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区

  • 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保护路径研究
    学需氧量和总磷为淀区最具挑战性的考核指标。淀区水质污染程度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鸪丁淀-藻苲淀、关城-端村等区域污染较重;年内呈季节性变化,夏秋季水质相对较差,春冬季水质较好。1.1.2 面源污染与汛期水质恶化现象普遍随着白洋淀流域污染管理、治理水平的提升,点源污染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面源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汛期暴雨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水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时间较为集中,汛期城市面源对淀区生态脉冲影响较大。白洋淀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9期2023-09-24

  • 白洋淀沉水植物机械收割对淀区水质影响分析
    内源污染问题,对淀区沉水植物进行适时收割十分有必要,因此,考察了沉水植物机械收割对淀区水质及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沉水植物收割对淀区水体所贡献的氮、磷削减量,为白洋淀水草收割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植物机械收割会对淀区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致使水体浊度增加,并且水体溶解氧浓度平均降低1.78~3.61 mg·L-1。但是,与处于植物生长期和衰亡期的淀区水域相比,经过植物生长末期收割的水域其有机物、总氮、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减少了28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7-13

  • 基于主成分和模糊数学法的白洋淀水质评价
    这两种污染物在各淀区分布比较均匀;各淀区化学需氧量和总氮浓度的标准偏差较大,说明这些污染物在各淀区分布不均匀,宜采用分时间、分区域施治的策略。有资料表明,水体TN浓度高于0.20 mg/L时,存在发生富营养化风险[14],尤其是南刘庄断面,属于劣Ⅴ类水质,其原因是南刘庄位于府河污水入淀口,长期接纳来自保定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较高,这与徐爽等[15]、阳小兰等[16]的研究结果相同;南刘庄氮磷比在34~45之间,当N/P>30

    化工管理 2023年7期2023-04-05

  • 极端降水条件下白洋淀主淀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
    湖泊水样,分析主淀区湖水的水化学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水质空间差异特征,从而揭示极端降水条件对白洋淀主淀区水化学和水质的影响,为白洋淀的生态修复治理和雄安新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白洋淀流域(38°10′~40°0′N, 113°40′~116°20′E)位于河北省中部,属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由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组成,以水体为主,水域间有苇田、台地、村庄,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15,20,22],

    湖泊科学 2022年6期2022-11-09

  • 基于韧性理念的水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策略 ——以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
    功能阶段。(3)淀区水生态系统脆弱。受水源水量不足、水位波动变化、水质污染严重等影响,白洋淀淀区内水生态系统日益脆弱,水生生物种群结构有所改变。近15年来淀区浮游植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显著下降,淀区富营养化程度持续加深。湿地水生植物现有39种,较20世纪90年代初水生植物共减少9种。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浮游动物种类下降,数量增多,约为20世纪60年代的1.28倍;鱼类种类呈下降趋势,1958年淀区鱼类有54种,属11目17科50属,而2002年仅剩33种,属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4期2022-11-01

  • 白洋淀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本研究在白洋淀淀区、上游河流(府河、孝义河、沙河和拒马河)以及上游水库(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选取72个采样点.1.3 数据分析2 结果与分析2019年在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水库和河流采集到3 599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共鉴定出36种,隶属于3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10目16科28属.2.1 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分析2019年对白洋淀淀区调查时,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30个采样点共采集了13种11属7科1 279头大型底栖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8-31

  • 一种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比选方法 ——以白洋淀为例
    低于1×10m,淀区水位降低至6.6 m以下,水面面积缩减,湖泊萎缩;水体流速缓慢(低于0.8 cm·s),部分水体基本不流动,水动力条件与水文连通性差。同时,携带工业污水的入淀河流水质欠佳,且受淀区生活污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湖泊水质差,基本为Ⅳ~Ⅴ类水平,主要污染物为COD、总磷等,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亟需进行改善。图1 白洋淀地理位置图Figure 1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the Baiyangdian Lake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年7期2022-08-02

  • 白洋淀沉水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区域降雨量激增,淀区水面得到一定恢复.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周边社会经济增长、生产生活污染排放增加等原因,淀区水位和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应急补水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淀危机.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白洋淀补水,其生态用水量得到基本保障. 2017年4月,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作为其核心水系,成为新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生态安全的重要依托[1]. 为修复好、保护好白洋淀湿地,2019年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7期2022-07-28

  • 生态补水对白洋淀湿地植被格局的影响*
    白洋淀流域末梢,淀区河淀相连,沟壑纵横,由3700多条沟壕和河道,将大小不同的淀泊连接在一起,形成芦苇田、园田台地、洼地、村庄相融合的独特自然景观.自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之后,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是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环节.为恢复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质量,1981-2019年间,白洋淀接受来自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安各庄水库、岳城水库、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流域内外的生态补水累计19.26

    湖泊科学 2022年4期2022-06-30

  • 白洋淀的“前世今生”
    效应的影响,加之淀区时干时满,其变暖趋势明显。淀,指的是较浅的湖泊。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家园。淀内有鱼类54 种,鸟类190 多种,还有众多野生两栖爬行动物和哺乳类动物。淀间主要生长芦苇和荷叶,为调节湿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白洋淀不仅是有名的淡水渔场,还盛产优质稻米、菱藕和鸭蛋,因此被誉为华北地区的“鱼米之乡”。将今论古 追本溯源白洋淀的“身世之谜”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8期2022-05-30

  • 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2 白洋淀淀区概况白洋淀(38°43'~39°02'N,115°38'~116°07'E)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淀区平均水深约2.5m,东西长39.5km,南北宽28.5km[5]。四周以堤为界,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面积366km2,年平均蓄水量13.2亿m3。淀区景观由水体、芦苇群落、淀中村三者交错构成[6]。白洋淀上承大清河的洪水和沥水,自西向东,汇流一处,由南至北构成扇形河网,形成天然洼淀。淀内主要由白洋淀、马棚淀、烧车淀、藻杂淀等大小不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18

  • 白洋淀湿地表层土壤主要环境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
    部分. 逐步恢复淀区面积,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恢复“华北之肾”功能,成为白洋淀远景规划来的发展定位[13].以往白洋淀淀内的环境元素研究与分析,侧重于重金属和氮、磷元素,其赋存介质主要集中在水体和底泥,研究表明白洋淀水体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底泥中的砷、镉处于较重-重污染状态[14-15]. 淀区外(千里堤范围外)耕地区开展了1∶5万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但对于淀区内星罗棋布的台地、纯水村及少量耕地等土壤环境元素的分布特征尚未未开展过

    湖泊科学 2022年2期2022-03-05

  • 白洋淀春季沉积物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响应*
    3]与白洋淀整体淀区的历史承载功能[14]将白洋淀划分为原始区、入淀区、旅游区、生活区和养殖区五大功能区,对5个功能区的25个点位进行采样,利用三维荧光-荧光区域积分法分析沉积物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白洋淀春季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进而研究好氧反硝化菌群落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响应,以期为天然水体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筛选的碳源选择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白洋淀(38°44′~38°59′N, 115°45′~116°07′E)位

    湖泊科学 2022年2期2022-03-05

  • “华北之肾”修复记
    艘艘大型绞吸船在淀区内作业,黑色的污泥被吸进管道,再被运送到专门区域进一步净化处理……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因坐拥白洋淀而拥有天然生态优势。而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也成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命题。伴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一度污染严重的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4年多来,“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不少当地百姓说,儿时记忆中的白洋淀渐渐回来了。打通“外循环

    决策探索 2021年23期2021-12-24

  • 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综述
    要的区位功能,其淀区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与雄安新区建设的成败密切相关。白洋淀上游与九条河流相连,下游注入渤海,是华北地区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9]。同时,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它在促进华北地区经济发展,调节流域周边的气候,防止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保护流域的生态系统,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对周边地下水的补充等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获得了“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的美称[10]。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干扰,白洋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年1期2021-12-12

  • 浅析白洋淀水区村庄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村(也有人称之为淀区村庄)是指四面环水、不与陆地接壤的村庄,这里的居民傍水而居、靠水谋生,与外界联系的主要工具是船只,生产方式以渔业和养殖业为主;半水区村(也有人称之为半淀区村庄)是指位于淀区沿岸、至少有一面邻接水域的村庄,这些村庄依托堤岸发展码头和旅游业。近些年来,随着道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纯水区村基本上也与外界有了公路相连。关于这些村庄的数量和人口,可能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有研究者认为,白洋淀内共有纯水区村36 个,约有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6

  • 白洋淀草型淀区沉水植物暴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泊初步划分为藻型淀区、草藻过度型淀区和草型淀区[2]。目前,藻型淀区和草藻过度型淀区数量占比较大,而草型淀区较少,已有的白洋淀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藻型淀区和草藻过度型淀区[2-3]。浮游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生长周期短、对周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组成、优势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均对水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8]。国内外学者围绕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利用浮游植物进行水体生物学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6,9]。虽然对沉水植物与藻类相互关

    水产科学 2021年6期2021-11-23

  • 生态补水对白洋淀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4-15]、改善淀区水动力状况[16]和水质[17]的同时,也会使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发生改变[18-19]. 研究生态补水条件下水体水化学变化,可为受水区水环境及生态的修复或进行合理的农业灌溉提供理论支撑.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自1960年以来,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工农业与生活用水量加大、污水排放、上游建设水利工程设施以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人为因素,导致区域水环境逐渐恶化[6,20]. 白洋淀湿地景观破碎化、干化问题严

    湖泊科学 2021年6期2021-11-03

  • 生态流量调控与水资源保障集成技术 ——算好“生态水账” 复苏美丽白洋淀
    据规划,“白洋淀淀区面积应达到360km2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 ~7.0m”。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多少水?河流下梢,华北之肾。除了淀区的水量补给与消耗,白洋淀上游有8 条入淀河流,这些河流的水量也决定了白洋淀丰枯变换。课题组对淀区和入淀河流分别进行了生态需水计算。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脾气秉赋,一条河流流经的不同河段也各有特点,从郊野到农田再到人口密集区域,生态需水不尽相同。课题组根据干支流特点、上游水库分布情况、山丘区-平原区分界线、水文站点分布、人

    中国水利 2021年15期2021-09-02

  • 基于雄安新区建设的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如何改善白洋淀淀区的现状,并作出初步的规划构想。在建立一个生态环境优美、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理念的指引下,白洋淀势必延续它的辉煌。1.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的概况目前,雄安新区规划正在紧张研究和讨论中。对于雄安新区规划的编制和制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千年计划,全国大事”。这就要求雄安新区的规划要着眼长远,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科学规划。考虑到目前的情况,考虑到全球和当地情况,新安雄区的规划分为起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其中起步面积100km2,中期发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1期2021-07-20

  • 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初探
    自然入流、补水与淀区水面蒸发、水生植物蒸散发、渗漏、下泄等水平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游水库水、再生水、雨洪水、外调水等多水源补水以及枣林庄枢纽下泄是调控白洋淀水位的主要措施。 水位高低对淀区水生植物生长、水面面积恢复、淀区及雄安新区防洪有着重要影响。 适合水生植物生长以及淀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自然水位波动,与雄安新区防洪需要的水位调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与冲突。 白洋淀水位调控必须统筹兼顾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防洪需要。 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提出白洋淀

    中国水利 2021年11期2021-07-12

  • 雄安新区白洋淀水质安全长效保障对策建议
    义河常年有水汇入淀区,其余河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断流,萍河、漕河、唐河已基本呈现常年干涸状态,天然入淀水量逐年减少。 目前,仅有引黄入淀生态补水建立常态机制,但现有补水多为短时性补水或季节性补水,补水持续时间较短,白洋淀生态需水难以稳定保障。4.淀区水系连通性有待提升白洋淀的淀边村、 淀中村众多,村民以淀为生,靠淀生活,对白洋淀水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修建了大量的围堤围堰、 鱼塘藕塘等从事养殖活动,建设了许多道路、桥梁等方便出行,围垦了大量耕地、台地和村

    中国水利 2021年15期2021-04-03

  • 雄安新区水利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为单元,按河流、淀区进行分组。以县、市配合为主,通过现场踏勘、考察、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及查阅地方志、年鉴、统计报告、水利年鉴、规划报告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了解相关部门基础资料,掌握水利风景资源状况;通过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科学评价水利风景资源,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雄安新区水利风景区资源开发保护建议。1.3 调查内容雄安新区范围内的水利工程、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对雄安新区内河流、湖泊等开展水利风

    海河水利 2021年1期2021-03-12

  • 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效果及展望
    人类活动等影响,淀区水源不足、水位不稳、水域面积不断萎缩,先后出现多次干淀现象,水域面积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561平方公里缩减到目前的366平方公里[1],水资源开发率已高达166%。目前淀区补水主要依靠“引黄济淀”和“南水北调济淀”。同时,由于流域污染较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淀区水质不断恶化,水体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水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白洋淀已不复以前景象。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并把白洋淀划为核心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强

    淡水渔业 2020年3期2020-12-21

  • 白洋淀水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评价
    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区主要由白洋淀、烧车淀、马棚淀、藻苲淀等143 个淀泊和3 700 多条沟壕组成(图1),总面积366 km2,水面面积150 km2,平均水位7.5 m,平均水深2.3 m。白洋淀还是大清河水系中重要的蓄水枢纽,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生境异质性高,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淀内分布有自然保护区、重点湿地等各类敏感目标。图1 白洋淀地理位置图Figure 1 Location of Baiyangdian Lake1.2 数据来源本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04

  • 多水源补给对白洋淀湿地水动力的影响
    年完全干淀,随后淀区水位基本依靠外调水补给维持。1995—1996年连续两年洪水补淀后,白洋淀几乎年年逼近干淀警戒水位,进入了频繁补水以维持基本生态功能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了“引岳济淀”、“引黄济淀”等应急补水措施,1998—2006年上游水库连续9年向白洋淀补水,2006年以后则主要依靠每年调引黄河水补给白洋淀,勉强维持淀区生产和基本生态需求[2]。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白洋淀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更加凸显,加强流域

    生态学报 2020年20期2020-11-13

  • 白洋淀芦苇生态功能与经济发展研究
    和管理机制,实现淀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互利双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相关研究综述在芦苇生态功能方面,王为东等认为白洋淀芦苇型水陆交错带对营养物质具有强烈的截留作用,可以达到净化白洋淀水体的效果[1]。李建国等认为白洋淀芦苇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澄清水质、抑制藻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2]。在芦苇开发利用方面,朱静等提出在白洋淀开展芦苇成型燃料资源化利用可以降低农户用能支出,同时增加收入,解决废弃芦苇污染水质问题,改善环境和空气质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9-09

  • 雄安新区白洋淀冰封期水体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淀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动植物群落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调查及沉积物氮素分布与释放通量研究等方面,例如Xu等[1]根据白洋淀水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典型特征,应用热力学指标体系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确定了研究水域的健康状况,针对人类干扰较多的水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李华等[2]构建了白洋淀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的概念模型,探究富营养化对底栖、浮游食物网的影响,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与总氮(TN)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底栖藻类

    湖泊科学 2020年4期2020-07-19

  •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健康状态评价
    ]认为入淀水量、淀区水位和蒸发量等水文特征的变化使淀内生物资源减少、湿地功能减弱。董娜[4]认为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入淀水量减少,加快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的进程。对于白洋淀湿地的健康评价,邓睿清[5]从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子系统3 方面建立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体系,认为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张彪等[6]从湿地功能方面构建白洋淀评价体系,认为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笔者参加了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组织的2018 年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调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6-09

  • 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淀入淀水量减少、淀区湿地面积锐减、富营养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淀区严重退化[4-5]。因此,分析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明确主要影响因子,可为白洋淀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也可以为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湿地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刘曼晴等[6]、谢冬明等[7]、Shsaeed 等[8]分析了湿地蒸散量、水位及湿地的变化,Gong 等[9]、Mallik等[10]和James 等[11]分别分析了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6-01

  • 白洋淀生态需水:进展及展望*
    等角度定量核算了淀区生态需水,但大多数仍处于初步、粗略核算阶段,缺乏需水机理的理解和阐释[8,16]. 由于入淀水量不足、各类污染物输入量大、生态空间萎缩以及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白洋淀存在水体污染较重、生态水文过程弱化、沼泽化严重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需水核算亟待明确,生态环境修复刻不容缓[17]. 此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也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需水保障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已有针对白洋淀生态需水的相关研

    湖泊科学 2020年2期2020-03-27

  • 实施白洋淀生态补水确保雄安新区水安全
    入大清河干流。 淀区东西长39.5 km,南北宽28.5 km,内有143 个淀泊和3 700 条沟壕。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河北第一大内陆湖,对华北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被形象地称为“华北之肾”。2.历史人文白洋淀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或为“祖泽”,《水经注》中出现过“大埿淀”的记载,西晋、北魏时称其为“掘鲤淀”“西淀”, 北宋至明嘉靖间称其为“西塘”。 “白羊淀”作为九十九个洼淀之一见于史册,后改称“白洋淀”。清代以后, 因白洋淀面积

    中国水利 2020年15期2020-01-19

  • 白洋淀 ——北地西湖
    ,故改称白洋淀。淀区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水面大部分在安新县境内,少部分在雄县境内。淀区包括数十个村落、数千条沟壕、十多万亩芦苇,分成了100 多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淀泊,其中白洋淀面积最大,是整个淀区的命名淀。淀周围有堤堰280 多km。白洋淀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C。年降水量550mm。白洋淀水面面积随水位涨落而剧烈变化,当水位在海拔5~5.5m时,全淀干涸;水位升到10m 时,蓄水6亿多m3,最适宜的水位是7~9m。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鱼

    河北水利 2020年5期2020-01-11

  • 淀之精灵 ——须浮鸥
    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淀区水质明显改善,水美鱼肥也引来了鸟儿的驻足。如今的淀里,经常可以看到须浮鸥在空中飞翔的婀娜身姿。每年6、7月份是须孚鸥的繁殖期,随着雏鸥的不断出壳,雌、雄成鸥捉鱼、喂鸟、衔草补窝忙个不停。嗷嗷待哺的幼雏,衔鱼归来的须浮鸥,暖暖的喂食场景,萌化了众人。须浮鸥红色的嘴和腿格外醒目,与淀里的绿意相映成趣。这些可爱的精灵拂过水面,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用歌声赞美着淀里的动人景色。嗷嗷待哺的须浮鸥幼雏我想 你一定是收到了四月的请柬翩翩而来飞跃万水千山

    河北画报 2019年8期2019-10-21

  • 雄安新区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浅析
    淀、马棚淀构成,淀区总面积366km2。2 水利风景资源2.1 水利风景资源调查成果雄安新区水利风景资源涉及水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水利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多方面,本次调查共搜集52处,见表1,其中水文景观包括白洋淀和南拒马河等16处,天象景观包括雪景和雾凇等4处,生物景观包括长堤烟柳和夏日荷花等3处,水利工程景观包括枣林庄枢纽和新盖房枢纽等14处,人文景观包括南阳遗址和宋辽古战道等15处。根据水利风景资源分布情况,结合新区发展规划、河流水系及水利工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年8期2019-02-15

  • 新区建设背景下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生态需水评价和保障措施研究
    急剧减少[1],淀区面积严重萎缩[2]。2011—2015年平均淀区面积约为200 km2,大部分水域生态健康受损严重[3]。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白洋淀流域人口和产业必将发生跨越式增长,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将明显增加,用水格局将发生巨大改变且以刚性生活用水为主,需要充足的水量、优良的水质和高保证率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在此背景下,白洋淀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更加凸显,淀区生态修复在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建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生态需水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问题,加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年6期2019-01-19

  • 超累积植被对白洋淀中治理作用的研究
    多工业废水排放进淀区,以及化肥不合理使用导致水体受到污染。同时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铬金属元素,使得白洋淀湿地土壤中铬金属元素大幅度增加,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长期累积,不能被降解的特点,通过水体和生物等通道最终到达人类的体内,影响人类健康。因此,选用一种有效方式来除去存留的重金属元素刻不容缓。1 白洋淀湿地土壤中铬金属的来源1.1 随着大气沉降累积到淀区土壤大气沉降是造成淀区土壤污染的一个根本途径。随着淀区周围经济的快速增长,催生大量

    数码世界 2018年2期2018-12-21

  • 淀上捕鱼人
    村游走的货郎,在淀区改成驾船往来于水村;水区婚嫁,要将花轿抬到船上,称为“船轿迎亲”,不过今人已难见这样隆重而又别样的场景了。以船承载的水上生活在外人看来有趣,对于渔民来讲,长期如此也有着难言的单调和寂寞。因此,用歌声排解心中的苦闷,是白洋淀人过去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我们请老朱师傅唱一首白洋淀的渔歌,他显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并不推辞,只是谦逊地说不如人家唱得好。在大家的掌声中,他亮开了嗓门:“渔翁乐陶然,架小船,身上蓑衣穿,手持钓鱼竿,船头站;金色鲤鱼

    当代人 2018年5期2018-05-26

  • 白洋淀规划体现环境治理的最新理念
    面积,勉强维持了淀区生产和最基本的生态需求,起不到恢复生态的作用。根据我们测算,白洋淀要恢复到适宜的生态状况,每年需要有3亿方到4亿方的来水,现在的1亿方肯定不够。为此本规划提出了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优化补充淀区生态用水的思路。希望近期引黄入冀补淀每年引2亿方的黄河水入白洋淀,可通过适当延长引水时间或提高入淀流量实现。黄河现在每年给河北省6亿方的水量,白洋淀的引黄工程从1亿方增加到2亿方,可以靠河北省内部调剂黄河给各地的配额,并不是额外给河北省增加1亿方水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6期2018-05-17

  • 华北明珠白洋淀
    图画。夏天,整个淀区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舟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舟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到了收苇子的时节,妇女们就忙起来。成捆的苇子堆满了院子。她们席地而坐,說笑着,编织着。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飞起来,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编出来。白洋淀的苇席精美、结实,远近闻名。人们把白洋淀称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7年20期2017-06-27

  • 白洋淀文化:一万年的积淀 一千年的起点
    万年左右即定居在淀区上游,作为“中国粟作农业起源地之一”,他们传承发展了北京房山山顶洞人的骨角器制作技术,与北京怀柔转年、张家口阳原于家沟一起书写了中国北方陶器烧造的最早历史,驯养了家猪,填补了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至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空白,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上限拓展到了万年以上,其原始农业、原始家畜馴养、原始制陶和原始聚落的起源或产生,成为中华文明起步时期显著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易县北福地,容城的上坡、午方、东牛、北庄、北城以

    党建 2017年5期2017-05-16

  • 清代白洋淀流域的河流与淀区社会发展
    洋淀流域的河流与淀区社会发展王永源,汤艳杰(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白洋淀,又名西淀,位于太行山东麓永定河与滹沱河冲积扇中间的低洼地带,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由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等河流汇入,故称“九河下梢”。复杂的水域环境使得白洋淀在历史上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地带,对淀区人民的经济、社会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灾后的白洋淀又是另一番景象,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淀区人民形成了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种植业、渔业、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1

  • 雄安新区建设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规划范围内的白洋淀区来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来水急剧减少,已从每年19.2×108m3锐减到1.35×108m3,减幅高达93%;原有9条入淀河流的天然入水量逐年减少,淀区多年连续出现干淀现象。水域面积也从原来的561 km2减少到2010年的228 km2,减幅为59.4%。自20世纪50年代,白洋淀流域年降雨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近60年平均减幅为3.42 mm/10 a,总量减少近30%,其中降水较多的山区的减少程度更为剧烈。同时,自198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7年22期2017-01-26

  • 白洋淀水功能分区方法研究
    然地理条件不同,淀区利用的方向和程度就有差异。淀区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进入该环境内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同,从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向和措施也应有所区别。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的水深、水面开阔度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1.2 水量水质统一考虑的原则水量与水质应同时考虑,对于水环境容量小的水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景观生态中起重要作用的水体,在开发利用时应特别注意水质的影响。1.3 利用目标相似性原则白洋淀水资源和水域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如饮用、工业用水、养殖、农

    河北水利 2016年3期2016-03-12

  • 白洋淀区域生态风险管控对策浅议
    施,加大了对白洋淀区域的保护治理,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由于区域气候干暖化、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使得白洋淀区域存在的生态风险加大,如何管控白洋淀区域生态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 白洋淀自然环境概况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平原中部,地处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承接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义河及白沟引河的洪沥水,经调蓄后由枣林庄枢纽控制下泄。淀区主要由白洋淀、藻杂淀和马棚淀、烧车淀等大小143个淀泊和3700

    河北水利 2015年5期2015-08-15

  • 白洋淀刮起环保风暴
    求保定市对白洋淀淀区开展污染整治,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限期通过验收。满淀碧翠、蒲绿荷红的白洋淀,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于世。可是,近十多年来,这颗镶嵌于海河平原上的“华北明珠”,本应担负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孰料却沦落为满池污水,虽经多次整治,仍然见效甚微,让人备感心酸。白洋淀的污染由来已久,淀区众多企业日复一日的竟相排污,非法养殖及违规旅游项目的肆意糟蹋,加之淀区群众随意乱扔的垃圾及遍地横流的污水,让昔日的“明珠”成为了“明日黄

    新产经 2015年5期2015-07-25

  • 引黄河向白洋淀补水效益分析
    万元。同时,也为淀区23万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条件,并可以增加芦苇的种植面积0.33万hm2,按7500kg/hm2、0.5元/kg计算,可增加收入1238万元。3.2 经济效益据安新县水产畜牧局统计,2006~2009年4月淀区养殖户累计增加纯收入8054万元,年人均增收121元。加上减少的育苗损失和耽误养鱼时间的损失,累计增收节支1.99亿元。因为水面扩大,保证了淀区风光,增加了旅游的有效时间。与2005年相比旅游人数连年增加,3年增加38万人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4年2期2014-06-26

  • 白洋淀入淀流量变异程度分析
    ,年际变化较大。淀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 761.7 mm。白洋淀初冰期在11月末,冰期至翌年3月中旬,冰厚0.19~0.42 m。白洋淀光、热、水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前,水深多为2~3 m,水质很好,适宜多种水生生物繁殖和植物生长、农田灌溉、水产养殖、人畜饮用,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的种、属很多,渔、苇、粮产业及航运业均较发达。大清河白洋淀以上流域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流域面积为31199 km2,其中山区面积为18807 km2,平原面积为12392

    水资源保护 2014年1期2014-06-05

  • 从“7·21”暴雨洪水分析白洋淀水位与容积关系
    有人口22万人。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为1∶7000,淀内最低高程5.0m,一般在5.5~6.5m之间,村基高程多在9.5~10.5m之间。 纵横交错的3700多条沟壕将全淀分为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67hm2以上的淀泊31个,其中白洋淀本淀面积1133.3hm2,为诸淀之首。淀与淀之间主要依靠天然沟壕和航道相连。2012年“7·21”暴雨洪水、引黄济淀中,对水流分别从南、北两个部位进入白洋淀的情况进行了实地监测,发现由于入淀口泥沙淤积,淀内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3年1期2013-10-20

  • 白洋淀水资源管理与发展的探讨
    度,保证了白洋淀淀区治理排污用水的质量。3 水资源管理措施3.1 加强统一管理1989年河北省政府召开会议,成立白洋淀管理领导小组,对白洋淀统一管理。其下设白洋淀管理处为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与河北省水利厅大清河管理处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下设安新、任丘管理所,具体承担白洋淀管理工作。近年来,省、市、县领导均已变更,至今没有重新明确小组成员,而白洋淀管理处仍继续承担着有关水利的管理工作。当发生用水矛盾、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水体污染、违规养殖等问题时,仅靠白洋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3年1期2013-08-15

  • 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促淀区经济发展
    淀水上交通建设促淀区经济发展韩冬艳(河北省水运工程规划设计院)通过对白洋淀水上交通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白洋淀水上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水上交通建设的机遇,加强白洋淀水上交通建设的问题与建议。白洋淀;水上交通;淀区经济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保定、沧州两市境内,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内陆湖泊,水域总面积366 km2。淀内沟壕纵横,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将淀区分成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淀泊。白洋淀主航道作为津保航线的一段,曾经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3年7期2013-04-17

  • 引水补源对维系白洋淀生态影响对策研究
    水位9.1m时,淀区东西长39.5km,南北宽28.5km,面积366km2,其中,面积在6.67hm2以上的主要湖泊99个。白洋淀区分属保定市的安新、容城、雄县、高阳和沧州的任丘市管辖。白洋淀北靠首都北京162km,东邻天津155km,西距古城保定45km,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89km,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2 功能沿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2.1 历史功能回顾白洋淀历史上是一个鱼、苇、粮、航全面发展的湖泊经济区,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形成了其独特功能。淀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2年6期20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