研究表明,蓬蒿具有抗肿瘤、止咳祛痰、植物化感作用、杀虫、护肝、抗氧化和杀菌等多种生物活性[3]。蓬蒿籽质地坚硬,多数情况下被当作废弃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4]。多酚在植物的果实、根、叶以及皮中大量存在,不但能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酶活性以及螯合金属离子来抑制油

    中国油脂 2020年9期2020-09-16

  • “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反思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自己的意志表达了淋漓尽致。对比诗仙,人生已步向西山的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蓬蒿人。虽然早年就喜欢文字,立志写出一点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来,可是时至今日,仔细打量自己的那些“作品”,简直有无地自容之感,差不多都在吟风弄月、沾花惹草。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油菜花,草长莺飞啦,姹紫嫣红啦,翻来覆去都是这些;夏天自然是不厌其烦地在荷花里找感觉,好像不写荷花,就对不起夏天;秋天,效法古人,做望天怜叶无故感伤之叹;至于冬天,即便没有下雪,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5期2020-07-14

  • 小大之辩
    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还是“我”,我在此,他何必在彼?更可笑的是,甚至把自己在蓬蒿之间的飞翔当作飞翔的极致。再看《秋水》篇中的河伯。秋水时至之时,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还是斤斤于一“己”之在。与斥鴳相似,它也以为天下的境界都在它的河里。问题是,一只鸟在飞翔,但飞翔不在一只鸟那里;蓬蒿之间是空间,但空间不在蓬蒿之间;河里是水,但水不在一条河里;天地之间有井,但天地不在一口井里。蜩啊学鸠啊斥鴳啊河伯啊,

    幸福·悦读 2020年4期2020-05-19

  • 塞下曲四首·其二
    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注释①平沙:广漠的沙原。②黯黯:同“暗暗”,昏暗模糊的样子。③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④咸:都。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士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阅读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景,分别点明了诗人活动的地域和季节特点,也有明显的叙事意味。B.“风似刀”这一比喻,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46期2020-01-28

  • 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 根据以下线索,选出正确的选项()(1)他是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2)他的诗歌直接延续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同时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3)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时之最。A. 骆宾王B. 卢照邻C. 王 勃      D. 杨 炯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苏轼的《游山西村》。()②“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的“叟”指老年男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11期2019-12-27

  • 庄子要逍遥,没忘树与草
    实,也是可以的。蓬蒿并称,但绝非一种植物,实为飞蓬与蒿草也。蓬:古称飞蓬,多年生菊科植物,叶似柳叶,籽上着毛若柳絮盘结,遇风飘散。飞蓬类植物还有春飞蓬,一年蓬等,这里当专指小飞蓬。蒿:是一大类艾草的总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与首章的“食野之苹”、末章的“食野之芩”,鹿之所食,异名而同一物也。飞蓬与蒿草,都微不足道,加到一起,泛指杂草、荒草。瓠:与匏同属葫芦科。匏顶端细小,底端肥大,俗称葫芦,或于腰部略作收缩,乃为丫丫葫芦。樗:臭椿。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9年12期2019-12-23

  • 庄子要逍遥,没忘树与草
    实,也是可以的。蓬蒿并称,但绝非一种植物,实为飞蓬与蒿草也。蓬:古称飞蓬,多年生菊科植物,叶似柳叶,籽上着毛若柳絮盘结,遇风飘散。飞蓬类植物还有春飞蓬,一年蓬等,这里当专指小飞蓬。蒿:是一大类艾草的总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与首章的“食野之苹”、末章的“食野之芩”,鹿之所食,异名而同一物也。飞蓬与蒿草,都微不足道,加到一起,泛指杂草、荒草。瓠:与匏同属葫芦科。匏顶端细小,底端肥大,俗称葫芦,或于腰部略作收缩,乃为丫丫葫芦。樗:臭椿。

    思维与智慧 2019年23期2019-12-13

  • 万千繁花,自有芳华
    。走出大门,剑指蓬蒿,抱歉,吾,不是蓬蒿人。诗词,豪情万丈,千古流芳。垂柳鸣蝉,桃红柳绿。诗词,风光永恒。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春风拂面之美;小荷才楼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夏日静谧之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秋风萧瑟之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是寒冬料峭之美。月光下,听一曲东坡的明月,看见相识燕归来,徘徊于香径。云破月来,无奈,约在黄昏后的友人却不见,两眼沾满泪水,问繁花,花无言。今宵饮下的鲁酒不可让我醉,谁又能理解凄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09-10

  • 蓬蒿人·科学家
    珍视、乐道作为“蓬蒿人”在大自然中自由成长的童年、少年时期。“研究‘地学,我会一直走下去”1955年秋,遵义永乐镇泥螺坝,刘丛强出在一个贫苦的赤脚医生家。12岁前,他都不知道“穿鞋”是什么滋味。小学起,刘丛强清晨背上书包的同时,亦就兼顾放牛背柴打猪草。“我两个兄弟都长得比我高,可能就是那时我天天挑柴被压矮的吧!”刘先生笑谑。虽家事繁重,刘丛强的学习也一直遥遥领先。他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全校第一名。“那时候在农村读书,老师也教导我们长大要当

    大众科学 2019年4期2019-06-11

  • 李白为什么不能当官?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他这个德性,就当不了官。”李白写诗,确实是个奇才。随便拿出几句,就让人心悦诚服。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每一句,都是传世佳作。而李白最大的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当官。在他看来,当官与写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会写诗的人,也一定能够当官;诗写得好的人,也一定能当个好官。所以他一直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块当官的料。

    杂文月刊 2019年2期2019-06-11

  • 李白为什么不能当官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他这个德性,就当不了官。”李白写诗,确实是个奇才。随便拿出几句,就让人心悦诚服。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每一句,都是传世佳作。而李白最大的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当官。在他看来,当官与写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会写诗的人,也一定能够当官;诗写得好的人,也一定能当个好官。所以他一直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块当官的料。

    清风 2019年1期2019-04-20

  • 南陵别儿童入京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读诗时间: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本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丰收的景象,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铺垫。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3期2019-03-18

  • 小剧场“守门人”的生死博弈
    龙世纪的爱情》在蓬蒿剧场连演3场,为长达半年的第九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以下简称南锣戏剧节)画上了句号。据售票处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南锣戏剧节上座率基本保持在九成。而蓬蒿剧场老板、南锣戏剧节连续9届的承办者和出资人王翔却难掩焦虑。作为蓬蒿剧场“守门人”,王翔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不断以各种方式呼吁“支持蓬蒿、保住蓬蒿”。这座京城著名小剧场,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博弈?从“死刑”到“死缓”“如果说3年前蓬蒿判了死刑,那现在就是死缓。”64岁的王翔坐在《瞭望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3期2019-02-28

  • 《楚辞》中的植物/蓬
    《左传》的“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以及《庄子》的“斥翱翔蓬蒿之间”,所言之蓬也不是特定植物。蓬在春季发芽,夏季开黄白相间的头状花,枝叶凌乱,地上部较粗壮,根部却不甚发达,即所谓的“末大于本”。秋冬之际,地上部逐渐枯萎,北风起时常被连根拔起,在地上滚动,所以被称为“飞蓬”或“转蓬”。《诗经·卫风》之“首如飞蓬”及曹植《杂诗》之“转蓬离本根”,所指即飞蓬这种特定植物。【植物小档案】学名:Erigeron acer L.科别:菊科多年生草本,茎有棱,密生粗毛,

    读者·校园版 2018年17期2018-08-14

  • 没有一朵雪莲开在温室
    鹏所见的世界,与蓬蒿之间的燕雀必然是不同的。因为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鹏眼中的世界一定广阔辽远,它知道宇宙的无垠,知道自身之渺小,因此不起狂妄之心。而燕雀却醉心于蓬蒿之间,穷尽一生也不知天究竟有多高。为何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圣哲都锲而不舍地追寻更高的高度呢?因为居高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着“文以载道”精神的陈寅恪,纵使“流落岭南做哑羊”,纵使双目失明,依旧辛苦经营,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他站在遠高于我们的高度上,看淡了世间的喜怒哀乐、人生的起起伏伏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12期2018-05-30

  • 点亮心烛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我们又有何理由在这充满生机的社会中因为一时的黑暗笼罩而自怨自艾止步不前呢?拥有自信,能让自身的智慧的灵光得以闪亮,创造出许多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奇迹。小仲马在自己艰难的创作中并没有困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信心和才能去闯出了一番天地。巴鲁玛面临唾手可得的成功放弃了,选择了一条与大相径庭的充满挑战的道路勇敢的走下去,是心烛点亮了她的锦绣人生;也是心烛使她骄傲地面对人生。拥有自信,就会拥有成功,它们是并存的。别人能行,自

    学苑教育 2018年24期2018-02-25

  • 蓬蒿剧场的公益启示
    京著名民间小剧场蓬蒿剧场的创始人,同时他是一名牙医,有自己的诊所。蓬蒿剧场选在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胡同里,应是中国第一批民营小剧场。那是一个四合院,租金逐年递增,牙科诊所收入、剧场收入以及政府扶持远远不够支撑剧场的正常运转。为了让剧场可以走下去,王翔从文化圈转到了公益圈,他成立基金会,发起众筹,他在朋友圈发“蓬蒿持股邀请书”,一个一个发,希望能获得帮助,保住剧场。这些具体的行动和努力从2015年开始,至今。他一次一次给剧场划一道生命红线,一次一次警报解除,过

    南风窗 2018年2期2018-01-23

  • 怀念野草
    逼来的茅草蓬 蒿蓬蒿人是什么人我调阅关于蓬蒿的记忆土岗。田埂。荒地。塘边杂乱地论证地势与命运的关联捉迷藏。隐身的要诀是低于一棵草小时候,点燃蓬蒿驱虫对于苦,我有适应性我始终不高于一丛蓬蒿我有一身细小的叶子骨头,折断就折断了冷一些就枯萎我说,我就是所谓的蓬蒿人endprint

    雪莲 2017年10期2017-11-30

  • 不做“蓬间雀”
    数丈,随即下来在蓬蒿之间自在回旋飞翔,这也飞得很痛快,可算飞到头了。这个故事讥讽那些拒绝崇高、甘于平庸并且目光短浅安于现状的人,没有鲲鹏那种绝云气、负青天本领,最终难免没落在蓬蒿灌丛间。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蓬间雀思维”,他们把“甘居中游”当成做人做事“秘诀”,不愿精益求精,只想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满足于“凑合”,习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安慰。久而久之,会导致精神上懦弱,信仰上坍塌,成为只拥有孔武身躯却缺少挺拔灵魂的“空壳”,被埋没在“蓬蒿

    支部建设 2017年19期2017-11-24

  •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读诗时间: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菊,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公子王孙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诗人劝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接下来诗人提起这重九插菊的传统风俗,说明人们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从中我们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27期2017-09-08

  • 时光的齿轮
    变迁,大湖已生满蓬蒿。她不断的往前,野蛮生长的蓬蒿漫人腰。她开辟了一条通往旧时光的道路。尽头,沉船静静等待,召唤着她。她义无反顾地冲向沉船,安稳地睡去……苍老的她消逝,如花的她重新站起,奔向那个数十年的承诺者。“吱呀——”时光的齿轮就此停息。【点评】此景物描写巧妙点染,不露痕跡,有力地烘托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用了语言描写,细腻而不失条理,抒写了自我真切的体验和感悟,让人读之感同身受。文章选角奇特,出彩的细节精雕细刻,立体呈现,抢人眼球,也让人物的情感态度活灵

    青春期健康 2017年6期2017-07-07

  • 乡野(三题)
    乡转世了吧。遍野蓬蒿从记事起,我对蓬蒿就了然于胸。故乡的山野上,满是高高低低的蓬蒿,诸如米蒿、黄蒿、白蒿、艾蒿、青蒿、香蒿等,可谓遍地皆蓬蒿蓬蒿虽然低贱,但生命力之强大无与伦比,为无际的荒野增添了蓬蓬勃勃的绿色生机。蓬蒿花小,黄绿色,叶如丝状,有一股香香的辣辣的特殊的气息,有点熏人,即使青嫩的裸子,牛羊也不敢啃。不过,艾蒿例外,其嫩叶去苦汁后,可做青饼、青团等。年年艾蒿抽芽发青,岁岁清明麻糍泛香。蓬蒿虽然平凡、卑微,但人们非常喜爱它。端午节,走在故乡的村

    文学港 2017年4期2017-05-02

  • 红米苋-青米苋-鸡毛菜-荠菜-蓬蒿高效栽培技术
    -鸡毛菜-荠菜-蓬蒿高效栽培技术郝春燕1王利春2涂德露3王惠林1张翠霞1(1.上海市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宝山 200435;2.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农业服务中心,上海宝山 201908;3.上海金硕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海宝山 201906)绿叶菜是上海市民喜食的蔬菜种类之一。为保证绿叶菜周年生产,持续稳定供应市场。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结合上海市绿叶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围绕茬口安排、良种选用、栽培管理、土壤保育等技术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经过

    上海蔬菜 2017年2期2017-04-04

  • 中州之蜗
    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战国·陈仲子《於陵子·人问》)[注释]①中州:地名,指今河南省一带。②起:奋发。③其:代“己”。④会(kuai):计算。⑤江汉:长江和汉江。⑥齿:年龄,这里指寿命。中州的一只蜗牛,觉得自己实在无所作为,狠狠地把自己贬斥了一番,然后决心大干一场。它想,如果东去泰山,总计要走三千多年;如果南下江汉,也需三千多年。算算自己的寿命,不过早晚就要死去。于是,它不胜悲愤,后来枯死在蓬蒿上,遭到蝼蚁的嘲笑。这只蜗牛似乎热衷于空想。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6年9期2017-01-13

  • 大小之辩
    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还是“我”,我在此,他何必在彼?更可笑的是,甚至把自己在蓬蒿之间的飞翔当作飞翔的极致。再看《秋水》篇中的河伯。秋水時至之时,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还是斤斤于一“己”之在。与斥鴳相似,它也以为天下的境界都在它的河里。问题是,一只鸟在飞翔,但飞翔不在一只鸟那里;蓬蒿之间是空间,但空间不在蓬蒿之间;河里是水,但水不在一条河里;天地之间有井,但天地不在一口井里。蜩啊学鸠啊斥鴳啊河伯啊,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3期2015-09-18

  • 独立剧场锵锵三人行
    羊朵等人先后建成蓬蒿剧场、繁星戏剧村、鼓楼西剧场等多个小剧场。他们加入戏剧产业竞争的浪潮,各自积累了经营独立剧场的宝贵经验。近十年来,中国戏剧市场生机勃勃,尤其在2007年“话剧一百年”之后,话剧演出空前繁荣。国话小剧场、人艺实验剧场等国营一线小剧场一票难求。在此契机下,民间独立剧场正装出场。王翔、樊星、李羊朵等人先后建成蓬蒿剧场、繁星戏剧村、鼓楼西剧场等多个小剧场。他们加入戏剧产业竞争的浪潮,各自积累了经营独立剧场的宝贵经验。蓬蒿剧场:用艺术消灭邪恶王翔

    中国报道 2015年4期2015-09-10

  • 王翔:绝境里的守望者
    距悬崖仅一步之遥蓬蒿剧场隐在胡同里,每来此处,王翔必经一条逼仄夹道。以中国当代文艺环境为背景,这很像是天然隐喻。2008年,在南锣鼓巷东侧,王翔租下院落,并改建成小剧场,在北京正式注册,获得公演资格。取名蓬蒿,乃是象征民间自由的艺术生命力。他不愿戏剧被捆绑、被阉割,也不想让戏剧“撅起屁股”去谄媚票房。靠自费贴补和少量帮助,蓬蒿风来草不动,以文学为根,逆水行舟般坚守7载。王翔已习惯生存于陡峭处,现在,前路却意外断裂成崖。他说,“蓬蒿只能存,不能亡。”倒下之前

    中国慈善家 2015年8期2015-09-01

  • 京城著名小剧场蓬蒿的存亡时刻
    陈莉莉蓬蒿剧场上演的形体剧《我要安乐死》最近5年里,每逢夏天,南锣鼓巷都会有一个戏剧节。主办者和出资人是王翔——蓬蒿剧场创办人。蓬蒿剧场就在南锣鼓巷附近的东棉花胡同,四个白色字体嵌在正方形的蓝色铁皮上,与房屋几乎等高。黑色T恤上印着白色的“有”或者“冇”,年轻的面孔们正在彩排。这是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2012级《戏剧构作》课集体项目。前一天,这里上演了中国、以色列合作的《雪夜》。端木蕻良的这部小说,首次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上午王翔是牙科诊所的医生,下午跑到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6期2015-07-14

  • 蓬蒿的春天
    有一片似绿非绿的蓬蒿,占着微霜的冻土,用它的嫩叶朝我招手。我不屑于它们的示好,转身要走。只是,野地的风竟要留我,把我脖子上的围巾吹了出去,散在蓬蒿地里。我弯腰去捡,不经意地低头一瞥:冬末的阳光罩住泥土上小小的生命,仿佛舞台的射灯罩住一个刚刚登场的演员,脸上洋溢明朗的笑意。蓬蒿的黄叶像裙子般垂落,不能算是透明,但纤细的脉络的确遮不住它的小身躯,单纯的黄颜色异样地鲜明美丽。霜土也许是经不住这样的光辉,不由得褪去白衣,露出黝黑的皮肤。那样的金黄印上那样的黑纹,仿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6-01

  • 把人生当哲学过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最终是没有一种生活能让他满足。他既不愿当蓬蒿,但也当不上权贵,更无法成为向往权贵的蓬蒿人,空耗了一身一生才华,郁郁而终。有次和另一个特幽默的男同学总结这个有趣的现象,他嘿嘿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理解的,这就像把失恋唱得血丝呼啦的,都是没对象的。汪峰有了章子怡,就没空瞎嘚嘚了,找个黑暗的角落谈情说爱是要紧。所有把人生当哲学过的人,其实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人生可过。我惊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9期2015-04-14

  • 古诗模拟训练
    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韩山书院新栽小松□丘逢甲①山林鳞鬣②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 [注]①丘逢甲:台湾著名诗人。②鳞鬣:鳞与鬣,鳞指松树皮与树干,鬣喻松枝。1.这两首应该是什么诗呢?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回答。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这一联中最精彩的字是哪个?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1年51期20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