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迹

  • 基于辐射损伤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研究
    710200裂变径迹热定年技术是根据磷灰石、锆石等矿物颗粒中U自发裂变产生高能裂变碎片在矿物晶格中形成径迹发展而来的一种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近年来,随着裂变径迹测年技术在地质、地貌学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其得到广泛关注(Gallagher, 1995, 2012; Gleadow et al., 2015;Okamoto et al., 2015; Abdullin et al., 2016; Song et al., 2018b)。辐射损伤是由矿物中U、Th等放

    高校地质学报 2023年6期2023-12-26

  • 宁武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的科学问题。裂变径迹年代学可提供盆地抬升剥蚀演化的重要信息[12-22]。因此,裂变径迹年龄约束下的宁武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为探讨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并能助推煤层气等能源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不同学者基于恢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抬升演化过程,对宁武盆地及周缘区域进行了裂变径迹研究,并反演了宁武盆地所在的吕梁山脉隆升过程,认为中-新生代以来分阶段快速隆升。然而,由于研究目标及采样点布局策略的差异,导致抬升剥蚀的起始时限存在早白垩世晚期和

    现代地质 2022年4期2022-08-30

  • 低温热年代学实验技术发展应用
    引言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作为低温热年代学实验技术,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相对成熟的定年技术,目前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广泛应用于盆地、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国内对该方面技术了解相对较少,有关样品需送至国外实验室测试,本文拟对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重点论述。1 裂变径迹技术1.1 径迹形成原理裂变径迹热定年技术是根据矿物内部的放射性元素238U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径迹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自然界中,天然矿物例如磷灰石、锆石等在其矿物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5期2022-07-19

  • 裂变径迹技术及其地质应用
    言近年来,以裂变径迹(fission track,FT)技术为代表的低温热年代学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地球科学的相关研究中,为特提斯边缘重建及还原新生代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1]。由于在正断层错动过程中,下盘相对于上盘滑动,遭受剥露并冷却,因此可以根据下盘岩石的冷却年龄来估计断层滑动的时代。相对传统研究方法,裂变径迹技术可以有效、直接地约束下盘岩石的冷却历史[2]。在矿床学研究中,裂变径迹技术填补了由于流体中缺乏热液矿物不能进行热液活动的研究空白,提供了成矿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3期2022-07-04

  •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圆筒形固体核径迹氡探测器探测效率的研究
    。其中使用固体核径迹片测量氡浓度是最常见和通用的被动方法之一[5-7]。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因其低成本和较小的体积而易于操作以及能提供与人体受到的实际照射剂量最一致的结果,已成为环境氡测量的主要手段[8]。对于这些采用固体核径迹片的无源氡探测器,氡衰变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参数。现有研究指出探测器的形状和尺寸对α粒子的探测效率有重要影响[9-11],但目前对探测器的筒体及径迹片形状和尺寸与探测效率之间的关系还缺少系统研究。为此,以222Rn累积浓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6-08

  • 400AMeV12C诱发乳胶核反应α射弹碎片的角分布
    下明胶和显示粒子径迹的银颗粒,因此体积大约只有原来的一半。由于乳胶是粘在玻璃基板上的,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会收缩,只有厚度变薄了。乳胶的收缩系数S[1-2]:本实验的测量周期比较长,需要考虑温度、湿度的影响,需要每天都记录固定四个点的乳胶厚度。收缩系数的修正公式为[1-2]:如图1所示,选取乳胶平面为x-y,垂直乳胶平面方向为z。初始径迹方向为x轴方向,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投影角:α为作用后的次级粒子径迹在x-y平面内的投影(实验测量得到)。发射角:θ为主径迹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5-16

  • 东昆仑中生代隆升剥露历史*
    判。近年来,裂变径迹定年技术已成为研究造山带抬升剥露作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技术恢复东昆仑地区中生代构造热演化史,揭示该区中-新生代隆升剥蚀过程,为东昆仑隆升剥蚀事件研究提供年代学证据,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东昆仑造山带隆升剥蚀特征,这有助于研究东昆仑地区构造演化机制、过程及建立构造热演化事件对比框架,对于深入认识东昆仑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图1 东昆仑造山带地质简图(a)东昆仑及邻区构造图(据Yin et al., 20

    岩石学报 2021年12期2021-12-29

  • 三江特提斯南段构造活动时限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新证据
    的研究甚少。裂变径迹年代学作为新兴热年代学技术方法,可有效记录地质体演化过程,将时间、温度联系在一起研究地质体演化历史[7-8],为区域热事件活动时限和演化过程提供证据。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三江特提斯南段热演化历史和年代学制约,为深入认识三江特提斯南段构造演变提供新佐证,提高研究区找矿潜力。1 地质背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段,属于全球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结合部的东侧,在空间上有两大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1年12期2021-12-15

  • 400 A MeV 12C诱发Pb靶核反应弹核碎裂研究
    CR-39蚀刻核径迹探测器由日本FUKUVI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HARZLAS TD-1型,每片CR-39蚀刻核径迹探测器的体积为50×50×0.8 mm3.靶材为厚度为1 mm的铅靶.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和铅靶组成的三明治式复合靶如图1所示,在每个靶前后各放置两片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本实验选用铅靶4个,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10片.加速器产生的12C束流能量为400 A MeV,束流通量约为3 000 离子/cm2,12C束流依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1-02

  • 锆石裂变径迹辐照退火研究新进展
    [1]首次将裂变径迹引入地质年代学研究,地质学发展迅速。随后,人们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裂变径迹的密度减小,长度变短,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退火。根据可蚀刻裂变径迹的长度,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以此来重建地质热历史。随着离子辐照在矿物、陶瓷中的模拟研究的发展[2-6],辐射增强退火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Ouchani等[7]用220KeVPb离子模拟α反冲核,在氟磷灰石中,产生α反冲损伤,然后用He辐照,发现He使损伤缺陷退火。之后,Hen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25期2021-09-16

  • 离子径迹特征与纳米反相器链单粒子瞬态的关联性研究*
    这种差异与粒子径迹特征的差别有关联.Stapor等[2]用相同LET值、不同能量的离子辐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的晶体管, 发现高能离子导致的SEE电荷收集量更多, 与低能离子导致的电荷收集量差异最大可达60%左右.他们认为是高能离子径迹半径更大、径迹中心的载流子复合更少造成的.Dodd等[3]针对Sandia的一款绝缘体上硅工艺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

    物理学报 2021年12期2021-07-01

  • 青藏高原东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分析以及侏罗系煤样的镜质体反射率分析,试图限定北祁连山以及酒泉盆地以北山体的隆升冷却时间和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剥露冷却过程的地质认识,探索青藏高原东北缘在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下的响应机制.1 区域地质背景及样品采集北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最北端,整体呈NWW-SEE走向,海拔在4500 m以上.北缘发育NWW-SEE走向、WSS倾向的推覆构造带,逆冲岩片以早古生代的变质沉积岩和火山岩为主,部分逆冲岩席中含前寒武纪基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6期2021-06-02

  •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引言磷灰石裂变径迹 (AFT) 热年代学是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应用于地质学领域的一种同位素定年技术, 它能有效重塑地壳浅部约3 ~5 km 内数百万年以来的热演化历史 (Kohn and Green, 2002; 周海, 2010)。 随着定年方法的不断完善, AFT 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低温热年代学技术, 在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分析、 沉积物源恢复及造山带剥露历史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Yan et al. ,2003; 杨农和张岳桥, 2010

    地质力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5

  • 晚中生代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和构造演化研究
    ,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沉积过程和构造演化历史,为认识晚中生代二连盆地乃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图1 二连盆地及盆地东南部吉尔嘎朗图凹陷地层柱状图Fig.1 Stratigraphic section of the Erlian Basin and the Jiergalangtu Sag(盆地演化引用自文献[6-7],地层年龄引用自文献[8-9])1 地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2-10

  • 一种α径迹蚀刻装置设计及其在显微铀矿物光片鉴定中的应用
    410007)α径迹蚀刻法是使用固体α径迹探测器对矿石、岩石及矿物中放射性元索的分布和存在形式进行录相[1]。α径迹蚀刻法是用感光胶片的片基记录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α粒子所造成的辐射损伤,经化学蚀刻扩大径迹的方法[2]。杜乐天、王文广等在研究华南绢英岩化铀矿时,α径迹蚀刻法在铀矿物赋存、分布规律的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3];α径迹测量法作为一种铀矿找矿方法,杨亚新等研究铀矿找矿中α径迹测量方法的影响因素,对氡浓度、照射时间和α径迹密度的关系以及装置尺寸、表面

    湖南有色金属 2020年6期2020-12-28

  • 小型活性靶时间投影室性能研究
    和出射反应产物的径迹。这种设计可大幅提高反应产生的低能粒子的探测效率和位置、能量分辨[19-20]。本文设计研发一种小型AT-TPC,用于不稳定核集团结构研究中低能出射粒子的测量[18],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1 探测器设计和搭建1.1 探测器结构和气体电子倍增器(GEM)膜读出TPC本质上是1个气体探测器。当带电粒子穿过探测器的气体腔室时,沿粒子路径的气体分子将被电离。电离产生的电子在外加均匀电场(将外加电场方向定义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z方向)作用下将沿z轴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年6期2020-06-16

  • 基于TASLIMAGE系统的CR-39氡探测器测量氡的蚀刻条件研究*
    剂量计中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塑料,一直是氡个人剂量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且CR-39相比于其他径迹探测器塑料能取得更好的监测效果,同时还具有灵敏度高、潜径迹相对稳定、受环境湿度和温度等影响小、对β射线、γ射线和电子射线不敏感、体积小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3]。影响CR-39化学蚀刻的主要因素有蚀刻时间、蚀刻液种类和浓度以及蚀刻温度,加之由于制作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CR-39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辐射响应,人工读取和自动读取时要求也不相同,因此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2期2020-03-03

  • α径迹法用于分辨高浓铀和Pu微粒的方法研究
    方法有4种:裂变径迹法(FT)[4]、扫描电镜法(SEM)[5]、二次粒子质谱法(SIMS)[6]及α径迹法[7]。通过比较可知,利用SIMS筛选及识别微粒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能识别微粒,而且能粗略测量微粒中感兴趣元素的丰度,为后续的微粒分析提供参考,以便准确分析感兴趣的微粒;SEM也能快速识别微粒,并给出微粒的元素组成,但不能给出微粒中感兴趣元素的丰度,同时在后续分析中需将微粒用微操作器进行转移,以利于后续分析,但存在微粒丢失的风险;FT采用热中子裂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年2期2020-02-25

  • CR-39探测器中带电粒子电荷分辨率研究
    一种常用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具有成本低、小巧便携、存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高能原子核碎裂、辐射剂量评估、宇宙线元素丰度等研究中.带电粒子进入CR-39探测器后,由于电离损失,对CR-39的分子结构产生破坏作用.经过化学蚀刻,在CR-39上留下带电粒子的径迹.不同的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电离损失不同,因而,在CR-39上产生的径迹亦不相同.对CR-39探测器中各种径迹对应的带电粒子种类进行鉴别是进一步开展原子核碎裂、辐射剂量评估、宇宙线元素丰度等研究的非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1-29

  • PET薄膜中32S离子径迹的热退火效应
    刻坑时发现了离子径迹,之后陆续发现裂变碎片和荷能重离子能在各种天然矿物、无机晶体、玻璃和有机聚合物材料中产生离子径迹。化学蚀刻处理会使离子径迹扩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到相应的蚀刻微孔或蚀坑。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原理,选用适当的固体材料研制了固体径迹探测器[2],开发出粒子检测和识别的径迹蚀刻技术。目前,与离子径迹相关的离子辐照、径迹蚀刻等技术在固体径迹探测器、地质测年[3-4]、地质热史[5-6]、辐射计量[7]、微孔过滤膜[8-9]、纳米材料[10-1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11期2019-11-06

  • 径迹纳米孔高分子膜的制备和表征
    分子膜形成离子潜径迹,并经过后续处理是制备高分子纳米孔的主要手段,这也是核技术在纳米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本文介绍传统离子径迹蚀刻法和离子径迹紫外辐照法制备纳米孔过程,采用电镜测量、电导测量、小角X散射测量、正电子湮没测量、小分子输运等多种测量方法对高分子纳米孔孔道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潜径迹纳米孔的形成机理进行进一步解释。1 传统离子径迹蚀刻的纳米孔高分子膜荷能带电离子入射到固体物质时会在入射路径区域产生永久性损伤结构,这些损伤结构就是通常所说的离子潜径迹。潜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10期2019-10-30

  • 羌塘盆地白垩纪以来快速隆升剥蚀的热年代学证据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研究,认为羌塘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的冷却历史;王立成等[8]在南、北羌塘盆地采集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进行对比,认为白垩纪中期南、北羌塘盆地的热演化历史具有一定差异;Ren Z L等[9-10]认为,羌塘盆地的隆升冷却年龄可划分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以及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晚期等阶段。羌塘盆地自白垩纪开始构造隆升和剥蚀。以往的研究样品多来自羌塘盆地东部,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羌塘盆地的隆升剥蚀过程,并且隆升的时间起点和阶段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9-01-14

  • 裂变径迹分析及其在地质问题中的应用
    100)1 裂变径迹与裂变径迹分析当带电的核粒子通过绝缘固体时,它们会留下破坏原子的直线轨迹,这反映了原子尺度上的强烈破坏.裂变径迹是损伤特征,裂变径迹分析是对矿物中这些特征的研究和表征.自然或自发的轨迹几乎完全由地质样品中的同位素238U自发裂变产生的,由于235U和232Th等自然发生的重同位素的裂变半衰期太长,无法产生大量的轨道.裂变径迹形成的目前最理想的模型是离子.这可能是最广为接受的轨道编队模型,Chadderton(1988)考虑了目前运行的物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6-12

  • 青海都兰县哈日扎多金属矿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孙非非1朱传宝1袁万明2张爱奎1马忠元1郝娜娜2冯云磊21(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宁 810029)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通过采集哈日扎多金属矿区不同矿带不同岩性的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探讨矿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于120-60.2Ma变化,具体可分为120-93Ma、78Ma和66-60Ma三个年龄组,较好地体现了该地区经历不同构造隆升剥蚀作用,120-93Ma和66-60Ma分别

    核技术 2016年12期2016-12-20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黄志刚1, 任战利2, 高龙刚11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太原030024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710069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恢复盆地东南缘不同构造带的热演化史,深化对盆地东南部油气资源赋存条件的认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10期2016-11-08

  • CR-39应用于中子探测的化学蚀刻条件优化研究
    化学蚀刻条件下的径迹图像、径迹密度进行对比,得出的优化蚀刻条件是:蚀刻温度为85 °C、NaOH蚀刻液浓度为7 mol∙L‒1,蚀刻时间为90 min。实验同时发现蚀刻温度是这三个因素中对化学蚀刻后净径迹密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而蚀刻时间的影响最小。该研究为CR-39应用于中子探测提供了更好的蚀刻条件,节省了实验时间。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中子探测,化学蚀刻,正交法自1958年Young[1]发现带电粒子照射某些固体,能够在上面留下痕迹之后,固体核径迹

    核技术 2016年6期2016-10-13

  • 库鲁克塔格南部山前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 ——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刘阵1,张洪美1,何金有2,何登发2,温佳霖3,马渭3,王永飞3[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3.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600]通过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分析和热史模拟,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了库鲁克塔格南部山前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史。结果显示,从库鲁克塔格隆起到南部山前带方向,地层具有稳定克拉通地层产状的特征。

    非常规油气 2016年4期2016-09-16

  • 鄂尔多斯盆地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研究
    学提取分析以及α径迹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结果发现,铀一部分以铀矿物为主,主要是铀石,另外存在少量的水硅铀石和钛铀矿。在电子探针镜下观察,表明铀矿物呈微粒集合体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方解石及有机质裂缝中。逐级化学提取分析发现,各形态铀的含量不均一,其中有机质黄铁矿态占40.88%;其次为碳酸盐态,占28.33%;另外残渣态占24.89%,少部分为离子吸附态和铁锰氧化态,分别占3.2%和2.64%。反映其中铀矿物形式的铀占53.22%,分散吸附

    西北地质 2016年2期2016-07-27

  •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径迹重建方法的研究∗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径迹重建方法的研究∗鲁同所1,2,3†雷仕俊1,2‡藏京京1,2常 进1,2伍 健1,2(1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暗物质粒子探测器(DAMPE,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旨在通过对空间高能粒子的大能量范围、高能量分辨和高空间分辨的观测间接探究暗物质的存在和分布.径迹重建是利用探测器不同位置探测通道

    天文学报 2016年3期2016-06-27

  • 径迹图像的处理与识别
    2)计算机应用核径迹图像的处理与识别刘芸杉1,高远贵2,李 涪2(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81;2.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采用以matlab软件平台,对所获取的核径迹图像进行预处理、识别分析、边缘检测及锐化,并且在这些操作之后进行图像分割和图像形态处理。在图像处理、识别的过程中,进行灰度处理,并且以直方图为依据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及去噪处理,为后期的分割及形态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字图像处理 核径迹 图像采集 识别1 概述伴随时代

    四川水利 2016年2期2016-04-07

  • 裂变径迹法原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包裹体法、裂变径迹法和粘土矿物转变法。[1]其中,裂变径迹的研究是沉积盆地古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1 裂变径迹法的发展历史裂变径迹(AFT)分析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30多年了。它主要被用在低温的造山带、裂谷边缘、断层、沉积盆地、克拉通和沉积矿床中的各种岩石类型内,主要用来计算构造事件的时间和频率、沉积盆地的演化历史、油气生成或矿石形成时间、火山沉积的绝对时间、主要气候变化对于近地表地温梯度的影响、甚至还可以研究长期地形的演化。最早是由Naeser(197

    地下水 2015年3期2015-12-15

  • α径迹蚀刻方法及其在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HJQ砂岩型铀矿为例
    723000)α径迹蚀刻法是用感光胶片的片基记录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α粒子所造成的辐射损伤,经化学蚀刻扩大径迹的方法。α径迹蚀刻法适用于研究岩石、矿石中U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等,也适用于寻找岩石和矿石中颗粒细小的铀矿物和含铀矿物,研究铀矿石的结构构造。砂岩型铀矿一般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的岩性疏松砂岩地层内可应用原地浸出方法开釆的铀矿床[1],该类型铀矿具有埋藏深度浅、采成本低、矿石品位低、矿产储量大并且对环境污染小等优势。砂岩型铀矿特别是地浸砂岩铀矿品位普遍

    地下水 2015年5期2015-12-02

  • 东昆仑哈日扎多金属矿区Ⅳ矿带成矿时代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
    矿时代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分析田承盛1袁万明2曾小平1张爱奎2,3朱传宝3孙非非3马忠元3张丽婷2郝娜娜2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西宁 810012) 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3(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西宁 810029)裂变径迹核分析技术是成矿作用研究的新手段。哈日扎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东段,属于东昆中多旋回岩浆弧带。矿区已识别出较大规模成矿带7条,成矿类型主要是构造蚀变岩型,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本文重点探讨其中Ⅳ矿带的成矿

    核技术 2015年1期2015-12-01

  • 东昆仑中段中灶火地区花岗闪长岩体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
    岗闪长岩体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罗文行徐俊杰朱建房艳国(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在东昆仑中段中灶火地区的花岗闪长岩体中采集了一系列样品进行了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研究。锆石裂变径迹最年轻的P1年龄大致与高程具有正相关关系,粗略估算岩体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9.2m/Ma。海拔最高(5200m)的EK07具有较低的P1年龄(125Ma),可能记录了昆中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的一次构造活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高程的关系不是

    地球 2015年7期2015-10-12

  •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Ma,记录了吕梁山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789;磷灰石颗粒的围限径迹长度范围为10.62~12.99 μm,远小于其初始长度(16.3 μm),表明样品经历了长期的退火过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年4期2015-07-31

  •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13)。其中裂变径迹年代学以其载体矿物较低的封闭温度在研究地质隆升剥蚀历程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郑勇等,2009),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沉积物源、大地构造演化和盆地热史等方面的研究(丁林,1997;Fitzgerald,1997;Liu et al.,2001;Gleadow et al.,2002;Willett et al.,2003;李小明等,2005;雷永良等,2008)。作者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太行山南麓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年3期2015-06-26

  • CR39探测器的带电粒子能量响应研究
    条件下CR39的径迹形状与能量响应特征,对多种ICF带电粒子谱仪的CR39探测器单元的设计提出了优化方案。ICF带电粒子诊断;CR39探测器;能量响应;刻蚀动力学在惯性约束聚变(ICF)中,带电粒子是重要的核聚变反应产物(包括p、T、α和3He粒子),D-T燃料聚变产生的中子在燃料和靶丸壳层中也会产生反冲p、D和T等粒子。带电粒子诊断包括质子产额测量、粒子能谱诊断和质子成像等,其中产额和能谱可诊断燃料和壳层面密度、热斑离子温度、内爆压缩不对称性、壳层-燃料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年1期2015-05-25

  • 应用锆石裂变径迹方法研究夹皮沟本区金矿成矿时代
    3)应用锆石裂变径迹方法研究夹皮沟本区金矿成矿时代冯云磊,袁万明*,曹建辉,郝娜娜,陈小宁,段宏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由于锆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与吉林省夹皮沟金矿的成矿温度相近,相比其他年代学分析技术,锆石裂变径迹技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其年龄恰可反映金矿成矿年龄,因此本文应用锆石裂变径迹技术探讨夹皮沟本区成矿时代。通过实验获得了8个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结果,其年龄值在(78± 8)~(190±2)Ma之间变化,并可分为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年2期2015-05-15

  • 压力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的影响初步探讨
    压力对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的影响初步探讨卓鱼周,赵红格,李蒙,高少华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技术是确定岩石低温热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其退火后径迹长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压力、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蚀象直径(Dpar)以及年龄等,但压力的影响很少有文章论述.在调研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将统计后的数据作图来阐明压力对径迹退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径迹的退火具有重要影响,压力

    地质与资源 2015年2期2015-03-27

  • 青川鹰咀山花岗岩体侵位与山脉隆升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持续隆升冷却的过程。构造隆升;裂变径迹定年;推覆构

    四川地质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3

  •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与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研究进展
    温热年代学;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古地温;构造热事件;热演化史;叠合盆地;沉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P314.2文献标志码:A0引言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是盆地动力学、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的前沿及难点问题之一。盆地热演化史控制了油气、煤等多种能源矿产的形成、演化及成藏(矿)[111]。中国沉积盆地大多数是由不同时代盆地叠合而成,不同类型盆地的叠加及改造使叠合盆地热演化史非常复杂[1214]。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详细恢复不仅对盆地动力学及其演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4年3期2014-10-21

  • 重离子径迹影像探测器研制及初步实验测试
    r)(r为重离子径迹的径向距离)等密切相关[2],即需要研究和正确描述重离子在组织中的传输径迹。目前,有关重离子在组织中的传输径迹及剂量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已得到了快速发展[3−4],但模拟结果需要实验的验证。因此,发展重离子径迹探测器用以实验测量和正确描述重离子的径迹及能量沉积十分必要。采用传统的固体径迹探测器(如CR-39)虽然可以实现重离子的径迹测量[5],但需离线处理,无法实现在线实时测量。近年来,随着气体雪崩电离室和 CCD (charge-c

    核技术 2014年8期2014-10-16

  • PET核孔膜蚀刻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的区域被称之为潜径迹,直径约 10nm[1]。径迹区域附近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能力,与一定浓度的化学试剂接触,潜径迹能够被蚀刻而成微米量级微孔,这就是核孔膜制备原理。核孔膜在防伪技术、医药过滤、半导体工业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医学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2]。化学蚀刻在核孔膜的生产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径迹蚀刻速率Vt是指径迹区域沿潜径迹方向的蚀刻速率,它与蚀刻液和潜径迹区域辐照产物的反应速率相关,体蚀刻速率Vb是指蚀刻液与基体材料(无辐照损

    核技术 2014年4期2014-09-23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上新世快速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59)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技术是一个成熟的技术,早期主要运用于含油气盆地的热史模拟[1-11]、造山带构造演化[12-15]、沉积物源分析[2]和油气勘探[16]等领域;在此基础上,它又被逐渐拓展到了造山带的隆升、剥蚀及再沉积研究之中[17-20]。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中甸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关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隆升的研究,前人已做过较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川滇西部地区不断积累的新的热年代学资料进一步刻画了青藏高原东缘藏东—川滇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22

  • 核乳胶中质子径迹计算机辅助识别方法研究
    4)核乳胶中质子径迹计算机辅助识别方法研究阮金陆1,李宏云1,宋纪文1,张建福1,陈 亮1,张忠兵1,刘金良1,2(1.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辐射探测科学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4;2.清华大学 工程物理系,北京 100084)为克服核乳胶质子径迹人工判读的缺点,研究了一种计算机辅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中,对由显微镜系统获取的核乳胶图像序列依次经组合式滤波器滤波、多阈值二值化、径迹点筛选、径迹点去冗余处理后识别出图像序列中的径迹点,经径迹重建从获取的径迹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年2期2014-05-25

  • 高锰酸钾溶液对核径迹敏化新现象的研究
    上形成几个纳米的径迹损伤,经化学蚀刻处理后制备的一种微孔滤膜。重离子微孔滤膜具有真实的孔径,且孔径大小均匀,孔型规整,具有截留性好、机械强度大等优点,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精密输液终端过滤器、电子超纯水过滤、防伪产品标识、血液过滤和细胞分析、微量元素和颗粒分析等[1−2]。图1 锥角示意图Fig.1 Cone angle diagram.由重离子微孔滤膜的成孔原理可知,对辐照后的膜材进行双面蚀刻时(图1),蚀刻出的孔洞半锥角为α,图中L为蚀刻

    核技术 2014年3期2014-03-22

  • 密集粒子径迹的粘连分离
    显微镜观测的粒子径迹。通过测量径迹的面积、形状、平均亮度、深度等,即可确定带电粒子的种类、能谱和产额。因此,对径迹进行分析、识别及测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径迹测量技术可用于氡的检测、核衰变和裂变研究、鉴定反常碎片、发现新粒子和超重宇宙射线等[1-2]。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激光聚变物理实验中产生的带电粒子随机性强,数量达1011以上,径迹片上的径迹数以万计,因此,显微镜获得的径迹图像经基于子孔径的拼接后具有粒子密度高、径迹粘连严重、径迹颗粒度差异大、径迹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年3期2014-03-20

  • 基于改进爬山法的带电粒子圆径迹重建
    100084)径迹探测器是一重要的电离辐射探测器,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物理实验、核技术及应用等领域,基于时间投影室(TPC)的径迹探测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径迹探测器之一[1-3]。TPC的基本原理为:当带电粒子经过TPC 灵敏体积时,使TPC 工作气体电离产生电子-离子对,电子在TPC 内部均匀电场作用下,向读出端盖漂移并产生雪崩放大。电子信号由按一定规则排列的若干读出盘读出,读出盘的位置信息确定了带电粒子x-y 方向的位置,而z 方向的位置由z=vD(t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年1期2014-03-20

  • TASLIMAGE固体核径迹测量系统监测中子个人剂量的应用研究*
    IMAGE固体核径迹测量系统监测中子个人剂量的应用研究*翟贺争①张继勉②曹 磊③王巧娟①张仲健①魏 超①武 权①张珠博①王小春①*目的:应用TASLIMAGE测量系统测量中子剂量刻度系数,研究测量系统在中子个人剂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等的推荐方法,应用TASLIMAGE测量系统测量经中子源刻度过的CR39中子个人剂量计,得到中子剂量刻度系数;对TASLIMAGE系统测量的中子剂量进行检测并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3期2014-02-05

  • 65nm n沟MOSFET的重离子辐照径迹效应研究*
    抗辐射加固技术。径迹是高能粒子和电子相互作用,能量转移产生的热效应导致的沿粒子径迹的晶体局域相变[1]。许多研究已经观测到高能重离子辐照能够在聚合物、半导体、绝缘体和金属材料中产生直径为几到几十纳米、贯穿深度很大(几十微米)的纳米管状径迹[2,3]。特别的,D.Fink等人利用TEAMS结构(类似于MOS管结构)模拟出低注量的高能粒子束能够在500 nm厚的SiO2层中明显诱生漏电流,但是其数量级是皮安(pA)级[4]。因此面对航天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器件,

    电子与封装 2013年5期2013-12-05

  • 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领域主要包括裂变径迹测龄和(U-Th)/He两种测龄手段,测试的目标矿物主要包括磷灰石、锆石和榍石。由于其研究成果能够给近地表(深度<7km)地质、流体事件提供时间和温度2方面的约束(图1),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在沉积盆地物源、构造运动时间、剥蚀量恢复、断裂带及热流体活动、盆地古地温演化及烃源岩成熟、生排烃研究中[1-8]。图1 低温热年代学测龄技术原理、测试对象及应用示意图Fig.1 The theory,analysis targets and ap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1-04

  •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应用及其研究展望
    10069)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应用及其研究展望乔建新,赵红格,王海然(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是基于铀裂变辐射损伤效应的一种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在分析裂变径迹定年的原理和方法、常用年龄值及裂变径迹退火作用等基础上,综述了目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在造山带隆升-冷却、沉积盆地分析、盆山耦合关系、断裂活动时限及热液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今后的发展

    地质与资源 2012年3期2012-10-10

  • 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蚀刻技术新进展
    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是一种主要用于测量中子和a粒子的固体探测器。由于其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备受广大使用者的青睐。近年来由于对粒子径迹形成原理及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相关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CR-39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其在研究中子、带电粒子引起的核反应产物、角分布和反应截面等特性以及在g粒子剂量学和环境科学尤其是氡剂量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CR-39测量固体核径迹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放射源的照射、CR-39探测器的蚀刻以及固体核径迹的观

    核技术 2012年11期2012-09-23

  • 相山铀矿田成矿后隆升剥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ser最早用裂变径迹方法研究构造抬升并重建沉积盆地热历史[3]。近年来,国内的应用研究实例不断增多[4-10],纪友良等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结合地震速度法、镜质组反射法、声法时差法、地质外推法,推算了渤海湾地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剥蚀量,恢复了其原始地层厚度[11];刘武生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深入分析与反演模拟得出,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160~90 Ma)盆地具东升西降的特点,东部以约25 m/Ma的速率隆升,造成1 50

    地质找矿论丛 2012年1期2012-01-10

  •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世纪60年代裂变径迹测年方法已开始应用到地质学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试技术以及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日趋完善[1-9]。近年来,利用裂变径迹测年方法对伸展山体的隆升进行研究的工作也逐渐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展开,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0-13]。已有的研究表明,鲁西隆起北部泰山62 Ma开始整体抬升,而南部蒙山的抬升仅限于3个样品,导致鲁西隆一系列半地堑的构造演化序列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运用裂变径迹测年方法,对系统采自蒙山的6个不同高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11年2期2011-07-24

  • 聚酯膜固体径迹探测器的最佳蚀刻条件
    10025)固体径迹火花计数器能较方便地读出固体径迹探测器上的径迹个数,比显微镜读数效率高。而探测器的蚀刻是影响火花计数器计数以及显微镜读数的重要因素。蚀刻作用是对潜伏的径迹进行放大,这是径迹处理的关键。以火花计数器为例,探测器蚀刻不足,则大部分潜伏径迹不能被放电计数,放电计数过少;蚀刻过度,探测器在放电过程中可能被击穿,形成假计数[1]。因此固体径迹探测器的最佳蚀刻条件,对火花计数器准确读出径迹个数十分重要。氡及其子体的α能量为5.3–8.8 MeV,与

    核技术 2011年11期2011-06-30

  • 高能粒子诱发乳胶核反应的显微镜测量过程分析
    具有记录单个粒子径迹的能力,它不但能根据径迹的长短、弯曲程度和颗粒密度来鉴定粒子的性质及测量它的动能,同时还可以用来研究高能入射粒子与乳胶中的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原子核乳胶在高能物理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的空间分辨率高达0.1~0.5μm,对于寿命为10-12至10-16秒的粒子,衰变前的飞行距离在0.1~102μm之间,是唯一有效的探测器.核乳胶产生以来一直活跃在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利用它人们已经发现了很多粒子,如Σ+,Λ+,κ+,κ-等.直到今天,它们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