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油菜

  • 我国冬油菜北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云,郑国强我国冬油菜北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刘自刚,魏家萍,崔俊美,武泽峰,方彦,董小云,郑国强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甘蓝型冬油菜的引入与推广应用,长江流域各主产区很快完成甘蓝型冬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的变革;80年代后期,随着抗寒育种的不断突破,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区不断向北延伸,我国黄淮河流域、渭河流域、渭北旱塬等主产区,也相继完成甘蓝型冬油菜北移替代。我国冬油菜成功北移的实质是甘蓝型冬油菜的北移

    中国农业科学 2023年15期2023-08-15

  • 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茬栽培技术
    玉米收获后穴播冬油菜的生产模式研究,即在玉米成熟后,采用人工收获,清除玉米秸秆,保护好上茬地膜,在原地膜上穴播点种冬油菜冬油菜产量可达3 080 kg/hm2,是一种轻简方便,高产高效的模式。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冬油菜;一膜两茬中图分类号:S344.3;S5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1-0050-03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1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1期2023-05-30

  • 甘南高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适宜密度研究
    甘南开展白菜型冬油菜适宜种植密度试验,为高寒区示范推广冬油菜提供技术支持。设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高寒区冬油菜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密度处理的冬油菜均能正常越冬,越冬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60万株/hm2的处理表现出良好的群体效应,越冬率为89.7%,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1 971 kg/hm2。关键词:高寒区;白菜型;冬油菜;密度中图分类号:S567.2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3期2023-04-20

  • 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
    料作物[4]。冬油菜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冬春两季的植被覆盖度,减少农田沙尘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5],并且可为当地创造良好的复种条件,改善当地种植模式[6],种植冬油菜极具生态经济价值[7]。另外冬油菜的含油率和产量等经济性状远高于同类春播油料作物[8-9]。因此,如果可以在当地种植冬油菜,冬春季土地裸露状况将得到改善,减少土壤风蚀,而且能提高油菜产量。陇中旱农区虽然是油菜产区,但大多以春油菜为主,由于热量条件差,传统的油菜品种不能安全越冬。随着品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1期2023-02-17

  • 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550001)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 其播种面积占我国油菜播种面积85%以上, 年产量占油菜总产量的85%~90%[1]。就播种方式来说, 冬油菜播种以传统的育苗移栽和现代机械化直播、撒播等方式为主;北方春油菜则主要以机械直播(条播)为主。油菜机械直(条)播、适度管理和机械收获方式的普及率在全国范围内逐年提升, 对提高我国油菜产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 推广普及油菜机械化生产有一定难度;加之当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劳动力相对充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8期2022-09-28

  • 不同施肥水平对黄河中下游流域冬油菜的影响
    250000)冬油菜属于油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在世界油料作物中占据第四位。冬油菜的生长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品种特性、栽培因素以及环境等。优质冬油菜单位生产面积产量是由品种特性、田间管理以及环境因子等因素决定。因为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以及生态条件等不同,所以冬油菜的产量和含油量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研究黄河中下游流域冬油菜不同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制订合理的冬油菜施肥水平。1 相关理论基础1.1 冬油菜生物学特性冬油菜的根系发达

    种子科技 2022年14期2022-09-08

  • 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冬油菜物候期时空演变分析
    我国油菜生产中冬油菜种植比例最大,冬油菜物候期变化将影响冬油菜的产量及质量。因此,对冬油菜物候期变化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冬油菜的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植物物候是植物应对环境变化时表现出的一系列生活史对策,是随气候季节性变化的各生长阶段更替的自然现象[3-4]。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进行了大量关于植被物候变化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植物表现出了春季物候提前以及秋季物候推迟[5]。针对不同区域自然植被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的物候变化普遍表现为生长开始时间提前以及生长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11

  • 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冬油菜物候期时空演变分析
    方法,探索我国冬油菜物候期的时空演变及对气候因子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空间上,纬度每增加1°,冬油菜播种期提前2.84 d,开花期、成熟期分别推迟5.3和3.74 d。2)时间上,我国冬油菜的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平均推迟了3.1、0.03和0.13 d/10 a。3)气候因子响应程度上,温度、降水和日照3个气候因子中,温度对冬油菜物候期的影响最大,生长期内温度每增加1 ℃,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前6.05、1.94和0.43 d。按照1992—2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06

  • 旱作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摘要:為了研究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特性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筛选抗旱性较强的冬油菜品种,以9个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油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越冬期冬油菜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8号叶片POD和CAT活性增幅大于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冬油菜叶片SOD活性在越冬期呈先升高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4-18

  • 无人机在江汉平原冬油菜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平原作为湖北省冬油菜主产区,无人机已广泛应用在其冬油菜生产中,参与播种、施肥和喷药等多个环节,有力推动了冬油菜精简化生产。通过对江汉平原主要农资服务公司、无人机销售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和种田大户的实地调研,总结当前无人机在江汉平原冬油菜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油菜籽飞播、肥料飞施、植保飞防),分析存在障碍物干扰、插花田的干扰、天气因素干扰、飞播配料选择的干扰等问题,并提出“改进电池材料,提高蓄电能力;采用新型复合材料,降低机身重量的同时增强机壳硬度,以增加载荷量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2期2022-03-15

  • 2020—2021年宣州区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推广。关键词:冬油菜;品种;示范推广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2-0084-02Abstract: In order to rich the winter rape varieties and improve quality, nine double-low rape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in 2020-2021 in Xuanzhou district to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2期2022-02-21

  • 冬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020年开展了冬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调查生育进程、植株生长情况及抗性能力、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沣油837、德胜油6号和德核杂油8号综合表现突出,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德胜油6号易感菌核病,生产中要注意加强防治。关键词:冬油菜;品种比较;泥河镇中图分类号 S56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088-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交通条件的便捷,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普遍缺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8期2021-10-03

  • 硼肥和包衣剂对冬油菜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550006)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1]。毕节黔西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面积2 389.5 km2,东南西三面呈河谷深切,中部为浅洼地、缓丘坡地和丘峰洼地,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冬油菜作为黔西市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处于贵州省前列,2015—2019年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以上[2],发展冬油菜生产对维持全市粮油安全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均有重大意义。硼是油菜生长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油菜对缺硼环境极为敏感[3],油菜缺硼会

    农技服务 2021年6期2021-09-22

  • 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旱地甘蓝型冬油菜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北方旱地甘蓝型冬油菜苗期叶片、根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主处理为不施有机肥(M0)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处理4个磷肥施用量(P2O5)分别为0、75、150、225 kg/hm2。结果表明,适当的有机肥和磷肥配施可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改善经济性状,增加产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效果明显,在MP2O5150处理时效果最佳,叶片数、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干重分别比对照处理M0P2O50增加了6.00片、7.44 g、19.56 cm、0.75 cm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3期2021-08-06

  • 甘蓝型冬油菜施用不同专用缓释肥的性状和产量效益差异
    是作物的粮食,冬油菜的生长离不开肥料,传统的施肥方法为单质肥“基肥+追肥”或通用型N∶P2O5∶K2O= 15∶15∶15、N∶P2O5∶K2O= 14∶16∶15等养分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一次性施用”方式,施肥次数较多且浪费劳动力,同时肥料利用率较低[3]。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以及科技的发展,专用缓释肥已大量应用于作物生产,不仅解决了肥料多次施用的问题,同时又保证了作物的产量。但目前专用缓释肥品类较多,因此比较不同专用缓释肥在冬油菜上的施用效果

    农技服务 2021年2期2021-04-27

  • 低温胁迫对油菜叶片光能吸收转换利用的影响
    王亚男摘要 冬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来源,其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连续零下低温的胁迫。通过模拟连续低温胁迫处理,探讨低温胁迫对油菜光能吸收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0~8 h,对油菜叶片的光能吸收转换利用效率影响不大,低温处理8 h后,叶片的光能吸收转换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初始荧光参数Fo、Fm、Fv/Fm均明显下降,光化学猝灭系数Y(Ⅱ)、qP、qL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Y(NPQ)、NPQ和qN也均明显降低,而实时荧光参数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Y(NO)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4期2021-01-05

  •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对硼肥的需求分析
    我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对硼肥的需求量,在大田情况下,对白菜型冬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及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硼肥,观察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蕾薹期是白菜型冬油菜对硼素最敏感时期;施用硼肥有助于改善白菜型冬油菜的经济性状,提高冬油菜产量;不同浓度的硼肥对冬油菜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以硼浓度0.20 mol/L增产效果最好。关键词 冬油菜;硼肥;生理指标;产量中图分类号 S63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2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2020-12-21

  • 冬油菜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
    好、适应性广的冬油菜新品种并加以示范推广,本文主要通过引进现有的9种冬油菜品种,对其进行品种生育期比较、产量比较、抗性比较、肥料试验、密度试验等,选育出了适合庆阳市种植的“天油8号”和“宁油2号”2个产量高、抗性好的冬油菜品种。关键词:冬油菜;品种;试验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1115015收稿日期:2020-10-12作者简介:唐小丽(1975-),女,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粮油作物的选育、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1期2020-12-15

  • 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种植的适应性分析
    抗寒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可以在该区安全越冬,然而白菜型油菜存在产量低、易倒伏等缺陷,产增效潜力有限[4-5]。甘蓝型油菜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6-10]等优异性状,是我国油菜主要栽培类型。如能选育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替代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将极大促进油菜产业发展。【前人研究进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种植的设想,并组织了一批学者开展了冬油菜北移可行性考察、耐寒品种的引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等系列工作,育成/筛选了秦油3号、甘白油菜等10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2020-11-16

  • 天水春季降水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摘要 利用天水冬油菜发育期、干物质、产量和气象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天水春季降水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降水的明显不足是影响天水冬油菜生长的主要气象原因,尤以2个明显少雨时段,即初春2月中下旬油菜返青—现蕾期和4月中、下旬油菜抽薹—开花盛期降水的明显不足影响最大。初春2月中下旬油菜返青—现蕾期降水虽然偏少,但当地初春随土壤解冻而进入返浆阶段,作物根系土壤水分还可得到一定的补充;抽薹—开花期、开花—开花盛期是作物耗水量最多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7期2020-09-26

  • 会宁县冬油菜陇油12号种植密度研究
    试验研究会宁县冬油菜陇油1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2018—2019年会宁县相当的气候条件下,旱地种植冬油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9.06万株/hm2。关键词    冬油菜;陇油12号;种植密度;产量;甘肃会宁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025-02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2期2020-07-06

  • 白菜型冬油菜返青后生长特性的比较
    000)低温对冬油菜的危害已成为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而对品种抗寒性要求较高,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抗旱、早熟和抗寒等优点[1],是我国北方地区安全越冬的主要类型油料作物.北方种植冬油菜可解决我国北方农耕地植被覆盖面积问题,而冬油菜无论在产量及产油质量上都较春油菜高[2].冬油菜的枯叶能为地表形成很好的覆盖保护[3],其抗风蚀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浮沉扬沙[4].白菜型冬油菜北移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较好地解决了品种的抗寒问题[5],白菜型冬油菜已经成功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6-28

  • 冬油菜渍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浅析
    。渍害严重影响冬油菜的生产,冬油菜不同生长时期的渍害表现各不相同。基于此,针对油菜渍害特点,提出了冬油菜渍害防治技术措施。关键词 冬油菜;渍害;机理;预防与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06渍害又名湿害,当水分在土壤中达到饱和状态形成了密封环境,会导致植物缺氧而改变新陈代谢,继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种植70%是冬油菜。在大田的整个生长发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2期2020-06-15

  • 天水市冬油菜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强甘肃省天水市冬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了解、掌握冬油菜病虫害发生种类、严重程度、为害特点等,天水市植保技术人员(市县植保部门)开展了冬油菜病虫害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天水市为害冬油菜的病虫害有15目25科32种,以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油菜病毒病、油菜白锈病、油菜蚜虫、小菜蛾、油菜黑缝叶甲、油菜蓝跳甲、黄曲条跳甲为害最严重。2)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等与病虫越冬基数、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子相关。3)病虫害的防治应以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5期2020-06-05

  • 冬油菜早春耧施氮肥不同用量试验初报
    陈娜 左鹏博冬油菜是西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年播种面积在6万亩左右。在种植过程中,冬油菜有两次施肥,一次是基肥,在8月中下旬播种前,随机耕施入,另一次是早春追肥,一般为机械耧施。1、试验目的为了探讨早春耧施氮肥对西峰区冬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使冬油菜在返青后有一个充足合理的氮肥吸收量,积累充裕的干物质,达到高产丰产,确保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有力开展,特安排此项试验,在指导全区冬油菜生产上,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设计及记载(1)试验地基本情况该项试验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4期2020-05-25

  • 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在河西走廊的播期试验*
    的影响,种植的冬油菜很难越冬,产量不稳定,所以种植面积很小。近年来,随着西北旱寒区气候逐渐变暖以及耐寒油菜新品种的培育,河西走廊地区开始栽植冬油菜,但还是存在越冬率不高和产量不稳定等问题。播种期对冬油菜的物候期、越冬率、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播种过早,地上部分植株生长旺盛,而根系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降低,不利于安全越冬;播种过迟,冬油菜群体光合利用率下降,生长不足,也不利于安全越冬和产量形成。为确定冬油菜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宜播种期,我们以陇油6 号为试验

    上海蔬菜 2019年5期2019-10-31

  • 西藏冬油菜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研究
    意义。根据西藏冬油菜种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冬油菜高产种植模式以及栽培技术,对提高冬油菜的产量以及质量积极作用。关键词:冬油菜;西藏地区;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114-01       中图分类号: S965.25       文献标志码: B1   西藏冬油菜种植研究背景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属于一年一季农业生产区,大部农业耕作区种植农作物是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尤其是早春和冬季有大量耕地被闲置,

    种子科技 2019年13期2019-10-21

  • 2019年冬小麦、冬油菜技术指导意见
    究提出冬小麦、冬油菜技术指导意见,供参考。关键词:冬小麦;冬油菜;技术指导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054-02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志码: B近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全国秋冬种工作,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2.2千万hm2以上,冬油菜面积稳定在666.7万hm2以上。根据2019年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提出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1   油菜1.1 

    种子科技 2019年13期2019-10-21

  • 广西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
    :为了规范广西冬油菜栽培生产,提升广西油菜生产标准化水平,促进广西油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制定出冬种油菜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贮藏等,以期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关键词: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0%。但近年来,我国自产食用植物油供给率还不到40%,市场需求缺口极大。油菜是广西第二大油

    种子科技 2019年18期2019-10-21

  • 甘肃省冬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控技术
      对甘肃省冬油菜田严重或较重发生的黑缝叶甲、油菜蓝跳甲、黄曲条跳甲、茎象甲、蚜虫、斑潜蝇、地下害虫等害虫和白粉病、黑斑病、菌核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油菜播期、秋苗期、花前和花后宜采用的防控技术,以期为油菜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    冬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甘肃省中图分类号    S435.654        文獻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13-02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4期2019-10-16

  • 氮素水平与品种对直播冬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为指导西南地区冬油菜轻简化生产提供依据。2015—2016年选用杂交品种华杂9号和常规品种中双11号在铜仁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共设5个氮素水平梯度,分别为0、90、180、270、360 kg/hm2,探究直播油菜品种与氮素用量在我国西南冬油菜产区对冬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的增加对2个直播油菜品种植株的株高、茎粗、根颈粗和主花序长度等农艺性状参数的影响各异;氮素和品种的不同对产量构成因子中的千粒质量影响较大;2个品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4期2019-09-23

  • 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
    ,对8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陇东南干旱山区的越冬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和产量差异较大,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52.1%~98.6%,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其中天油2288越冬率为88.2%~96.1%,折合产量为1 687.5~4 120.5 kg/hm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456.5 kg/hm2。陕油2016越冬率为55.6%~96.7%,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4期2019-09-10

  • 覆膜方式对环县旱作冬油菜土壤水分和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郭满平摘要:以冬油菜品种陇油9号为指示品种,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在环县川旱地试验观察了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微垄侧播等3种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冬油菜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较对照露地条播而言,其保水保墒效果和保溫增温效果均优于对照露地条播,且优化了冬油菜的经济性状,大幅度提高籽粒产量。保墒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好,在冬油菜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6期2019-09-10

  • 探究山地冬油菜后复种架豆王旱作栽培技术
    B摘   要:冬油菜收获季节为每年的6月份左右,在冬油菜收获之后复种架豆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并且能够扩大蔬菜的种植区域。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调整地区的种植结构,对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山地冬油菜后复种架豆王旱作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供参考。关键词:冬油菜;复种;架豆王;栽培技术1   栽培区域栽培区域的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冬油菜收获时间等。以甘肃省为例,每年冬油菜的收获时间为6月上旬,这使得冬油菜后复种架豆王能够确

    种子科技 2019年9期2019-09-10

  •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对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浓度ABA浸种对低温条件下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度下(5、10 ℃),各供试材料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均随着ABA浓度的提高而降低,20 ℃时,1 mg/L、5 mg/L的ABA处理对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ABA处理可增强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9期2019-09-10

  • 环县8个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并对8个冬油菜品种的物候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和测定。结果表明,8个参试冬油菜品种在环县冬油菜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陇油9号产量最高,为2 747.5 kg/hm2,较对照延油2号(2 040.4 kg/hm2)增产34.7%;其次为陇油7号,产量为2 252.5 kg/hm2,较对照延油2号增产10.4%;其他品种的产量均较对照延油2号减产。建议将陇油9号、陇油7号在环县及周边冬油菜生产区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9期2019-07-03

  • 石家庄地区油赏两用型冬油菜品种引种研究
    河北省中南部为冬油菜的适宜种植区[10,11]。石家庄地区油菜种植历史悠久,传统上以分散种植农家种为主,导致品种结构单一、植株矮小、产量低、综合性状差。近年来,随着油菜花观赏旅游热的出现,油菜生产开始复苏,集中连片和规模种植逐渐增多。为了筛选出适合石家庄地区栽培的油赏两用型冬油菜品种,2018~2019 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自甘肃引进了5 个冬油菜品种(系),在石家庄地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冬油菜品种(系),为油赏两用型冬油菜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2-07

  • 肥料配施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及水分 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对冬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更显著。以施精鸡粪(干重)7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处理的冬油菜越冬率为98.56%,较对照不施肥提高9.37%;折合产量为2 575.04 kg/hm2,较不施肥对照提高550.00%;水分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5期2018-09-10

  • 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 品比试验初报
    摘要:以白菜型冬油菜天油4号为对照品种,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对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系15-270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3.63 kg/hm2,较对照增产12.23%,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价值。关键词:播期;冬油菜;生长;产量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10-0064-03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0.020A Revie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2018-06-11

  • 甘蓝型冬油菜光合特性与抗寒性分析
    为了研究甘蓝型冬油菜光合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本研究以甘蓝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在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两个地点进行种植,在油菜越冬前对油菜叶片的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蒸腾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0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存在地域间的差异,天水市的越冬率明显高于兰州市,天水市的越冬率达到100%的有15个品种,而兰州市越冬率最高的是57%,兰州市品种越冬率为0的有6个,而天水越冬率最低的为9.03%。经过品种的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2018-05-14

  • 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大,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冬油菜已在限水压采区域成为代替冬小麦的首选作物。本文概述了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现状,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冬油菜种植的潜力,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油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关键词 冬油菜;种植现状;潜力;问题;对策;京津冀地区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043-03Abstract In recent years,following t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0期2018-01-07

  • 玉米套种冬油菜玉米种植密度试验
    进行了玉米套种冬油菜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套种冬油菜模式下,玉米种植密度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效果最好;2种作物合计产量达15 647.05 kg/hm2。因此,玉米套种冬油菜模式下玉米种植密度以6.00万株/hm2左右适宜临夏川塬灌区推广。关键词 玉米;冬油菜;套种;种植密度;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3;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015-01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9期2017-11-14

  • 甘肃文县冬油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目前文县冬油菜种植已达3.5万亩,冬油菜是文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退减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的主要农作物替代品种。近年来,通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杂交品种油菜,并配合病虫害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冬油菜单产明显提高。关键词:冬油菜;栽培;技术李菊娥. 甘肃文县冬油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55.一、栽培技术要点1、整地一般的常规种植中,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整细、保墒防旱、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3期2017-07-10

  • 冬油菜种植适宜性及影响因子评价研究
    技术的改进我国冬油菜的栽培范围、生产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冬油菜种植适宜性,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有助于冬油菜的栽培与发展,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关键词:冬油菜;适宜性;影响因子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18冬油菜种植适宜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冬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生态因子与实际的生态条件的相似程度。现在,大多数作物的

    农业与技术 2017年6期2017-04-21

  • 水氮供应对冬油菜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0)水氮供应对冬油菜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谷晓博 李援农 杜娅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712100)通过2年桶栽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平:低水(W0:(50%~60%)FC,FC为田间持水率,下同)、中水(W1:(60%~70%)FC)和高水(W2:(70%~80%)FC),3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中氮(N1:施纯氮1.2 g/桶,约合180 kg/hm2)和高氮(N2:施纯氮2.4 g/桶,约合360 kg/h

    农业机械学报 2017年2期2017-03-02

  • 冬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
    730070)冬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钱 武,李学才*,孙万仓,董红业,张树娟,刘海卿,杨建胜, 马 骊(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

    西南农业学报 2016年9期2016-12-29

  • 冬油菜北移的“领军人” ——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
    刊记者 宋军生冬油菜北移的“领军人” ——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本刊记者宋军生三十多年来,孙万仓教授坚守在油菜品种改良的“田野”里,持之以恒地钻研,勤勤恳恳地耕耘。选育成功了抗-30℃极端低温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研究制定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栽培技术,解决了北方寒区冬油菜越冬的问题。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期的三农访谈,我们采访了甘肃农业大学的孙万仓教授。孙万仓,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油菜产业技

    甘肃农业 2016年1期2016-09-06

  • 直播和移栽冬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磷钾肥的响应差异
    )直播和移栽冬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磷钾肥的响应差异王 寅1,2, 汪 洋1, 鲁剑巍1*, 李小坤1, 任 涛1, 丛日环1(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目的】直播和移栽是目前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两种主要种植方式,其发展状况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和油料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直播和移栽冬油菜的栽培过程和植株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两者的个体形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年1期2016-08-24

  • 丹东地区种植冬油菜可行性试验
    颖摘要:通过对冬油菜品种的适应性、播种时间、种植密度等内容进行试验对比,确定陇油6号适于在丹东地区种植,其越冬成活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冬油菜越冬能力最强为叶龄8叶左右,适宜播种时间为8月末,种植密度为每5.0万~6.0万株/666.7 m2。关键词:冬油菜;品种筛选;播期;密度;凤城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1-0003-03丹东地处辽宁东南沿海沿江地带,实行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种植制度。为充分利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1期2016-06-13

  • 太行山区冬油菜复种油葵栽培技术
    太行山区冬油菜复种油葵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太行山区冬油菜复种油葵栽培技术,实现春夏两季见花,并获得良好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关键词:冬油菜;油葵;复种栽培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在河北省西南部山区农业种植模式不局限于小麦—玉米、小麦—水稻的复种模式,出现了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冬油菜—油葵复种新模式。冬油菜在8月下旬~9月初播种,次年3月下旬开花,5月中旬收获,油菜收获后播种油葵,油葵7月上旬开花,8月上中旬收获。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9期2016-06-06

  • 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临界指标分析
    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临界指标分析孙万仓1,**刘海卿1,**刘自刚1,*武军艳1李学才1方彦1曾秀存2许耀照2张亚宏3董云4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油菜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2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3天水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00;4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利用2011—2014年北方13

    作物学报 2016年4期2016-04-27

  • 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研究
    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研究马骊,孙万仓,刘自刚,赵艳宁,杨刚,刘海卿,武军艳,方彦,李学才,刘林波,钱武,侯献飞(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摘要: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

    华北农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氮磷钾施用量对冬油菜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单施氮肥可促进冬油菜的生长,而从越冬情况来看,冬前单施氮肥对冬油菜越冬不利;磷、钾配施可使冬油菜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氮、磷、钾肥配施对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都有显著的影响[4-6]。氮、磷、钾配施比单施一种肥料明显改善生长状况并提高产量和抗性[7],主要是因为氮、磷、钾肥配施能够促进油菜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我们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冬油菜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指导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6期2015-12-25

  • 中国冬油菜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油菜育种策略
    以多年份参加冬油菜区试的838 个冬油菜品系为材料,对不同环境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间差异明显,其中产量性状差异最大,其次是抗病性状,品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同时,各个环境下获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全国整体分析结果间差异明显。全国区域相关分析结果对指导不同环境下油菜育种价值有限甚至会产生较大偏差,对多种环境下油菜性状相关分析对不同区域油菜育种水平和效率的提升甚为关键。关键词: 冬油菜;农艺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8期2015-09-10

  • 雨雪后小麦冬油菜田间管理
    月份,我省小麦冬油菜等作物的田间管理特别重要,特别是雨雪过后的田间管理不容忽视。【关键词】小麦 冬油菜 田间管理进入四五月份,我省小麦冬油菜等作物的田间管理特别重要,特别是雨雪过后的田间管理不容忽视。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小麦冬油菜田间管理。一、小麦管理(一)冬小麦管理1.划锄保墒、趁墒追肥雨雪过后,地表基本落干后(地表呈花白斑状时),适时划锄3~5厘米,视苗期和墒情结合划锄进行追肥,促苗早发。一般亩追施尿素7~10公斤。基肥未施磷肥或磷肥使用不足的地块,可亩追

    商情 2009年6期2009-06-09