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提

  • 三维盆底超声观测肛提肌损伤及生殖道裂孔的相关性分析
    确的位置。其中,肛提肌在确保盆底功能稳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肛提肌是一种位于盆底的重要肌肉,它的功能包括支撑膀胱、直肠和生殖系统,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泄以及维持性功能。然而,肛提肌损伤可能会导致许多问题,包括性交疼痛、尿失禁、排便障碍等。肛提肌出现断裂、撕脱时,可能发生盆膈裂孔变大,引发盆腔脏器脱垂[1]。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帮助患者重建盆底支持结构,最终还原盆底正常的功能。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脱垂程度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如负重时,会引发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7期2023-11-21

  • 经会阴三维、四维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
    视模式常用于显示肛提肌裂孔[8];③三维断层超声显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以多个平行断面显示容积数据,可清晰显示感兴趣区域的解剖结构,使超声图像达到类似MRI 的断层扫描效果,是盆底肌的首选检查方式[9];④自由解剖切面成像,不受三正交平面限制,可对容积数据进行任意方向和角度的切割,进而获取经过该切割线的组织结构切面图,有利于对弯曲或不规则复杂结构的研究[10],目前多用于诊断与妇科和产科有关的疾病[11]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7期2023-09-14

  •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I显得尤为重要。肛提肌结构和功能在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周长是测量肛提肌裂孔大小的指标,肛提肌裂孔面积也是诊断SUI常用的参数[4]。目前,关于经会阴四维超声测量肛提肌在肛门括约肌水平的厚度及裂孔下的面积在SUI中的诊断标准及价值少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经会阴四维超声评估产妇产后早期不同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参数,以期为产后SUI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效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6期2023-08-23

  •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弹性
    妊娠、阴道分娩、肛提肌损伤及年龄增长等均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目前其内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肛提肌是盆腔脏器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结构和功能损伤均可致POP,且其功能异常或早于结构异常[3],损伤程度越重,POP程度越重[4]。影像学可直接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肛提肌裂孔面积变化,间接评价肛提肌收缩及扩展功能。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 SWE)通过发射声辐射脉冲对组织施加激励产生剪切波,可直接评价组织弹性:杨氏模量越大,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12期2022-12-29

  • 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与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测量包括静息状态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APR)、左右横径(LRR)和面积(AR),Valsalva动作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APV)、左右横径(LRV)和面积(AV),计算两种状态下的相对变化量,分析两组间数据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数据的诊断效能。结果:LPFMC组APR、LRR、AR、APV、LRV、AV、ΔAP、PIap%、ΔA、PIa%显著大于NPFMC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下前后径/左右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R、AR、APV、A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2期2022-12-29

  •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其发病机制复杂。肛提肌是盆腔内韧性最强的组织,在支撑盆底结构与功能中占主导作用,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在女性盆底健康中占重要地位[2]。盆腔内组织正常情况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当肛提肌遭受损伤或松弛时,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使其支持薄弱,便导致出现如尿失禁、盆腔脏器的脱垂、便秘、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等一种或多种症状[3],即PFD。肛提肌保持协调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是控制大小便及维持盆腔脏器正常位置的关键[4-6]。造成肛提肌异常的因素主要有妊娠、分娩、肥胖、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8期2022-12-18

  • 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与产妇肛提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剧烈收缩,可导致肛提肌损伤,但在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长短是否与产妇肛提肌损伤有一定关系,目前临床报道较少[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长与产妇肛提肌损伤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40名第二产程≥3 h的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名第二产程<3 h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23~32岁,平均(26.42±2.20)岁;孕龄40~42周,平均(41.08±0.36)

    当代医学 2022年18期2022-11-10

  • 经会阴盆底超声定量参数在产后盆腔脏器脱垂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底器官功能状态。肛提肌是盆底重要的支持结构,其结构改变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诱发POP,明确产后肛提肌结构的改变,有利于临床POP的诊断[3]。盆底超声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产后POP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一项有关经会阴盆底超声POP-Q评估女性POP的一致性研究[4]发现,经会阴盆底超声与POP-Q评估POP的诊断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也可有效识别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和直肠壶腹膨出。为进一步明确经会阴盆底超声定量参数在产后POP评估中的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8期2022-10-10

  • 三维彩超判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效果的价值
    超声可以准确测量肛提肌裂孔结构和大小,提供客观数据〔7〕。本研究旨在探索盆腔重建术后肛提肌裂孔面积变化及裂孔面积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取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老年女性患者。102例平均年龄(65.86±5.43)岁,平均身高(157.13±16.76)cm,平均体重(61.46±10.88)kg。盆腔脏器脱垂Ⅲ度71例,Ⅳ度31例。入组标准:(1)诊断为盆底器官脱垂;(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16期2022-08-26

  • MRI评估宫颈癌子宫根治术后患者肛提肌长期变化
    -3]认为RH后肛提肌板角度(levator plate angle, LPA)增大、肛提肌体积(levator volume, LVOL)减小,而对于肛提肌裂孔横径(levator hiatal width, LH-W)及前后径(levator hiatal length, LH-L)变化的评价结果并不一致,且现有研究[4-5]多局限于术后1年,缺乏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本研究采用MRI评估宫颈癌RH术后患者1年及5年肛提肌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8期2022-08-25

  • 盆底三维超声在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图像,观察和记录肛提肌形态、肛提肌裂孔、损伤情况等和测量三种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角度等参数。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基础二维状态下两组产妇的膀胱颈距离、直肠壶腹部下降距离、膀胱脱垂距离、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距离、膀胱尿道后角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产妇在静息状态、缩肛运动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角度三维超声相关参数。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2022-06-26

  •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吴平平肛提肌是女性盆腔底部重要生理结构之一,在支撑盆腔器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旦该结构发生损伤,易诱发女性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及盆底功能障碍,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女性妊娠及分娩过程均会对肛提肌造成损伤,采取准确有效的检测方式对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状况进行诊断,评估女性生产盆底功能状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女性产后康复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用于诊断女性产后肛提肌损伤情况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4期2022-05-29

  • 肛提肌MRI 定量参数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对量化分期的评估价值
    好的效果[5]。肛提肌损伤与POP 关系密切,有研究认为其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6]。目前,盆底功能障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可能合并多个盆腔组织或器官的脱垂[7],治疗时易遗漏,导致手术效果降低[8]。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肛提肌MRI 定量参数与POP 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对POP量化分期的评估价值,以期为早期提示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1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5-25

  • 盆底超声静息和Valsalva状态盆腔脏器脱垂相关性研究
    其是产后妇女。而肛提肌是盆底重要的支持结构,其结构和功能在妊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会导致POP[2]。在检查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无法掌握瓦萨瓦(Valsalva,VSV)动作,造成诊断困难,假阴性率增高。因此,用静息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来评估盆底脏器脱垂对于正确、快速评估盆底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方法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此项目。收集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20日在本院分娩(顺产和剖宫产)后6~9周到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

    云南医药 2022年2期2022-04-27

  • 盆底超声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壁距离、膀胱颈下降值与盆腔脏器脱垂女性POP-Q分期的关系探讨*
    高的优点[5]。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壁距离、膀胱颈下降值均是临床常用于评估POP程度的超声参数。本研究探讨了盆底超声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壁距离、膀胱颈下降值与POP女性POP-Q分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超声检查确诊为POP[1];②所有患者均可以正确完成Valsalva动作。排除标准:①合并盆腔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患者;③合并严重妇科疾病患者;④既往存在盆腔手术史患者;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正常老年女性肛提肌磁共振测量*
    碍的主要原因,而肛提肌在维持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支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盆底器官脱垂时肛提肌的变化,必须研究正常女性肛提肌的解剖与功能[3]。目前对盆底肌检查的常规手段是盆底彩超和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对患者没有创伤且操作便捷,可以显示肛提肌裂孔的径线及肛提肌有无撕裂,但由于对软组织辨识能力差,成像范围小,不能整体反映肛提肌的形态。而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可进行多角度平面重建,逐渐成为检查盆底的最佳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

    解剖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03-06

  • 经会阴三维超声定量评价慢性便秘未育女性肛提肌功能
    450000)肛提肌是盆底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慢性便秘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损伤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1],可引发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全球范围内便秘患病率高达15%[2],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约4%~10%,且女性高于男性[3],是临床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但常被忽视。目前盆底功能相关研究多以已育女性为观察对象[4-5],针对慢性便秘对盆底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评估女性肛提肌收缩功能有助于了解慢性便秘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2期2022-03-01

  •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都 610041肛提肌位于盆底支持系统的最里层,对维持盆底的正常功能尤其重要。研究发现肛提肌损伤后发生盆底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会增加[1]。因此妊娠分娩对女性盆底肌造成的损伤不容忽视。本研究以初次分娩后女性为研究对象,应用盆底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估不同方式分娩后肛提肌的损伤情况,比较两者诊断肛提肌损伤的一致性,为临床提供盆底肌损伤的影像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海南医学 2022年2期2022-02-16

  • 三维超声检测不同分娩方式及第二产程产妇肛提肌裂孔差异
    受到影响,尤其是肛提肌被极度拉伸和扩张。肛提肌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ur dysfunction,PFD)的高风险因素[1],有研究认为,肛提肌裂孔周径、面积与盆底器官脱垂有关,肛提肌裂孔越大,盆底器官脱垂的可能性越大[2,3]。可能导致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粪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4]。盆底超声是一种操作简便、无创的盆底功能影像学评估方法,可实时观察盆腔脏器位置、肛提肌裂孔面积,可为妊娠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2年1期2022-01-27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肛提肌损伤研究进展
    质量和身心健康。肛提肌是盆底最重要的支持结构,其损伤将引起盆底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是PFD的主要病因。对肛提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病理生理研究对预防和治疗PFD至关重要。1 肛提肌的解剖学地位盆底肌群(pelvic floor muscles,PFMs)的薄弱或损伤是发生PFD的重要解剖学机制,肛提肌作为一个整体,位于盆底的最内层,是PFMs最主要最坚韧的组成部分。按纤维起止和排列,肛提肌可分为三部分:耻尾肌、髂尾肌和耻骨直肠肌[3]。耻尾肌为肛提肌的主要构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8期2021-09-22

  • 三维超声评估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在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的应用价值
    底支持作用降低,肛提肌受损为其主要原因,由而准确评估肛提肌受损程度在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中极为必要[1]。先前所沿用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虽可依靠解剖关系对盆腔器官脱垂进行评判,但在功能状态方面的评测没有优势[2]。现今所广泛采用的三维超声影像学技术通过对盆底结构作多切面的扫查,进而得到直观、清晰的影像数据,从而及时发现肛提肌裂孔形态及结构变化,有利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早期发现及诊断[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询三维超声评估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在

    哈尔滨医药 2021年4期2021-09-04

  • 三维超声早期诊断未孕未育女性尿失禁的应用
    据进行分析并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操作者甲具有5年以上的三维超声操作经验,操作者乙具有1年以下的三维超声操作经验。操作者甲测量两次且两次测量时间间隔1周[13],操作者乙只测量一次。分别记录操作者甲和乙采用两种技术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耗时,排除图像质量差的容积数据。①Render技术分析及测量:启动Render模式,在A平面旋转取样线,使取样线置于耻骨联合后下缘至肛管直肠连接部,在B平面旋转Z轴使两侧肛提肌垂直于水平轴,取样框尽可能完整包括肛提肌,选取最小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6期2021-06-30

  • 三维超声相关参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能研究
    并清楚地显示女性肛提肌裂孔情况,动态观察不同条件下骨盆底结构的变化[5]。本研究对三维超声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妇产科学》第八版中的标准[6];患者能有效完成Valsalva动作;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盆腔手术史;合并有急慢性感染、生殖系统畸形、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1年3期2021-06-11

  • 低位直肠癌保留部分肛提肌重建盆底的改良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
    目前多被称为“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ELAPE手术切除了肛提肌,造成盆底巨大缺损,以往多采用各种转移肌皮瓣重建盆底,如转移腹直肌皮瓣、股薄肌肌瓣、臀大肌皮瓣等。这些盆底重建手术技术复杂,耗时长、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严重者转移肌皮瓣坏死导致重建手术失败。201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Peacock等[4]报道ELAPE手术中采用生物补片修复盆底。笔者单位在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4-22

  • 盆底超声检查在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下与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左右支夹角。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人员静息状态下各项检查指标的对比两组人员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相比,P <0.05。详见表1。2.2 两组人员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2021-04-21

  • 盆底二维超声观察产后便秘妇女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
    现, 产后便秘与肛提肌裂孔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4-5]。目前,临床评估肛提肌裂孔多采用三维/四维盆底超声和断层超声成像进行轴平面成像,该技术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以及先进设备,而我国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这个条件,不利于产后盆底超声筛查的推广和普及。因此,本研究通过盆底二维超声成像相关参数评估产后便秘妇女的盆底解剖结构变化,了解产后便秘与盆底结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排便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早期、有效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1期2021-04-02

  • 经会阴三维超声及临床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的影响
    5%女性产后出现肛提肌撕裂伤,是引起PF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分娩方式对PFD及解剖恢复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认识[2-5]。本研究目的是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和临床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6~12个月的初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产后6~12个月产妇100例,平均年龄(29.18±2.65)岁,平均产后时间(9.12±2.10)m,平均体重指数(21.98±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2021-02-26

  • 经会阴超声探讨产钳助产对盆腔器官脱重的短期及中长期影响
    se,POP)和肛提肌损伤的发生率增加[2],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但其POP 和肛提肌损伤由于产后研究时间不等,其发生的情况波动较大,加之女性盆底具有自然恢复能力,故可能对产钳助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的评估造成一定影响[3]。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产后2~10 个月和产后36~60 个月的产钳助产后女性行会阴超声检查,并研究产钳助产对其POP 和肛提肌损伤的短期与中长期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期2021-01-23

  • 肛提肌形态学损伤阴性的盆腔器官脱垂产妇的肛提肌微观结构改变:基于MR DTI 的分析
    结果表明其发病与肛提肌损伤、退变所致的功能减低密切相关[1-2]。经阴道分娩是造成肛提肌损伤最常见的诱因,研究表明经阴道分娩后出现肛提肌损伤的产妇通常伴发POP[3-4],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部分产妇产后出现POP但肛提肌大体形态无明显异常。所以,基于肛提肌与POP发病的密切关系,我们提出猜想:是否肛提肌大体形态正常的POP产妇存在肛提肌微观结构的损伤。目前,MR DT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安全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分析肛提肌肌纤维的微观结构

    放射学实践 2020年12期2020-12-30

  • 三维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肛提肌缺损检测中的比较研究
    构的缺损,特别是肛提肌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盆腔器官支持和维护,肛提肌缺损可导致盆腔脏器脱垂[3]。不过肛提肌的位置相对较为封闭和隐匿,单纯靠临床常规检查无法判断结构缺损位点[4,5]。当前以影像学为基础的三维技术的出现为肛提肌缺损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其可减少二维测量的误差,也具有后处理、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等优点[6]。特别是盆底三维超声可实时观察、无创、方便,能反映出肛提肌撕裂形态并进行定量分析[7,8]。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等优点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12-09

  • 盆底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评估*
    lva动作状态、肛提肌收缩状态的肛提肌裂孔长度以及面积进行测量。(2)MRI检查:嘱受检者排空直肠,适当充盈膀胱,在检查过程中,双膝轻度外展,3.0 T的MRI扫描仪对受检者的盆腔进行平扫,扫描参数设定为:①T1W1的SE序列设定为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为250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6 ms;②T2WI的SE序列设定为TR为3500 ms,TE为90 ms,视野(field of view,FOV)为280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11期2020-12-05

  • 产后妇女采取经会阴2D结合4D超声对盆底功能评价的诊断意义
    三维超声图像,对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进行测定和记录[2-3],描记获得肛提肌裂孔面积。1.3 观察指标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盆腔指标(BSD、BND、静息状态PUA、Valsalva状态PUA);静息状态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及左右径、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及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1.4 统计学处理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对于女性研究中各项指标,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则P<0.0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2020-08-20

  • MRI评估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组织和器官恢复情况的价值研究
    等组织构成,其中肛提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盆腔脏器起着主要的支持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肛提肌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3]。经阴道分娩可导致肛提肌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4-6]。准确诊断分娩后肛提肌的损伤及其功能状态,对产妇早期开展盆底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多项研究提出经阴道分娩后部分肛提肌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自愈性[7-10]。但这些研究仅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肛提肌在产后

    浙江医学 2020年10期2020-06-30

  • 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的运动特征
    lva动作后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直肠角角度;②以盆底二维标准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平面,启动四维Render模式,获取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轴平面容积图,分别测量两时相肛提肌裂孔横径及面积。观察Valsalva动作过程中,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质控标准:①Valsalva动作有效标准:盆腔脏器向背尾侧移动,持续时间≥6秒;②肛提肌裂孔轴平面容积图采集标准:调整容积框宽度约0.5~1 cm,使取样框感兴趣线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表面到耻骨直肠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2期2020-06-03

  • 智能盆底超声初步应用研究
    肌前缘,获得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打开“智能盆底”功能,按照系统示意图(图3),定标两点:尿道口;肛提肌内侧缘,即可自动获取以下数据(图4):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的面积;肛提肌裂孔的周长;左肛提肌-尿道间隙;右肛提肌-尿道间隙。图3 肛提肌裂孔面积测量示意图(①:尿道口;②:肛提肌内侧缘)图4 肛提肌裂孔面积测量声像图2 结果本组50 例2D 自动测量前盆腔时间比手动测量明显节省时间(手动逐一测量,约30 秒;5 点或6 点法获取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期2020-03-26

  •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机械生长因子对肛提肌成肌细胞增殖最佳作用浓度的研究
    UI)患者多存在肛提肌细胞的损伤[1-2]。而肛提肌卫星细胞作为出生后肛提肌新肌纤维的唯一来源,在肛提肌损伤恢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骨骼肌受损后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包括炎性细胞的浸润、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等,可激活肌卫星细胞,使其退出静止期,进入S期开始分裂、增殖,并促进肌卫星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与受损肌细胞融合修复损伤肌细胞,或者多个成肌细胞融合形成肌管,进而生成新的肌细胞,发挥骨骼肌损伤后再生和修复作用[4-6]。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12-23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MRI影像学特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生盆底器官脱垂与肛提肌形态异常等,继而破坏膀胱、直肠、阴道等组织功能,最终表现为盆底功能障碍。通常盆底肌群位置较深,临床触诊即常规检查对于观察肛提肌损伤等的价值有限[2-3]。除了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以外,MRI为筛查盆底肌肉损伤的又一重要手段,其对软组织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可清晰显示盆底深部的细微结构,配合三维重建可多角度、多维度、多平面评估肛提肌的形态改变[4]。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形态MRI影像学特征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2期2019-12-18

  • 基于MRI检查二维、三维重建图像的直肠脱垂女性患者盆底肛提肌形态解剖学观察
    关。盆底肌肉中以肛提肌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其损伤与薄弱是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影像学和计算机工程软件的快速发展,利用MRI扫描数据重建盆底肛提肌的三维图像可帮助理解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本研究基于MRI检查二维、三维重建图像,并与健康女性进行比较,观察直肠脱垂女性患者盆底肛提肌的形态解剖学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直肠脱垂女性患者14例为观察组,年龄56.26±

    山东医药 2019年12期2019-06-03

  • 经会阴超声动态观察孕期及分娩后早期盆底结构的变化*
    alva 动作下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学变化,探讨妊娠过程及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早期发现孕产妇盆底功能结构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围产门诊定期产检及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32例,年龄20~34岁,身高158~165 cm,孕期体质量增加12~17 kg,能有效完成最大Valsalva动作。所有孕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头先露,且均足月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孕前均无盆腔手术史及泌尿系统疾

    重庆医学 2019年10期2019-05-30

  • 超声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进展
    到重视,普遍认为肛提肌及其裂孔检查是预防POP的首选措施,能够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为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现阶段用于肛提肌及其裂孔的盆底检查超声技术主要包括经会阴二维超声、经会阴三维超声及超声断层成像。1 肛提肌及其裂孔1.1 肛提肌及其裂孔解剖结构与作用肛提肌是一个封闭骨盆出口肌群的总称,是盆底组织最坚韧的一层,组成盆底内层的盆膈。肛提肌左右两侧各有一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称,向下向内汇聚形成漏斗状。每侧肛提肌由3个肌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3-18

  • 动态MRI评价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肛提肌改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主的被动系统和以肛提肌为主的主动系统[6],手术切除主-骶韧带,破坏了部分宫颈-阴道周围筋膜等被动支持结构,术后正常盆底功能主要依靠肛提肌等主动支持结构,所以肛提肌的改变与P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查阅文献,仅AXELSEN等[7]通过静态二维MRI对比分析了11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改变,发现术后3个月坐骨结节和肛直肠交界层面肛提肌面积较术前缩小,1年时与术前无差异,与术后1年新发PFD现象不符,可能由于该研究纳入例数少,且为静态研究,不能说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6期2019-02-27

  •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的影响▲
    @qq.com)肛提肌是盆底主要的支持结构,是起自骨盆侧壁的肛提肌腱弓,肌纤维斜向后下,止于阴道、直肠壁下部和尾骨的一组盆底肌肉群,包括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其中耻骨直肠肌和耻骨尾骨肌又统称为耻骨内脏肌[1]。肛提肌沿两侧盆壁延伸到耻骨联合后方形成盆膈,里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称为盆膈裂孔。肛提肌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所以一旦肛提肌发生损伤,则前盆腔、中盆腔、后盆腔内的脏器都有可能发生位置甚至功能的改变,即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

    广西医学 2019年23期2019-02-20

  • 盆腔器官脱垂女性肛提肌静动态MRI三维变化特点
    4.2%[1]。肛提肌是最大块的盆底肌肉,对盆腔的支持作用显著。有研究[2]显示,中国POP女性39%有肛提肌的撕裂。MRI具有多平面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肛提肌研究。基于MRI原始数据构建肛提肌的三维模型较传统的二维图像更有助于理解肛提肌的立体解剖结构,且二维测量时层面单一,肛提肌各指示点选取受限,而三维测量整体、全面,结果将更为真实。静态数字化三维模型能非常形象、直观地显示肛提肌在静息状态的整体结构,对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可以量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4

  • 盆底重建手术前后肛提肌形态的超声比较研究
    术(TVM)前后肛提肌裂孔结构变化,比较TVM前后肛提肌形态学的改变,以客观评价TVM疗效。资料与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月收治因盆底器官脱垂接受TVM手术且治愈患者30例。根据TVM现有治愈标准,复查时患者未诉不适,复查时POP-Q评分已恢复正常解剖位。研究对象否认曾行盆底手术,能够完成Valsalva动作及缩肛运动。术前准备及手术材料:患者能够完成缩肛及Valsalva动作:超声检查前,引导患者学习如何行缩肛及Valsalva动作。TVM手术所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5期2019-01-19

  • 盆底超声评估产后女性肛提肌损伤研究进展
    443001)肛提肌损伤(levator ani muscle injury, LAMI)主要由妊娠和分娩导致,损伤形式主要为肛提肌与耻骨下支及骨盆壁连接处撕脱、肛提肌断裂等,引起肛提肌收缩功能障碍,若不及时诊断和早期处理,极可能引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FPFD)。FPFD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4期2019-01-07

  • 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便秘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
    女性尤其便秘产妇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的形态重塑,旨在研究便秘产妇盆底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4-01至2016-12在我院妇产科产后42 d常规检查的单胎妊娠初产妇120例(产后组),均无妊娠前盆腔脏器脱垂史,无妊娠前慢性咳嗽便秘史,无盆底手术、盆底外伤,无妊娠并发症及严重内、外科疾病。同期选择未育的无便秘的健康妇女100例(对照组)。两组均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产后组孕前的年龄、身高、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武警医学 2018年9期2018-09-22

  •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最重要支撑结构是肛提肌。大量的流行病学显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增加,推测盆底支持功能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以及衰老有关。但最近几年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指出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盆底功能情况无明显影响,甚至不如安慰剂组[2-3]。故肛提肌对盆底的支撑功能是否与雌激素水平相关,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不同时期女性的肛提肌的功能,探索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2期2018-08-02

  •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及TUI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肛提肌的影响
    出现异常而导致,肛提肌位于耻骨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纤维性行向内下,直到直肠壁、肛尾韧带、尾骨以及会阴中心腱,根据肌纤维的排列不同,分为耻骨尾骨肌以及髂骨尾骨肌。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产妇盆底肛提肌经历极度的扩张、拉伸,导致产后6~8周盆底肌力下降明显。肛提肌损伤为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风险因素[1-2]。本研究中,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及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42 d盆底肛提肌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

    现代医院 2018年5期2018-06-25

  • 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裂孔的三维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144例产妇盆底肛提肌裂孔各参数进行采集,观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裂孔参数的变化,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超声检查并生产的初产妇144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病例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和对照组(无盆底功能障碍者)。病例组74例,年龄(29.4±3.6)岁。根据患者病史、妇科检查、压力试验等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7,8]34例,Ⅰ度28例、Ⅱ度5例、

    山东医药 2018年7期2018-04-20

  • 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赵海静肛提肌群是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的主要成分, 肛提肌裂孔是盆底最薄弱区域, 也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妊娠及分娩会对肛提肌裂孔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巨大影响[1]。此次研究通过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对产妇产后的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进行观察,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肛提肌裂孔的影响 ,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90例单胎活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30.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5期2018-01-20

  • 超声技术评估肛提肌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治疗效果不理想。肛提肌作为盆底重要结构之一,与PFD的发生关系密切[1],对其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有助于预防损伤、提高损伤检出率,已成为临床防治PFD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对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2DUS)、常规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3DUS)、超声断层成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 TUI)技术在肛提肌结构与功能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年11期2018-01-19

  •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妊娠晚期及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的测量评估
    娠晚期及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的测量评估姜 珊 彭芳华 张志坤目的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妊娠晚期及产后女性盆底结构,探讨妊娠对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盆底功能正常孕妇106例(正常组)和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孕妇 55例(异常组),分别于妊娠晚期(37周左右)及产后42 d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其盆底结构,测量并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女性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情况;超声断层成像观察两组不同分娩方式后肛提肌的形态。结果 异常组、正常组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2017-12-26

  • 子宫脱垂患者肛提肌形态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研究*
    8)子宫脱垂患者肛提肌形态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研究*刘 莉1,穆 靓1,韦爱华1,南淑良1,管湘平1,李 玢2,姜向阳2,胡 盈21.陕西省人民医院超声诊断中心(西安 710068),2.陕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西安 710068)目的: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脱垂女性肛提肌裂孔的变化,探讨盆底肌群的解剖及功能改变与子宫脱垂的相关性。方法: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72例子宫脱垂女性进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三维重建处理后获得盆底横断面声像图,观察肛提肌裂孔在静息

    陕西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2017-12-18

  • 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形态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维超声图像,观察肛提肌裂孔的结构和形态变化,分别测量并比较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及肛提肌厚度。结果术前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较术前静息状态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肛提肌厚度较静息状态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 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及肛提肌厚度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Valsalva动作时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肛提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8期2017-09-15

  •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吴海燕 向 双 尹 慧 张 伟 李 蓬 杨碧云 戴河柳 柯丽娜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TUI)观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提肌缺陷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基本评估和肛提肌触诊评估,然后根据经会阴三维TUI评估结果分析肛提肌缺陷情况。结果130例患者中,经触诊检查发现51例患者有肛提肌缺陷,经会阴三维TUI评估发现61例患者有肛提肌缺陷,两种方法评估肛提肌缺陷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7期2017-08-10

  •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改变的MRI研究
    查。比较两组产妇肛提肌损伤率;测量并比较两组产妇在Valsalva状态MRI图像上的耻骨直肠肌裂孔线(H线)、盆底肌下降距离(M线)、膀胱最下缘到耻尾线的垂直距离(B-PCL)、子宫颈到耻尾线的垂直距离(U-PCL)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S);测量两组产妇产后6周的静息和Kegel状态MRI图像上的LHS、耻骨直肠肌厚度(PRT),比较其变化率(ΔLHS、ΔPRT)。结果 产后1周顺产组肛提肌损伤率(64.0%)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4.5%)(P<0.05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6-22

  • 单侧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盆底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夫,柳建中单侧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盆底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王捷夫,柳建中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单侧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和ELAPE手术对于盆底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建立女性盆底的3种有限元分析模型:正常模型,ELAPE模型和单侧(右)ELAPE模型,测量3种模型在相同载荷作用下的各组织最大应力,并观察应力分布。结果在肛提肌保留侧,单侧ELAPE模型非肛提肌组织内的最大应力低于ELAPE模型,而与正常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

    天津医药 2015年9期2015-02-11

  • 女性肛提肌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00233)女性肛提肌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徐 莲 综述,应 涛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上海市超声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233)肛提肌是盆底的主要肌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肛提肌的损伤密切相关,而肛提肌的损伤主要与女性妊娠及分娩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女性肛提肌损伤的产科因素及影像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肛提肌;损伤;女性;影像学盆底肌肉、筋膜、韧带共同构成女性盆底的支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对

    海南医学 2014年2期2014-04-01

  • 经阴道三维超声盆底检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老年女性患者65例
    形态改变,并测量肛提肌裂孔参数,初步总结患PFD的老年女性的盆底三维声像特征,并探讨耻骨内脏肌的功能改变。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GCFF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患PFD老年女性45人,均已绝经,年龄60~78岁,其中SUI28例,POP17例(其中5例合并尿失禁)。对照组选取具有相近年龄、产次和体重指数的女性20例,年龄60~75岁,无尿失禁,3个月内未使用过雌激素类药物,盆脏器官脱垂分度均为Stage 0,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8期2012-08-02

  • 臀大肌束代肛提肌修补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3例疗效观察
    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肛提肌及提肌板结构和功能异常。为此我们设计了臀大肌束代肛提肌修补术并用于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 3例,均为女性,年龄43~60岁,病程 0.5~5a;临床表现:排便时肛门阻塞感,大便变细、量少,临厕时间 >30m in,余便不尽感显著,均有手助排便史。直肠指诊检查:直肠黏膜松弛显著堆积于肛管处,直肠下端前壁薄弱前突>3 cm;肛管直肠测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正常,球囊排出试验平卧及蹲位

    山东医药 2010年15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