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

  • 传世名画
    下把杯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25.7cm×28cm 天津博物馆藏《月下把杯图》绘中秋之夜,一轮圆月高悬夜空,空旷的山林幽雅静谧,多年不见的远方好友来访,主人披着月色在庭院中握手而暄;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迈上台阶的半隐文童。作者以和谐的笔法,将秋日的生机与佳节的温情融为一体,细细赏之,品味无尽。本图无作者款识,画面右上有南宋宁宗杨皇后所题诗句『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左侧钤有朱文坤卦印。马远,字遥父,号

    老年教育 2023年9期2023-10-14

  • 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研究
    摘 要:马远作为南宋画院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马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边角构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后来绘画的构图与布局带来了新的审美思潮。以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马远的生平经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简述点景人物,归纳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类型,以进一步探讨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艺术作用。关键词:马远;点景人物;艺术作用一、马远的生平经历马远生长于绘画世家,擅长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具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期2023-06-29

  • 南宋边景山水的空间营造
    有力的表达效果。马远和夏圭开始改变传统的构图方式,采用对角线式构图或一边式构图,使画面呈现出荒凉、萧瑟的韵味。还运用不同的墨色变化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同时运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不同的自然景物。笔墨的巧妙运用对画面的韵律表达和主题突出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马远、夏圭为例,探究南宋边景山水的空间营造。关键词:南宋;边景山水;马远;夏圭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1 邊景山水的成因1.1 社会政治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2023-06-22

  • 传世名画
    白蔷薇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26.2cm×2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工山水,兼精人物、花鸟,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白蔷薇图》工致精细,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精密不苟、刻意求真的典型风貌:花的主枝自右下方向左上方伸展,枝干劲挺;五朵盛开的白蔷薇分布于主枝两侧,偃仰扶疏、顾盼生姿,平衡了整个画面。此图用线细劲绵密,风格清雅淡逸,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5期2023-06-15

  • 传世名画
    白蔷薇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26.2cm×2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工山水,兼精人物、花鸟,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白蔷薇图》工致精细,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精密不苟、刻意求真的典型风貌:花的主枝自右下方向左上方伸展,枝干劲挺;五朵盛开的白蔷薇分布于主枝两侧,偃仰扶疏、顾盼生姿,平衡了整个画面。此图用线细劲绵密,风格清雅淡逸,

    老年教育 2023年5期2023-06-15

  • 传世名画
    云仙杏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25.8cm×2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马远(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其生于绘画世家,幼承家学,诸体皆善,山水尤精,构图多取边角之景,故有『马一角』之称。他的绘画风格对南宋绘画影响巨大,后世将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杏花古已有之,初春时节可供观赏,果熟时可供采食,同人们生活联系紧密。此图绘一枝杏花从左下方伸出,其姿蜿蜒曲折,枝头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3期2023-04-05

  • 传世名画
    云仙杏图》南宋·马远 绢本设色 25.8cm×2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马远(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任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其生于绘画世家,幼承家学,诸体皆善,山水尤精,构图多取边角之景,故有『马一角』之称。他的绘画风格对南宋绘画影响巨大,后世将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杏花古已有之,初春时节可供观赏,果熟时可供采食,同人们生活联系紧密。此图绘一枝杏花从左下方伸出,其姿蜿蜒曲折,枝头

    老年教育 2023年3期2023-04-05

  • 无画处皆成妙境 ——马远“边角山水”构图的意境
    2]。边角山水以马远最为典型。本文以马远的边角山水为对象,对其构图和意境表达的关系进行剖析。在中国宋代山水画的图式中,北宋山水以气魄雄浑的高大山川为画面的主体,强调视觉的全景效果[3]。南宋则演变出马远“山之一角、水之一崖”的构图范式,将道家的“无”作为感情的支撑,一改之前的全景构图形式,开创了全新的画面构图范式。马远在构图布景时大胆剪裁,只描绘“一角、一崖”的局部景象[4],“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2022-11-04

  • 三战小诸葛
    里有个小伙子,叫马远,猴精猴精的,小眼珠儿一转就是一个主意,乡亲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小诸葛。马远不光聪明,而且对人也热情,乡亲们遇到了难事,就来求他帮着想主意,他从不拒绝。乡亲们自然不会空着手上门,他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村里还有个小伙子,叫陈智,脑瓜子也挺好使,可惜时运不济,爹死得早,娘又得了重病,他只得辍学回家,一边照顾娘,一边侍弄着几亩地。这天晚上,陈智给老娘拾掇利落了,闲来无事,就想找马远聊聊天。马远家的大门虚掩着,陈智推门就进来了。马家的大黄狗对陈

    民间文学 2022年8期2022-05-30

  • 从诗意到尚逸
    代表性的画家——马远和倪瓒的具体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时代思想因素对绘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在这两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全新的风格形式,从刚劲的用笔、幽静的氛围转变为了书法用笔、冷漠孤独的意境,这种变化的产生与朝代更迭导致的思想转变息息相关,是画家对山水精神的进一步探索。關键词:南宋;元;山水画;马远;倪瓒一、马远的格物致知南宋之时,由李唐开创了截取式山水的崭新风格,不同于北宋气势磅礴的全景式山水,李唐截取自然山川中精彩的一隅并将其巧妙地与历史题材人物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2022-05-30

  • “马一角”:南宋四家之马远
    (局部) 南宋 马远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北方中原,生长于江南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宁宗两朝为画院待诏。上溯三代自其祖马贲(北宋),下传一代至其子马麟,一门五代七人皆为国家画院的画家,是真正的绘画世家,成就以马远为最高。马远绘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尤其以山水画见长。其师法李唐,加之家学渊源,遂渐自成家。其山水画作构图巧思精妙,一改五代北宋以來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另辟蹊径,往往只取景物之一隅入画,“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

    美文 2022年1期2022-01-14

  • 《最美花鸟画100幅》
    极为清秀工巧,是马远的代表作。此图用线细劲绵密,风格清雅淡逸,枝叶姿态如生、疏密有致,花朵以白粉晕染,边缘厚重而花蕊较薄,露出绢底,更显得娇嫩欲滴、生机盎然,令人观之心旷神怡,似乎嗅到蔷薇的阵阵幽香。马远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山水画笔力纵横,雄奇简括,代表着典型的南宋山水画风,存世画作有《踏歌图》《水图》等数十幅。他的画法学自李唐,但又进行大胆创造变革,其绘画构图极为特别,常只取画幅一角表现物象,画面留大面积空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格古要论》说他

    连环画报 2021年11期2021-12-29

  •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四)
    宋四家,刘松年和马远画的松树风格却迥然不同。刘松年画的松树,松干虬曲向上,松枝随干附和,松针茂密繁杂,再配一巨石,将其简中求远、不求形似、形神皆备的风貌表现殆尽。马远画松法,图例二幅:图一绘有一大一小两棵松树,似一老一幼,相携相扶。树干曲折劲健,松枝如曲铁钢筋,瘦硬坚韧。图二同绘两棵高松,前者蜿蜒伸出画面,后者高挺峻拔。画面右下有以大斧劈绘成的巨石,坡上绘一高士与书童,仰面有以淡墨绘成的远山。两幅所绘的松枝,皆力显马远特有的画松以拖枝法表现松树伟岸高洁的神

    老年教育 2021年9期2021-10-05

  •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马远《踏歌图》品鉴
    。这便是南宋画家马远《踏歌图》所展现的画面。靖康二年(1127),艺坛名家宋徽宗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随后宋高宗于临安(杭州)建都,建立南宋。在绘画方面,南宋继承北宋的画院制度,接收了大批从北宋逃亡而来的宫廷画家,加之广罗各地善画之人,画院规模超过北宋。这些人当中就有马远家族。马远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在北宋徽宗朝就出任画院待诏,其后代至马远均未离开过这一职位。马远在宋光宗和宋宁宗(1190—1225)两朝任画院待诏。马远(1140-1230),字钦山。二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边角之景”的南宋奇观 ——论马远山水小品画的变革
    非同凡响的成就。马远就是这样的一位先行者。他大胆变革绘画语言,通过“边角之景”及画面奇、绝、险、逸的营造,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从而独步画院,成就了南宋山水绘画艺术的辉煌。一、马远的“边角之景”明朝曹昭在论及马远作品时说:“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①《曝书亭集》亦云:“马远水墨西湖,画不满幅,人号‘马一角’。姚云东诗:‘宋家内院马一角’是也。”②由此可见,马远独特的

    中华书画家 2021年4期2021-04-22

  • 南宋画家马远绘画的艺术境界
    不再被世人推崇,马远、夏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一角、夏半边”式绘画,造就了山水画形式的创新。通过对南宋画家马远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进行研究,探析南宋画家马远绘画的艺术境界以及他所想表达的美学精神。关键词:南宋;马远;绘画;美学精神;艺术境界一、画家生平马远,祖籍山西,祖上多以绘画见长,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父兄悉心栽培之下,后又学习李成、范宽、郭熙、李唐诸家,很快就在画坛崭露头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画有他的创新和深意所在,其画作深受宋宁宗及其皇后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2期2021-03-03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比较
    所向往和追求的。马远和保罗西涅克,共同画下一系列水图。在构图与水的描绘都有极为相似的之处,曲线美感,环形构图共同呈现了画面构图美的原理。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键词:水,构图,曲线美感1.东西方关于水的描述:佛经中,佛前供一杯水,水代表心,心要像水一样干净。道家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把水与人的品格德性联系在一起,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水的特性比喻圣人的品质,这是中国古代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生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2020-07-09

  • 马远:精微雅致的『一角』画家
    马远是南宋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在画史上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由他们所开创的山水画派被称为『院体』,以精微雅致的风格著称于世。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南宋1140—1225年。他出身于一个绘画世家,其曾祖马贲、祖父马兴祖、父亲马世荣、伯父马公显至兄长马逵,均在宫廷画院任职,其子马麟也为画院画师,故而有“一门五代皆画手”的美誉。马远历任南宋光宗和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受到皇帝的重用,

    中华瑰宝 2020年7期2020-07-07

  • 初探宋代边角山水的艺术表现
    品,尤其是南宋的马远、夏圭,从构图和审美趣味上一改前人的风貌,开创了极具南宋特色的“边角山水”,他们从局部出发,着眼于眼前的山川小景,通过细致的刻画、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来丰富画面的内涵,形成了以“留白”来凝聚起源的美学观。本文便以马远、夏圭二人的艺术风格为切入点,来系统的解析南宋“边角之景”艺术成就。关键词:南宋  马远  夏圭  “边角之景”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即使无意义,也在主动选择
    辑:黄也 口述:马远尤内斯库有一句话说“人生是荒诞不经的”,但生活总有一些境遇让你觉得荒诞。比如扔骰子,扔完骰子的结果就很奇妙,有某种荒诞感。其实很多的荒诞派作家本身非常积极,即便是加缪和贝克特等,他们虽然站在虚无主义的角度,但他们非常得积极,他们写荒诞的戏剧,在我看来,是希望大家去正视这些问题,并且不要将人类文明引向毁灭。我最喜欢的主题应该是《西西弗斯的神话》,西西弗斯突出的主题就在于人和人无法沟通,但我们要沟通;上帝可能不会来,但是我们要去等待。即便无

    小资CHIC!ELEGANCE 2020年7期2020-03-08

  • 从营造力角度浅析马远山水画的边角造境
    210000)马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生平事迹,古画史绝少提及,有之亦仅寥寥数语,且多重复,其中较为有价值的文献,当推为《图画宝鉴》及《画史会要》中的记载。《图画宝鉴》云:“马远,兴祖孙,世荣子,画人物、山水、花鸟,种种臻妙,院人中独步也,光宁朝画院待诏”。《画史会要》云:“马远,号钦山,其先河中人,世以画名,后居钱塘。光宁朝待诏。画师李唐,工山水、人物、花鸟,独步画院”。正如上述文献所载马远山水、花鸟、人物兼善,然尤以山水画最负盛名,马远山水画之所以能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2020-03-06

  • 宋元山水画中的水隐喻
    键词:山水画  马远  《水图》  水隐喻  美学精神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39-04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水是最具活力的隐喻。水的意义并不只局限于它的各种变形,水给万物以生命,是所有生命的总源泉。在古代中国有关水的神话传说或文献记载中,包含着文明、文化的色彩。在世界任何文化传统中,“山水”在艺术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没有中国这样重要。水的形式是复杂多变的,创作者通过观察和分析水的形态、水的内在力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2020-02-04

  • On the Necessity of Taking People as An Element for Landscape and Designing
    a Yuan (马远), depicts a lonely fisherman on a tiny boat against a stunningly void and vast river backdropped with huge mountain. More examples can be given if needed.Examples above can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people and their acti

    中国园林 2020年4期2020-01-19

  • 逐影记
    2002年  秋马远站在公路边,看着对面的田野、树林,还有更远处的羊群。树已泛黄,收割过的田野灰褐中夹着青绿,那八成是补种的晚莜麦。一辆红色轿车老远就摁喇叭,马远往后挪了挪,再往后就摔沟里了,可喇叭叫个不停。马远生气地说,嚷嚷什么?我又没站路中央。话音未落,轿车已射过去。片刻后,蓝色的厢式货车由远而近,司机似乎犯困了,货车抽筋似的忽左忽右。马远紧张得直冒冷汗,他回头瞅瞅深沟,跳落的瞬间,脑顶忽然一凉。沟底聚着厚厚的枯叶,没摔疼。他摸摸头顶,没有一丝云,怎么

    长江文艺 2019年12期2019-12-30

  • 马远《踏歌图》探析
    路路摘 要:对于马远《踏歌图》的解读历来有些争议,一些人认为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想表达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也有一些人认为作者的意图恰恰相反,是想从农民衣衫褴褛却兴高采烈的对比来讽刺当权者不顾当时所处实情的偷安局面。文章首先从《踏歌图》的题跋分析宋宁宗题诗背后的深层含义,即借用画家之手表达其抱负,暗示南宋王朝会在自己的治理下国家盛世清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隐含赞美。踏歌活动象征着国富民强,由此引出《踏歌图》中的踏歌者为士人,以及《踏歌图》中的松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0期2019-12-05

  • 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中的文人意趣
    关键词:山水画;马远;夏圭一、文人山水画中的“三远法”我们现在所说的“三远”最早出自北宋郭熙提出的“三远法”理论。他在《林泉高致》中总结出一套山水画透视法则“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三远”就是山水画空间表现的观察方式。 “三远”是用移动的视点进行流动的观察,即

    大观 2019年3期2019-08-01

  • 马远与夏圭风格表现之异
    要:历来论者皆将马远夏圭统称为“马夏”,二人皆师李唐,虽同为一派,风格相似,但又因两人在各自画面表现中糅杂了自己的绘画理念与审美态度,所以二者在画面表现方面还是略有细微差异且各具特色,为我们呈现出南宋院体绘画的多样层次感,本文将以马远夏圭二人具体作品为例选取多重角度浅浅而谈两者相似风格中的具体差异。关键词:马远;夏圭;风格差异;宋画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30-01一、关于“马夏”1.马远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7-12

  • 我只画这山的一角
    有两件是她给画家马远的作品题的诗。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人生的一大乐趣就是给画题诗,每每遇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必会亲自题款。而最让她心仪的就是画家马远的画。马远是南宋光宗、宁宗时期的画院画家,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加上他的儿子,从北宋到南宋,都是画院待诏,也就是皇家画院的高级美术师。家学渊源对一个画家的成长无疑是十分有利的,马远很早就在人物、花鸟和山水画方面表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在20多岁的时候,他的人物画就得到了皇帝的御题。然而作为

    读者·校园版 2019年13期2019-06-17

  • 独钓寒江
    严玮涵相关链接:马远(1140-1225年或1227年),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3期2019-05-08

  • 马远山水画艺术图式研究
    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在继承南宋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构图的基础上,吸收了李唐,刘松年等画家的画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画家马远绘画的分析,论述了马远山水画构图形式的成因及演变,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各种因素,希望能够增强对山水画的审美观念的建立,有助于拓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为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的帮助。〔关键词〕马远;山水画;艺术图式一、马远山水画构图形式的成因及演变1.政治与环境因素对马远山水画图式的影响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其时代、人文环境

    艺海 2019年1期2019-04-01

  • 一角一景一情 ——马远《踏歌图》赏析
    和着。那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就描绘了这些内容吗?显然不是。全画上部描绘的是远景,奇峰对峙,仿佛几把利剑直插天空;下部为近景,翠竹垂柳,溪水石桥间,几个农民正结伴踏歌而行。中间部分以云气相隔,轻盈飘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构图上,作者巧妙地把画面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均衡。画面大片空白,在章法上避免了过于饱满,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这种别具匠心的构图方法,后人称为“一角式”构图。更精妙的是,马远用空白来

    初中生世界 2019年11期2019-03-28

  • 马远山水画艺术特色
    摘 要:马远在南宋绘画史上可为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成就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无论从构图、笔墨还是意境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马远凭借着其独树一帜的边角构图方式,简洁刚劲的绘画风格,大斧劈皴的笔墨技巧将南宋山水画的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也对后世明清两代和一部分海外画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而他大胆创新,追求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的创作精神也为我们今天所受用。关键词:马远;艺术特色;山水画一、马远简介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2018-05-21

  • “马一角”:踏歌而行的小确幸
    》是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代表作之一,此乃典型的绢轴水墨画。在马远笔下,早春雨后山明水秀,空气怡人;小桥旁边四位老农拍掌踏节,形态各异;田埂左侧两个孩童嘬嘴挑眉,驻足张望……一场与丰收提早相遇的踏歌盛典,竟然依赖寥寥六个人全部搞定——不得不惊叹于画家的匠心独具了。是非画者亦在“画”之中?宋代画坛上,相传马远家族“一门五代皆画手”。马远的曾祖父马贲以“佛像马家”驰骋宣和画院,伯父马公显与父亲马世荣均由皇帝“赐金带”。从小耳濡目染的马远可谓“根正苗红”,加之日后自

    醒狮国学 2018年3期2018-04-10

  • 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景”
    0014)一、“马远、夏圭”山水画发展的艺术背景南宋是传统山水画风格发展和形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初期部分画家继续延续北宋山水画风格,譬如全景式构图、雄浑壮阔的风格,山势曲折多变,皴法细致入微,包括水的走势、云烟的变化等。自南宋画家李唐开始,山水画家不再只痴迷于对自然山水壮美辽阔的描绘,而是追求画面的意境,抒发画家自身的思想情感。构图的多变、风景的多变以及诗书画印四者的完美结合是南宋时期的山水画艺术的追求。南宋时期盛行“清润可爱”的小景山水,全景式构图简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2018-04-01

  • 马远《水图》与杉本博司《海景》的艺术语言及审美内涵的关系
    □陈思思马远的《水图》和杉本博司的《海景》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似,但又有明显差异,它们各自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有着内在审美内涵的差异。本文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一、马远《水图》的艺术风格及绘画语言马远是南宋的大画家,他有一个很有名的纯粹以水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叫《水图》,整个作品共有12段,每段纵26.8cm、横41.6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12幅作品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水”,他运用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了不同气候不

    视听 2018年7期2018-04-01

  • 简析马远的绘画艺术
    傅旺马远,字钦山,号遥父,山西永济人,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祖父、兄、弟子、侄都工画。出身于绘画世家的马远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一、一角半边,构图奇特以北宋画家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在构图上常采用全景式构图,以占据画幅三分之二左右的主体山脉作为画面的中心,令人感到异常雄伟高大。以南宋马远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打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精心组合,从而创新为一种简略化、单纯化的新形式。1. 局部组合构图在构图上,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8期2017-09-23

  • 《华灯侍宴图》:与皇室关系非同一般的马远家族
    吴启雷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与夏圭合称“马夏”。马远在南宋刘松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南宋山水的半角构图特色,故而,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马远的山水画有“马一角”的说法。马氏家族除了马远之外,还有马贲、马兴祖、马公显、马世荣、马逵和马麟等人在宋代宫廷从事绘画创作;此外,马远和他的儿子马麟,有可能是古往今来的宫廷画师中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者。我们先从马氏家族的情况说起:马远是马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史书记载,马贲是马远直系祖上中最早有画名者。邓椿《画继》中记载:“

    看历史 2017年9期2017-09-21

  • 马远、夏圭画风比较及其成因分析
    纪双双在画史上,马远、夏圭二人常被人并提,二人绘画同师于李唐,合称“马一角,夏半边”。这是因为二人在构图上打破了南宋之前的留天留地的全景构图,而创边角之景,画局部特写。同时在李唐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笔墨,呈现出与北宋山水画截然不同的画风。然而,马、夏二人笔墨和画风却并非完全相同,关于马远的画风,画史中提及最多的是“严整”。如《格古要论》中“马远师李唐,下(原刊作‘示’)笔严整……”①,《山水家法》中讲“马远画师李唐,笔数整齐……”②。而提及夏圭时则是“夏圭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8-30

  •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意中翻到了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丝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为虚空。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象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全卷意蕴于是从二维纸面伸展到了无限。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宕开的浓重一笔。留白是对前人的叫板。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而宋以前的画师,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罗列出来。哪怕是远处草丛中的几粒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布满画纸的山水,自然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6期2017-07-10

  • 又一次流传千年的聚会 ——马远笔下的《西园雅集图》
    千年的聚会 ——马远笔下的《西园雅集图》□ 尚 欣所谓“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由于集会活动参与主体的文人特质,使集会上升到“雅”化的层次。虽然不同时代,“雅”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但雅集一直乃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之事。首创“文士雅集”图像者,当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据《历代名画论》记载,顾恺之曾作有《陈思王诗图》,即《图画见闻志》《广川画跋》所记的《清夜游西园图》。北宋末年,由于文人画兴盛,“西园雅集”故事再次成为画家们喜欢的题材,尤其是李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2017-06-05

  • 简洁苍劲、诗意盎然
    摘要:马远继承李唐的山水画法并且往前又迈了一大步,马远对李唐的继承与创新一共有三个特点:在布局上,截取式的构景造物构成了景物局部特写的画面,使得画面效果简洁并且留有大片的空白,给观者无尽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在笔墨技法上,马远用笔可以说是刚劲清爽,好像与局部特写形成了一致性,豪放潇洒没有太多的谨慎细微的缠绵描绘;在画面效果上,注重诗意的呈现,这可能与他世代书香门第有诸多关联,这也和他造景的简略和用笔用墨的清爽密不可分,马远在古代山水画上的创新精神是伟大的,他

    大东方 2017年7期2017-05-30

  • 丫环对对联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少年时顽皮贪玩,不喜欢读书。一天,马远偷偷溜出学馆,跑到塘边,攀柳折枝,搅水逐鱼,好不痛快。他玩得正开心时,一个丫环挑着两只水桶走过来,马远怪她搅了兴致,想捉弄她一下。待那个丫环打满水准备走的时候,躲在树后的马远“哈”地大叫一声,吓得那个丫环跌坐在地上,水也泼了满身。马远仍不罢休,装腔作势地喊:“挑水丫头谁家女?”没想到那丫环怒气冲天地回了一句:“混账小子隔墙人。”马远没想到这个丫环居然有些才气,又出了一联:“翠芦碧荷,且问你谁人栽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11期2016-12-27

  • 丫环对对联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少年时顽皮贪玩,不喜欢读书。一天,马远偷偷溜出学馆,跑到塘边,攀柳折枝,搅水逐鱼,好不痛快。他玩得正开心,一个丫环挑着两只水桶走来,马远怪她搅了兴致,想捉弄她一下,待那个丫环打满水挑起准备走的时候,躲在树后的马远“嗨”的大叫一声,吓得那个丫环跌坐地上,水也泼了满身。马远还不甘休,装腔作势地喊:“挑水丫头谁家女?”没想到那丫环怒气冲天地回了一句:“混账小子隔墙人。”马远没想到这个丫环居然有些才气,又出了一联:“翠芦碧荷,且问你谁人栽就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6年9期2016-08-19

  • 丫环对对联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少年时顽皮贪玩,不喜欢读书。一天,马远偷偷溜出学馆,跑到塘边,攀柳折枝,搅水逐鱼,好不痛快。他玩得正开心,一个丫环挑着两只水桶走来,马远怪她搅了兴致,想捉弄她一下,待那个丫环打满水挑起准备走的时候,躲在树后的马远“嗨”的大叫一声,吓得那个丫环跌坐地上,水也泼了满身。马远还不甘休,装腔作势地喊:“挑水丫头谁家女?”没想到那丫环怒气冲天地回了一句:“混账小子隔墙人。”马远没想到这个丫环居然有些才气,又出了一联:“翠芦碧荷,且问你谁人栽就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6年9期2016-08-19

  • 浅析马远《水图》的传统符号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0700)浅析马远《水图》的传统符号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祁丹丹(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 400700)【摘要】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关键词】当代工笔花鸟画;马远;《水图》;传统符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3期2016-04-27

  • 马远、夏圭山水绘画与文化海报的艺术创作
    241000)马远、夏圭山水绘画与文化海报的艺术创作周 雅 琼(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绘画作品布局简妙、意境空灵,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若将二者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创作形式融入现代文化海报设计之中,将有助于其形成独有的艺术情感与文化品位,并在传承民族艺术精神的同时,实现创意新生。关键词:马远;夏圭;山水绘画;文化海报南宋“水墨苍劲”一派的代表画家马远、夏圭的水墨山水作品一改传统院体绘画华丽细腻、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8

  • 起床以后……
    的小朋友。这时候马远已经自己穿好了衣服裤子和鞋子,她走到恩宝面前说:“我来帮你穿吧!”说话的同时一把就拽住了恩宝提溜的衣服,恩宝用力一扯,挣脱了马远的手说:“我不要你帮我穿!”马远又一次伸手拽住了衣服说:“你又不会穿,我帮你穿好了。”恩宝再次挣脱,可是被马远拽得太紧,一下子没有扯下来。他往后退了几步用力拽住衣袖想挣脱,衣服变成了一条紧紧绷直的线,在他俩中间扯来扯去。恩宝边拽边往下蹲,增加了拉扯的力量,衣服一点点从马远的手心里滑出去,终于被恩宝夺了回去。马远

    早期教育 2016年6期2016-02-15

  • 霍克尼与马远的碰撞
    027)霍克尼与马远的碰撞马朝(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7)霍克尼的绘画虽说在表面上与马远有着天壤之别,但二者也不无类似的地方,霍克尼更注重整体上的节奏变化,而马远则在细腻的线条变化中操控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二者都没有抽离客观的水的形态,虽说马远的水波造型韵味十足,形神兼备,但霍克尼采用的西方绘画手段将他生活的场景更加生动地展现,阳光和空气在画面中流动,给观者临场的体验。马远的水柔软,霍克尼的水平面化,但更加强烈。造型;东西方绘画;临场感“水波”这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2015-10-28

  • 从“羲之玩鹅”到“西园雅集”再到“秋江渔隐” ——马远人物画风之“三变”探析
    秋江渔隐” ——马远人物画风之“三变”探析刘宁(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南宋马远人物画风历经细、细中兼粗、粗这三个特征阶段,虽在整体风貌上保持了其对人物景致相辅相成、巧妙融合这一贯常特色,但在审美意味、技法章法及精神境界等方面皆有发展,无不是其人物画风一变再变的体现。文章择其不同阶段的人物画代表作品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人物画风嬗变之因,为理解其创作动机及考察其作品不同阶段的特点等提供一些辅助线索。南宋马远人物画风历经细、细中兼粗、粗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2015-10-28

  • 浅析马远、夏圭山水画中的笔墨意趣
    邢澄【摘 要】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集中表现了南宋时期山水画的新风貌,他们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图形式和笔墨表达特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马远、夏圭的风格对比和作品分析,从而列举出他们山水画中笔墨的意趣与技巧方法,对比和归纳他们的绘画风格,最后总结马远、夏圭在山水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人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山水画的贡献。【关键词】马远 夏圭 笔墨意趣 山水画马远、夏圭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巨匠,他们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教育界·下旬 2015年5期2015-08-04

  • 水之图
    多的实践者当中,马远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马远是南宋画院的宫廷画家,画风前承李唐。“一角”之作风正是由李唐肇始而成于马远的。但他画风之简约概括与当时之花鸟画精细工整的作风相比,似乎有点另类。他的作品同北宋画院作品,甚至是李唐作品相比面貌也是迥异的。宋代写实趋势在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中达到了一个顶点。那突出的山石质感与体积感,画面透视空间的处理都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李唐在这件作品里当然也画了水,从远山中流出泉瀑,在山脚下汇成奔腾的溪流,汇入更广阔的水域中去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马远、夏珪绘画构图研究
    飞燕摘 要: 对马远、夏珪的绘画作品前人一直有“残山剩水”的说法,本文试图从当时的政治环境、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理学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去探讨他们作品的构图问题。关键词: 马远、夏珪 山水画 残山剩水 画风 影响马远、夏珪是南宋时代的两位重要画家,在山水画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山水画至宋代,其兴旺之景象前所未有。它向多方面发展,表现形式和

    考试周刊 2009年11期2009-06-08

  • 马远画梅石溪鸟图
    南宋时代的名画家马远的杰作。他描写着一群美丽的小鸭子,在那溶溶的溪水之中,很活泼地游泳着;水边石壁上,又倒横下一株老梅树,花朵盛开着,仿佛有些清幽的微香,正在发散开来;这该是江南的初春天气,轻云淡日,半阴半晴,还不到春江水暖的时候,可是这些顽皮的小鸭子,已经赶着下水畅玩起来了。画面上充满了美丽活泼的气氛,使人看了觉得非常轻松愉快。马远、钱塘(今杭州)人,他是当时皇家画院的画师,他的父亲马世荣、哥哥马达、儿子马麟等,多是有名的画家,但是马远的本领,却是超过了

    中国青年 1957年10期195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