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

  •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等。选择好合适的编演课文以后,教师可以预告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有需要全员参与的编演活动,引导学生先全面阅读梳理课文,避免个别学生萌生等待看戏的旁观者心理或者只关注自己演绎部分的“排外心理”。以《段太尉逸事状》为例,全文主要讲述: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以及节显治事堂,其后还有两个自然段补记,交代写作目的。在第一课时可让学生通读全文并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小组讨论所得划分出课文的段落层次并进行大意概括,最后确定出需要演绎的三件逸事

    师道(教研) 2022年1期2022-02-05

  • 老人
    死问题,只挑当年逸事来说。这样的老人,活至耄耋,也受晚辈尊重欢迎,躯体虽然老化,思想却充满智慧,不枉此生。另一种老人越活越斤斤计较,益发纵容珍惜自身,对于一杯茶、一碗饭,甚至一盆洗脸水,均啰啰唆唆,千般挑剔,再好也不够好;子子孙孙,人人叫他生气,没有一人合眼缘,个个言语无味,话不投机。故此,他一定要自作打算,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无须替任何人着想,天地虽大,只有他一人至尊至大。这种老人往往叫晚辈退避三舍,相处时如同应付难缠的老板。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假使真能够

    北方人 2021年18期2021-11-30

  •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经验分享
    李倩《段太尉逸事状》入选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这篇文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叙事严谨,写人生动,其客观的叙述中隐藏着深沉的情感。考虑到《段太尉逸事状》的篇幅比较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文章的标题是“段太尉逸事状”,标题透露了三个信息:人物:段太尉(段秀实)事件:逸事文体: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解读文章的标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什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7期2021-11-10

  • 老人
    死问题,只挑当年逸事来说。这样的老人,活至耄耋,也受晚辈尊重欢迎,躯体虽然老化,思想却充满智慧,不枉此生。另一種老人越活越斤斤计较,益发纵容珍惜自身,对于一杯茶、一碗饭,甚至一盆洗脸水,均啰啰唆唆,千般挑剔,再好也不够好;子子孙孙,人人叫他生气,没有一人合眼缘,个个言语无味,话不投机。故此,他一定要自作打算,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无须替任何人着想,天地虽大,只有他一人至尊至大。这种老人往往叫晚辈退避三舍,相处时如同应付难缠的老板。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假使真能够

    华声文萃 2021年10期2021-10-18

  • 老人
    死问题,只挑当年逸事来说。这样的老人,活至耄耋,也受晚辈尊重欢迎,躯体虽然老化,思想却充满智慧,不枉此生。另一种老人越活越斤斤计较,益发纵容珍惜自身,对于一杯茶、一碗饭,甚至一盆洗脸水,均啰啰唆唆,千般挑剔,再好也不够好;子子孙孙,人人叫他生气,没有一人合眼缘,个个言语无味,话不投机。故此,他一定要自作打算,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无须替任何人着想,天地虽大,只有他一人至尊至大。这种老人往往叫晚辈退避三舍,相处时如同应付难缠的老板。我老了会是什么樣?假使真能够

    北方人(B版) 2021年9期2021-10-13

  • 老人
    死问题,只挑当年逸事来说。这样的老人,活至耄耋,也受晚辈尊重欢迎,躯体虽然老化,思想却充满智慧,不枉此生。另一种老人越活越斤斤计较,益发纵容珍惜自身,对于一杯茶、一碗饭,甚至一盆洗脸水,均啰啰唆唆,千般挑剔,再好也不够好;子子孙孙,人人叫他生气,没有一人合眼缘,个个言语无味,话不投机。故此,他一定要自作打算,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无须替任何人着想,天地虽大,只有他一人至尊至大。這种老人往往叫晚辈退避三舍,相处时如同应付难缠的老板。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假使真能够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3期2021-09-12

  • 吕德安的诗
    表示了歉意/池塘逸事/大清早房门前来了两个木匠一個留下喊醒我,一个继续前行却不料我大老远地在他背后台阶下面的水塘里问,什么事?这怎不叫他茫然,茫然的不是我早早化身徘徊在池水上,嗓门沮丧而是几日不见,一汪深塘竟已变成累累的石头卵蛋一摊。望着他踌躇,想起他一生忠厚老实—上帝知道要不是再问一声“什么事”提醒他他准会把前来的目的遗忘“一把春天的斧头要来取回!”我让他自个儿从厨房那扇半开的窗户爬进,可没等我放下手中的石头,又见他从窗户跳出,轻落在地面上。我纳闷他为何

    特区文学·诗 2021年4期2021-09-10

  • 老人
    死问题,只挑当年逸事来说。这样的老人,活至耄耋,也受晚辈尊重欢迎,躯体虽然老化,思想却充满智慧,不枉此生。另一种老人越活越斤斤计较,益发纵容珍惜自身,对于一杯茶、一碗饭,甚至一盆洗脸水,均啰啰唆唆,千般挑剔,再好也不够好;子子孙孙,人人叫他生气,没有一人合眼缘,个个言语无味,话不投机。故此,他一定要自作打算,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无须替任何人着想,天地虽大,只有他一人至尊至大。这种老人往往叫晚辈退避三舍,相处时如同应付难缠的老板。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假使真能够

    读者 2021年15期2021-07-13

  • 林肯逸事
    笑笑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军队失利,让林肯感到十分焦急。一天,一位养伤的团长直接向总统恳求准假,因为他的妻子生命垂危。听到这里,本已十分焦急的林肯突然爆发了,大声斥责道:“你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吗?战争、苦难和死亡压迫着我们,家庭和感情在和平的时候会使人快活,但现在它没有任何余地。”团长感到很失望,垂头丧气地回到旅馆。翌日清晨,天还没亮,忽然有人敲房門,团长开门一看,竟然是总统。林肯握住团长的手说:“亲爱的团长,我昨夜太粗鲁了。对那些献身国家的人,我不应该

    公务员文萃 2019年8期2019-09-19

  • 责打城隍
    类钞》记录了一件逸事:晚清大吏左宗棠驻军甘肃时,见甘肃这地方多狼,咬食人畜,祸害百姓,便下令军队围猎。然而,终日打不到一头狼,有位军官进言:“传说狼之为物,冥冥中有神管辖,故非人力所能驱除。”意思是提醒左宗棠请求神助。左宗棠听后大怒:这神究竟是怎么当的?竟传令将驻地的城隍塑像绑上绳索,押来大营,剥去它的衣冠,重责四十军棍(一个泥塑偶像,受了四十军棍而没有粉身碎骨,甚是怪哉,估计只是做做打的姿态而已),枷于营门外。 受责的城隍会不会痛改前非,协助左宗棠歼灭恶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7期2019-09-10

  • 老人
    死问题,只挑当年逸事来说。这样的老人,活至耄耋,也受小辈尊重欢迎,躯体虽然老化,思想却精灵智慧,不枉此生。另一种老人越活越斤斤计较,益发纵容珍惜自身,对于一杯茶一碗饭甚至一盘洗脸水,均千般挑剔,再好也还是不够好,子子孙孙,人人叫他生气,没有一个合眼缘,个个言语无味,话不投机,故此他一定要自作打算,自私自利,孤意一行,无须替任何人着想,天地虽大,只有他一人至尊至大。这种老人往往叫小辈退避三舍。我老了会是怎么样?假使真能够活到那种年纪,即使死性不改,挑剔如故,

    视野 2018年10期2018-11-15

  • 郁达夫逸事两则
    一次,郁达夫邀了几个朋友一起去西禅寺吃“十八娘”(荔枝的一种)。他边吃边吟诗,吃了许多。归途中,突然腹痛不止,回家急请医生,偏偏是星期日,医院停诊。邻居问:“是不是荔枝吃多了?”急忙拿来一小碟酱油让他喝下,不久,肚子就不痛也不胀了。以后他逢人便说:“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果是真理。”又,有一次,郁达夫请一位军界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结账时,只见他竟然从鞋垫底下拍出几张钞票交给了服务员。朋友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放在鞋子里了呀?”郁达夫笑了笑說:“

    北广人物 2018年31期2018-09-05

  • 活给别人看的生活 装蒜好?还是装葱好?
    到一个小故事。小逸事。日本有位非常著名的导演,叫北野武,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则关于他的逸事,觉得非常有趣。北野武说,成名之前,他非常渴望买一辆好车。成名以后,就买了一辆保时捷。但是,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至于原因,他说,开车的时候,“看不到自己开车的样子”。于是,他专门请朋友开自己的车,至于自己,则打了一辆出租车,在后面紧跟着。在出租车上,北野武对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所以,活给别人看的生活。装蒜好?还是装葱好呢?

    中国有色金属 2018年12期2018-06-27

  • 清宫档案中的左宗棠
    人的交往,有不少逸事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只是这些逸事中,有不少只是传言,本文试图根据从清宫档案中翻拣出的史料档案,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左宗棠。01左宗棠是否曾掌掴或脚踢总兵樊燮?左宗棠种种逸事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咸丰八年(1858年)时为湖南巡抚幕宾的他掌掴或脚踢永州镇总兵樊燮的逸事。这个逸事之所以流传如此之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左宗棠作为一个尚未授官的師爷,竟敢如此羞辱官至二品(相当于部级)的武官樊燮,官阶的反差和冲突的激烈令人好奇;案件引起了咸丰皇帝的

    记者观察 2017年12期2018-05-19

  • 杨士骧逸事二则
    杨士骧逸事二则杨士骧是晚清直隶总督,坊间关于他的传闻颇多,时常被当时文人披露于报端。如“补白大王”郑逸梅就曾写过一篇题为《杨士骧喜啖羊肉》的短文,他在文中写道:“(杨士骧)督直隶时,陛见之余,至前门某街,入一羊肉馆一快朵颐,座中皆下隶厮养,杨亦不为意。啖既,甫出门,遇同僚李京卿驱车过,与之为礼,讶询何以至此,谓此间羊肉馆素负盛名,微时尝食而甘之,今日偶经其地,肉香触鼻,不觉馋涎欲滴。士骧又拉李入座试尝之,李虽频加赞美,然殊感坐立不安,杨据败桌,坐敝凳,又复

    北广人物 2018年1期2018-01-05

  • 对话的艺术 ——评孙犁《亡人逸事
    ——评孙犁《亡人逸事》李青颖(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孙犁的散文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充满感染力,而《亡人逸事》作为孙犁散文的代表作品,自然是孙犁散文特点的具体体现。从“对话”的角度入手对《亡人逸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对话的形式使情景描写更加真实,使事件叙述更加客观,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在《亡人逸事》中,孙犁让我们看到了散文的另一种写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最真挚的情感应该如何去表达。孙犁;《亡人逸事》;对话;客观贾平凹曾在《孙犁论》中说过 :“孙犁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2017-12-06

  • 麦当劳 Modern China 春节玩转“中国风”
    ,把历史传说奇闻逸事用现代中国风的插画风格演绎,让消费者在新年之际感受到一个浓浓中国味的麦当劳。配以微信朋友圈原生广告#宣您用膳#,将三条动画片的精髓用竖版视频和全景广告再次展示,号召人们:来麦当劳,新年美食不用等!根据华通明略的评估结果,麦当劳2017 Modern China春节营销活动无论从影响力还是购买意向都明显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和上一年的营销活动,在腾讯上的视频点击量已经超过千万次以上,一月份总体销售增长达到20%以上。获奖理由:2017年春节期间

    成功营销 2017年5期2017-07-19

  • 古文译介之“义法”再现——谢译《左忠毅公逸事》之得失论
    —谢译《左忠毅公逸事》之得失论张枝新(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 246000)方苞的散文名作《左忠毅公逸事》,是其“义法”说的典范之作,因此,对原文“义法”的梳理与掌握,是翻译《左忠毅公逸事》的必要环节。谢百魁对《左忠毅公逸事》的英译,紧扣原文讲究“义法”的特色,用词简洁准确、句章连贯、内容前后相应,但同时因囿于对原文“义法”的再现,谢译存在着些许的疏漏与遗憾,这些对于我国古文译介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古文译介;“义法”;《左忠毅公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4-15

  •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评孙犁《亡人逸事
    ——评孙犁《亡人逸事》冯 姣(济南大学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亡人逸事》用几件“不太使人感伤的片段”写出了孙犁对妻子的怀念,细节描写具体感人,尤其是运用直接引述更直观地再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文章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夫妻间的几十年娓娓道来。这其中隐藏了两条线,一条是作者对妻子情感的变化,另一条是妻子形象的转变。理清这两条线更有助于理解孙犁与妻子的感情历久弥深,更能懂得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情感递进角色转变纳兰性德崇尚“人生若只如初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2016-12-06

  • 开国大将逸事
    开国大将逸事1.百色起义后,张云逸将军任红七军军长,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苦。每到宿营地,将军必至炊事班,拾柴、烧火、煮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故大家均称之为“老火头军”。2.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将军于辽宁大连休养。凡有人来探望,将军必问三件事:“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将军夫人周东屏提醒他:“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怎么好这样问?”将军执拗曰:“净说好听话,算什么老战友!”3.韩先楚将军某日回乡,见家乡人破衣烂衫,难以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30期2016-03-13

  • 笔墨节俭塑形象 细节典型传精神 ——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邱建农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写人记事,虽然着墨不多,却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苞的这篇散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和学习经验。疏疏几笔显其特征。方苞在散文创作上认为:“刘子厚称太史公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明于体要,而所载之事不杂。”(《书萧相国世家后》)所谓“体要”就是要抓住特点“所载之事不杂”,就是不要杂乱无章,在这一点上《左忠毅公逸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笔墨经济画形象。这篇散文着力塑造了左光斗这一动人形象作者没

    中学语文 2016年30期2016-02-15

  • 血色记忆,还原历史(评论)
    。他的这篇《乡村逸事》,原有副标题是“高棉记忆之一”。知道柬埔寨历史的读者或许能从这个题目与副标题中看出很多的反差,试想,《乡村逸事》,多么宁静恬淡,而“高棉记忆”,那是血与火啊。三年前,我去柬埔寨,因为遭遇游行队伍,前方封路,预定的景点去不了,只能临时改为就近去“红色高棉罪恶馆”。阴错阳差,使我们这批中国游客看到了红色高棉统治期间的红色恐怖,不少竟是冲着华人来的。由于多少了解了红色高棉执政期间的一些历史状况,所以读林新仪的这篇《乡村逸事》时,感慨良多。我

    红豆 2016年1期2016-01-04

  • 《亡人逸事》的教学重难点探析
    的作品——《亡人逸事》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并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教师们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冯杨老师在其《〈亡人逸事〉的教学重难点探析》中,全面概述了他对此文的独具一格的教法。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早期从事小说创作,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晚年创作方向转变为散文,文风质朴平淡中蕴含浓浓真情,作品深受学界推崇,读者青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高一必修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2期2015-12-04

  • 整顿衣裳起敛容——由《琵琶行》联想到《亡人逸事》中的传统观念
    授的孙犁的《亡人逸事》。亡人就是孙犁的亡妻,一个比孙犁离世要早得多的女人。孙犁在另外的文字中曾经这样写道:“她系农村家庭妇女,并不识字,幼年教养,婚后感情,有以致之。我于她有惭德。呜呼!死别已五载,偶有梦中之会,无只字悼亡之言,情思两竭,亡者当谅我乎!”正因为自己“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所以孙犁对于妻子的所有关心照顾始终铭刻于心。也惟其如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到文章中,就显得格外真实感人。便是那些散失的逸事,也是如此。而授课的教师对学生讲解作者

    中学语文 2015年10期2015-08-15

  • 写作应让细节情境化—以『亡人逸事』为例
    情境化—以『亡人逸事』为例◎ 李国锋《亡人逸事》是孙犁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孙犁不止一次地将一个个细节从事件陈述中独立出来,扩展为一个个生动可感的情境,令读者如临其境,如感其事。从以下几则例子可以看出《亡人逸事》在细节处理上的独到之处。一、雨天结缘“雨天结缘”的故事,《亡人逸事》就将一个个细节还原为若干“场面”: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2015-03-02

  • 《亡人逸事》的教学重难点探析
    孙犁的散文《亡人逸事》,在实际授课中学生由于涉世未深、阅历较浅,再加上长期受“快餐文学”的负面影响,导致很难理解孙犁质朴文风背后的深刻意蕴。就此,我想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和阅读经历入手,探析《亡人逸事》的教学重难点,试图寻找到帮助学生理解孙犁散文的路径。一、知人论世,深入挖掘孙犁散文的创作背景。《亡人逸事》是孙犁怀念亡妻的作品。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形成扁平化的认识“孙犁非常怀念亡妻”,却不愿探究这种怀念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这时就需要教师把孙犁和妻子相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2期2015-02-14

  • “不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人遗事》中的一则逸事,讲汪中于大庭中放言:“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其所说通者,谓王念孙、刘台拱及汪中本人,而斥为不通的,谓当时颇负盛名的程晋芳等三人。此处的“不通”,显为贬词。而“通”才是他所赞许和自负的。然而《遗事》又载,当汪中面对一位盛服造访的荐绅,先说他“不在不通之列”,继而又言:“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对这前后的“不通”,李先生产生了歧义,以为在汪中的意识中,“不通”是一个“很高的、不容易达到的学术境界”。如果“不通”真可如作

    读书 2014年3期2014-09-10

  • 朴素的言语中饱含真情——浅析《亡人逸事》中的非凡意境
    张 俊《亡人逸事》是孙犁先生晚年所写的一篇悼念散文,用来纪念已经亡故的妻子,其行文之中真情四溢,堪称散文中的经典。无论是从题目角度出发还是从语言叙述的角度出发,《亡人逸事》都尽显作者的丰富的情感。如果能抓住文章内容,从文章细微之处分析,引导学生赏析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情谊,就能够感悟到文章蕴含的非凡意境,从而提高品读散文的能力。一、题目的平凡彰显境界的不平凡《亡人逸事》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散文,其间没有煽情的辞藻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时常让人的眼中饱含泪水,字里行

    中学语文 2013年36期2013-08-15

  • 《亡人逸事》对记叙文选材的借鉴意义
    这就是那篇《亡人逸事》。作者悼念亡妻,写似淡淡,读者读也凄凄,思念亡妻之情,深深嵌入读者心灵的沃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的选材。作者从对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回忆入手,选择了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鲁迅先生曾说:“一切大师的作品都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因此,对于苦于生活平淡、没有东西可写的学生来说,多读一些这样的作品,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记叙文的选材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选择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呢?这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小”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想写大事,觉得小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2012-08-15

  • 编读聊天室:众手浇开故事花
    ;我很喜欢“传闻逸事”这个栏目;_如果-一期里没看到就觉得少了点什么;“传闻逸事”和“民间故事金库”这两个栏目都有很强的可读性。读故事之余还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编辑部:很高兴您喜欢这两个栏目。这两个栏目都以古代题材为主;“传闻逸事”更注重传奇性,大多讲述一些奇人奇事。而“民间故事金库”则更注重智慧性和想象力,本期这两个栏目的故事都很有特点,欢迎读后谈谈您的感想。

    故事会 2011年1期2011-12-27

  • 体悟情感之真 探索理趣之美——我教《亡人逸事
    彭欣欣《亡人逸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文章,我曾选择这篇文章开设公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网上查看了大量现成的教案,但发现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于是,我尝试着创新设计,思量着能不能换个角度来解读文本,能不能更深层次去把握文章的内涵。本着这样一个想法,我反反复复将文本研读了很多遍,也查阅了《孙犁传》和《女儿眼中的孙犁》等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创作背景,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形成了“把握亡妻逸事——体悟作者真情——探究深层理趣”的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2011-08-15

  • 《坛子的逸事》生态伦理思想解析①
    079)《坛子的逸事》生态伦理思想解析①李 纲1,2张晓舒1,3(1.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文系,湖北 武汉 430064; 3.华中师范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斯蒂文斯的著名诗歌《坛子的逸事》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生态伦理思想。诗人认为人类无权凌驾于自然之上,更没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自然。如果人类一味侵犯自然,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面对恒久自在的大自然,最终成为一桩逸事。斯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3-31

  • 末代皇帝的劳改逸事
    写的《末代皇帝的逸事》是因为先看了她的《花为媒》。评剧里那样美的女子,无以想象她在“文革”中所受的苦难。劳改那些日子,新凤霞与溥仪,分在一个组里接受改造,在新凤霞的笔下,那些辛酸也变成了诙谐的逸事。她写与溥仪一起刷墙,刚刷溥仪就嘀嘀咕咕,爬在梯子上,心里害怕,结果哆哆嗦嗦从梯子上下来,一脚踩在大粉浆桶里。溥仪团煤球,别人一手团一个,他两手团一个,结果越团越大。看管人说他:“团这么大,要多大炉子,砸碎了重团!”结果人家都下班了,溥仪还不能回去,就让新凤霞给他

    意林 2010年1期2010-05-14

  • 名人的侧面,时代的背影
    风格隽永的“名人逸事”文章流传于海内外。写名人逸事的文章很多,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所选人物均为举世皆知,所谈逸事却是人们闻所未闻。写事说到底是为了写人。就像看一部电视剧,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否则影视界也不会有“人保戏”的说法了。影视剧的人物塑造,除了剧本本身,还有演员的表演,可谓是双保险。可文字不同。作者选取的都是名人“傻事”这一侧面,读来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面前。文章的文人气息浓重,阐幽发微,用的却都是大白话,特别是每一篇的题目,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9年11期2009-06-21

  • 《段太尉逸事状》备课问答
    陆精康《段太尉逸事状》作为柳宗元文章的代表作之一,已经分别选人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语文版)、必修5(广东版)和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文选》。备课中有种种待探明的问题浮出了水面……问:“逸事状”是怎样一种文体?答:“状”,又称“行状”“行述”,是旧时记录死者世系、籍贯、名实、生卒年月、生平概略等的一种文体。常由死者门生故旧撰述,供撰写谥议、墓志、传文时参考。“逸事状”是“行状”的一种变体。刘知几《史通》:“逸事者,前人所遗,后人所记。”徐师曾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7期2008-09-10

  • 编读往来
    事金库”和“传闻逸事”这两个栏目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要求?绿版编辑部:“民间故事金库”栏目要求故事民间味道浓郁,口头性、可传性强,情节巧趣,蕴藏智慧,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意义,符合当代读者阅读兴趣;“传闻逸事”栏目则更强调故事的传奇色彩,在细节上突出作品奇和绝的特点,比如,我们在“传闻逸事”栏目曾经发过一篇名为《面王》的故事,作品中“裤带面”的细节就特别传神。广西读者何辉:我在《故事会》10月下半月刊上看到一篇故事叫《偷棵摇钱树》,平时也听到“摇钱树”的说法,

    故事会 2008年24期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