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

  • 分部配合法(二十六)
    或者弧度不明显,行楷或行书中,首撇略有弧度,其他笔画弧势较弱,如“录”字。(二)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1.右部是纵向笔画,如竖、竖提、竖折等左右靠近,金字旁的右部应参差不齐,撇点往往略偏右,欲与右竖相接,如“银”“钜”等字。2.右部有纵撇居其左的,金字旁宜缩,形态整体较小,位置上靠,右撇与末横相接,如“炉”字。3.右部下方有长横左伸的,为了避让,金字旁的最后一横则改为一提,而右横则穿至其下方,这样一避一就,穿插紧密,如“镇”“铠”等字。4.右部有斜撇左伸的,易

    中国篆刻 2023年6期2023-07-21

  • 妙语接龙诗思发 王氏行楷染翰情
    行道,开创“王氏行楷”,得一世令名,依前忠厚。持躬修德,读书稽古,始作“妙语接龙”,追千年法帖,犹可出新。“希望你又德又忠,德即学书先立德,要人品、书品皆为上;忠是孝亲敬长,赤诚为艺术。”这是著名书画家唐玉润1976年年初见爱徒王德忠时的教导和期许。作为改革开放后郑州市首批书法家之一,王德忠始终恪守师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要想征服書法高峰,执着和刻苦是不二法门。五十余载光阴倏忽,王德忠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于病榻前精心侍奉母亲七年,直至老人病逝;且一直坚

    理财·收藏版 2023年4期2023-07-17

  • 农民大叔修炼成“行走的打印机”
    仿宋体、综艺体、行楷、隶书、华文行楷、幼圆体等10余种字体。他觉得最难练的是魏碑字体,“其笔法内方外圆,要有劲道,字体的视觉效果要像刀刻一般刚劲有力”,他用了近4年时间才掌握。任士民把兴趣变为职业,收入或许是有限的,但收获却是无限的。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累并快乐着。他静下心来写字时,不被外物打扰,潜心打好基础、反复练习,这种坚韧与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兴趣与爱好、付出与收获、坚韧与毅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5期2023-04-16

  •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一)
    书中仙手”;擅以行楷书碑,笔势雄健,为后世效法。传世李邕所书诸碑,“刻手最精者,推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墓碑通高4.1米,宽1.52米,位于陕西蒲城县西北15里三合乡北刘东,为唐睿宗李旦桥陵陪葬墓群神道碑之一。李邕撰文并书,行书,33行,行70字,篆额“唐故右武卫大将军李府君碑”12字。《李思训碑》系李邕典型行楷之作,笔书劲练,顿挫起伏,结体拗峭,奕奕动人,气势

    老年教育 2023年1期2023-02-08

  •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一)
    书中仙手”;擅以行楷书碑,笔势雄健,为后世效法。传世李邕所书诸碑,“刻手最精者,推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墓碑通高4.1米,宽1.52米,位于陕西蒲城县西北15里三合乡北刘东,为唐睿宗李旦桥陵陪葬墓群神道碑之一。李邕撰文并书,行书,33行,行70字,篆额“唐故右武卫大将军李府君碑”12字。《李思训碑》系李邕典型行楷之作,笔书劲练,顿挫起伏,结体拗峭,奕奕动人,气势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1期2023-02-08

  • 初中语文行楷书法教学
    ,在初中时期进行行楷书法教学获得明显的成果。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工作行楷书法属于是一门艺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企及的,这一知识需要对书法知识具有一定的爱好以及经久不息的努力才能真正迈入成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积极、主动地将书法知识当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能否写好字,在某种程度上和教师在课堂上写的示范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写的范本是非常标准的,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书写的文字进行模仿或临帖,这一过程就属于耳濡目染地为学

    家长 2022年24期2022-08-25

  • 初中语文行楷书法教学
    ,在初中时期进行行楷书法教学获得明显的成果。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工作行楷书法属于是一门艺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企及的,这一知识需要对书法知识具有一定的爱好以及经久不息的努力才能真正迈入成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积极、主动地将书法知识当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能否写好字,在某种程度上和教师在课堂上写的示范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写的范本是非常标准的,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书写的文字进行模仿或临帖,这一过程就属于耳濡目染地为学

    家长·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分部配合法(十三)
    4.大小比例5.行楷和魏碑中,保留本字写法,即“玉”,如“珠、玮、珍、琼、瑰“等字。6.行楷中笔顺可以变化,如“环”字先两横再一竖,而“理”字则先一横再一竖,然后是写横和提。提的形态也可作变化,如“玑”字,左右部件大小对比悬殊,右部的左边定间较大,为了补其空疏,提还是写成横,左轻右重,使下部更扎实稳重。7.在行书中,王字旁的变化较大。首先笔顺不同,横竖连写,中横与提连写,如“珠、珪”等字。也可以一笔全连,如“珠、璋”等字,还有断开一处,如“理”字,也可用环

    中国篆刻 2022年5期2022-05-21

  • 分部配合法(九)
    ;角度基本垂直,行楷、行书中因笔意连带,短竖成点状,自左上向右下倾斜。弧度变化较少,短竖有的中间段稍向右拱出,呈背势,竖钩以直为主,有的也稍有孤度,在行书中较多出现。二、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一)立刀旁形态窄长,取纵势,左稍宽,右较窄,左部笔画能横向伸展的笔画可以写得舒展一些,如“制、剖、刺”等字。(二)左部的形态会影响短竖的形态变化以及竖钩的位置。1.左部的右边以竖为主的字,如“则、刚、创”等字,短竖略靠近左竖,而竖钩则稍远离短竖,短竖位置稍偏上。2.左

    中国篆刻 2022年1期2022-02-18

  • 心有灵犀自飘逸
    当数赵孟頫,其书行楷,笔画秀丽,似花叶,似春草,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赵孟頫乃为宋末元初人,先是宋朝的大臣,后来做了元朝的官,后人对他的书法作品推崇备至,无出其右,乃行楷大宗师也。后人学其书法者比比皆是。赵孟頫的作品非常吸引人,乃至成为行楷法帖。温鹏飞的作品俊秀、潇洒、飘逸,很有可能受到了赵孟頫一定的影响。我之所以说受到一定的影响,是因为我观眼前的温鹏飞作品属行草一路,俊秀飘逸中有更多王羲之的影响,笔锋俊秀,转笔圆柔,起笔、收笔承上启下,牵缠萦带,展现了

    名家名作 2021年12期2022-01-07

  • 行书
    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2期2021-12-28

  • 小学高段学生行楷指导策略
    一、小学高段学生行楷书写的现状根据现实当中的调查,当学生进入了初中阶段,这种书写不规范越来越严重。而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楷字在练习时的确是最基础的一种字体,但是,这种联系书法的“慢”严重制约了学生在这方面下功夫。这种情况,不仅学生非常苦恼,就连老师和家长对此也是无计可施。而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需要更改一下我们的思路,在小学初阶段,我们要将学生的书法字体练习的基础打牢,但是这不是书法练习的结束,只能算作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初级练习阶

    小学生 2021年11期2021-11-21

  •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标准 连载(五)
    水笔)书写好汉字行楷的基本笔画,熟悉行楷中因笔意连带而出现的笔画形态及偏旁部首构成关系变化,能按行楷的正确笔顺规则流利书写,间架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形体美。3.必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手指灵活、运笔方法正确,书写速度快捷。4.学习笔画连带变化的便捷特征,对笔画的长度、角度、弧度要准确把握。(二)书写技法1.在正确运笔方法的基础上,继续用三指的连续伸缩和转向动作进行钢笔(水笔)书写,逐步加快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速度与衔接,感受钢笔笔尖的弹性(水笔)用力轻

    中国篆刻 2021年5期2021-11-19

  •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标准 连载(四)
    或水笔书写好汉字行楷的基本笔画,熟悉行楷中因笔意连带而出现的笔画形态及偏旁部首构成关系变化,能按行楷的正确笔顺规则流利书写,间架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形体美。3.必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手指灵活、运笔方法正确,书写速度快捷。4.学习笔画连带变化的便捷特征,对笔画的长度、角度、弧度要准确把握。(二)书写技法1.在正确运笔方法的基础上,继续用三指的连续伸缩动作进行钢笔或水笔书写,逐步加快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速度与衔接,感受钢笔笔尖的弹性和水笔用力轻重在书写中

    中国篆刻 2021年4期2021-11-19

  • 分部配合法(五)
    留气,虚实相生。行楷中也用此法,如“召、居”等字。(5)行楷和行书中,构成关系又有所不同,下横与左竖往往相离,而上横则与左竖相接。如“谷、右、合”等字。行书中则左竖于与上横实连,下横也与右竖顺连,与左竖则相离,如“石、古、占”等字。(二)口在左和口在右1.《分部配合法》曰:“口在左旁者,缺一角以让右,齐其上。”(1)构成关系:“口”在左旁时形态以长形或方形为主,左竖稍直,横折的横向上斜,折笔向左下斜,使右下角空出较多,以让右,由于“口”的形态小,在整个字的

    中国篆刻 2021年8期2021-09-10

  • 笔尖呼应练速度,松弛有度控质量
    况,试着初步探索行楷教学的策略,以期改善学生的书写情况。【关键词】小学中高段;行楷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可见,小学生识字写字的过渡阶段要为汉字的书写速度打下一定基础。但就笔者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有部分学生书写的速度偏慢,有的书写极快,但书写质量却不尽如人意。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中高段应进行行楷书写的教学。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笔者不断寻找行楷书写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书写情况。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4期2020-11-08

  • 试读九喜书法
    隶之外,九喜兄写行楷也是书坛多面手。清代以来写篆隶的不可谓不多,但偏于篆隶者,行楷多有一种浓稠而化不开的感觉,往往被誉为有金石味。试看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等诸大家,都是篆隶与行楷并重,篆隶之厚重与行楷之流美相辅相成。九喜兄写行楷,下笔迅疾,信手而往。灵动潇洒之中自然而然带出篆隶的古拙笔意,岂是描头画角、刻意追求金石味者可以想见?所以雅俗之判,立见于此。秦骜未铜籥 36cm×17.5cm 纸本 2016年前辈书家中以楷法见长者,我素来钦仰顾起潜、启元白二先

    艺术品 2020年7期2020-10-29

  • 以字养性 书写人生
    中生;书写习惯;行楷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2-0061-02引 言书写习惯,即人们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形成的固定的书写方面的习惯。当前的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写出规范的行楷字,并且提高写字速度。当前中高考普遍采用电子阅卷的方式,对学生的书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应重视汉字书写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写出规

    求知导刊 2020年22期2020-08-12

  • 巧入手 勤临帖 懂欣赏 ——老年朋友学习书法有诀窍
    学不成书法的。从行楷、行草入手对中老年人来说,写行书本来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书体灵活实用、容许变通。只要大致体势稳当、行笔流畅,就能基本达到合格标准。有时某字某笔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在其他地方做些补救照应,仍可峰回路转,调整好虚实均衡。因此,对于初学书法的老年朋友而言,行楷、行草很适宜作为入门的字体。从学写作品起步老年人学书法,临摹和创作的过程可结合在一起,临像几个字,就自然能组成一幅能派上用场的“作品”。专攻几个字,反复试写,只要搞清每一个字的来龙去脉、结构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11期2020-01-02

  • 超诣神骏 韵法双绝 ——陆柬之《文赋》书法欣赏
    658 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陆柬之,吴郡吴县人。唐高宗时期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馆侍书学士。唐代书家虞世南外甥,草圣张旭外祖父。《新唐书》与《旧唐书》虽无陆柬之传记,但在其侄陆元方的传记中均提及陆柬之的善书之名。开元时期的张怀瓘对陆柬之的记录较详细。张怀瓘曰:“昔文武皇帝好书,有诏赏虞世南,同时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皆逸气飘声,唯四子而已。”张怀瓘眼中,当时“逸气飘声”的书家唯“欧、虞、褚、陆”四家,可见陆

    江苏教育 2019年77期2019-11-21

  • 小学高年级行楷写字教学探讨
    惯,运用钢笔进行行楷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写作与练字相结合,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一、随堂书写小学生刚开始写行楷时,肯定会出现四不像的情况,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强化学生的行楷训练。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进行随堂书写,规范学生学习行楷的步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行楷的书写规则,指导学生练习行楷基本笔画,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行书中的四大连笔书写笔法——连笔、勾挑、转笔、回笔,再指导学生练习行书中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9期2019-09-10

  •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
    分书,是以隶掺入行楷,从而使书体介于隶楷之间,且隶多于楷,故而称为“六分半书”,意即减八分之意。再加上他以画兰竹之笔法入书,就形成了郑板桥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独有书体,这种书体被后人称作“板桥体”。板桥创立“六分半书”经历了长期而艰辛的磨炼与探索,“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付出了相当的心血。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奇秀雄逸的书法,正是板桥倔强不驯个性的表现,更是他个性解放的流露。正因如此,才使得郑板桥的书法具有了“真气、真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赵孟頫的棱角
    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整体上流美圆润,给人以优雅从容之感,后人总结赵字,有中和之美。我习书多年,早先以赵体入门,后学欧体。行书學赵孟頫的《赤壁赋》《洛神赋》《闲居赋》《吴兴赋》等等。尤其学赵孟頫《闲居赋》,有所收获,颇有感想。对赵字,大体有两点想法:其一,有节制,笔画要适可而止。赵孟頫行书,鲜有长竖长横,似乎见过“耳”的竖画比较长者,其他都适可而止,稳稳地回锋收笔,如《赤壁赋》的“壁”。学赵体,有节制,方有中和美。其二,有棱角。写赵体要认

    公关世界 2019年20期2019-09-10

  • 辛勤耕耘 自有收获
    览中,德明先生的行楷横幅书法作品广受好评。展方特邀德明先生新创一批作品,在地铁十号线车厢巡展一年,颇受欢迎。德明先生自幼弄笔,始于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小学校长的四叔。得其叔的言传身教,便对书法十分感兴趣。德明的童年是在六朝古都朝天宫“万仞宫墙”侧隅度过。上中学时,南京二十八中学禹成甫老师对其书法特长给予肯定,鼓励他向书法发展。自此,德明先生恭恭敬敬听从师诲,每晚二小时习字临帖,从不敢懈怠。辛勤耕耘,自有收获。德明先生在工作分配时,到一铸造企业上班。刚去三日,

    华人时刊 2019年6期2019-07-27

  •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
    分书,是以隶掺入行楷,从而使书体介于隶楷之间,且隶多于楷,故而称为“六分半书”,意即减八分之意。再加上他以画兰竹之笔法入书,就形成了郑板桥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独有书体,这种书体被后人称作“板桥体”。板桥创立“六分半书”经历了长期而艰辛的磨炼与探索,“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付出了相当的心血。郑板桥独创的“六分半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奇秀雄逸的书法,正是板桥倔强不驯个性的表现,更是他个性解放的流露。正因如此,才使得郑板桥的书法具有了“真气、真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6期2019-04-17

  • 润物无声的写字教学
    透。一、从正楷到行楷,渗透教学思路《课标》在第四学段目标中对“识字与写字”作了如下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辞海》称正楷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显然,这种字体是最值得学生掌握的。所以课标要求学生要能书写“正楷”字,且达到“熟练”程度。又由于“行楷”的书写速度更快,所以还要在熟练使用正楷的基础上,学习“行楷”,以提高书写效率。可见《课标》指示了初中学段的“写字”教学思路,即从正楷到行楷。这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6期2018-08-24

  • 雅量涵高远,诗书见古今
    终于选定了隶书、行楷和魏碑作为主攻书体,随后选定伊秉绶风格作为隶书主线,并将篆书、颜体、汉碑、行楷等笔意糅入其中;颜体行楷以《自书告身》为主渠道,将《勤礼碑》和赵孟《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等行楷笔意进行融合;魏楷则选定《郑文公碑》为主线,将郑道昭不同时期的风格与《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赵孟行楷等笔意相互糅合,追求厚重古朴、雄浑刚劲、雅俗共赏的书风。今天,张铜彦书法作品的雅量已得到业界广泛的认同。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说:“张铜彦

    阳光 2018年1期2018-01-22

  • 青春是一只铅笔
    活面前用最洒脱的行楷写出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最沉稳的正楷写出你的执着……青春是一支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用灯下苦读的身影作细线条,用黎明早起的身影作粗线条——給自己紧张而饱满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锦绣。青春是一支铅笔,在众多笔之中,数它最正直,身子傲立在笔筒中,从不歪斜……青春之所以是一支铅笔,是因为它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指导老师:唐艳)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7年7期2017-08-04

  • 书法学习单:开启行楷教学新途径
    书法学习单:开启行楷教学新途径文│滕银凤行楷字笔画形态比楷书更加丰富、多变,增加了一定的书写难度。传统书法课教学是教师依据书法教材,以示范和讲解为主,导致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肤浅,学习效果不佳。笔者在初中硬笔行楷书笔画教学实践中,通过巧设学习单,转变学法,强化了学生对行楷书笔画形态写法及用法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硬笔行楷书的效果。笔者以《撇的写法》(曾获余姚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为例,与大家分享如何巧设书法学习单。巧设学习单

    教育家 2017年10期2017-04-26

  • 德高智胜
    :李进生薛秋玲的行楷作品“德高智胜”,写得既统一又有变化,如“智、盛”写得疏密富有变化,“德、高”写得敧正相间。能将这种统一、变化掌握得较好,对于一位书法初学者来说是不太容易的,但薛秋玲做到了,这篇作品的章法形式安排也较为合适。这幅行楷作品在用笔方面,中锋用笔较好,起笔富于变化,方圆有致。字体结构方面也比较好,整篇字体结构的疏密、轻重处理还是很不错的。作者零基础学书两年。在西安交大老年大学学书,初入颜真卿楷书《多宝塔》和《勤礼碑》,之后又学习了欧阳询的《九

    金秋 2017年2期2017-04-21

  • 巧设“书法”学习单 开启“行楷”新学法
    ”学习单 开启“行楷”新学法文│闫 冬行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书写速度比楷书要快,但又不像行书当中有些字因借助草法而让人难以辨认,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楷书的字形字貌。因此,它在日常书写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教育部2013年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学生学习硬笔书法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但行楷字因笔画形态比楷书更加丰富、多变,而且在书写使用中很有讲究,这给学生学习行楷笔画书写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传统教学

    教育家 2016年46期2017-01-10

  • 一方极耐把玩的文字清盒——《陈寅生录王澍临元吴孟思集诅楚文墨盒》考
    清盒,盒面是毛笔行楷小字,而且内容是很少见的探讨书法的一段文字。先来看看此盒,见下图。盒为正方形,长宽高分别为6.5、6.5、3.2厘米。底铭:义元(为清末名店“义元斋”所制)。盒面是毛笔行楷所写,全盒共书156字,内容为:元吴睿字孟思濮阳人刘诚意称其篆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赵文敏吾子行不能过余在京时新建友人裘鲁青以其集诅楚文一卷赠余笔柔如绵力劲如铁能于古人法外别开一径而规绳矩削变不失正篆之逸品也余临此卷参取太公九府圜法笔意不必尽用孟思而斟韵损益不过十存一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10期2016-11-20

  • 一方极耐把玩的文字清盒
    清盒,盒面是毛笔行楷小字,而且内容是很少见的探讨书法的一段文字。先来看看此盒,见下图。盒为正方形,长宽高分别为6.5、6.5、3.2厘米。底铭:义元(为清末名店“义元斋”所制)。盒面是毛笔行楷所写,全盒共书156字,内容为:元吴睿字孟思濮阳人刘诚意称其篆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赵文敏吾子行不能过余在京时新建友人裘鲁青以其集诅楚文一卷赠余笔柔如绵力劲如铁能于古人法外别开一径而规绳矩削变不失正篆之逸品也余临此卷参取太公九府圜法笔意不必尽用孟思而斟韵损益不过十存一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10期2016-05-30

  • 初中书法教学的一些反思
    简单地让学生临摹行楷,但效果都不是很好的,但起码学生的行楷书法意识已经产生了。这一阶段也带学生参加了书法比赛,现场书法比赛的效果不是很好,送交作品的比赛效果要好些。很多学生的落款也为楷书字体。三、初三年级在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练的字和作业本上的字不是一样的。这也是一直困扰我没有解决的问题。师法古人,这是书法提高的不二法门。我建议学生在暑假买小楷《灵飞经》,还有一本是我最喜爱的一位书法家作品。现在每周四中午我对学生的书法辅导,除了少数学生我要给排字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期2016-03-03

  • 学书呓语
    楷书,到赵孟頫的行楷,再到智永《千字文》、王羲之《圣教序》、怀素《自叙帖》……这一路走来,恩师的谆谆教诲,到现在仍然令我记忆犹新。师父领进门,个人的修行也很重要。不敢说自己有了多少成绩,但在书写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感悟,幸而周围也有一群同样痴迷于书法的朋友,闲暇时,大家在一起畅谈,很多认识和感悟就这样慢慢在眼前愈发清晰和明朗,困惑也随之消散。有朋友说,自己就是世界中的一粒尘埃。我想说,在书法世界中,我就是这样的一粒尘埃,越靠近它,越能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越走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7期2016-01-24

  • 小学行楷字教学拙见
    师对于初中学生写行楷字,不存在什么疑虑,但对于小学生学写行楷字,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小学生年龄小,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写字应以正楷为主;如果学生的正楷字都没写好,就去学写行楷,势必影响学生正楷字书写的质量。这种认识或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正楷字是写好行楷字的基础,但这不能成为小学生不学写行楷字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教师不教行楷字的借口。以下结合笔者在行楷字教学中的做法,谈点拙见。一、厘清认识,准确定位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9期2015-09-10

  • 必须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
    ,而易认又易学的行楷书体便成了硬笔书法教学的首选,练好行楷等于成就了语文。【关键词】正楷;行楷;书法教学;必要;可行;开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小学低年级有开设专门的写字课,起初是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执笔写字,而由铅笔到钢笔(圆珠笔、水笔)再到毛笔则几乎是学生模仿老师、字帖练习的过程,因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只要求把字写工整、清楚就算美观。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或许由于课程科目的增多,已不再有专门的写字课,然而对学生的写字却提出了更

    课外语文·下 2015年7期2015-08-28

  • 逸芸濡墨
    书朗。咸丰皇帝《行楷“禅随缘”》,其书技高超,尤擅大字,此作即为咸丰御笔难得的大字佳作。此单元尚有光绪皇帝所书《满文七言联》与所绘《牡丹图》,慈禧阜太后的《牡丹图》,以及荣惠阜贵妃的《一笔龙》,清宫气度堂堂。帝后宸翰之外,“宗室词臣”亦是本专场的重点之一,有乾隆重臣董诰的《三泖渔庄图》、《秋山幽居》,及与父同负盛名的蒋溥《平安献寿》;清盛世三朝著名书法家张照《小楷》册页(十四开),以佛赤金书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通篇格调秀朗雅致。尚有其他宗室词臣作品

    文物天地 2014年6期2014-09-15

  • 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楷
    摘 要:本文根据行楷的运笔、点画、结构、章法等特点,探索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楷的方法,提炼出“连、缩、减、换、转”等转换方法,并提出行楷初学阶段的“三宁三勿”,推荐古代可做为楷模的“行楷十家”作为学习范本。关键词:楷书 行楷 过渡方法行楷因为其流美、快捷、便识而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书写中,教育部2013年1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段的《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其中硬笔练习以行楷为主。研究行楷字的教学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行楷定义考辨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5期2014-07-16

  • 关于小学高年级硬笔行楷教学的研究
    仲华摘 要:硬笔行楷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是一种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手写书体。学好行楷字对于有一定楷书基础的高年级学生的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能使学生的日常书写“即好又快”,同时又为初中的行书教学打下基础。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本文从行楷字帖的选择、行楷用笔方法、行楷结体规律、行楷的“行气”等方面加以论述。关键词:小学硬笔行楷 教学方法行楷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较楷书而言,行楷具有用笔圆转连带、笔画简化、结字静中求动、书写速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1期2014-03-10

  • 学无定师循规律 治有创意到化境
    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成一体,别有韵味),但是,这决不是偶然择一条目来命题,而是看中它有命题的价值,可以考查学生能否从中发掘成才的必然因素而论述之。那么,这则材料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作过细的、深刻的分析的呢?首先,“用隶体参入行楷”一句,已表明郑板桥工书法,是始终把苦练基本功放在第一位的。在“隶体参入行楷”之前,他一定是分头苦练隶书、行书、楷书的,其实,他的草书也十分有功底,他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如果对各类

    美文 2009年16期2009-10-24

  • 感谢那段青春童话
    ,看到了你潇洒的行楷。于是,有一种思念,开始在我心底蔓延。不得不承认,你的一切,都那么叫我着迷,我喜欢你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模样,我喜欢你不经意间的优雅和偶尔半眯着眼腼腆的神情。哪怕就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叫我激动,久久无法忘怀。终于,我鼓足所有勇气,送出了生平第一封情书,短短不足400字的文章,我却耗了几个夜晚,浪费了二十几张信纸,不是因为写错了哪个字,就是因为某个字写得不够漂亮。终于写好了我满意的一张,第二天,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夹在你的书中,然后忐忑

    学生天地·初中 2009年5期2009-06-29

  • 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汉字文化
    要求出发,阐述了行楷在基本功、速度、实用、审美等方面的优势;从一线捕捉到学生书写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多角度地提出了改变学生写字质量不高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作者从高处着眼,呼唤魅力书写的回归:书写是生活的需求,而它一旦成为一种文化享受并产生审美魅力,也就成为一种精神渴望。这样,人们就不再以应付的态度去书写,汉字在我们笔下依然挥映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光辉,焕发出永恒的青春魅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的目标中,对写字提出的要求是:在使用硬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3期2009-03-20

  • 书法学习的起步
    行、隶、篆、草及行楷、行草的书写艺术等。无论那个方面,都必须认真学习,逐步摸索掌握规律,切不可偏废。同时,又要抓住重点。书法技巧应以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四个基本法则为重点;书体技巧应以楷书和行楷技巧为重点,反复练习。练毅力比学技巧更为重要,因为练习书法常常被人看成轻而易举的事,没有磨练毅力的精神准备;学习一段,成效不大,往往“见异思迁”,半途而废;也有一些人凭好奇心学书法,“一曝十寒”,高兴时写得很多,兴趣减退时就扔在一边,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练习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